七下第四章 第4节 月相 举一反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第四章 第4节 月相 举一反三(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8 20:28: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月相
考点一、月相
(一)月相的概念
月相指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是地球上的人看到的视觉形态,即被照亮的月面。
(二)月相的形成
(1)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2)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能力拓展】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且方向相同,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
典例1:(2022七下·婺城期末)“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就是描述夏至的诗句。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位置。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   (填字母编号)。
【答案】(1)甲
(2)C
【解析】(1)夏至为6月22日,秋分为09月22日。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甲为夏至日,乙为秋分日,丙为冬至日,丁为春分日。
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甲位置。
(2)农历五月二十三,为下弦月,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C。
变式1:下列古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与对应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下弦月)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新月)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望月)
【答案】A
【解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结合诗句意境,思考解题。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因为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A符合题意;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满月),B不符合题意;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峨眉月),C不符合题意;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新月),D不符合题意。
变式2:(2022七下·柯桥期末)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   (填“清晨”或“黄昏”),看到的月相为   。

【答案】清晨;下弦月
【解析】根据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和月相特征切入解答即可。
【解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日出黎明前才出现,清晨时的月相即图中的月相为下弦月。
故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清晨,看到的月相为下弦月。
变式3: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读月球正面照片和月相成因示意图,回答问题。
(1)要能清楚地看到图1整个月球正面,对应图2月球公转的位置是字母   处,对应的月相是   。
(2)月球正面照片中,明亮的部分是   ,阴暗的部分是   。
【答案】(1)C;满月(2)高地;平原或盆地
【解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东);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凹的一面朝西),位于东半天空。
【解答】(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一是满月,对应图二的C。
(2)根据课本相关知识,月球正面照片中,明亮的部分是高原和山脉(环形山);阴暗的部分是平原和盆地。
考点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1)在农历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向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称为新月或朔。此时月球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察觉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之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此时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此时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人地平线之下,上半夜可见。
(4)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此时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 ( θ平均值为5°09' ),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
(6)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夜可见。
(8)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 → 蛾眉月 → 上弦月 → 凸月 → 满月 → 凸月 → 下弦月 → 蛾眉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望再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
【能力拓展】。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朔),此时正好是农历初一;然后逆时针转过1/4圈,日、月、地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即西边亮,我们把它叫做上弦月,此时是农历初七、初八;再转过1/4圈,日、月、地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当我们看到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们把它叫做满月(望),此时正好是农历十五、十六。同样的道理,再继续转,转过1/4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此时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再转过1/4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又变成了新月。
熟记月相的技巧:
有关月相的变化,有这样的两句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前一句指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侧天空,看到的是月亮的西半边亮。后一句指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侧天空,看到的是月亮的东半边亮。
典例1:(2022七下·仙居期末)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动(如图所示)。
(1)在位置1时,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
(2)从位置1到位置2,月相变化刚好经历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表示    (选填“农历”或“公历”)一个月。
【答案】(1)新月或朔(2)农历
【解析】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峨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月相的更替周期是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它是历法中历月和星期的来源。
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当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被太阳直射的月球部分,这就是满月。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而当首度再见到月球明亮的部分时,称为“新月”。当地月联线和日地联线正好成直角时,我们正好可以看到月球被太阳直射的部分的一半,这就是上弦月。
【解答】(1)在位置1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不被太阳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朔月;
(2)从位置1到位置2,月相变化刚好经历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表示农历一个月。
变式1:(2022七下·金东期末)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一轮“超级月亮”于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六)现身夜空,这也是本年度“第二大满月”。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各地公众均可欣赏到一轮珠圆玉润的大月亮,如一个精美的白玉盘高悬在天空。出现“超级满月”当天,月球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答案】C
【解析】月相就是月亮的各种形状它的变化是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
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一轮“超级月亮”于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六),月相为满月。当月球位于满月位置时,三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地球在中间(但月球不在地影内)。
变式2:轩轩同学在家观看了宫崎骏大师的一部治愈系电影《龙猫》,对其中的一幕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如图甲,小月小梅和大小龙猫在枝头一起吹奏乐器,远处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结合自己《月相》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她画出了一幅关于日-地-月运动和位置的草图(如图乙)并进行了分析:
(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此时的月相和时间应该是( )
A.上弦月上半夜 B.上弦月下半夜 C.下弦月上半夜 D.下弦月下半夜
(2)当天月球应该处于图分的 ________位置(选填“a”、“b”、“c”、“d”)
(3)天体撞击月球留下来的坑,将在月球上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没有地球大 B.月球的自转没有地球快
C.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D.月球内力作用微弱
【答案】(1)A (2)d (3)C
【解析】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1)由图中月相 可知,月球亮的部分是朝向西的,因此是上弦月,上弦月出现在上半夜;故A符合题意;
(2)上弦月时,月球与地球和太阳不在同一直线上,即d点符合题意;
(3)地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而月球上不存在风力、流水冲刷等外力作用,所以月球上的月坑得以保留上千年;故C符合题意;
变式3: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答案】(1)一圈 (2)不能 (3)相同的。
【解析】对“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的实验结果的分析,并结合该模拟实验与”月球绕地球转动“的相似点进行推测。
【解答】(1)在转动过程中,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这实际上说明一角硬币转动的角速度和与它1元硬币转动的角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也转了1圈。
(2)由于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所以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不出月球在自己转动。
(3)从上面的模拟实验中可以知当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转动时,1角硬币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自己也转了1圈,由此可推测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月球自己也转动了一圈,它们的时间是相等的。
1.(2020七上·江北期末)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出现了“超级月亮”天文现象,这一天的月相接近(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结合图片解题即可。
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我们可以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出现了“超级月亮”,农历十六此时的月相为满月,C符合题意。
2.(2022七下·杭州期末)2020年3月19日,夜空中出现土星、木星、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夜空中再次出现“三星伴月”的精彩天象,2020年4月15日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月相为下弦月。
3.(2021七下·临海期末)右图是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亮暗相间,暗区是高原或山脉,也称月陆
B.7月2日即农历五月二十三,月球运行到d处附近
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绕地运动周期为24小时
D.月球运行到c处,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当晚月相为新月
【答案】B
【解析】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为月相。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
A、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A不符合题意;
B、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是下弦月,因此7月2日月球运行到d下弦月处附近,B符合题意;
C、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C不符合题意;
D、月球运行到c处,当晚月相为满月,D不符合题意。
4.(2020七上·浙江期末)2015年3月30日(农历二月初六),太阳系的“行星王者”木星与曼妙的“月亮姑娘”近距离接触,上演一幕动人的“星月童话”,我国多地可欣赏到木星合月的美景。此时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景象最接近下列图示中的(图中白色圆代表木星,白色的半圆代表月亮)( )
A. B. C. D.
【答案】D
【解析】地球上在晴朗的夜晚可看到星体,其中最亮最大的是月亮,水金火木等行星也能看到,但距离地球远所以看到的没有月球大。上弦月一般出现在农历的初七、八。据此可确定选项。
根据在地球上可看到的月球体积比木星要大,所以A、B错误。由于农历初六是上弦月所以D选项正确,C是下弦月错误。
5.(2022七下·南浔期末)图甲为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的示意图,图乙是四种月相照片。请回答:
(1)今年教师节恰逢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当天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是甲图中标志为   (填序号)的区间内。
(2)中秋节晚上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填字母编号)。
【答案】(1)② (2)C
【解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教师节为9月10日,位于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故位于②。
(2)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月相为满月,故选C。
6.(2022七下·杭州期末)如图,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转,一边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自转和月球绕地球运动具有同向性,它们转动的方向都是   。
(2)地球自转产生了   (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现象。
(3)当月球离地球最近,且又最圆时。月亮看上去会比平时大很多,就称为“超级月亮”。今年超级月亮曾出现在3月21日(春分日),这一天地球处于图中的   位置。
【答案】(1)自西向东 (2)昼夜交替 (3)A
【解析】(1)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的现象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解答】(1)地球公转、自转和月球绕地球运动具有同向性,它们转动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3)如图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D为冬至日。
故超级月亮曾出现在3月21日(春分日),这一天地球处于图中的A位置。
7.(2022七下·丽水期末)2022年2月4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如图是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运行的示意图。
(1)立春这天,地球所处位置在图中 之间; (填字母)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从甲到乙位置的过程中,丽水的白昼时间慢慢变   ;
(3)当月球运动到图中②位置时,观察到的月相是   。
【答案】(1)D
(2)长
(3)满月(望月)
【解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2.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的时刻,且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3.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初一)→娥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一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一新月。
【解答】(1)立春这天,2月4日,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和春分日3月21日之间,地球所处位置在图中丁甲之间;故选D。
(2)从甲春分日到乙夏至日位置的过程中,丽水的白昼时间慢慢变长。
(3)当月球运动到图中②位置时,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在中间,观察到的月相是满月。
8.(2022七下·乐清期末)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七)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在预定轨道进行绕地运动(如图甲)。
(1)如图乙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的位置在   。之间(填字母)
(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接近于   。
(3)小科判断“空间站组合体”绕地运动时受力不平衡,他的依据是   。
【答案】(1)AB
(2)D
(3)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或做圆周运动
【解析】(1)北半球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冬至日的日期是12月22日左右,春分日的日期是3月21日左右,秋分日的日期是9月23日左右。
(2)月相就是月亮的各种形状它的变化是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上弦月是指在农历的每月初七、初八,月球与太阳相距90°,月球的一半被照亮的月相。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时,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黄经相差90°,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连线组成直角三角形。
(3)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
【解答】(1)2022年6月5日位于夏至日6月22日之前,如图B为夏至日,A为春分日。故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的位置在AB之间。
(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为农历五月初七,月相为上弦月,
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接近于D。
(3)小科判断“空间站组合体”绕地运动时受力不平衡,他的依据是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或做圆周运动。
9.(2022七下·婺城期末)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宇航员将在轨工作6个月。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请回答:
(1)对接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会环绕地球不断地运动,逐渐靠近空间站,请你判断飞船在绕地运动过程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并说明理由。   
(2)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的轨道高度低于空间站,这也意味着飞船的速度   (填“大”、“小”或“等”)于空间站,当飞船抵达空间站后下方约50千米的相对位置并逐渐靠拢后,两者建立相对通信和导航。
(3)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右图甲为日、地、月三者运动和位置关系的模式图,那么c代表   。
(4)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集热板尽量与太阳光垂直。金华地区夏季时集热板的放置情况如图乙,进入冬季时应使倾斜角度a   (填“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1)飞船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其做圆周运动,所以其运动的方向时刻发生改变,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飞船一定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2)大
(3)月球
(4)增大
【解析】(1)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表明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若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即其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2)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的轨道高度低于空间站,这也意味着飞船的速度略快与空间站,因此飞船是从后向追上空间站的。
(3)根据日、地、月三者关系解答。
(4)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造成了各地获得太阳能量多少的季节变化,于是形成四季的更替。
【解答】(1)飞船在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其做圆周运动,所以其运动的方向时刻发生改变,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飞船一定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2)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的轨道高度低于空间站,这也意味着飞船的速度大于空间站,
(3)甲为日、地、月三者运动和位置关系的模式图,a代表太阳,不代表地球,那么c代表月球。
(4)进入冬季时,太阳高度角变小,故进入冬季时应使倾斜角度a增大。
10.(2022七下·柯桥期末)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自2021年10月16日与空间站对接后开始太空飞行,空间站距离地面约为400千米,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在经历183天的在轨飞行后,神州十三号于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 9时56分成功降落地面,标志着我国的航天航空技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 ;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自转。
(2)如图甲所示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神州十三号返回的这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BC”、 “CD”、“DE" ),当天月相是图乙中的   。
(3)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现将神州十三号的运动轨迹近似看成圆形且与赤道在同一平面上(图丙),计算其绕行地球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千米/时?(圆的周长公式L=2πr,π取3)
【答案】(1)改变;自东向西
(2)AB;C
(3)解:s=2π(R速+h速)=2×3×(6371km+400km)=40626km
t=90min=1.5h
v= =27084km/h
【解析】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其中夏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且北极圈(北纬66.5°)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其中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且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根据速度公式解答。
【解答】(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
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 ,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故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自东向西自转。
(2)神州十三号返回的这天为4月16日,处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即太阳直射点在AB之间。
当天为农历三月十六,月相为满月,故是图乙中的C。
11.(2020七下·温岭期末)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体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
资料二: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从地球发射至月球轨道,然后两位宇航员再换乘质量为15440千克的登月舱,于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
(1)图甲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E”),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距离月表约30米高时,通过启动反推发动机,使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以便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落。已知宇航员的平均质量为80千克,当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时,反推发动机要提供多少牛的反推力?
【答案】(1)BC;D
(2)解: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答:反推发动机要保持26000牛的反推力
【解析】(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秋分日 (9月23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据此对照图片解题即可。
(2)根据重力公式求出登月舱所受的重力,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再求出反推发动机的反推力。
【解答】(1)夏至日的日期是6月22日左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由以上资料可知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因此 夏至过后,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时的日期为秋分,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未到秋分日 (9月23日), 故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BC之间,每月初七、八为上弦月,D为上弦月,故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D。
(2)G=mg月=(15440kg+80kg×2)×(10N/Kg×1/6)=26000N
∵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所以二力平衡
∴F反推力=G=26000N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月相
考点一、月相
(一)月相的概念
月相指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月相是地球上的人看到的视觉形态,即被照亮的月面。
(二)月相的形成
(1)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2)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能力拓展】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同,且方向相同,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半。
典例1:(2022七下·婺城期末)“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就是描述夏至的诗句。今年夏至日是6月21日,农历五月二十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图1所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沿甲→乙→丙→丁绕着太阳公转,则夏至这天地球位置在图中的   位置。
(2)当晚的月相最接近图2中的   (填字母编号)。
变式1:下列古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与对应的月相最接近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上弦月)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下弦月)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新月)
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望月)
变式2:(2022七下·柯桥期末)如图为阳光照射地球、月球的示意图。图中人所在位置的时间是   (填“清晨”或“黄昏”),看到的月相为   。

变式3: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读月球正面照片和月相成因示意图,回答问题。
(1)要能清楚地看到图1整个月球正面,对应图2月球公转的位置是字母   处,对应的月相是   。
(2)月球正面照片中,明亮的部分是   ,阴暗的部分是   。
考点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1)在农历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向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球,称为新月或朔。此时月球与太阳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察觉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之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此时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此时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下同),子夜从西方落人地平线之下,上半夜可见。
(4)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此时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 ( θ平均值为5°09' ),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正南天空,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
(6)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夜可见。
(8)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 → 蛾眉月 → 上弦月 → 凸月 → 满月 → 凸月 → 下弦月 → 蛾眉月→新月。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望再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
【能力拓展】。当月球在太阳和地球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全黑的,我们把它叫做新月(朔),此时正好是农历初一;然后逆时针转过1/4圈,日、月、地三者垂直时,我们看到月球的右边是亮的,我们知道星空中的方位是左东右西,所以右边亮,即西边亮,我们把它叫做上弦月,此时是农历初七、初八;再转过1/4圈,日、月、地三者又回到了一条直线上,当我们看到月球全部都是亮的,我们把它叫做满月(望),此时正好是农历十五、十六。同样的道理,再继续转,转过1/4圈,日、地、月三者又垂直了,月球的左边亮了,我们叫做下弦月,此时是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再转过1/4圈,月球又回到了地球和太阳之间,又变成了新月。
熟记月相的技巧:
有关月相的变化,有这样的两句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前一句指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上半月的上半夜的西侧天空,看到的是月亮的西半边亮。后一句指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下半月的下半夜的东侧天空,看到的是月亮的东半边亮。
典例1:(2022七下·仙居期末)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有规律地变动(如图所示)。
(1)在位置1时,地球上的人所看到的月相是   。
(2)从位置1到位置2,月相变化刚好经历了一个周期。这个周期表示    (选填“农历”或“公历”)一个月。
变式1:(2022七下·金东期末)天文科普专家介绍,一轮“超级月亮”于6月14日(农历五月十六)现身夜空,这也是本年度“第二大满月”。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各地公众均可欣赏到一轮珠圆玉润的大月亮,如一个精美的白玉盘高悬在天空。出现“超级满月”当天,月球的位置处于图中的(  )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
变式2:轩轩同学在家观看了宫崎骏大师的一部治愈系电影《龙猫》,对其中的一幕场景印象特别深刻,如图甲,小月小梅和大小龙猫在枝头一起吹奏乐器,远处的月亮是那么的明亮。结合自己《月相》这一节课所学知识,她画出了一幅关于日-地-月运动和位置的草图(如图乙)并进行了分析:
(1)根据图甲分析可知,此时的月相和时间应该是( )
A.上弦月上半夜 B.上弦月下半夜 C.下弦月上半夜 D.下弦月下半夜
(2)当天月球应该处于图分的 ________位置(选填“a”、“b”、“c”、“d”)
(3)天体撞击月球留下来的坑,将在月球上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
A.月球的引力没有地球大 B.月球的自转没有地球快
C.月球上没有风力、流水等外力侵蚀现象 D.月球内力作用微弱
变式3:在观察月相时我们发现,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却没有变化,月球的一面始终朝着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即背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你做一做模拟实验:把一枚1元的硬币平放在桌子上代表地球,再在桌子上放一枚1角的硬币代表月球。在模拟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一角硬币的1字顶端始终朝着1元硬币(如图所示)。那么:
(1)1角硬币环绕1元硬币转一圈时,1角硬币自己转了多少圈?
(2)从地球上看月球,人们能看出月球在自己转.动吗?
(3)由此可见,月球自己转动一圈的时间与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圈的时间是怎样的?
1.(2020七上·江北期末)2020年4月8日(农历三月十六)出现了“超级月亮”天文现象,这一天的月相接近( )
A. B. C. D.
2.(2022七下·杭州期末)2020年3月19日,夜空中出现土星、木星、火星和月亮近在咫尺的“三星伴月”天象奇观,如图甲所示。2020年4月15日(农历三月二十三),夜空中再次出现“三星伴月”的精彩天象,2020年4月15日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
A. B. C. D.
3.(2021七下·临海期末)右图是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亮暗相间,暗区是高原或山脉,也称月陆
B.7月2日即农历五月二十三,月球运行到d处附近
C.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其绕地运动周期为24小时
D.月球运行到c处,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当晚月相为新月
4.(2020七上·浙江期末)2015年3月30日(农历二月初六),太阳系的“行星王者”木星与曼妙的“月亮姑娘”近距离接触,上演一幕动人的“星月童话”,我国多地可欣赏到木星合月的美景。此时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景象最接近下列图示中的(图中白色圆代表木星,白色的半圆代表月亮)( )
A. B. C. D.
5.(2022七下·南浔期末)图甲为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两分两至位置)的示意图,图乙是四种月相照片。请回答:
(1)今年教师节恰逢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当天地球所处的大致位置是甲图中标志为   (填序号)的区间内。
(2)中秋节晚上的月相最接近图乙中的   (填字母编号)。
6.(2022七下·杭州期末)如图,地球一边绕地轴自转,一边在公转轨道上沿A→B→C→D绕着太阳公转。
(1)地球公转、自转和月球绕地球运动具有同向性,它们转动的方向都是   。
(2)地球自转产生了   (选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现象。
(3)当月球离地球最近,且又最圆时。月亮看上去会比平时大很多,就称为“超级月亮”。今年超级月亮曾出现在3月21日(春分日),这一天地球处于图中的   位置。
7.(2022七下·丽水期末)2022年2月4日恰逢中国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如图是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运行的示意图。
(1)立春这天,地球所处位置在图中 之间; (填字母)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2)从甲到乙位置的过程中,丽水的白昼时间慢慢变   ;
(3)当月球运动到图中②位置时,观察到的月相是   。
8.(2022七下·乐清期末)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于2022年6月5日(农历五月初七)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在预定轨道进行绕地运动(如图甲)。
(1)如图乙是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地球运行的位置在   。之间(填字母)
(2)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接近于   。
(3)小科判断“空间站组合体”绕地运动时受力不平衡,他的依据是   。
9.(2022七下·婺城期末)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宇航员将在轨工作6个月。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请回答:
(1)对接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会环绕地球不断地运动,逐渐靠近空间站,请你判断飞船在绕地运动过程中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并说明理由。   
(2)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的轨道高度低于空间站,这也意味着飞船的速度   (填“大”、“小”或“等”)于空间站,当飞船抵达空间站后下方约50千米的相对位置并逐渐靠拢后,两者建立相对通信和导航。
(3)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右图甲为日、地、月三者运动和位置关系的模式图,那么c代表   。
(4)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太阳能热水器在安装时,集热板尽量与太阳光垂直。金华地区夏季时集热板的放置情况如图乙,进入冬季时应使倾斜角度a   (填“增大”、“减小”、“不变”)。
10.(2022七下·柯桥期末)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自2021年10月16日与空间站对接后开始太空飞行,空间站距离地面约为400千米,环绕地球一圈的时间约为90分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在经历183天的在轨飞行后,神州十三号于2022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十六) 9时56分成功降落地面,标志着我国的航天航空技术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1)空间站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 ;从空间站的视角看,地球在   (填“自西向东”或“自东向西”)自转。
(2)如图甲所示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神州十三号返回的这天,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选填“AB”、“BC”、 “CD”、“DE" ),当天月相是图乙中的   。
(3)已知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现将神州十三号的运动轨迹近似看成圆形且与赤道在同一平面上(图丙),计算其绕行地球的平均速度约是多少千米/时?(圆的周长公式L=2πr,π取3)
11.(2020七下·温岭期末)阅读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物体在月球上受的重力为地球上的1/6。
资料二:1969年7月16日,“土星5号”运载火箭将“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从地球发射至月球轨道,然后两位宇航员再换乘质量为15440千克的登月舱,于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七)安全地着陆在月球上,实现了人类的首次登月。
(1)图甲是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图,在人类的首次登月的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之间(选填“AB”或“BC”或“CD”或“DE”),当天月相是图丙中的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距离月表约30米高时,通过启动反推发动机,使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以便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落。已知宇航员的平均质量为80千克,当登月舱处于悬停状态时,反推发动机要提供多少牛的反推力?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