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辽西联合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8 15:45:21

文档简介

高三语文答案 恐慌。②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森林恶劣的环境,为后文写二人在林间艰难行走做了铺垫。
1. B.(3分) ③这段环境描写,能表现出二人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对人物的精神面貌起到反衬作用。(每点 2 分)
“因而是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强加因果。原文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 10. C(3分)
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选项前后不是因果关系。 11. C(3分)
2 .C.(3分) C.含义不同。
“材料二综合运用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法”说法错误,“如司马迁修《史记》,时间纵贯三千年,空间 12. B(3分)
横跨数万里,人物遍布全阶层……”“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运用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没有使 B.“并要求他们直言进谏来补正自己的疏漏”错误,文中“及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是
用对比论证。 要求“推举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自己的疏漏”。
3.D(3 分) 13. (1)如今犯罪的人已经治罪,却还要使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因他们而被定罪,甚至被收为奴婢,
材料一的观点是:欲知大道,必先为史。D.论述的是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史学无关。 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可取。(“论”,治罪;“坐”,因……定罪;“收帑”,没为官奴婢。每点 1 分,句
4.①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须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文化。(一点 2分) 意 1 分)
5.①材料一论述重心是“治史”“把握大道”的具体做法,即“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国革命 (2)现在法令中有诽谤朝廷妖言惑众的罪行,这就使大臣们不敢完全说真话,做皇帝的也没有办法了解自
历史和革命文化”等。(怎么做)②材料二论述重心是中国史学致用传统的三大特质,即“求‘大’”“贵‘通’” 己的过失。(“罪”,罪行;“ 尽情”,完全说真话;“无由”,没有办法。每点 1 分,句意 1 分)
“崇‘德’”。(是什么)(一点 2 分) 14.①便利民众,不烦扰百姓;②不能有辱于先帝;③为天下人做榜样。(每点 1 分)
6. A(3分) 参考译文:
B.“麝香受的伤很重,之前一直躺着,昏迷不醒”“全靠百合一人支撑,两人才能勉强走路”错,原文第 辛亥年,文帝正式即位,祭拜高祖庙。右丞相陈平改任左丞相,太尉周勃任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任太尉。
三段写到“然后她还给躺着的麝香敷了一些药,把他叫醒,扶起来,互相搀着往前走去”,由此可知,原文 诸吕所剥夺的原齐、楚两国的封地,全部归给齐王和楚王。
并未写麝香的伤势如何,只是写他正在躺着;而且是把麝香叫醒,扶起来,互相搀扶着前行,并非是全靠百 壬子年十二月,文帝说:“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绳,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如今犯罪
合支撑二人才能走路,因此选项表述与原文信息不符。 的人已经治罪,却还要使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因为他们而被定罪,甚至被收为奴婢,我认为这种做
C.“和昨晚寻找他们的克寨人的枪声方向一致”错,原文第四段中“他们依稀记得,昨晚的枪声是从那个 法很不可取。希望你们再议论议论吧。”主管官员都说:“百姓不能自治,所以制定法令来禁止他们做坏事。
方向传来的。其实,他们在昨晚听到的只是森林的回声,正好和枪响的方向相反”,据此可知,小鹿足迹留 无罪的亲属连坐,和犯人一起收捕判罪,就是要使人们心有牵挂,感到犯法干系重大。这种做法由来已久,
下的凹陷延伸的方向和枪声的方向正好相反。 还是依原来的做法不加改变为宜。”文帝说:“我听说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罪得当百姓就心服。再说治
D.“百合爬上树”错误,结合“洞口的树上有两只松鼠追来追去,麝香抬头望着它们,然后往两只手上吐了 理百姓引导他们向善,要靠官吏。如果既不能引导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处罚他们,这样反倒是加
口唾沫,一下一下很吃力地爬上树去,百合看着他把手伸进一个树洞,大把大把地掏着什么往衣袋里装。一 害于民而使他们去干凶暴的事。又怎么能禁止(犯罪)呢?(这样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适宜之处,
会儿麝香溜下树来,气喘吁吁地来到百合身边,从衣袋里掏出一大堆栗子和榛子来”,可知并不是百合爬上 请你们再仔细考虑考虑。”官员们都说:“陛下给百姓以大恩大惠,功德无量,这不是我们这些臣下所能想
树,而是麝香爬上树。 得到的。我们遵从诏书,废除拘执罪犯家属、收为奴婢等各种连坐的法令。”
7. D(3分) 前元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了日食。十二月十五日又发生了日食。文帝说:“我听说,天生万民,为他们
D.“小说对百合、麝香两人作了细致刻画”错,文章着重细致刻画环境,对人物着墨并不多。虽然原文中 设置君主来抚育治理他们。如果君主不贤德,施政不公平,那么上天就显示出灾异现象,告诫他治理得不好。
对二人有动作描写,如“她到附近的几棵野棕树上剥下几片棕片来,包住那些擦破了衣服的地方。然后她还 十一月最后一天发生日食,上天的谴责在天象上正好表现出了灾异现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呢!我能够侍奉
给躺着的麝香敷了一些药,把他叫醒,扶起来,互相搀着往前走去”,但只是一些基本的动作描写,并未进 宗庙,以这微小之躯依托于万民和诸侯之上,天下的治与乱,责任在我一个人,你们众位执掌国政的大臣好
行细描细化;而对环境的描写是非常精细,如“微风像是长出好多嘴唇,含起一片片树叶,吹奏起木叶曲来, 比是我的左膀右臂。我对下不能很好地治理抚育众生,对上又牵累了日、月、星辰的光辉,以致发生日食,
渐渐地越来越响,轻柔的木叶曲变成了山洪的呼喊,变成了狼吼虎啸,树摇晃起来,整个森林摇晃起来”, 我的无德实在太严重了。接到诏令后,你们都要认真想想我的过失,以及你们知道的、见到的、想到的我做
写出了森林中风吹动树叶的响声产生过程和特点,细腻形象。 得不够的地方,恳请你们告诉我。还要推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的人,来补正我的疏漏。(趁这机会)官吏
8.①随着小花鹿的出现,天色亮了起来,交代了时间的变化。②两人沿着小花鹿的足迹走,推动了情节发展。 们要整顿好各自所担任的职事,务必减少徭役和费用,以便利民众。我不能使惠德及于远方,所以怕外族侵
③小花鹿安详的神态、柔和的目光,给百合以安慰和希望。④小花鹿具有象征性,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给人 扰边境为非作歹,因此边疆的防务一直没停止。现在既然不能撤除边塞的军队,却还要命令军队增加兵力来
鼓励和安慰。(每点 2 分,答出 3 点即可) 保卫我吗?应该撤销卫将军统辖的军队。太仆掌管的现有马匹,只需留下一些够用就可以了,其余的都交给
9.①运用听觉和视觉描写,写出了森林的声音和动态,渲染出一种恐怖气氛,衬托出百合、麝香二人内心的 驿站使用。”
第 1 页 共 2 页
文帝说:“古代治理天下,朝廷设置进善言的旌旗和批评朝政的木牌,用以打通治国的途径,招来进谏 21.①是各种“手机病”的发生②眼科才是灾区③上网是一把双刃剑(每点 2 分)
的人。现在法令中有诽谤朝廷妖言感众的罪行,这就使大臣们不敢完全说真话,做皇帝的也没有办法了解自 22. 经过长期大量的蓝光照射,(1分)眼睛会发生眼底黄斑病,(1 分)严重的会造成患者眼底视网膜黄斑区
己的过失。这还怎么能招来远方的贤良之士呢?应当废除这样的条文。百姓中有人一起诅咒皇帝,约定互相 的视觉细胞损伤。(1 分)
隐瞒,后来又负约相互告发,官吏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如果再有其他不满的话,官吏又认为是诽谤朝廷。这 23.作文(60分)
些实际上只是小民愚昧无知而犯了死罪,上述做法我认为很不可取。从今以后,再有犯这类罪的,一律不加 立意:
审理不予治罪。” 1.世界的模样在于你看它的角度。
文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比这事情更重要。现在农民辛勤地从事农业生产却还要交纳租 2.角度一换天地宽。
税,使得务农和从事商业手工业没有区别,本末不分,这恐怕是由于鼓励农耕的方法还不完备。应当免除农 3.绝处逢生需要变换角度。
田的租税。” 4.正视世界,绝境中也有坦途。
孝文帝从代国来到京城,即位二十三年,宫室、园林、狗马、服饰、车驾等,什么都没有增加,但凡有 补充说明:
对百姓不便的事情,就予以废止,以便利民众。(文帝)曾打算建造一座高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值上
(一)缺标题扣 2分。
百斤黄金。文帝说:“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
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文帝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对所宠爱的慎夫人,也不准她穿长得 (二)字数等扣分。
拖地的衣服,所用的帏帐不准绣彩色花纹,以此来表示俭朴,为天下人做出榜样。(文帝规定)建造他的陵 1.600字以上的文章,扣字数分(少 50字扣 1分);600字以下的文章,3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墓霸陵,一律用瓦器,不准用全银铜锡等金属做装饰,不修高大的坟,要节省,不要烦扰百姓。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15. B (3分)
B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书写山中鸟鸣声欢快热闹”错误。结合诗中“杳杳”“落落”“寂寂”等叠词可知,此诗整体风格为
幽冷清寂,诗中“啾啾”并非欢快热闹之声,应指凄切尖细的声音。所以“欢快热闹”说法错误。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16. ①通篇句首使用叠词,具有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如“杳杳”“落落”等;②语言浅白如话、通俗易 5.只写标题的,给 2分,不评 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
懂:如“常有鸟”“风吹面”“雪积身”等;③语言冲淡静穆,别具古淡深远之境。(每点 2 分)
0分。
17. (6分)(1)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2) 二川溶溶 流入宫墙 6.完全空白的,评 0分。
(3)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
衣)
18. C(3分)
C.这两句是直接完整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19.① 第一个“荒凉”,形容沙漠,指人烟稀少没有生气。②第二个“荒凉”,形容人生,指与石油工人们
斗志昂扬、朝气蓬勃截然相反的毫无理想斗志,无所作为。(每点 2 分)
20. ①对比手法,把雅丹地貌与沙漠进行对比,突出石油开采工作的艰难,赞美工人们不畏艰辛的精神;把
石油工人开采的艰难、天然气运输的困难与人们使用燃气灶的便利轻松进行对比,突出石油工人们的伟大贡
献。
②拟人,赋予天然气人的特征,生动形象地写出天然气运输过程的漫长,以天然气急急奔走的状态写出石油
工人们为人们做贡献的急切心理,讴歌工人们的贡献精神。
③联想,“它们翻山越岭,渡江跨河,要到数千里之遥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让北京的亲友知道,
当你们为做午餐轻轻转动天然气灶的开关旋钮时,我能听见那清脆快活的声音,我的心跳正激荡在这离你们
遥远而又亲近的地方”,通过眼前的天然气开采现场,联想到远方亲友们转动燃气灶开关时的景象,把石油
工人们艰辛的工作与人们便利的生活联系起来,更能打动人心。(每点 2分,答出两点即可)
第 2 页 共 2 页2022—
2023学年度下学期辽西联合校高三期中考试
举其大且要者,中国史学致用传统有三个特质。共一,求“大”。南宋朱熹曾言读史“当观大伦理、大
语文试题
机会、大治乱得失”,意味着研读历史首先要立意高远,关怀宏大。无论治史还是治国,皆须从变动不居的
考生注意:
历史进程中深寻时代之大趋势、大方向,提炼大命题,把提大脉动。如司马迁修《史记》,时间纵员三千年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
空间横跨数万里,人物遍布全阶层,体倒覆盖各类型,大构思方成就大手笔,无怪乎清代学者赵翼道:“司
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马迁参的古今,发几起例,创为全史。”对比当前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涉及中华文明是源、形成、发展
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笔无疑问是至为关就的深题。
3.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其二,贵“通”。先立其大,再贯乎通。具体而言,所谓“道”,首先要“博通”,即大量搜辩考察各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尤其一手材料或原始遗迹,为深入研究莫定坚实基础;其次要“赏通”,即综合研究有关树料或道迹,道过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归纳概括引出结论;再次为“通识”,即注重在综合贯通中求得更全面深刻的认识;最终实现“会通”,既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地、人作为整体,又将天道、地道、人道联系起来,反映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思维与禁体意识。这种
材料一:
思维意识对中华文明探源过程启示很大。深索中华文明起源,鲶非一人、一学科、一团队、一时代之事,迫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出自清代著名思感家龚自珍的《定盒文集·续集·尊史》。历史作为一个民族、一
切需要加强统等规划和科学布局,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历史学、人文科学
个园家形成、发展的真实记录,得失的总结,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液好的滑醒剂,所以,“出乎史,入乎
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久久为功,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城。
道”,要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返回历史中去把雄。
其三,崇“德”。可大可通,于是历史自然显露出德之光辉,我们的文明亦因之可亲可久。对待人类的
在历史中把超大道,①
。文化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裁体。作
文明历史,要能不抱偏见,不做武断,不凭主观,不谋私利,不求速达,这样我们那些最为珍贵的精神内核
为四大文明古时中淮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之去窝在会浆范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和思想烤髓才能如玉石般温润可亲,似高山般坚韧可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
的,诸子百家的思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济小说等多种文化形式,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具有举足轻
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知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荔”,这提示
重的分量。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共生,天地涵养万物,同生共存;追求和而不同,与邻国的关系处理上讲
我们在进行中国文明历史研究中注重福示与阐释自身优秀的思想元素和文化基因,更好枸筑中国箭神、中国
完“协和万郭”,强调君子慎独、自强不息等。现今世界中,在重构国际政治经济新换序、达到自然环境与
价值、中国力量
人类的和谐统一、解决国际冲突等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示出了超强的整合价值,头和谐、合作的优势,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求其大者,资其通识,崇尚稳性,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文明
更能发挥包容、平衡的作用。
历史研究中展现既有史学传统之重光,并赋子其新意,这正是“史者,所以明夫洽天下之道也”的深厘意蕴
在历史中把提大道,②
。中国共产党一路带领中国人民艰若斗争,从遮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所在。
到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开启改苹开放伟大进程到创造新时代伟大成就,真正让全体中华儿女
(摘鳊自王学斌《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显”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
A“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清代龚自珍认为研究历史是掌掘大道的重要前提。
党人优秀品质的象征。历史自党与文化自信正是源于党的百年奋斗的成功实践以及这一过程中焕发出的箭神
B我国拥有半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而是文明古国中唯一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
气概。
C无论治史还是治国,都器要从变动不居的历史进程中探寻时代之大趋势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出更加
D.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可以借鉴中华民族的某些思维意识,也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蓬勃的生命力。深层次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李业第一次实现了大国和平发限,这背后是一种新的人类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强的整合价值,其优势能发挥包容、平衡作用。
明形态的酝酿成长一这种文朗不再以争夺、战争、消灭、殖民作为国家间的竞争模式,而是以相互合作、
B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性的自信自觉
共同发展为根基,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底慈,而且为人类文明提供了具有超越性的方案,必将在当下及未来
心材料二综合运用举例、引用和对比等论证方法来论证研读历史要求“大”。
衫显出更大的内驱力和凝聚力。对这种未来性怀有自信和自觉,正是我们学习、把握历史的意义。
D.不抱偏见、不谋私利地对待一国的文明历史,有益于该国文化精髓的传播。
(摘编自师英杰《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材料二
A龚自珍《定盒续集》卷二《古史钩沉论二》:“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一语出自宋代学者曾巩所撰的《南齐书耳录序》。以古花今,不难发现
B司马迁《报任安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古代深厚博火的史学积累为当代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捉供了被共宝贵的传统资源,需要进一步挖掘、汲取、品
C恩格斯说:“在德国,达到正确理解的最大障碍,就是著作界对于经济史的不负贡任的忽视。”
D季羡林认为:“中国文化对其他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圈内国家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味与借鉴。
4.请在材料一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横线处英入合适的句子,以提炼出这两段的分论点。(4分)
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