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3.14车动了吗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3.14车动了吗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9 08:0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车动了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说课的老师,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车动了吗?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首先我将分析教材和学情,教材是上课的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一堂生动有趣的课。接着我将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法和学法。最后详细阐述我的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首先讲讲我对这课的理解,《车动了吗》是粤教版科学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的内容。第一课内容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只有学握了这些相关知识,学会了这些知识技能,学生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接下章节的学习,所以第一课的内容很重要!
本课的学习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首先我将确立本课的三维目标
一,科学知识:
1. 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2. 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的,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
二,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设计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观察和分析,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
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建立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根据三维目标我制定了相应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能够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的,能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难点是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新课改的教学观,要求教师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因此了解学生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工具和材料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用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我将设置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大胆自由的抒发自己的想法。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采用了a探究研讨法b分组讨论实验法c观察实验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导入,新授,小组活动等几个环节展开,一个好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在导入环节,我将用情景导入的方式。1、出示生动的情景图并让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 :为什么琪琪说车开了,而研研感觉车没开?2 :怎样判断车是否运动了?同学各抒己见引起兴趣后展开讨论(车动了吗)
情境图生动有趣,问题简洁明了。可以很好的勾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引发同学们思考,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导入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切入新课。
在新授环节,我将分为2个活动进行。
第一个活动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
先我会出示两幅公交车的图片并让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公交车是在行驶中?在学生思考讨论后小结:像窗外的风景、窗外的树、窗外的行人等能判断车运动的物体我们就称之为参照物。
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以什么为参照物,就会感觉车好像没动?让学生们小组讨论,讨论过后师生共同总结(因为选择不同的物体作参照物,那么判断的结果也就不同。)
出示两幅乘坐火车的图片,让同学们思考:乘坐火车时,怎样知道火车开动了?以什么为参照物,就会感觉火车是静止的?(用车内的参照物就会感觉车是静止的,用窗外的东西当参照物就会觉得车子是运动的。)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先要选择其他物体作参照物。)
在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不同的图片来进行对比,好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的结果也就不同。并且大量的图片和讨论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活动二哪些物体发生了运动
首先我将出示书本36页的两幅图片,让同学们观察思考:比较上面两幅图,哪些物体发生了运动?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玩滑板车的小朋友位置变化了天空中的老鹰的位置变化了。
再继续让同学们思考:他们判断玩滑板车的小朋友和老鹰运动了,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通过图片知道,玩滑板车的小朋友离道路旁的树木的距离越来越近,而天空中的老鹰离树木的距离越来越远,由此可以判断,玩滑板车的小朋友和老鹰是运动的,是以道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继续追问:除了以树木为参照物外,还可以以什么为参照物?(还可以以图中的两个坐在草地上的两个小朋友为参照物。)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先找参照的物体,再判断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在这个环节我用了三个问题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参照物并且还能够寻找不同的参照物。在这个环节我将用启发性的语言让同学们多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追求真理。
三、拓展提高——运动是相对的
1、思考: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因为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如长江探险漂流队乘坐竹筏顺流而漂,以江岸为参照物,竹筏是运动的;而以水为参照物,竹筏是静止的。)
2、是不是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
为什么对同一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
引导学生们发现因为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的规律,并引导他们说出生活中的例子。并举出两机都在飞行的例子,提出问题是不是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运动是相对的。在这一步我让学生们学到了相对的概念,在前面多组图片的比对和对参照物理解的基础上我相信同学们可以在我引导下理解参照物的意义,多个问题的思考同时也能让他们产生对科学这门学科持久的热爱。
在小结拓展环节,我会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是什么,在让学生寻找不同的参照物 这样不仅拉近了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能够讲科学融入生活中。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精简了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