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数列
《4.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设计
第1课时
1.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应用.
2.会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
3.能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PPT课件.
【新课导入】
问题1:阅读课本第34~37页,回答下列问题:
(1)本节将要探究哪类问题?
(2)本节探究的起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并在本节课中回答相应问题.
预设的答案:(1)本节课主要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2)学生在已学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类比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化无限为有限,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学会观察、归纳、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的的核心素养.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读本,让学生明晰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初步搭建学习内容的框架.
问题2: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相传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想要什么.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就欣然同意了.假定千粒麦粒的质量为40克,据查,2016--2017年度世界年度小麦产量约为7.5亿吨,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
设计意图:以国际象棋为背景,提出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发展学生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问题3: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可以构成一个数列,请判断分析这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 并写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是等比数列,首项是1,公比是2,共64项. 通项公式为an=2n-1.
问题4:请将发明者的要求表述成数学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即:1+2+22+23+ +263=?
问题5:如何求解该问题.
师生活动:让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等差数列 a1,a2, a3, …,an的前 n项和是
Sn=a1+a2+a3+…+an-2 +an-1 +an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an+1 -an= d
Sn=a1+a2+a3+…+an-2 +an-1 +an ①
Sn=an+an-1+an-2+…+a3 +a2 +a1 ②
+ ②得,2Sn=n(a1+an).
所以
问题6:对于等比数列,是否也能用倒序相加的方法进行求和呢?
师生活动:让学生回顾等比数列的性质后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在等比数列中a1 +an≠a2 +an-1≠a3 +an-2,
所以2Sn≠n(a1+an).
对于等比数列求和,不能照搬倒序相加的方法,而是要挖掘此方法的本质,即求和的根本目的.
问题7:求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思路:为了看清式子的特点,我们不妨把各项都用首项和公比来表示.
①
问题8:观察①式,相邻两项有什么特征?怎样把某一项变成它的后一项?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an=an-1 q(n≥2,q≠0)
问题9:如何构造另一个式子,与原式相减后可以消除中间项?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 ①
②
设等比数列 {an } 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an } 的前n项和是Sn
Sn=a1+a2+a3+…+an-2 +an-1 +an,
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Sn=a1+a1 q+ a1 q2+…+ a1 qn-3 + a1 qn-2+ a1 qn-1 ①
qSn= a1 q+ a1 q2+ a1 q3+…+ a1 qn-2+ a1 qn-1+ a1 qn ②
①- ②得, Sn -qSn= a1 - a1qn
即Sn(1 -q)= a1 ( 1-qn).
问题10:要求出Sn,是否可以把上式两边同时除以(1 -q) ?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完善.
预设的答案:Sn(1 -q)= a1 ( 1-qn)
当1 -q=0时,即 q=1 时,
当1 -q≠0时,即 q≠1 时,.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发展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探究新知】
知识点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已知量 首项a1、公比q(q≠1)与项数n 首项a1、末项an与公比q(q≠1) 首项a1、 公比q=1
求和公式
问题5的解决:“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麦粒以实现上述要求.”
1+2+22+23++263
a1=1,q=2,n=64
,
一千颗麦粒的质量约为40g,据查,2016-2017年度世界小麦产量约为7.5亿吨.
不能实现!
设计意图: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得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并利用公式解决了象棋大师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巩固练习】
例1 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
(1)若,,求;
(2)若,,,求;
(3)若,,,求n.
师生活动:学生板演,教师完善规范解题过程.
预设的答案:(1)因为,,所以.
(2)由,,可得,
即.
又由,得 .
所以 .
(3)把,,,代入,得
,
整理,得 ,解得n=5.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方法总结: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一共涉及五个量,知三求二.通常会用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
例2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1,前n项和为,若,求公比q.
师生活动:学生板演,教师完善规范解题过程.
预设的答案:若q=1,则,
所以q1.
当q1时,由得,
.
整理,得 ,
即 .所以 .
设计意图:通过该例题,让学生知道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条件,有时需要分类讨论;加深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方法总结:在等比数列{an}的五个量a1,q,an,n,Sn中,a1与q是最基本的元素,当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不明显时,均可以用a1与q表示an与Sn,从而列方程组求解.在解方程组时经常用到两式相除达到整体消元的目的.这是方程思想与整体思想在数列中的具体应用.
例3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q-1,前n项和为.证明成等比数列,并求这个数列的公比.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板演.教师完善规范解题过程.
预设的答案:(方法一)
当q=1时,,
,
,
所以成等比数列,公比为1.
当q1时,,
,
,
所以 .
因为为常数,所以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方法二) ,
所以
因为为常数,所以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结论:等比数列的公比q-1,前n项和为,则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注:当q=-1时,此结论不一定成立.例如,当时,此结论不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该例题,推导出等比数列均匀分段和性质.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结论:(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成等比数列;(2).
练习:教科书P37 练习1 、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通过学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课堂总结】
1.板书设计:
4. 3.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一、探索新知 二、初步应用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 例1
知识讲解1: 例2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应用 例3
知识讲解2:
2.总结概括:
(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对于公比未知的等比数列,应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需讨论公比是否为1;
(2)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错位相减法;
(3)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①方程思想:等比数列求和问题中的“知三求二”问题就是方程思想的重要体现;
②分类讨论思想: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可知,解答等比数列求和问题时常常要用到分类讨论思想.
师生活动:学生总结,老师适当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3.课堂作业:教科书P37 练习3 、4 、5
【目标检测设计】
1.等比数列{an}中,a1=1,公比q=2,当Sn=127时,n=( )
A.8 B.7
C.6 D.5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2+S3=0,则公比q=( )
A.-1 B.1
C.-2 D.2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3.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2,且Sn为其前n项和,则 ( )
A.-5 B.-3
C.5 D.3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的性质.
4.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3,S3=9,则S4=( )
A.12 B.-15
C.12或-15 D.12或15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分类讨论思想.
5.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a3=12,,记其前n项和为S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若Sn=93,求n.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加深学生对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抽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
参考答案:1.B 由Sn=,a1=1,q=2.
当Sn=127时,则,解得n=7.故选B.
2.A ∵a2+S3=a2+(a1+a2+a3)=0,
∴a1+2a2+a3=a1(1+2q+q2)=a1(1+q)2=0.
又a1≠0,∴q=-1.故选A.
3.C 由题意可得:,故选C.
4.C 因为a1=3,S3=9,当q=1时,满足题意;故可得S4=4a1=12;
当q≠1时,S3=,解得q=-2,
故S4=.
综上所述S4=12或-15.故选C.
5.解:(1)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
则解得
所以.
(2) .
由Sn=93,得,解得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