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必修1岳麓版(配套课件+智能提升):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必修1岳麓版(配套课件+智能提升):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31 16:01:32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1(岳麓版)
1.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以及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
2.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三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意义。四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经过及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及意义;土地革命。
3.理解一个重要观点:马克思主义在指导各国革命实践的同时,又通过各国的革命实践印证、丰富和发展了自身。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选择题
1.(2013·自贡一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引文中的“社会主义创始人”是指(  )
A.法国启蒙思想家 B.马克思和恩格斯
C.空想社会主义者 D.巴黎公社领导人
答案:C
2.下列哪项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C.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
D.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答案:D
3.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该学者评论的是(  )
A.科学社会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A.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
C.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同工人保持密切联系
D.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B
5.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爆发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召开
D.巴黎公社成立
答案:B 
6.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思潮中其他学说的共同点是(  )
A.认为资本主义创造了比过去更大的生产力
B.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公正、不合理的社会
C.宣告了工人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D.发现资本主义创造财富的秘密在于剥夺工人阶级
答案:B
7.(2014·东莞调研)18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德文再版序言中反思道:“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革命导师的实事求是
B.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C.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解析:《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历史潮流,但题中“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说明共产主义运动还不符合时代潮流,其原因是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处于上升阶段,故共产主义运动不是时代的主流,故C项正确;题中问的是这一结论的依据,A项体现不出是依据,故A项错误;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不会出现纲领过时结论,故B项错误;D项出现于1871年,与题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8.《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不可能为上述结论提供事实依据的选项是(  )
A.资本原始积累 B.资产阶级革命
C.巴黎公社 D.工业革命
答案:C
9.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指(  )
A.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C
10.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的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共产党宣言》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政权
D.巴黎公社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
答案:D
11.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答案:B
12.(2013·安庆一模)“鉴于到目前为止,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务均享有高薪,因而被视为可钻营和私授的肥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国家公职人员的最高薪金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上述材料应该出自(  )
A.《共产党宣言》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答案:D
13.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述,正确的有(  )
①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②主要的经验是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③其实践和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④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上升发展是当时世界进步的主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4.2015年是巴黎公社成立144周年,高一某班同学举办了一个历史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偶然性 ②巴黎公社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④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答案:C
15.“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巴黎公社的成立(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是在历史条件成熟的形势下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民们!你们的公社已经建立了。3月26日的投票确定了革命的胜利。卑鄙无耻的政权掐着你们的脖子逼迫你们,你们已用合法的自卫军把那些强迫你们承认国王,侮辱你们的政府赶出了城外。
——《公社第一次宣言》(1871年3月30日)
材料二 巴黎公社社员英勇就义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指出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巴黎公社是怎样成立的?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3)巴黎公社在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解析: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审清题意,着重明确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失败原因的多方面分析,第(3)问可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回答。
答案:(1)巴黎公社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性质的工人政权。1870年普法战争失败后,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威胁法国首都,巴黎人民组织自卫军,后遭到临时政府的镇压。工人群众发动了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成立巴黎公社。
(2)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法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
(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其英勇斗争精神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知识链接评析
法国公社的最早名称是在中世纪中期,当时一些城市的商人和市民为维护自己的利益,结成自治团体,建立自卫军武装反抗封建领主对城市的控制。这种争取自治权利的城市就称为“公社”。这是法国公社的由来。公社在打击封建势力争取自治权利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
阅读与思考指导
巴黎公社的目标就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夺取政权,改造旧国家机器和建设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机器。
自我测评解答
1.《共产党宣言》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它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工人运动在其指导下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巴黎公社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且公社委员大多是工人。规定了公社委员的工资且受人民监督和罢免。公社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且实行了许多有利于人民的法令。上述法令表明,公社粉碎了剥削阶级旧的国家机器,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资产阶级专政,即巴黎公社是新型的工人阶级专政的政权。
启示: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防止资产阶级反扑;无产阶级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拥有捍卫主权的力量;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广泛的同盟;②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尚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客观条件;无产阶级本身作为一个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缺乏一个统一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③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彻底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巴黎公社全面、彻底的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措施,勇于请人民监督、敢于对人民负责的行政理念,值得发扬;公社战士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可贵精神,感人至深。
课件32张PPT。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栏目链接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探寻公正的理想国
1.背景。
(1)19世纪初,______________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
(2)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
2.代表:法国的圣西门、_____________和英国的欧文。
栏目链接 才工业革命 傅立叶 3.主张。
(1)圣西门主张实行________,被认为是“工业社会”的最早预言家。
(2)傅立叶、欧文主张建立________。
4.意义: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
栏目链接 实业制度  合作组织 二、《共产党宣言》
1.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宣言——《共产党宣言》。
2.内容。
(1)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2)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3)宣告了________的历史使命。
(4)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栏目链接 工人阶级 3.意义。
(1)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
(3)________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栏目链接 马克思主义  工人运动 三、巴黎公社——第一个工人政权
1.背景。
(1)1870年爆发________,法国战败,巴黎人民保卫首都。
(2)临时政府妄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2.过程。
(1)1871年3月18日,________发动了起义。
(2)梯也尔逃往凡尔赛,自治政府接管了政权。
栏目链接 普法战争 巴黎工人 3.性质:新型的____________政权。
4.措施。
(1)最高权力机关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3)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所有公职人员。
(4)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实行________。
栏目链接 公社委员会  公职人员  义务教育 工人5.结果:1871年5月28日,革命失败。
6.意义:巴黎无产阶级的________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典范。
栏目链接 英勇斗争 栏目链接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栏目链接1.历史条件。
(1)经济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工业革命、经济危机)。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的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并觉醒,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栏目链接(3)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德意志古典哲学。
(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努力。
2.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怎样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栏目链接1.革命爆发的偶然性:
(1)巴黎公社起义只是一个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由于普法战争失败后巴黎的形势,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
(2)巴黎公社起义发生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并不尖锐,也就是说,巴黎公社起义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栏目链接2.失败的必然性:
(1)根本原因:法国政治、经济发展还不足以废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客观原因: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3)主观原因: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栏目链接3.意义的深远性: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2)同时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栏目链接4.教训的深刻性:
(1)无产阶级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家机器。
(2)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巩固革命成果,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栏目链接[例1]   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栏目链接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这些发明家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说明他们没有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提出一些超乎寻常的做法,因此是空想。故选B符合题意。
答案:B 栏目链接[例2] (2014·江门模拟)“它直接向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挑战,不仅提倡政治改革,而且还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它)在19世纪中后期,成为欧洲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在20世纪,成为世界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它”是指(  )
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
C.帝国主义 D.殖民主义 栏目链接解析:此题应注意时间。民族主义一般认为出现在19世纪初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时候,欧洲各国民族主义高涨,到19世纪中后期并没有成为欧洲事务的主要力量,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开始,成立了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并掀起了工人阶级的联合斗争,成为19世纪中后期欧洲事务的主要力量之一,20世纪随着苏联、新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成为世界 栏目链接事务中的一种主要力量并对资本主义提出挑战,故B项正确;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不会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提出挑战,故C、D项错误。
答案:B
栏目链接[例3]  下列关于巴黎公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公社实行直接民主的政治制度
B.公社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人民有权罢免公社公职人员
D.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栏目链接解析: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公社作为一个新型的工人政权,虽然人民有权对他们直接民主选举产生的委员进行监督和罢免,但这并不是像雅典式的直接民主。巴黎公社通过选举,委托代表——公社委员,行使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权力,这还是代议制民主制度。
答案:C 栏目链接[例4] 《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做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栏目链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概念的全面把握。从背景看①解读正确,从过程和性质看③④解读正确,建立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的是俄国十月革命,巴黎公社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尝试,材料中“萌芽”一词也反映了这点,故选D。
答案:D 栏目链接[例5]  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历史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巴黎公社如建立工农联盟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栏目链接解析:A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并未危机四伏,还在快速发展阶段,甚至巴黎公社之后不久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说明当时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是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B项错在巴黎公社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无产阶级壮大的一个结果。C项错在太绝对化了,而实际上巴黎公社必然失败,根本原因就是无产阶级力量薄弱,而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和发展阶段。巴黎公社的确是 栏目链接很多偶然因素促成的。如果没有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新政府的卖国、政府军对国民自卫军大炮的抢夺,巴黎工人就有可能不发动起义,就不会产生巴黎公社。
答案:D 栏目链接
历史·必修1(岳麓版)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一、选择题
1.20世纪初,俄国已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是指(  )
A.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社会矛盾的尖锐
C.布尔什维克党的成立
D.工人和市民的觉醒
答案:A
2.(2013·安庆一模)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答案:C
3.
阅读右边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答案:A
4.《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的。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D.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A 
5.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了一切土地收归国有,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目标
B.社会主义革命目标
C.进行武装起义的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答案:B
6.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  )
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
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答案:D
7.(2013·盐城模拟)“‘人民委员’(部长)命令将土地划分给农民,不给原主人任何赔偿;对银行国有化,在此过程中没收私人账户的存款;将工厂的控制权交给工人;并开始与德国谈判有关结束战争的条约问题。”上述这些举措实施于(  )
A.巴黎公社时期
B.俄国二月革命时期
C.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案:C 
8.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B.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C.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推动
D.反动统治薄弱,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B
9.(2014·汕头模拟)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我相信……在野蛮和毁灭生命财产方面,俄国革命远远大于法国革命。后者至少拥有政府的外形……而前者哪一样都不具备。它是一个沸腾着的、专制与暴力的大锅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反对俄国无产阶级政权
B.斯大林模式引发美国的不满
C.美苏冷战中的意识形态对立
D.美国否定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对俄国革命的态度,认为俄国革命代表专制和暴力,故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20、30年代才逐渐形成,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冷战在二战后出现,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美国并没有否定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A
10.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党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  )
A.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实行土地公有制
B.布尔什维克党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
C.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D.布尔什维克党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
答案:C
11.(2014·广东百校联考)据《革命后之俄罗斯政变》一文载:“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据昨日报端之所传,则俄都之暴动复起……主动者即为极端派首领之雷林。”下列描述与“政变”之后情形相符的是(  )
A.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
C.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
D.诞生了首个社会主义国家
解析: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是在二月革命之后,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与材料“兵士工人代表会者出焉,渐与临时政府相轧轹,几有不可驾驭之势”不符,故A、C项不正确;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是在七月革命后,七月革命后决定武装起义,而从材料显示“俄都之暴动复起”,故B项不正确;从材料领导者、参与者以及斗争对象临时政府,可以判断是俄国十月革命,故D项正确。
答案:D
12.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革命历程曲折反复
B.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C.在经济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中获得胜利
D.走城市到农村的道路
答案:A
13.
右图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对此漫画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
①赞扬了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伟大功绩 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③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④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决定性胜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14.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恰当的是(  )
①取得了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阵线
③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鼓舞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5.当代俄罗斯历史学家阿列克谢耶夫院士将文明演进与现代化进程等量齐观。他认为:“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现代工业社会的紧张过渡。这种过渡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因此就出现了俄国的革命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后果这个不可避免的问题。”从人类文明演进史(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
A.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你们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好极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在我国为这种文明创造前提,如驱逐地主,驱逐俄国资本家,然后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呢?
——列宁《论我国革命》
材料二
请回答:
(1)从历史的角度看,列宁所说的“驱逐”地主和资本家是指什么?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的革命人民是怎样为走向社会主义创造前提条件,“驱逐”俄国地主和资本家的?
(2)材料二中“十月的风”指什么?十月的风吹到中国,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和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跨度比较大,注意对教材知识的整合和运用。
答案:(1)摆脱封建残余的束缚;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措施:①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②举行武装起义,发动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国家政权,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③没收地主的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化,分配给农民耕种。
(2)“十月的风”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
变化:①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②无产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③中国共产党成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诞生。④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方向和前途,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阅读与思考指导
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所阐述的十月革命的意义实际上是从当时俄国的国内形势方面总结的。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起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武力镇压革命,俄国形势危急。工农空前团结,力量增大,进行革命的客观条件具备。工农起义从而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解析与探究概要
1.材料一反对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材料二说明人民希望获得“面包”与“和平”;材料三说明临时政府已受到人民的抛弃。
2.俄国十月革命是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进行的,布尔什维克党所制定的纲领是真正代表工人、士兵和农民的根本利益的,因而布尔什维克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革命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使士兵厌战,革命中士兵放弃抵抗。俄国人也认为只有革命才能拯救祖国与人民。因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苏东剧变后,俄罗斯出现否定十月革命的观点,认为十月革命是布尔什维克党少数职业革命者精心策划的政变是错误的。
自我测评解答
1.沙皇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和不满;人民不断起义,镇压起义的政府军倒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未满足民众的要求,拒绝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俄国社会发展,继续进行战争,武力镇压革命。
2.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活动建议提示
注意通过反映十月革命的影视作品,体会十月革命前俄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当时国内的社会状况;体会革命的历史进程及伟大的历史意义。
课件32张PPT。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9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栏目链接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1.改革不彻底:政治上保留了__________制度,经济上______________没有真正解决,存在_____________残余。
2.矛盾尖锐:一战期间,沙俄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栏目链接 沙皇专制  土地问题  农奴制 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二月革命。
(1)经过: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市民举行示威游行并转变为武装起义。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结果。
①推翻了________王朝。
②资产阶级建立起________。
栏目链接 罗曼诺夫  临时政府 2.《四月提纲》。
(1)背景:临时政府没有满足民众要求并继续进行战争,俄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
(2)内容。
①无产阶级需要夺取政权,实现________革命。
②通过________政权去实行________。
③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3)作用:成为_____________的纲领,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栏目链接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  土地改革  布尔什维克党 3.十月革命。
(1)准备:1917年7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的方针。
(2)过程: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
(3)结果: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胜利。
栏目链接 武装起义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建立。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通过了《______________》和《土地法令》,成立了新政府——___________。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栏目链接 和平法令  人民委员会 2.新型社会主义的政体特点。
(1)立法与行政权力统一,代表由人民民主选出。
(2)全俄_______________是最高权力机构,选举政府即人民委员会。
(3)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
栏目链接 苏维埃代表大会 3.意义。
(1)开辟出俄国_______________发展的道路。
(2)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栏目链接 社会主义 栏目链接一、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二、俄国十月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栏目链接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2.它使经济文化并不发达的俄国,在短时间内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栏目链接3.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政治大格局,世界从此进入一个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栏目链接[例1]  (2013·江苏单科)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B、D,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A项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因此正确答案选C。
答案:C 栏目链接[例2]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栏目链接解析:从首都、宫邸和不远处河面上战舰的炮声等信息综合判断,该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答案:C
栏目链接[例3]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栏目链接解析: 从题干的时间“1917年11月8日”可知反映的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答案:D 栏目链接[例4] (2014·肇庆期末)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演讲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新纪元的世界改造”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新文化运动 D.巴黎公社革命 栏目链接解析:关键信息:1918年、“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俄国十月革命,俄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故A项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新中国知识分子对救国之道的探索,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时间也与题干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栏目链接[例5]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发展到农村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栏目链接解析:俄国和中国革命道路不同,是由两国不同国情决定的。
答案:C 栏目链接※关注多元史观
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与竞争看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是交相辉映的。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资本主义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时存在于当前的世界中,两种制度、两种文明在 栏目链接共存共处,在相互交流和借鉴。我们要以博大的胸怀,坚持包容理解,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从两种制度和文明共处与竞争的视角考查本单元内容将会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 栏目链接[例6]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式样被称为现代化模式。在早期现代化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从模式上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的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二月革命”的爆发 D.十月革命的胜利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材料中早期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十月革命的胜利突破了早期现代化理论,即突破了资本主义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D项。
答案:D 栏目链接
历史·必修1(岳麓版)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一、选择题
1.(2014·顺德期末)下表内容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文件,其前后变化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  )
中共一大
(1921年)
中共二大
(1922年)
中国社
会性质
未阐述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革命对象
资产阶级
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力量
工人、农民
和士兵
无产阶级、农民、其他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A.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B.摆脱了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
C.初步认识了中国国情
D.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解析:很明显,中共一大的革命目标和革命对象都是脱离中国国情的,1921年是封建北洋军阀割据混战的时代,既无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也有革命的要求。中共二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的国情和社会性质,确定革命目标为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故C项正确;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1935年遵义会议,故A项错误;摆脱苏联革命模式的影响的标志是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表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创立,故B项错误;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是在大革命失败(1927年)后,故D项错误。
答案:C
2.(2014·汕头质监)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解析:1925年,此时第一次国共合作还是比较好,故D项错误;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反帝是明确的,结合时间,新三民主义是1924年提出的,故A项正确;而材料说的是对外的,故B项错误,因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是对内的;也不是要实现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
答案:A
3.(2014·深圳宝安期末)对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讲,为近代民主而抗争,实际上始于(  )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解析:在国民大革命中,农民经中共发动,接受了民主革命的纲领,故其抗争是真正意义上为民主而抗争,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抵抗主体是清政府官兵,不是农民,故A项错误;义和团运动虽然反帝,但不反封建,也无明确的革命纲领,主观上没有追求民主的意识,故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农民不是主体,故C项错误。
答案:D
4.(2014·广东十校联考)《蒋介石日记》记录了这样一则日记“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据此推断,这则日记最有可能记录于(  )
A.国民大革命期间 B.土地革命期间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解析:根据提示“寇患及匪祸二者”以及蒋介石的态度“前一项,加强防御;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反映的是蒋介石对于日本侵略——寇患和中国共产党——匪祸的态度,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前期。
答案:B
5.(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解析:从材料中时间是“1926年”,则可排除B项,因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这是比较中肯的,因而没有“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故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故D项不正确;“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则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A
6.(2014·深圳宝安期末)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挑战是(  )
A.工农红军面临王明“左”倾错误破坏
B.国民政府推行蒋介石个人独裁
C.1923年世界经济危机横扫中国
D.抗击日本灭亡中国的系列侵略战争
解析:结合时代背景,可知30年代中华民族面临最大危机乃是日本侵华,图谋灭亡中国,故D项正确;A、B、C项均不能算民族面临的最大挑战,故A、B、C项错误。
答案:D
7.(2014·茂名模拟)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写道:“日寇野心既已爆发,必难再收,东亚从此将无宁日矣。天灾频仍,匪祸纠缠,国家元气衰敝已极,虽欲强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文中提到的日本侵华事件是指(  )
A.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淞沪会战
解析:从“蒋介石的日记”便可排除A项,因为甲午战争是清政府与日本的;从“匪祸纠缠”,可知此时共产党的力量正在壮大发展,“虽欲强起御侮,其如力不足何”说明其还没有打算抗日,故B项正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后,两党矛盾渐渐减弱,从卢沟桥事变开始进入全面的抗战,故C项错误;淞沪会战是国民党组织的会战,故D项错误。
答案:B
8.(2014·汕头模拟)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它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
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
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解析:费正清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由一个战争的牺牲者转化为世界大国,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后中国还经历了解放战争,因此促成中国永久和平错误,故B项错误;中国本身就是世界大国,只是近代衰落,不是偶然事件,故C项错误;日本侵华只是让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重要性进一步体现,与中国成为世界性大国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9.(2014·惠州调研)1936年,日本东京申办1940年奥运会成功,然而两年后日本决定放弃举办这届奥运会。其原因可能是(  )
A.受经济危机打击,无力举办
B.深陷中国战场泥潭,无心举办
C.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带头反对
D.发动侵略战争,遭到国际社会抵制
解析:1938年日本决定放弃举办奥运会,其原因可能是来自外部的压力,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抵制参加奥运会,日本不得不选择放弃,故A、B项错误,D项正确;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
答案:D
10.(2014·广州市广雅、执信、六中联考)下图所示纸币最有可能发行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晋察冀边区”是抗战时期第一块抗日根据地,A、B、C三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1.(2014·梅州五华质检)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
B.抗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C.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构建
解析:关键信息:两党合作、国民政府、政府经济职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从两党合作的信息可判定A、C、D项都是错误的,因这三个时期国共两党并没有合作的实现,故A、C、D项错误;题干记录体现了抗日战争两党合作、战时经济体制等特点,故B项正确。
答案:B
12.(2014·潮州期末)谐剧是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图谐剧片段讽刺的是(  )

说命苦,真命苦,遇到中国讲民主。,他说:你是民,我是主。我怎样说,你怎样做。,是壮丁,去当兵,拿起枪杆给我拼。,做买卖,算商界,爱国捐款?注:主要是军费摊派?由我派!
……
如果你要嚷,?你?就是××党。
A.晚清时期的君主专制
B.民国初年的军阀
C.国民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
D.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解析:晚清时期仍实行君主专制,与题干中“遇到中国讲民主”不符,故A项错误;民国初年的军阀彼此混战,与题干中“如果你要嚷,(你)就是××党”不符,故B项错误;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也与“遇到中国讲民主”不符,故D 项错误;因此最符合的是指国民政府在“民主”的幌子下,实行内战独裁政策,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故C项正确。
答案:C
13.(2014·汕尾调研)“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费正清《观察中国》)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第一种梦想是民族独立,第二种梦想是民主。结合历史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等三个阶段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取得民族独立,更不用说民主了,故A、B、C三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已取得胜利,人民希望和平与民主,故D项正确。
答案:D
14.
(2014·江门调研)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望,面带笑容,意气风发,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B.美国由支持蒋介石改为支持毛泽东
C.中共筹建统一的民主的新中国
D.中共政权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
解析:首先注意题目时间是“1949年2月7日”,而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的成立,才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显然,此时不能说“胜利”,所以A项不正确;《时代》周刊的做法,并不代表美国政府,所以B项不正确,且从当时国际格局来说及历史发展来看,美国也没有支持中国共产党;而中共在1948年4月30日发表了“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所以C项正确;此时国民党政权还没有被推翻,所以谈不上国际社会承认中共政权的问题,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C
15.(2014·惠州调研)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内曾多次出现“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巨大损失。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下列属于“右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关键信息:所谓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A项应是认识高于实际,不符合题意;B、D两项是正确的探索,不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低估了自己的实力,放弃了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符合认识落后于实际的特征,C项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 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请回答:
(1)对比指出材料一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阐述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阅读、概括、分析问题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小问历史地位结合中国革命道路探索史实来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所述的“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实来回答。
答案:(1)主张:毛泽东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李立三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历史地位: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最初党中央“左”倾否认其正确性,后来全党接受其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城市中心道路最初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推行的冒险主义政策,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后该道路被放弃。
(2)大革命失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使中国革命逐渐走出低谷。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主干力量,使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转移到了抗日战争的前沿阵地,获得了战略转移的落脚点和开创革命新局面的出发点。“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协助和平解决, 中国革命由内战向民族抗战转折。
知识链接评析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其中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纲领是:把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企业收归国有,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发展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合作经济;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化纲领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最重要的理论,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指导思想。
阅读与思考提示
意义:(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和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2)大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3)这次战争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社会主义越出了一国范围。(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开始,在亚洲结束。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进行最早,坚持的时间最长,战场最广阔,陆军作战规模最大,牵制和消灭的日军最多,所付出的牺牲也最惨重。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抗击日军的主力军,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的牵制,阻止了日军的南进,牵制了日军北进攻苏,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保证了美、英、苏“先欧后亚”、“先德后日”战略的实施,使法西斯同盟无法在战略上保持一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析与探究概要
存在,封建社会每一个王朝的末期往往统治腐朽,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王朝的灭亡。新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出现繁荣局面。这一现象往往周而复始。有道理,因为实行民主政治,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监督政府,就不会或很少出现这种腐败现象,不会人亡政息。
自我测评解答
1.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原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及人民军队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国民政府的正面战场作战以及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广大爱国华侨和国际进步力量支持;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
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它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标志着中国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结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的结束;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从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使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历史转折点。
课件40张PPT。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栏目链接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
(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思想基础:_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4)国际上: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帮助。
栏目链接 马克思主义 2.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共成立。
3.内容:“一大”规定党的名称、性质、奋斗目标等,成立中央局。
4.意义: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________政党。
5.中共“二大”:将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工人阶级 民主共和国 6.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共成立后将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1922年,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终点,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栏目链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二、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1)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________、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合作实现。
栏目链接 联俄 2.国民革命。
(1)北伐:________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
(2)目标: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
(3)发展: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配合北伐战争。
(4)失败: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________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栏目链接 1926  汪精卫 三、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确立了________和武装反抗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依据“八七会议”的决议,毛泽东被派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起义爆发。
4.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________政权。
栏目链接 土地革命  国民党反动派 全国 四、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红军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过程:①________年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②1935年8月1日《八一宣言》提出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③1936年10月,长征胜利。
栏目链接 193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结果: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
2.西安事变。
(1)原因:民族危机加深使国民党内部分化;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________,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栏目链接 蒋介石  (3)解决:中共确定________、________西安事变的方针。
(4)意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栏目链接 逼蒋抗日  和平解决 五、抗日战争
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________事变,中国________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________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栏目链接 卢沟桥  全面抗战 二 3.国共合作抗日: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4.抗战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胜利意义:是近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___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栏目链接完全胜利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两种命运: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________。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政协会议。
栏目链接 一党独裁 3.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________和重点进攻。
(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于1947年夏挺进________。
(3)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栏目链接 大别山  全面进攻 (4)战争胜利。
①北平谈判:1949年4月20日,李宗仁拒绝在________上签字,和谈破裂。
②解放南京: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________,4月23日,南京解放。
(5)1949年春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________。
4.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栏目链接 渡江战役  城市 和平协定  栏目链接一、抗战胜利的意义
栏目链接1.国内: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采取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同时,使党和人民军队得到巨大发展。
栏目链接2.国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了日本大部分军队,使其不能北攻苏联,且大大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英美的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及认识
栏目链接1.过程。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①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栏目链接(2)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①1923年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
②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3)从大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栏目链接(4)从大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
②惨痛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武装。
栏目链接(5)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6)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在长征中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栏目链接(7)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
2.认识。
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那种脱离实际、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栏目链接[例1]  (2014·中山期末)中国共产党发起者之一的李达曾说: “‘一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这表明当时中共(  )
A.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C.已思考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没明确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栏目链接解析:中共“一大”是1921年召开的,在1927年秋收起义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从材料 “我们就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路是肯定的” 来看,已经明确革命发展方向,故D项错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故B项错误;“但是革命以后怎么办,就不知道了”说明还没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故A项正确。
答案:A 栏目链接[例2] (2014·汕头模拟)“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
B.农村包围城市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开展工人运动 栏目链接解析: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里就存在的,不是毛泽东独自的领悟,故A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提出的,是与俄国城市中心论相反的革命道路,故B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不是毛泽东的领悟,故C项错误;开展工人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不是毛泽东的独创,故D项错误。
答案:B 栏目链接[例3]    (2013·广东文综)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栏目链接解析: “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可知反对资产阶级不是正确的。故选A。
答案:A 栏目链接[例4] (2013·天津文综)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 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
A.民主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社会主义国家 栏目链接解析:抗战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故选B。
答案:B 栏目链接※关注多元史观
用现代化史观看待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现代化,一切民族独立、社会解放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现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栏目链接[例5]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 栏目链接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栏目链接解析:此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把握历史发展脉络。1921—1935年,主要事件有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与国共十年对峙、遵义会议召开等。A项中的“五四风雷”发生于1919年,时间上与题意不符。C、D项都有反映这一阶段的发展情况,但不全面与准确。1921年是中共成立,而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B项最全面与准确,与题意相符。
答案:B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