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14:3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新考法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可见,九一八事变开启了中国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若按“前提—结论”式的推理来看,以上表述应是(  )
A.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B.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2. 下面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山海关内的原因是 (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3. 下图体现出的共同精神内涵是 (  )
A.民主自由 B.爱国主义
C.创新包容 D.艰苦奋斗
4. 1928年底,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1931年底,不顾劝告,将军队从锦州撤入关内;1936年底,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以上史事的共同主角是 (  )
A.张作霖 B.杨虎城
C.张学良 D.叶挺
5. 西安事变发生后,《大公报》《西北文化日报》分别做了题为《张学良竟率部叛变,蒋委员长被留西安》《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的报道,态度截然不同。造成二者态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发表的时间先后 B.作者的立场各异
C.发行的数量不同 D.报纸的地位差异
6.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7.(2022·广西柳州·八年级期末)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在遭遇重大民族灾难中遇难同胞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下列事件中,最符合设立国家公祭日要求的是
A.卢沟桥事变 B.华北危急 C.南京大屠杀 D.东三省沦陷
8.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一次重要的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9."中国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抵抗,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与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太原会战
10.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正常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发生在( )
A.武汉会战期间
B.淞沪会战期间
C.徐州会战期间
D.太原会战期间
11.“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材料中的“上海一隅之抵抗”指的是(  )
A.长沙会战 B.枣宜会战 C.淞沪会战 D.徐州会战
12.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代表团访问大陆,回顾历史,国共两党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同参加过(  )
A.五四运动和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C.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北伐战争和解放战争
13.如图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一则报道的截图。该图是日本制造(  )
A.旅顺大屠杀的罪证 B.南京大屠杀的罪证
C.九一八事变的罪证 D.七七事变的罪证
14.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最真实再现这一事件的是(  )
A.历史学家撰写的有关著作
B.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
C.电影《南京!南京!》
D.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现场照片
15.取得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次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是(  )
A.湘江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6. 1936年,中华民国《兵役法》颁布实施,其中规定,知识青年可免服或缓服兵役。1944年,蒋介石演讲称:“……知识青年效命于战场,因为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自动判断的能力,队伍中增加一个知识青年,就不啻增加了十个普通士兵。”随后,国民党中央决定广泛发动知识青年从军运动。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
A.民众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B.政府试图提高军队素养
C.抗日战争形势的严峻
D.中国开始准备全面反攻
17.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下列选项能为这一观点提供史料支撑的有 (  )
①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 ②海外侨胞捐款捐物支持抗战 ③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④中国国民党组织多次会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 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  )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19. 下图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  )
A.日本侵华手段极为残忍
B.抗战是一场持久的战争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中国能迅速赢得胜利
20. 美国总统罗斯福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表明中国抗战 (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
B.促使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C.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材料,进行判断。
材料 抗日战争期间存在着两个战场,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大特点之一。抗战期间之所以存在着两个战场,是由于解放区战场的存在,它的存在是决定因素。
解放区战场的存在、两个战场的存在,是1927年以来中国政治军事在抗日战争时期延续和发展的结果,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这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具有中国特点的进步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增加了抗战期间中国历史的复杂性,是我们考察抗战时期中国格局的重大因素,它也极大地影响了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政局和中国前途。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意思的,请填“B”;上述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C”。
(1)抗日战争期间存在着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  )
(2)两个战场存在的决定因素是解放区战场的存在。(  )
(3)两个战场的存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历史的倒退。(  )
(4)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
(5)两个战场的存在对战争胜利后的中国政局和中国前途影响巨大。(  )
2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9月26日致电台湾朱立伦,祝贺其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期望两党登高望远,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守民族大义……为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回望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两党关系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兄弟携手】
材料一:……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探索前行】
材料二: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外敌入侵】
材料三: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实,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同仇敌忾】
材料四:1937年,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农红军改变为入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国共揭手,最终使日本无条件投障。
(1)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材料二中“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什么?这道路开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中,针对“沈阳日军行动”蒋介石的态度如何?导致怎样的结果?
(4)材料四中“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列举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各一个?
【归纳总结】
(5)当民族前途面临抉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1937年7月一1938年10月;战略相持:1938年10月一1945年8月;战略反攻:1945年8月一抗战胜利(全面反攻)。
材料二: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请回答:
(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 2 )在战略防御、相持阶段,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共领导的军队组织了哪些著名战役来打击日军?
( 3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 4 )小明同学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网页上发现了以下一些具体时间:1945年8月15日、2014年12月13日,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些时间都发生了哪些事件。
答案
1-5BDBCB 6-10CCBCC 11-15CBBDB 16-20CDDCD
(1)A。 (2)A。 (3)B。 (4)C。 (5)A。
22.(1)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主要成果:创办了黄埔军校,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2)“相反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标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3)态度:不抵抗政策。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4)标志:1937年9月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正面:台儿庄战役;敌后: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5)启示: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
23、(1 )1937年7月7日爆发的卢沟桥事变。
(2)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3)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美国在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4)依次是: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