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单电路》的《导体和绝缘体》。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说教材
《导体和绝缘体》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简单电路》的第二课。通过二年级下册《它们是什么做的》认识了常见的材料,观察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等特征。通过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探究不同金属的各种性质,并了解其用途。通过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点亮小灯泡》的学习,学生对电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知道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回路,要形成通路电灯才会亮起来,知道电路形成的条件。本课带领学生认识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检测器的概念,用检测器来检验材料的导电性,通过将不同材料接入检测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判断电路是否为闭合回路,进而判断不同材料的导电性。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观察导入活动,让学生观察导线各部分的材料,思考它们起到的作用,引发学生思考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第二部分,交流不同的物品是否容易导电,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对铅笔芯、塑料尺、竹签、铝箔、铁钉、橡皮、瓷勺、硬币、木筷、玻璃的导电性进行预测。动手实验验证以上几种物品的导电性,通过安装检测装置,检测这些物品的导电性,记录并总结不同材料的导电性。第三部分,思考验电笔、螺丝刀、老式开关、胶带、插座和插头的导体部分和绝缘体部分,说出不同部分起到的作用。第四部分,交流人体、不同液体的导电性,思考检测方法并动手检验人体和不同液体的导电性能。
二、说学情
通过二年级下册《它们是什么做的》认识了常见的材料,观察材料的轻重、厚薄、颜色等特征。通过三年级下册《身边的材料》探究不同金属的各种性质,并了解其用途。通过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点亮小灯泡》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电路形成的条件,知道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路是一个闭合回路,要形成通路电灯才会亮起来,会连接电路。但是学生没有意识到可以用接通的电路作为检测电路来检测物品的导电性,将不同物品接入检测装置中检测物品的导电性。本课活动中要重点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检测装置的概念,让学生动手实验用检测装置检验不同物品的导电性,建立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四年级学生经过一、二、三年级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能力,在实验之前,要先预测再动手,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动手能力也较强。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点亮小灯泡》的学习,学生对电路的连接和闭合回路有了一定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三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认识开关的作用,能够把它加入到简单电路中,控制灯泡的亮灭。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
1.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用常见物品制作一个简易开关,理解开关对电路的断开和闭合所起到的控制作用。
科学态度: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目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愿意与同学一起动手连接电路,学会合作、交流、分享。
3.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4.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一个简单电路的组成部分,认识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
2.知道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安全用电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2.区分短路和断路。
五、说教学法
1、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 想象法:通过教师巧妙的介入,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感知植物的特点。
(2) 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亲身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3) 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情去亲身实践。
(4)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1.播放新闻片段《喷泉漏电》,提问:新闻中,为什么大人、小孩死亡了?
(学生回答:电器漏电;水导电;人导电)
2.我们生活中接触的物品有很多,如果这些物品接触高压电,我们接触后,会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呢?今天就来一起探究导体和绝缘体。
环节二、探究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
1.首先来看一看,简单电路里用到的材料——导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导线有几个组成部分?
2.学生观察发现:导线里面有铜丝,外面有塑料外皮。为什么导线要这样设计,导线里的铜丝有什么本领?(容易导电,板书)塑料外皮容易导电吗?(不容易导电,板书)
3.老师在实验单上还列举了一些材料,请你预测一下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
4.请同学分享自己的猜测,并说说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
5.科学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所以光猜测还不够,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检验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吗?(可以联系前一课的内容)
6.师生讨论:
(1)容易导电的物体能让电流通过?还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能让电流通过?(容易导电)
(2)回忆《点亮小灯泡》一课,要点亮小灯泡,需要形成闭合的电路,让电流通过小灯泡。那用到的材料是容易导电还是不容易导电?(容易导电)
(3)同学们是否能联系《点亮小灯泡》,做一个简易检测器?(用灯泡、导线、电池制作一个简单电路来检测,将要检测的物体接入简单电路,如果接入的物体容易导电,灯泡就会亮,反之则不亮)
强调安全用电:检测器只能连在电池两端,不能接入我们生活中的插座使用。
7.分发材料,开始实验,注意:
(1)检验简单电路是否能正常工作(将两根导线的金属片接触,能否点亮灯泡)
(2)同一材料,多次检测,减少失误,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
8.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9.学生汇报
10.小结:像铁钉、铝箔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像塑料尺、干燥的竹签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强调“容易”和“不容易”)
11.归纳:从刚才的探究中不难发现我们刚才的物品中,一般情况下,金属类物体大多都是导体,相对的非金属一般是绝缘体,当然也有特列,例如铅笔芯虽然是非金属但也是导体。12.刚才我们认识了不少导体和绝缘体,科学来源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导体和绝缘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看看生活中常用的电器以及工具,仔细观察,辨别它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分析他们各自起的作用。
(1)学生研究并汇报
(2)小结:凡是需要传输电流的部分,都要用导体,导体外部或导体间需要隔离电流的部分一定要用绝缘体,这样我们人类既能方便地利用电力,又能保证自生的安全。
环节三、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能
1.检验人体的导电性能
(1)电造福了人类,但同时电又被称为“电老虎”。这是因为当一定量的电流通过我们身体时,会损伤了我们的器官,而对于人体来说,安全电压不能高于36V,而我们日常家用电压是220V,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用电。
(2)通过刚才的描述,你觉得我们人体是导体吗?你是如何推测的?
(3)检测人体是不是导体,我们要换一种更加安全灵敏的检验装置“验电球”,课件出示“验电球”使用方法。
(4)一个学生先单独实验,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手挽手实验。
2.检验水的导电性能
(1)人体是导体,所以要注意安全用电,而当我们发现有人触电时,更应该注意如何安全有效的施救。
(课件出示)现在有两样东西,一个干燥的木条,一个潮湿的木条,你会用哪个?为什么?
(干燥的木条,因为潮湿的木条会让我们触电。)
(2)同样是木条,为什么干燥的能用,潮湿的不能用呢,它们的区别在哪?(潮湿的木条含有水)有了水木条就能导电了,那是不是说明水可以导电?
(3)教师演示实验:出示两杯水,一杯纯净水,一杯自来水,然后分别把连接验电球的两根导线放入两杯水中,观察验电球是否发亮。
(4)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纯净水不导电,自来水导电)
(5)向纯净水中加入食盐,再把连接验电球的两根导线放入两杯水中,观察验电球是否发亮。
(6)当水里不含杂质时,纯水是不导电的,但是大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所以生活中的水都是导体。
(7)所以木头虽然不是导体,但当它浸湿了,潮湿的木头因为有水,所以也会变成导体。演示实验:干燥的木条用验电球进行检验,然后把它们浸湿,用验电球再次检验。
环节四、安全用电
1.出示视频:有的同学可能会这样想,只要我触摸的部分是绝缘体就很安全,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有些绝缘体在特殊条件下会转换成导体。
七、说板书设计
八、说教学反思
利用旧知《点亮小灯泡》引入观察导线的各部分材料,思考不同材料的作用,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不同物体的导电性能”。先交流不同物品的导电性能,预测不同物品的导电性并说出理由。然后想办法证明不同物品的导电性。再安装检验装置检测物品的导线性,实验小结得出不同材料的导电性不同,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学生通过想办法证明不同物品的导电性环节,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通过先预测再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科学结论。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和电工材料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分析不同物品中导体和绝缘体的作用。后提出疑问:绝缘体的作用是什么?引发学生认识用电安全,为后文讨论验证人体是不是导体做铺垫。探究人体、不同的液体的导电性,从改进检验装置和改变被检验材料出发,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创新。在学生预测和设计实验的基础上,通播放检测纯净水和盐水的导电性的视频,建立学生不同液体导电性的全面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部分用电器的导体和绝缘体部分和作用。回顾本课所学重点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和作用,把知识应该到生活中,注意用电安全,为后面学习生活中的电做好铺垫。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