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导体与绝缘体
教材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
册第二单元《电路》的第六课。通过本单元前五课
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简单电路,懂得检测电路中
的故障。本课应用前面学习的简单电路制作的检
测器,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区分导体与绝缘
体,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学习安全用电常
识。为下一课做个小开关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导体与绝缘体对于学生来说是既熟
悉又陌生。陌生,是因为第一次接触这
两个名词;熟悉,是由于导体与绝缘体
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学生已对
他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中哪些
物体是导体,哪
些物体是绝
缘体。
能力目标
学生经历对多种
物体进行检测,学会
对所收集的信息进
行整理与分析。
情感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
形成认真细致的
探究习惯和安
全用电意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检测区分各种
物体是导体还是
绝缘体。
教学难点
制定一个科学
规范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
电路检测器、
15种待检测物体、
检测记录表.
实验内容设计
检测橡皮
是否容易
导电。
探究活动一
探究活动二
检测15种
物体的导
电性。
创新实验
用微电流传感
器检测人体、
大地、不纯净
的水是否容易
导电。
实验方法设计
猜想验证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教法
引导探究法
学法
教学过程
巧妙设疑
电
路
检
测
器
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一:橡皮是否容易导电?
教师引导
自主探究
思考:用什么工具检测橡皮是否容易导电?
预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实 验 计 划
实验目的:检测橡皮能否通过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实验材料:电路检测器、橡皮。
实验步骤: 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
小灯泡是否发光。
、用两个检测头接触橡皮的两端,观察小灯泡是
否发光,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的检测1。
、重复检测一次,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的检测2。
实验结论:
我们的检测记录
实验
材料 预测 检测1 检测2 检测表明
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不亮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1 橡皮 √ √ √ √
2
结论:橡皮不容易导电。
检测15种物体的导电性。
探究活动二
(1)学会分工与合作。
(2)每次检测前检查检测器的小灯泡是否发亮。
(3)逐样进行预测、检测并记录。
(4)每种物体连续重复检测两次。
(5)检测后的物体,容易导电的放在一个盒里,不容易导电的
放在另一个盒里。
(6)注意安全,控制声音。
合 作 要 求
注意:不能用教室的220V电压来做检测。
橡皮
吸管
硬币
勺子
石头
铁钉
泡沫
玻璃
粉笔
塑料尺
小木棒
小刀
回形针
橡胶管
钥匙
物体
名称 预测 检测1 检测2 检测表
亮 不亮 亮 不亮 亮 不亮 容易导电 不容易导电
橡皮 √
勺子 √
塑料尺
吸管
…
我们的检测记录表
整理记录表
我们小组共检测了( )种材料。
检测中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有( )。
检测中不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材料( )。
我们小组预测正确的材料有( )种,这些材料是( )。
我们小组预测错误的材料有( )种,这些材料是( )。
容易导电的物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拓展延伸
人体、大地、不净的水也是导体
实 验 创 新
看到有人触电时,能用手去拉吗?
能用湿毛巾擦正在通电的电器吗?
看到高压线一头断落在地上时,我们能靠近吗?
总结评价
好的方面
不足之处
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体现了以学生
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的教学理念。
由于小学生表达
能力存在差异,在
设计实验方案上时
间不好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