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C)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为主+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鼠→蛇→鹰”这样一条食物链
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经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种间竞争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三个独立的功能
B.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下列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可以减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
B.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C.应将各地濒危野生动物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
D.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当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遵循了自生原理
B.某农业生态工程中,还田的沼渣、沼液主要可为农作物提供有机物
C.在某矿区废弃地进行公园化建设时,植被的恢复需要遵循协调原理
D.进行生态农业设计时,需考虑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5.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一个含有多种消费者的复杂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X代表分解者,但不一定都是细菌和真菌
B.图中缺少由“CO2等”指向“生产者”的箭头
C.虚线框中复杂的食物网是该生态系统复杂的主要原因
D.动物1可能由多个种群组成,但都属于第二营养级
6.野生型伤寒沙门氏菌(his+)可合成组氨酸,某种突变体丧失了这种能力,必须在添加组氨酸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称为组氨酸营养缺陷型(his)现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甲为平板划线法,乙为稀释涂布平板法。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方法所用培养基均为固体培养基 B.甲接种方法可用于对微生物的分离和计数
C.甲、乙两种接种方法均可纯化微生物 D.his菌株接种在含有组氨酸的培养基上能长出菌落
7.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人参皂苷的大致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前人参根切块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诱导后得到的①的分化程度高于外植体
C.可用射线处理①获得人参皂苷高产的细胞
D.进行过程②时常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①
8.某研究小组应用生物技术得到克隆牛(甲)、试管牛(乙)、转基因牛(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B.在乙和丙的培有过程中,都要经过分子水平的筛选
C.培育甲和乙的技术,都可加快优质牛的繁殖速度
D.甲、乙内的培育过程均需对受体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毛霉是厌氧真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C.果酒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8~30℃,果醋发酵时温度比果酒发酵温度高
D.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醋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10.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采用特定技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能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ADC的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通常将免疫后得到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B.用96孔板培养和多次筛选杂交瘤细胞后,在体外大规模培养可获得单克隆抗体
C.ADC通过抗体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肿瘤细胞
D.ADC在肿瘤细胞里被溶酶体裂解,释放药物使肿瘤细胞死亡
11.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
B.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C.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结构
D.蛋白质工程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12.下列在细胞工程的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检测与筛选的是( )
A.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培育作物新品种
B.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
C.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萝卜-甘蓝”杂种植物
D.利用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获得大量试管苗
13.下列关于PCR扩增DNA片段及电泳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凝胶中DNA分子的迁移速率主要和DNA分子的大小、构象等有关
B.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只能从引物的5′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
C.反应过程中的每一轮循环依次包括变性、复性、延伸三步
D.PCR扩增产物一般可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进行鉴定
14.科学家培育了一种可以生产人血红蛋白的转基因烟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要获得该转基因烟草,首先要从人的成熟红细胞内获取目的基因
B.人血红蛋白基因导入烟草细胞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
C.PCR不能用于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转入了目的基因
D.该基因转到烟草染色体上使烟草发生染色体畸变
15.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质粒和目的基因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并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质粒用酶A切割后,会产生8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B.在构建重组质粒时,可用酶A和酶C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
C.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可在含四环紫的培养基中生长
D.若用酶B和酶C切割,可以避免质粒的自身环化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因为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C.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主要是因为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D.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17.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发酵工程的产品种类更加丰富,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提纯获得微生物细胞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B.发酵工程可用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工程菌并进行扩大培养
C.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变化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D.通过发酵工程获得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也可制成微生物饲料
18.线粒体脑肌病是由线粒体DNA异常而引起的人类遗传病,“三亲婴儿”技术的应用可避免该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子代,培育过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涉及细胞核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技术
B.卵母细胞在MII期与获能后的精子受精
C.“三亲婴儿”胚胎早期发育依次经历了受精卵、囊胚、桑葚胚、原肠胚阶段
D.“三亲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于自己的父亲、母亲和捐献者
19.如下图为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
B.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C.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以获得单细胞形成的菌落
20.竹子中纤维素含量很高。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但一般只能利用其中一小部分纤维素。研究表明,大熊猫的基因组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但是肠道中有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熊猫以竹子为食时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B.能量流动方向是竹子→大熊猫→纤维素分解菌
C.大熊猫与其肠道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的种间关系为寄生
D.大熊猫与其肠道中的纤维素分解菌间相互选择,协同进化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55分,除注明的外,每空均为1分)
21.(11分)为提高作物产量,种植业往往使用大量的氮素化肥,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易造成环境污染。自生固氮菌营独立生活,为改变这种现状带来了希望。科研人员进行了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和固氮能力测定的研究,部分实验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该培养基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的四大营养物质分别是______。步骤④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
(2)下表为两种培养基的配方,步骤④应选其中的培养基______。
培养基类型 培养基组分
培养基甲 甘露醇、KH2PO4,MgSO4·7H2O、NaCl、K2SO4、CaCO3、蒸馏水
培养基乙 甘露醇、KH2PO4、MgSO4·7H2O、NaCl、K2SO4、CaCO3、蒸馏水、琼脂
(3)纯化培养时,需同时进行未接种培养基的培养,目的是______。
(4)④的平板上统计结果数一般用______表示(“菌落数”或者“活菌数”),一般选择数目在______范围的平板上计数。若甲、乙研究员同时做这个实验,甲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90、178、259、390;乙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25、132、135、128,则每克土壤中含有的固氮菌为______个(2分),运用这种方法统计的结果往往较实际值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22.(每空1分,共10分)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和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基本流程是:从荧光水母中获取目的基因,与有关载体重组,将其导入猪胎儿的成纤维细胞,经培养后再将成纤维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最后培养出转基因克隆猪。
(1)成纤维细胞贴壁生长分裂到表面相互接触时,就会停止分裂,这种现象叫做细胞的______。若将成纤维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操作时首先用______处理成细胞悬液。
(2)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去核卵母细胞一般处在______期。目前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______。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通过______法使两细胞融合,供体核进入卵母细胞,形成重构胚。常通过______(物理方法)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3)培养重组细胞时,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______培养基,但通常在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适量的______等天然成分。细胞培养应在含5%的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______。
23.(12分)细胞工程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大领域。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I.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其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1)番茄细胞和马铃薯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与图示过程相比,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所特有的方法是______。
(2)图示步骤③④利用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该技术的原理是______。
(3)从步骤③到步骤④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2分)
II.下图是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研制抗病毒A 的单克隆抗体的实验流程。
(1)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
(2)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______,图中筛选2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
(3)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和______。
24.(11分)赖氨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科学家把某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多的蛋白质编码基因(R)导入玉米中,使玉米中赖氨酸的含量提高30%。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R基因时,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液中才能进行,其中需要加入______酶。为了特异性扩增R基因序列,需根据______(2分)设计特异性引物。
(2)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若为了避免R基因和质粒的自连或反向连接,提高重组效率,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2分)。
(3)随着转化方法的突破,农杆菌侵染玉米这种单子叶植物也取得了成功。科研人员从新鲜的玉米叶片上取下的圆形小片与农杆菌共培养,当农杆菌侵染玉米细胞后,能将______上的T-DNA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且将其整合到______。
(4)检测R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是______。(2分)
(5)在基因工程中若要培养转基因小鼠,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常用的受体细胞是______。
25.(11分)右图所示为碳循环示意图,字母代表生态系统的部分组成成分,①-⑥代表相应的生理过程或生产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D为第______营养级,其同化的能量的去向包括______(写出两点)(2分)假定B中的能量不变,将D的食物比例由B: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的能量将是原
来的______倍。
(2)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间以______(2分)的形式进行传递。
(3)自然生态系统中,P通过①______(2分)摄取碳的速率,与其他生物成分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维持碳循环的平衡。
(4)缓解气候变暖的关键是世界各国通力合作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其依据是碳循环具有______特点;据题中信息分析,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出两点)。(2分)
鞍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C卷)参考答案
范围:选择性必修三为主+选择性必修二、三、四章
1-5 DDABC 6-10 BCCCC 11-15 CDBBD
16.ABD 17.BCD 18.ABD 19.C 20.BC
21.(11分)
(1)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 涂布器
(2)乙
(3)检测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或检测培养基是否完全灭菌
(4)菌落数 30~300 1.3x107(2分) 偏低(或者答少、小)
个别菌落可能是由2个或多个固氮菌(细菌或者细胞)形成,(或者答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2分)
22.(10分)(1)接触抑制 胰蛋白酶
(2)MⅡ(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或减数分裂Ⅱ中期) 显微操作去核法 电融合 电刺激
(3)合成 血清 维持培养液的pH 抗生素
23.(12分)
I(1)再生出细胞壁 灭活病毒诱导法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诱导形成试管苗(或者脱分化和再分化)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2分)
Ⅱ(1)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选择培养基 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长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3)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培养 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
24.(11分)
(1)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R基因两端的碱基(核苷酸)序列(R基因的已知序列)(2分)
(2)PstI、EcoRI(2分)
(3)Ti质粒 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4)抗原--抗体杂交(2分)
(5)显微注射法 受精卵
25.(11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第四、第五
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和被分解者利用(2分) (合意表达给分。) 1.375
(2)含碳有机物和CO2(2分)(答不全不给分)
(3)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2分)
(4)全球性 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利用新能源等。(2分)(合理即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