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答案
C 2.B 3.A 4.B 5.B 6.C 7.A 8.D
BC 10.AC 11.BD 12.BCD 13.AD 14.AD
CD 1.6 0.050
17.【答案】(1);(2)
【详解】(1)探测器在轨道II上运动时
(2分)
解得
(1分)
(2)轨道Ⅰ的半长轴为
(1分)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
(1分)
解得
(1分)
18.【答案】(1);(2);(3)
【详解】(1)物块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
(1分)
在水平方向上有
(1分)
解得
(1分)
(2)物块离开转台时,最大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
(1分)
(1分)
代入数据解得
(1分)
(3)根据动能定理
(1分)
解得 v= (1分)
19.【答案】(1);(2)18N;(3)0.5m
【详解】(1)重物运动到B点,对AB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2分)
B两物体的速度关系: (1分)
解得 (1分)
(2)以物体C为研究对象,在与B碰撞过程,由动量定理
(1分)
得 (1分)
方向竖直向下 (1分)
(3)以物体C为研究对象,因为阻力f=28x 力的大小随位移线性增大,可以采用面积法(平均力法求解阻力做功),物体克服阻力做功
(1分)
由动能定理,有:
(2分)
解得 (1分)
(
20.【答案】(1)0.5;(2)F≥;(3)见解析
【详解】(1)设小滑块运动到最高点P时的速度大小为v,恰好通过最高点,有
(1分)
从A到P点,由动能定理有 (1分)
解得 (1分)
(2)若小滑块恰能到D点,则有
(1分)
解得>6N,所以物块一定能过圆环最高点到达D点 (1分)
综上所述应满足条件为 (1分)
(3)分析各类情况:
①要到达E点,必须过P点,过P点,至少满足
得
可知时,无法达到E点。
②要到达E点,则到E点的临界速度为0,有
得
可知时,无法达到E点。
综上,当时,无法达到E点。
再讨论传送带上运动问题
[1]若全程加速,加到E点时恰好为3,有
得
对应距离满足
得
即当<时,
得
[2]当过D点的速度超过3时,进入传送带即减速,若全程减速,减到E点时恰好为3,有
得
对应距离满足
得
即当< ,
[3]若 ,则满足
得
综上分析,过E点时的速度v与F的作用距离x的关系如下:
①在时,无法达到E点; (1分)
②在<时, (2分)
③在<时, (2分)
④在时, (2分)2022 5 7. 如图甲,辘轱是古代民间提水设施,由辘轱头、支架、井绳、水斗等部分构成,如图乙为提水设施树德中学高 级高一下学期 月阶段性测试物理试题
工作原理简化图,某次从井中汲取 m=5kg的水,辘轱绕绳轮轴半径为 r=0.1m,水斗的质量为 1kg,井
命题人:龙娟娟 审题人:邓勇 唐朝明 黄庆祥 足够深且井绳的质量忽略不计。t=0时刻,轮轴由静止开始绕中心轴转动向上提水桶,其角速度随时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正确选项填在答 间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g取 10m/s2,则井绳拉力大小为( )
题卡上。共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
1. 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能量的单位,下列正确的是( )
A. N·m/s2 B. J·m2/s C. kg·m2/s2 D. k·s2/m2
2. 世界上首家私人太空旅馆运营商西班牙“银河套房”公司宣布,拟在未来建立全球第一家太空旅馆
——“太空度假村”。在游客入住期间,每天能欣赏到 15次日出,并将以每小时 3万公里的速度旅
行,每 85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度假村”运行的速度小于同步卫星运行的速度
B.“太空度假村”运行的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行的速度 A.61.2N B.1.2N C.51N D.50N
C.“太空度假村”到地球的距离大于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 8. 如图所示,西安大雁塔音乐喷泉喷出的水柱达到了 15层楼的高度,喷管的直径为10cm。水的密
D. 没办法比较“太空度假村”到地球的距离与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大小关系
度为1 103kg / m3 ,重力加速度取 g 10m / s2,忽略一切阻力。该喷管喷水的电动机输出功率约为
3. 下列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虚线为汽艇从河岸 M驶向对岸 N的实
际航线。图示尖端为汽艇头部。下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 )
A. 1.4 103W B. 2.8 104W
A. B. C. D.
C. 5.6 106W D. 1.1 105W
4. 某生态公园的人造瀑布景观如图所示,水流从高处水平流出槽道,恰好落入步道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6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4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正确选项
1 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全部选对得 4分,漏选得 2分,选错得 0分)
边的游泳池中。现制作一个为实际尺寸 的模型展示效果,模型中槽道里的水流
16 9. 1924年跳台滑雪被列为首届冬奥会项目。如图所示,一名运动员从雪道的最高点 M由静止开始滑
速度应为实际的( ) 下,经过水平 NP段后从 P点飞入空中,最终落到 Q点,不计运动员经过 N点的机械能损失和空气阻
1 1 1 1 力。已知运动员从 M点到 P点,重力做功为W1,克服阻力做功为W2,从 P点到 Q点重力做功为W3,
A. B. C. D.
2 4 10 16 设 P点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 中国女子短道速滑队在进行 3000米接力比赛过程中,在接力区内“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 A. 运动员在 P点的动能为W1 W2
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如图所示,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 B. 运动员从 M点到 P点机械能减少了W2
向前冲出。在乙推甲过程中、忽略运动员与冰面间在水平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则( ) C. 运动员在 Q点的机械能为W1 W2
A. D. 运动员从 M点到 Q点重力势能减少了W1 W W甲的动量变化率可能小于乙的动量变化率 2 3
B. 甲的动量变化率绝对值等于乙的动量变化率绝对值 10. 2020年 9月,我国明确提出 2030年“碳达峰”与 2060年“碳中和”目标。人类社会的快速进步
C. 乙对甲做的正功等于甲对乙做的负功 使得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这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地球南北两极的生态坏境遭到一定的破坏。一头质量
D. 乙对甲做的正功等于甲对乙做的负功 为M 的北极熊在失去家园后,被运送到了位于赤道上的北极熊馆加以照料,它在北极和馆内的重力差
6. 草地滑坡是不少生态公园中的休闲项目,其滑道可简化为由一段倾斜直轨道和一段水平直轨道平滑 为 F 。已知地球自转周期为T ,地球质量为m0。根据以上信息可知( )
连接而成。甲、乙两游客分别乘坐相同滑车沿两条不同滑道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最终停在水平轨
道上,如图所示。已知游客甲的质量比乙大,滑车与两滑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且处处相同,不计空 2 2
气阻力。则( ) A.
T F
地球的半径为 B. MT F地球的半径为
4 2M 4 2
A. 两游客在倾斜滑道滑行的时间相同
B. 滑到倾斜滑道底端时的速度甲比乙大 48m 5M 30 192m
5M 30
C. 两游客在滑道上停于同一位置 C. 地球的密度为( F)3 6
D. 地球的密度为
T ( F)3T 6
D. 两游客所乘滑车在滑道上滑行产生的热量相等
高一物理 2023-05 阶考 第 1 页 共 3 页
11. 质量均为 m的两个小球初始时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高度相同。甲球由半径为 R、距地面高 2R 三. 实验题(本题共 2个小题,15题 6分,16题 8分,共 14分)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顶端 A处静止滑下,O为圆弧的圆心。乙球从距 O点1.5R处的 B点做自由落体 15(6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
运动,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A. 同时释放两球,任一时刻两球的动能相等 (1)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要求,正确的是____;
B. 两球经过相同高度时动能相等 A. 每次将小球放在轨道上不同的位置由静止释放
C. 两球经过相同高度时重力的功率相等 B. 每次必需严格地等距离下降记录小球位置
D. 控制乙球释放的时刻,两球有可能在空中相碰 C. 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相接触
12. 歼-20战机在飞行表演结束后,降落至跑道并打开了阻力伞,在伞的阻力及跑道摩擦力的合力 f作 D. 实验时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v (2)如图乙所示,在小球平抛轨迹上取 A、B、C三点,测得 AB和 BC的水平间距相等且均为16.0cm,用下减速至静止,且合力 f与速度 v成正比。已知歼-20战机落地时的速度为 0,动能为 Ek0,落地后
AB和 BC的竖直间距分别是15.0cm和 25.0c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 10m/s2,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
滑行的总时间为 t0,滑行的总距离为 x0,用 x表示位移,P表示合力 f的功率,Wf 表示合力 f对歼-20
初速度大小等于_________m/s,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始位置与 A点的竖直距离等于__________m(保
战机做功的大小,Ek表示歼-20 战机的动能,则该过程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留 2位有效数字)。
16(8分).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轻质细杆一端固定一小钢球,另
一端可绕光滑的固定轴 O转动,固定在转轴上的角度传感器可以测出细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小于
90 );在 O点的正下方放置一光电门(连接光电计时器),使球心到达最低点时可以恰好通过光电门。
测得小球的直径为 d,小球质量为 m,球心到转轴 O的距离为 L。
(1)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将小球拉至某一位置,测出 ;由静止释放小球,读出光电计时
13. 如图所示,质量m 245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质量M 0.5kg的足够长的木板左端,木板 器显示的挡光时间为 t。小球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______,下摆过程中,小球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m0 5g的子弹以速度 v0 300m / s沿水平方向射入物块并留在其中(时间 的重力势能减少量 Ep可表示为__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 Ek可表示为
2 ___________,如果二者在误差范围内相等,说明该系统机械能守恒;极短),取 g 10m / s ,则在整个过程中( )
(2)改变 角度,多次重复实验,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悬线与竖直方
A. 物块的最大速度为 6m/s 1
向夹角的余弦值与小钢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平方的倒数“ cos ”的关系图
B. 木板的最大速度为3m / s t 2
C. 子弹射入木块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 200J 像,若所作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则图像的斜率 k的绝对值为___________(用
D. 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生热为 3J 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14. 如图所示,斜面倾角为 30 ,BC段粗糙且足够长,其余段光滑,有 10个完全相同、质量均为
m的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斜面上,相邻小球间用长为 d的轻质细杆连接,细杆与斜面平行,小球 四. 计算题(本题共 4个小题,17题 6分,18题 8分,19题 11分,20题 13分,共 38分)
3 17“嫦娥五号”探测器已成功实施近月制动,进入环月轨道.探测器在近月点多次变轨后依次进入椭
与 BC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当 1号小球在 B处时,将 10个小球由静止一起释放,已知重力加速
2
圆轨道Ⅰ和近月圆轨道Ⅱ,简化过程如图。已知探测器在轨道Ⅱ上绕月运行的周期为T0,轨道Ⅰ近月
度为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6号球刚进入 BC段不久,6号球与 7号球间细杆的弹力大小为1.8mg 点和远月点到月心距离分别为 a和 b,引力常量为 G。求:
B. 10号球不能到达 B点 (1)月球的质量 M;
C. 1 9gd
(2)探测器在轨道Ⅰ上绕月运行的周期 T。
号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5
D. 5 57号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 gd
20
高一物理 2023-05 阶考 第 2 页 共 3 页
18.如图甲,这是湖南电视台“智勇大冲关”游戏节目中的大转盘游戏环节,经验不足的人会坐在转 20.如图所示,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 m = 0.4kg的小滑块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 A点,在水平向右的
盘边缘,当转盘转速达到某一数值时,人恰好滑离转盘落入水中,等效模型如图乙。现测得转盘半径 恒定拉力 F = 6N的作用下,从 A点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其滑行到 AB的中点时撤去拉力,滑块
R=0.5m,离水面的高度 H=0.8m,人落水过程的水平位移大小 x=0.4m。设人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 继续运动到 B点后进入半径为 R = 0.3m且内壁光滑的竖直固定圆轨道,在圆轨道上运行一周后从 C
滑动摩擦力,人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 g=10m/s2。求: 处的出口出来后向 D点滑动,D点右侧有一与 CD等高的传送带紧靠 D点,并以恒定的速度 v = 5m/s
(1)人恰好离开转盘时的初速度大小 v0; 顺时针转动。已知滑块到最高点恰好对轨道没有压力,水平轨道 AB的长度为 l1=3.0m,CD的长度为
(2)人与转盘间的动摩擦因数μ。 l2 = 2.0m,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 0.5,传送带的长度 L = 2m,重力加速度 g = 10m/s2。求:
(3)人落水时的速度大小 v。 (1)水平轨道 ABCD的滑动摩擦因数μ1;
(2)若水平拉力 F大小可变,要使小滑块能到达传送带左侧的 D点,则 F应满足什么条件;
(3)若在 AB段水平拉力 F的作用距离 x可变,试求小滑块到达传送带右侧 E点时的速度 v与水
平拉力 F的作用距离 x的关系。
19.打桩机是基建常用工具。某种简易打桩机模型如图所示,重物 mA=1kg, mB=2kg。B套在光滑的
竖直杆上,A与 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质长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连接,B与滑轮等高(图中实线位置)
时,B到定滑轮的距离为 L=1m。某次打桩时,用外力将 B拉到图中实线位置 O,然后由静止释放。
o
当 B运动到虚线对应位置 P点( 53 )时与质量为 mc=0.2kg的静止桩 C碰撞后,C获得竖直向下
的速度 vc 5m / s,B与 C碰撞时间很短,t=0.05s。不考虑 B与 C的二次碰撞。桩 C在竖直向下运
动过程中受到地面的阻力 f=28x(x为桩 C向下运动的位移)。A、B、C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
g取 10m/s2。求:
(1)重物 B运动到 P点的速度大小 vB(结果可以用根号表示);
(2)重物 B与 C碰撞过程中 C受到的平均作用力 F ;
(3)桩 C能进入地面的最大位移 xm。
高一物理 2023-05 阶考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