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9 12:3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棵小桃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小桃树的形象,理解小桃树是“我”梦想的化身。
2.体会“我”对小桃树的情感,理解小桃树对“我”的意义。(重点)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领会生活需要直面挫折和困难,永不言弃的精神。(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有人寄来了这样一封信,信上写着:“同学你好,我们是寻梦TV《寻梦之旅》栏目组官方,现邀请你为我们本期节目《寻梦之旅——贾平凹与他的小桃树》写一份节目录制单,内容包括“寻梦”、“品梦”、“悟梦”三个板块,请你一起来撰写吧!”我们撰写节目单的依据就是贾平凹的这一篇《一棵小桃树》。
二、寻梦:小桃树造“我”的梦
过渡语:看到这个标题,我们知道,本文的写作对象是谁?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小桃树形象的句子,采用圈点批注的方式,用原文的关键词或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
PPT出示:这是一棵 但又 的小桃树。
空1:从小桃树的外观、生长环境、生长经历,人们对它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空2:从自然环境和他人的态度的方面进行思考。
预设一:可怜、纤细、委屈、没出息、猥琐、难看、被忽视、被鄙视等。
预设二:坚强不屈、不屈不挠、顽强生长、坚韧不拔等。
明确:这是一棵 历经磨难 但又 顽强不屈 的小桃树。
过渡语:课文中,作者在写小桃树时,多次提到了“梦”这个字,小桃树和“我”的梦有什么关系?小桃树身上蓄着“我”的什么梦?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与“梦”有关的句子,思考小桃树身上蓄着“我”的什么梦?
与“梦”有关的句子:
第3段: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肯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 第6段: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儿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第11段: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第14段: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小桃树身上蓄着“我”的什么梦?
明确:“我”对幸福的向往,对实现理想的希望。
三、品梦:小桃树守“我”的梦
1.再读课文7-8段,结合资料,说一说“我”和小桃树有哪些相似的经历?
资料补充:
“我出生在一一个22口人的大家庭里,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里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学校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欢喜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要躲人,恶性循环,如此而已。” “1972年5月份,偶然的机会,我竟到西北大学读书了。从山沟走到西安,一看见高大的金碧辉煌的钟楼,我几乎要吓昏了。草绳捆一床印花被子,老是往下坠。我沿着墙根走,心里又激动又恐慌。” ——《贾平凹性格心理调查表》
初二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父亲被关进牛棚,家庭受到了毁灭性的的打击,贾平凹也被迫辍学,在家务农。后来通过努力,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贾平凹创作了大量作品,准备在文坛闯出一番天地,却屡屡碰壁,稿件“源源不断地给人投过去,又源源不断地退回来”。有一次竟然收到了127张退稿信。他把这些退稿信都贴在墙上,以此激励自己。
明确:成长环境:环境恶劣,承受着风雨的打击和磨难。
生活经历:经历过无人关注的落寞与孤独。
追求目标:心怀梦想、执着追求。
过渡语:“我”和小桃树有着相似的经历,所以“我”常常称呼他为“我的小桃树”,它就像世界上的另一个“我”,和“我”感同身受,但是面对挫折,“我”和小桃树的态度一样吗?小桃树顽强不屈,而“我”选择了退缩。但是,“我”是一味地选择退缩,一味地沉浸在沮丧当中吗?这种情感转折发生在什么时候?
4.“我”在情感态度上有没有发生转折?原因是什么?(齐读第13段)
第13段: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明确:小桃树顽强面对风雨的生活态度给予了贾平凹很大的心灵安慰和人生指引,使得贾平凹由消极变得积极,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继续奋斗,不向命运低头。
四、悟梦:小桃树激“我”的梦
过渡语:在小桃树的激励下,“我”心里有了安慰,所以“我”感激小桃树,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第14段: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过渡语:这里的“花”“桃儿”代表什么?作者一系列的问题是想表达什么?
资料补充:
当贾平凹的散文《月迹》获《散文》杂志优秀散文奖时,他回来对朋友说:“那朵桃花才开。” 1988年,《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 1997年,《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2008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半岛晨报》评)
明确:“花”代表新的希望,“桃儿”代表实现理想的果实。作者把自己的志向和希望寄托在了小桃树上,这就是“托物言志”。言的是直面困难和挫折,勇敢追逐和拼搏,才能开出理想的桃花,结出幸福的果实。
五、拓展延伸
通过这场“寻梦之旅”,想必你也有了一些启发。节目录制的最后,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为本期《寻梦之旅——贾平凹和他的小桃树》做一段收尾吧。
树与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挫折 ,而 梦想的力量 是无止境的。
树与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 ,而 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