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随课微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随课微写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9 12: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随课微写学案
单元概览:
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孕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在本单元中,我们将穿越时空之道,与 江南水乡小伙伴一起月夜行船去看社戏,吟咏着“信天游”去延安了解革命胜利的岁月变迁,到陕北一睹 安塞腰鼓的豪放、雄浑,在品味下灯笼带来的美好记忆。主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 方式的,还要注意作者感受的情思。
《社戏》叙述详略得当,景物描写逼真;《回延安》巧用民歌和比兴手法;《安塞腰鼓》多用排比, 增强效果;《灯笼》以散文笔法行文,综合运用好多种表达方式。
1.社戏
习作引导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穿插使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生动饱 满,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 情是一种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这种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 使感情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而自然流露出来。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 表达方式。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 看 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
随课微写训练点: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景物描写巧渲染
品读感悟:
“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 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 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 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 味如豆麦 和水草的“清香”;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 的“宛转,悠扬”,诸方面写得简洁干净,生 动传神。作者还运用比 喻、拟人等手法,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 连山,仿佛是踊跃的 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课文链接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 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一幅水乡月夜美景图。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急切、激动的心情。
情境创设:
根据下列提示,完成一个片段的书写。
看见……像…… 听见……像…… (不同角度,不同感官感受景物) 早上(何处) ……傍晚(何地) …… (不同 季节, 不同时间、地点转换, 景物变化) 人在景中…… 我想…… (景物描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或兼以联想、 想象)(200 字左右)
师长点睛
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寓情于景,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幅优 美的图画。首先,景物描写多角度设计,在描绘农村自然景物时,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几何侧面着 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受,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其次,景物描写多层次。这里 所说的层次主要是景物的空间为主,色系中能清晰地显示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
我能创写
100
200
微写感悟
2.回延安
习作引导
运用笔兴手法,不仅便于抒情大意,为作品增添一种含蓄隽永的美,还能够增强作品的形象性、丰富意 蕴使其具有悠长的韵味,让人回味,让人深思。
随课微写训练点:学习综合运用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
品读感悟:
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运用比兴,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运用了比兴手法。兴中兼比, 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 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课文链接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以“树”起兴, 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 以“羊羔羔吃奶”起兴, 比喻延安对诗 人的养育之恩。
情境创设:
本诗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比喻延 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请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话题,运用比兴手法写一段话。(100 字左右)
师长点睛
“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使情感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善用夸张 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打起浪花,身长翅膀脚生云,再
回延安看母亲”灯具。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信天游的民歌中经常采用的。在这首诗中, 作者运用比修辞手法,为其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 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以及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 把手儿”等作者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母亲延安,抒发了心中对他的眷恋之情,这首诗在形式和内容上也达 到了完美的统一。
我能创写
100
微写感悟
参考答案
海,给了鱼儿一片深邃的碧波;鱼儿,给了海一片生机。大地,给了树木成长的润土;树木,也回馈
大地一片阴凉。天空,给了鸟儿自由翱翔的空间,鸟儿,也回赠天空一片快乐。自然,给了人类天地万物 的恩赐;人类,也要给予自然一片感恩。
点评:以海与鱼儿,大地与树木,天空与鸟儿相互给予、和谐共存的关系起兴, 自然引出人应感恩自 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话题。
3.安塞腰鼓
习作引导
课文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较好地渲染了安塞腰鼓表演场面的磅礴气势,充分 地表达出作者对安塞腰鼓强烈的赞美之情。 快节奏使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强调了安塞腰鼓的强劲!
随课微写训练点:反复、排比、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品读感悟:
“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 挥槌有股狠劲, 踢腿有股蛮劲, 跳跃有股虎劲, 转身有股猛劲, 全身 使出一股牛劲, 看了叫人带劲, 听了给人鼓劲, 实实在在足劲! ”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是一首生命和力 量的赞歌。腰鼓自身,就是人类生命力量的凝聚,能最充分、最彻底地表现生命的阳刚之美,作者倾注了 全部的热情与笔力歌颂。既有对陕北高原土地和土地上生命的赞美,又有对我们这个从沉睡中觉醒、迈着 雄健的步伐,不断走向繁荣的伟大祖国的礼赞!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 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课文链接
我喜欢“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明确:这里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力量,三个“了”之间强度层层递增。语气越来越强烈,如同排山倒海 让人透不过气来。
②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 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明确:这是句与句之间的排比,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开始时壮阔的场景。排比中每句又都含有比喻,句式 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③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我喜欢“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 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明确: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我喜欢“愈捶愈烈!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痛
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 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明确:这段话写出了安塞腰鼓表演的热烈场面。三个“愈捶愈烈”层层推进,表明安塞腰鼓表演达到了高 潮,随着鼓点的此伏彼起,人们的思想也在腾飞。这里段与段之间构成了排比,这个排比,要读出此伏彼 起的交错感。
情境创设:
比喻排比在写作中应用非常广泛, 如本文, 除了在文中使用排比, 各个层次后也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 鼓”结束, 形成排比段式, 使文章结构紧凑, 中心突出, 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 片比喻排比进行仿写。内容可以写一个劳动场面、比赛场面,也可以自由选择内容。
师长点睛
排比修辞就是利用三个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列并 行排列,以加强语势。文中“骤雨一样,旋风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就是运用排比加强了气势, 带给读者画面感和冲击力。
我能创写
微写感悟
4.灯笼
习作引导
文章由灯笼想到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想到许多乡情民俗,想到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 暖他人,想到灯笼记录传承者家族历史,想到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此文联想丰富,内容多 样。写作时如果恰当的想象或联想一些经典的传说,故事会使文章异彩纷呈、锦上添花。
随课微写训练点:联想想象添锦花
品读感悟:
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与灯笼有关的往事,寄寓着丰富的情感。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 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 现国难现实,并大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从情感、文化等不同角度表达了灯笼对他乃至民族的重要 意义,表现了作者与时代共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文章以小见大,融记叙、抒情、描写于一体;语言 自然朴素、清新练达,既朴实平易又生动传神,娓娓而谈,侃侃而论,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是我们学写 散文的典范。
课文链接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 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
对灯笼进行想象。几句皆借灯笼表达自己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此时的情感早已不再沉浸于回忆,而 超脱出来,表达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表现出自己要同时代共呼吸的担当精神。
情境创设:
请围绕“树根”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运用对比、排比和象征手法,表现树根的特点,揭示树 根的精神,不少于 200 字。
师长点睛
联想指的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是联系眼前的事物 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想像是人们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 加工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思维的活动。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写文章离不开联想和想象。《灯 笼》一文中,作者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到了“三家村的犬吠” ,“祖父雪白的胡须” 、“台上的小妞” 等,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表现手法更加灵活多样。
我能创写
微写感悟
参考答案
树根与大地紧密相连,与泥土朝夕相守。它们从不计较环境的优劣和土地的贫瘠。它们自愿舍弃了向 上发展的风光炫目的前途,将那些崭露头角引人誉美的机会完全让给了地面上的树冠, 自己则一直向下, 再向下,将大地的水分和营养毫无保留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给树冠。树根的美是与土地紧密相连的,它的美 是一种深层的美,是一种内在的美,是一种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感悟到的美。它深入到大地之中,作为树 的一部分而存在着、生长着。有它在,树的形象才是完整的;有它在,树木才不至于单薄而苍白;有它在, 树木才真正有了思想、有了风骨。树的美因它的存在而美得持久,树的美因它的存在而美得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