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教学课件及教案+达标检测+朗读+背景音乐(精品中的精品)

文档属性

名称 《沁园春·雪》教学课件及教案+达标检测+朗读+背景音乐(精品中的精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1 09:53:40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21世纪教育网
九年级语文上册系列精品教学课件
毛泽东
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 蒋桂战争
毛泽东
风云突变,
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
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g )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qiú)。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è)飞舟?
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沁园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学习上阕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3.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5.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课文分析:上阕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3.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词的第一部分(上阕)
封 飘 莽莽 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课文分析 上阙
“望”字。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5.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课文分析 上阕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7.“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8.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9.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10.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课文分析 下阙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7.“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课文分析 下阙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8.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9.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10.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课文分析 下阙
“惜”字的含义丰富: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总结课文上阙
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
2词的上阕如何描写?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上阕表现了什么?
描写北国雪景
总 写
雄伟壮阔
具 体 细 写
形象鲜明
动静结合
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
先实后虚
意境壮丽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结课文下阙
1下阕写什么?
2如何写?
3 表现什么?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始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
评析千秋历史功过,高度赞颂当今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
过渡自然
用词精当
有褒有贬
点明主旨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 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
限。
3.找出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诗词3首,并摘抄下来。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沁园春 ·雪》教案
【文本解读】
  这首词作于193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1945年10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送给了他。这首词构思宏伟,意境深邃,文采声情并茂,妙喻俪对迭出,既充满革命领袖高视阔步的豪迈气度,又是大词家的非凡手笔。前阕从空间上描写祖国,勾画北方壮丽雪景,笔扫万里,扩大横绝;后阕从时间上描写祖国,评论无数英雄人物,纵贯百代,涵盖古今。整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杰出的领导者和伟大的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大气磅礴的词作,在教学中,应以阅读教学为主。强调学生在读中体悟形象,分析特色,感受词人雄浑扩大的胸襟和气魄。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
  2.感知词作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3.认识山河壮美,树立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2.通过理解词意,体会作者感情。
  3.通过分析形象,感受伟人情怀。
  【课前准备】
  1.诵读该词三遍,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据说有一次,蒋介石看到了毛泽东的一首词后,非常生气,倒不是因为毛泽东在词中骂他,而是这首词太好了,意境开阔,大气磅礴,老蒋就在国民党内外征集诗词,并要求他的御用文人们日夜写作,要写出一首在气势和意境上超过毛泽东的词,然而终其一生都未能如愿。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千古绝唱——《沁园春 雪》。(板书沁园春 雪毛泽东) www.21-cn-jy.com
二、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展示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清平乐·蒋桂战争》、《沁园春·长沙》。)2·1·c·n·j·y
三、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 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 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③ 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请学生上台标注)
分(fèn)外妖娆(yāo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今朝(zhāo)
3.教师讲解: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
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二)课文分析(以问题引导,层层紧扣)学习上阕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封 飘 莽莽 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学习上阕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望”字。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
3.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21·cn·jy·com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21·世纪*教育网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www-2-1-cnjy-com
5.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21cnjy.com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1-c-n-j-y
学习下阕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7.“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8.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9.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10.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来源:21cnj*y.co*m】
※ 总结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 ( http: / / www.21cnjy.com )横千万里,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21教育网
课堂反馈训练: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首题为《江雪》的(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后回答)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题思路:柳宗元因参加革新运动失败而遭 ( http: / / www.21cnjy.com )贬,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不能实现,内心的苦恼与愤懑反映在诗中,就是那个卓尔不群、孤芳自赏、“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特别是胸怀的阔狭造成的。   21*cnjy*com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3.找出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诗词3首,并摘抄下来。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总写北国雪景
上阕写景 ——实写北国风光
——想象雪后美景
——承上启下,由景到人
下阕议论抒情 ——评论历史人物 ——秦皇汉武
——唐宗宋祖
——成吉思汗
——赞颂当代英雄
——热爱祖国山河 歌颂革命人民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沁园春·雪》达标检测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妖娆(ráo) 今朝(zhāo) 一代天骄(jiāo)
B.稍逊(xùn) 莽莽(mǎnɡ) 成吉思汗(hàn)
C.略输(shū) 折腰(shé) 原驰蜡象(chí)
D.风骚(sào) 滔滔(tāo) 红装素裹(ɡuǒ)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河上下(黄河)
须晴日(等到)
B.惟余莽莽(只)
数风流人物(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C.北国风光(北边的国家)
俱往矣(都)
D.分外妖娆(娇艳美好)
略输文采(差、失)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数/风流人物
C.江山/如此多娇
D.欲/与天公试/比高
4.按提示默写词句。
(1)北国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识弯弓射大雕。
(3)词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沁园春 雪》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起下文的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6.综合性学习。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学习了毛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的《沁园春 雪》,同学们被伟人的豪情壮志深深感染。为此,班级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拟写标语】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标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设计】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
【人物推介】根据毛泽东的“风流人物”标准,请你推介一个这样的人物,并简述理由。
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内涵】请你说说毛泽东《沁园春雪》笔下的“风流人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沁园春 雪》上阕,回答7~9题。
7.上阕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封”“飘”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0~13题。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21·cn·jy·com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0.词中“看”总领哪几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试比较这首词和《沁园春 雪》在结尾处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训练
14.【写法借鉴】这首词情景交融。上阕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北国严冬雪景图,句句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1教育网
【片段仿写】选一处景物进行描写,融入自己的心情,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B项“汗”应读hán;C项“折”应读zhé;D项“骚”应读
sāo。
2.【解析】选C。“北国”指我国北方。
3.【解析】选D。正确的节奏应为:欲与/天公/试比高。
4.答案:(1)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21cnjy.com
5.【解析】选C。上阕写景、抒情,下阕议论。
6.【拟写标语】答案:示例一:说风流人物,传丰功伟绩。
示例二:学风流人物,做国家栋梁。
【活动设计】答案(示例):诵风流人物诗文 评风流人物功过 写风流人物英姿
【人物推介】答案(示例):钱学森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解说内涵】答案:指广大的无产阶级人民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众。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力量,是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人,是对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7.【解析】本题考查对词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第一问要找出诗人寄托感情的事物。第二问要从诗人描写事物时所倾注的情感,特别是最后一句上思考。2·1·c·n·j·y
答案:写了冰、雪、长城、大河、山、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妙处的把握。结合语境,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答案:“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给人以美感。
9.【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把握。从“试比高”判断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事物的特点。www.21-cn-jy.com
答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群山、高原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总领词句的理解。“看”到的景象属于视觉,“怅”之前的语句即是“看”的内容。
答案: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这类语句一般在第一节的结尾或第二节的开头,根据内容作出判断。
答案: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把握。直接从词句中筛选出景物回答第一问即可。第二问由景物的特点分析对下文的抒情所起的烘托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山、林、江、舸、鹰、鱼。为下文抒情烘托了背景和气氛。
13.【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从结尾的方式及词的内容、主旨体会情感的异同。
答案:《沁园春 长沙》以设问结尾,对上阕“谁主沉浮”的提问作了巧妙的回答,即主宰国家未来命运的将是我们“同学”。21·世纪*教育网
《沁园春 雪》通过对历代“英雄人物”的委婉批评,直接提出真正的英雄人物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当然“今朝”的“风流人物”,也可以说是毛泽东。www-2-1-cnjy-com
14.答案(示例):拿着沾着污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卷子,我无奈地走出了校门。夕阳无力地沉了下去,黑暗在第一时间漫布了天空。一阵狂风刮过,路旁的树枝“啪啪”作响,继而被暴风卷走。枯黄的落叶,在树枝上做着最后的挣扎,尽管那样猛烈,但是被树枝无情地抛掉,砸落在地上,月亮好不容易从阴暗的云里冲出来,但却又立刻被云缠住。我心中满是痛苦,一肚子苦水上下翻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