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17:1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的兴起,掌握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2.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3.了解忽必烈建立元的过程,掌握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4.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多媒体展示,史料教学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重点 掌握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正确认识文天祥抗元行动。
学情分析 经过半年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学史兴趣较浓,思维较为活跃,合作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经过6、7、8、9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有一定认识,为学习元朝统一奠定基础。七年级学生侧重感性思维,全面辩证的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通过课堂讨论、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两宋时期我国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简易图。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唤醒学生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知识的回顾。描述印象中的蒙古,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正当金与南宋剑拔弩张之时,在大兴安岭区域,一个少数民族悄然兴起,这个民族就是——蒙古族。请用一个词来描述你印象中的蒙古。 生:草原 生:辽阔 生:奶牛 生:豪放 生:奶酪……
展示蒙古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图片
过渡 教师:蒙古的文化丰富多彩,这个民族古老而神秘,建立了强大而统一的国家,使中国的疆域空前辽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兴起 。本节课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统一蒙古 二、东征西战 三、治国安邦 四、天下归元
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的兴起,掌握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2.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 3.了解忽必烈建立元的过程,掌握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4.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请一位同学诵读学习目标
统一蒙古 自主学习 自学第一二子目,解决以下问题:蒙古族活动的区域、生活特点。 蒙古统一的背景 蒙古统一的时间、建立者、尊称。 蒙古灭西夏、金时间,影响。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同桌相互背诵检查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到了新知识,相互合作,真实的学。
过渡 教师:展示地图,蒙古起源于大兴安岭,西迁至草原地区,善于骑射,过着游牧生活。由此想起一首诗:《敕勒川》学生一起背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2世纪的蒙古真的像《敕勒川》中描写的这样悠然自在吗?我们来看《蒙古秘史》中是这样描述的:有星的天空旋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蒙古秘史》
出示材料
引导思考 这首诗反映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生:部落间分裂、战争不断 教师:当时的人民最渴望什么? 生:统一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与材料对铁木真的认识更加多元化,发散思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教师:是谁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教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下铁木真,请学生讲述铁木真童年的故事。 生:铁木真 学生讲述铁木真童年故事。
教师:铁木真到底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我们看材料……
过渡 教师: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品质,成吉思汗以惊人的胆量、恢弘的气度将众多的部落聚集在自己的旗下,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边说边展示铁木真的图片,并解释:成吉思意思是大海、强大,拥有海洋四方。 通过材料总结铁木真的优秀品质。 生:忍辱负重、重用人才、身先士卒、雄心壮志……
出示材料 《哈伯斯杂志》中这样评价成吉思汗:起于灾难而终于卓越,除了耶稣,恐怕再难有人与成吉思汗匹敌。(对起于灾难终于卓越进行解释:从丧父男孩到帝国领袖)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是这样评价成吉思汗:学生一起背这首诗。成吉思汗为什么能得到如此崇高的评价,他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学生总结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采取一些列措施巩固蒙古,发展蒙古。(本条内容学生回答有些困难,引导学生阅读48页相关事实,进行概括) 设计意图:循循善诱,在伟人的评价中引导学生概括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二、东征西战 教师: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开始了东征西战,他曾经说过:我要让青草覆盖的地方都成为我的牧马之地,对外征服了俄罗斯、西亚、印度河流域。对内征服了西夏和金。成吉思汗于1115年攻占了中都,1218年灭掉西辽,1227年灭掉西夏,然而,成吉思汗却止步于六盘山。(边说边展示多媒体动态图) 学生惊叹于成吉思汗的野心勃勃,东征西战之辽阔。
过渡 1227年7月当西夏的最后一个皇帝去六盘山投降时,成吉思汗却未出面,而是在账外行礼,如此盛大的受降仪式,成吉思汗未出面,理由只有一个:成吉思汗已经病逝。成吉思汗临终前向诸子讲述了联宋灭金的战略,同时叮咛诸子在他死后秘不发丧,以稳定军心,避免西夏军因此而增强反抗的斗志。(插入故事,激发兴趣)
教师: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后继者继续完成他的统一大业,1234年灭掉金,1246灭吐蕃,1253灭大理,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统一全国是成吉思汗一生的夙愿,他的这一美好愿望是他的孙子忽必烈完成。接下来我们学习忽必烈是如何治国安邦、实现统一的。 设计意图:在动态图中感悟成吉思汗的宏图大志,野心勃勃。插入小故事,丰富内容,点燃学生热情,激发学生兴趣。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第三子目: 是谁继承了蒙古汗位? 他的治国方略是什么? 元朝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南宋是怎样灭亡的?抗元名将有哪几位? 5、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关键词记忆法) 自学成果展示(男女生展开知识pk)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巩固新知识,学生生动地学,尝试新方法,受到新启发。
小组讨论 师生互动 教师:元朝建立后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采取什么样的治国措施呢?我们通过材料进行具体的认识。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材料。小组讨论(5分钟) 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
展示材料一:元大都复原图 材料二: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 ——《元史》 探究:《元大都平面图》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和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帮助?
生:我们小组认为,元大都平面图跟唐朝长安平面图有些相似,这说明元朝学习汉族的文化。 师:元朝为什么要学习汉族的文化呢?(适时、适度的引导,利于学生对知识深层次,多维度理解。) 生:为了得到汉族人的认可,有利于巩固统治。 生:我们小组认为,推行中原地区的制度、文化,我认为会促进民族交融。 生:我们小组认为,汉族人认可了元朝的通知制度,有利于社会安定。 教师: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进汉族先进的制度与文化,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民族交融,为元朝完成统一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在引导学生理解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元大都复原图与唐长安平面图接近,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新的质疑,解决新问题。
四、天下归元 教师: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对抗。 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南宋气数已尽。 1279年,宋军与元军展开 “崖山海战”,宋军被元军击败,丞相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bǐng)跳海而死,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覆亡。(教师边说边展示动态图) 元朝建立了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国家,展示元朝疆域版图,感悟元朝疆域的空前辽阔。 设计意图:动态生成,感悟南宋灭亡的悲壮,体会元朝结束分裂,开创统一局面,并为我们有如此之辽阔疆土而骄傲。
迄于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马可 波罗 教师对材料解释 学生总结:元朝统一全国是大势所趋,促进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过渡 教师:蒙古能够实现疆域空前辽阔的大一统局面,离不开这样一支精锐的部队,被誉为“上帝之鞭”的蒙古铁骑是十三世纪最可谓的军事力量,蒙军仅用了五年便征服了中亚的喀拉汗国和花喇子模国,用了三年征服了波斯以及幼发拉底河北部,建立了伊尔汗国,而历来给人留下孱弱印象的南宋却抗击蒙军将近半个世纪,不得不说,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而这样奇迹的造就离不开像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这样的抗元英雄,文天祥1278年兵败被俘后,关押大都近四年,威武不屈,写下了大义凛然的《正气歌》《过零丁洋》。当时忽必烈亲自劝降,并且许以高官,但都被他严词拒绝,最终英勇就义,年仅47岁。
出示《过零丁洋》 学生一块背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升华情感体验,逐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
引导提问 这句诗体现了文天祥怎样的精神?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崇高的民族气节……
小组讨论 教师:有人认为,既然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抗元,这样不是矛盾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小组讨论,并展开辩论6分钟) 生:我们组赞同文天祥抗元,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文天祥抗元,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生:我们组支持元朝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它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奠定基础。
辩证分析 1、元统一的进步性是不争的事实。 2、但是元统一过程中对南宋发动的战争,使南宋境内汉族人民遭受残酷的屠杀和压迫,导致民族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3、文天祥的抗元,表现出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 4、因此,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设计意图:辩证分析,化解难点,逐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教师总结:元朝结束了中国的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300年大裂变时期,重新统一中国,由此我想起习主席说过的一句话: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面对如此空前辽阔的疆土,元朝是如何进行统治的呢,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