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15:0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影响,了解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及影响。
2.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掌握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3.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学习目标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历届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共745件……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要有独立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旧中国外交:
不平等 不独立 不自主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要采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
历史教训、现实发展需要独立自主。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站起来的中国人才真正开始以平等的身份登上世界舞台,开启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
“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的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
——周恩来
毛泽东: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环境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态度:
对新中国实行的政策: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敌视
外交孤立,封锁和禁运。
1949年10月2日
1949年12月
1950年2月
毛泽东访问苏联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苏联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我国外交策略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1950年与苏联等17个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废除1946年国民党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1950年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取消美国在中国取得的美国船舶包括军舰在内,可以在中国开放的任何口岸自由航行的权利
建交国家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大国,甚至周边小国建交者也少之又少,是受哪一政策影响?如何认识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与缅甸总理吴努发表《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访问印度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周恩来访问缅甸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1953年底
1954年
扩大
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原则
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内容: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影响:
提出:
完善: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作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应于不同的社会制度,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周恩来所表现出的宽阔的政治家胸怀和高超的斗争艺术,给与会者及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象,使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初露锋芒。
万隆会议
时间:1955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重点:“求同存异”方针
“钢铁和水泥是性质不同的物质,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变成钢骨水泥那样强有力的东西。科学家能把自然界不同的物质组合、统一起来,难道不能把有不同见解和脾气的人统一起来吗
——周恩来
(1)背景: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3)成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4)意义:形成万隆精神——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收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都曾经遭受西方殖民主义的奴役;
都面临发展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的问题。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


发展道路不同
周恩来为亚非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周恩来“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了亚非各国的赞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万隆会议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阿尔及利亚、苏丹和几内亚等一批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
万隆会议结果如何?
 万隆会议7天,留给历史这样一组数据:168小时中,总理合计睡眠只有13小时,共参加了16次会议,进行了10次会谈,举办了15次招待宴会
课堂小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政策
外交困境
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帝国主义国家的敌视,外交孤立政策
1.中苏建交
2.建交浪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
提出
内容
发展
意义
时间、地点
作用
“求同存异”方针
1.周恩来说:“中国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C.战略合作的外交政策 D.实行孤立的外交政策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第二年,他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这一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该材料反映的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不结盟运动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A
C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