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四)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召开同盟会成立大会,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含义是( )
A.反对封建统治 B.反清复明
C.反满兴汉 D.反对民族压迫
【解析】 “驱除鞑虏”指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答案】 A
2.孙中山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鉴于此,他提出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平均地权
C.创立民国 D.扶助农工
【解析】 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关键信息是:“富者极少,贫者极多”,即贫富悬殊过大,孙中山为了防止这种现象主张民生主义,进行社会革命。故选B项。
【答案】 B
3.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他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他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孙中山对农民参加联欢会的态度可以得出结论。
【答案】 A
4.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
C.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
D.采取和平与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认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包含斗争手段(非暴力不合作)和斗争目的(争取印度自治)两个方面。故选D项。
【答案】 D
5.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贡献是
( )
A.揭开印度民族独立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C.发动广大群众参加民族独立运动
D.基本上完成印度的独立大业
【解析】 A、D两项与史实不符,B项与题干中“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
【答案】 C
6.2014年1月30日,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逝世66周年,印度人民至今深切缅怀甘地的原因是( )
A.他是国民大会党领袖
B.他为印度独立而牺牲
C.他为实现印度的独立、自由奉献了一生
D.与英国保持了良好关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甘地从1915年开始一直为印度独立自由而奋斗,他的思想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人民,故印度人民称他为圣雄、国父。
【答案】 C
7.凯末尔利用协约国间的矛盾,为土耳其争取了一个较为有利的新和平条约是( )
A.《色佛尔条约》 B.《洛桑和约》
C.《巴黎和约》 D.《四国条约》
【解析】 1923年7月,凯末尔领导土耳其国民军,赶走了外国军队,与协约国签订《洛桑和约》,为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的创立铺平了外交上的道路。
【答案】 B
8.下列内容属于凯末尔改革内容的是( )
①实行政教分离 ②制定了共和国的民法、刑法和商法 ③在经济领域推行国有化政策 ④废除种种陈规陋习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据教材可知,①②③④均是凯末尔改革的内容,故D项正确。
【答案】 D
9.凯末尔是“土耳其之父”,对于他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1881年出生于一个木材商人家庭
B.参加了一战,并建立了卓越功勋
C.在土耳其推行了一系列的民主化改革
D.1938年在首都安卡拉病逝
【解析】 A、B、C三项说法均符合史实,D项不准确,因为凯末尔在伊斯坦布尔病逝的。
【答案】 D
10.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各项措施的推进下,社会生活方面不断向世俗化和现代化迈进,尤为典型的是( )
A.颁布了土耳其第一部宪法
B.工商业得到了发展
C.实现了教育与宗教分离
D.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 紧扣社会生活方面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4分,第12题16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孙中山
材料二 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由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和爆炸声。……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遇刺身亡。
——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圣雄甘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的核心。概括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8分)
(2)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甘地与孙中山思想主张的最大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产生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和甘地两人值得我们青年一代共同学习的人格魅力。(8分)
【解析】 第(1)问,甘地思想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作用”应从非暴力主义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激发印度人民抗英斗争来思考回答。第(2)问,两者的最大区别是暴力和非暴力;“原因”应从两国的基本国情不同来思考回答。第(3)问,应依据创新、爱国、坚忍等角度回答。
【答案】 (1)核心:非暴力主义。
作用:非暴力主义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引领印度人民大众,将英国殖民者驱赶出印度半岛。
(2)区别:甘地主张非暴力的合法斗争,孙中山主张革命暴力的武装斗争。
原因:两国的基本国情不同,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有一定的民主制度基础,可以进行合法斗争。而中国在清朝专制统治下,清政府血腥镇压了戊戌变法;孙中山认识到只有用武装斗争才能推翻清朝统治。
(3)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根据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信仰,坚忍不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选答其中三点即可)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二 “如果可能,是在不列颠帝国范围内自治,如果不可能,就脱离英国而自治。”“印度人应以耐心和善良去制服帝国主义者,靠道德感化使英国结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三 凯末尔说:“我们国家与我国民族的唯一使命是用我们的刺刀把敌人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走。”“最适合土耳其民族本性与精神的制度是共和主义制度。”
——周青《当代东方政治思潮》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甘地、凯末尔各自的政治主张。(3分)
(2)分别指出三位历史人物对本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概述甘地和凯末尔选择不同斗争方式的原因。(10分)
(3)你认为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应运用哪些基本方法?(3分)
【解析】 第(1)、(2)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个人作用与时代任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综合作答,注意言之有理。
【答案】 (1)孙中山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甘地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印度的独立;凯末尔主张以暴力实现土耳其独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影响:①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中国民主共和的先河。
②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民族独立开辟了道路。③凯末尔: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缔造土耳其为新型民族独立的国家。原因:国情不同;帝国主义侵略方式不同;个人成长经历不同。
(3)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进行分析;②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③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选择题
1.1913年夏秋之际,二次革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要通过这次革命
( )
A.迫使袁世凯实行民主政治
B.废除“善后大借款”合同
C.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
D.要求政府实行政党政治
【解析】 二次革命爆发前,一些革命党人对袁世凯的真实面目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他们进行革命,就是要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答案】 C
2.孙中山先生曾悼念某位政治家,“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这位政治家是( )
A.谭嗣同 B.邹容
C.宋教仁 D.康有为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作公民保障”“为宪法流血”。宋教仁是为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为制定宪法而牺牲的第一位著名政治家。
【答案】 C
3.(2013·南昌高二检测)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不同之处是( )
A.都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B.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
C.都以武装斗争形式进行
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B、C、D三项是三者的相同之处,而A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清政府的统治,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的是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答案】 A
4.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发出了“非护约法无以维持国本,非讨国贼无以荡涤瑕秽”的呼吁。他所说的“国贼”是指( )
A.袁世凯 B.张勋
C.溥仪 D.段祺瑞
【解析】 1917年,段祺瑞再任国务总理,但他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因此,孙中山掀起了护法运动。
【答案】 D
5.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 )
A.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维护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
【解析】 辛亥革命后,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段祺瑞等北洋军阀头子,他们的行为都是对共和体制和《临时约法》的破坏,这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相悖的。
【答案】 D
6.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最主要体现在( )
A.同意改组国民党 B.同意与共产党合并
C.召开国民党一大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解析】 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将之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A、C两项与D项相比处于次要的地位;而B项“合并”的说法错误。
【答案】 D
7.(2013·无锡高二期末)孙中山在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同盟会誓词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北上宣言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材料中“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体现这一思想的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答案】 C
8.下列对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纲领
B.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C.四大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革命纲领
【解析】 新三民主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仅仅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它是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革命纲领。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萃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
——孙中山《孙文学说》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时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孙中山遗嘱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感受到孙中山的什么精神?“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体现了孙中山什么高尚品质?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以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百折不挠、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指的是在孙中山先生不懈努力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推翻清王朝统治的局面形成。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分析出,中心内容是追求民主自由与平等;“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体现了孙中山奋斗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
【答案】 (1)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大无畏精神。说明了在孙中山等人坚持不懈反清起义影响和英勇顽强精神推动下,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推翻清朝统治的局面已经形成。
(2)追求民主自由与平等权利,唤起民众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为实现这个目标加快努力。奋斗不息、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或“为国奋斗的高尚情怀”)。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
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关键在于明白“本”是全面的变法。第(2)问重点考查孙中山组织政党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提出。第(3)问重点考查孙中山思想上的转变,即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及影响其转变的因素。
【答案】 (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是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义。
(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原因: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启发;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一、选择题
1.“我们应该朝着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爱因斯坦口中的“他”应当是指( )
A.华盛顿 B.亚里士多德
C.甘地 D.拿破仑
【解析】 题干中材料实际上体现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方式,因此,应指甘地。
【答案】 C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措施中,体现了甘地主义经济思想的是( )
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
B.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
C.拒绝参加政府招待会和官方宴会
D.不上英国人办的学校
【解析】 题干中限定词是“经济思想”,A、C、D三项均不属此范围。
【答案】 B
3.导致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的事件是( )
A.阿姆利则惨案 B.“食盐进军”运动
C.1922年甘地入狱 D.甘地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解析】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面对这种惨无人道的暴行,甘地首次提出和英国政府不合作。
【答案】 A
4.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一次影响巨大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一运动涉及的范围有( )
①政治 ②教育 ③经济 ④宗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包括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和抵制英货,而不包含宗教。
【答案】 D
5.(2013·黄冈高二检测)1922年,甘地认为自己犯了“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宣布停止“文明不服从”运动。他所说的“错误”是指他( )
A.没有把斗争同群众的运动相结合
B.没有及时制止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
C.没能把运动控制在非暴力的范围
D.没有及时提出争取印度独立的目标
【解析】 “文明不服从”运动超出了非暴力抵抗的界限,印度人民与殖民当局发生了流血冲突。故选C项。
【答案】 C
6.1941年6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的文件是( )
A.《印度自治》 B.《蒙巴顿方案》
C.《论不合作》 D.《甘地传》
【解析】 《蒙巴顿方案》,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
【答案】 B
7.甘地一生百折不挠,不惜以绝食作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最后武器。他最后一次绝食是为了( )
A.制止群众的反英武装斗争
B.反对印度参加世界大战
C.反对《蒙巴顿方案》
D.平息教派之间的冲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印巴分治导致了空前的难民潮,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冲突有增无减,甘地希望用绝食唤起人们的理智与良知。
【答案】 D
8.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 ③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④“非暴力”的局面影响了民族独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的统治,迫使英国殖民者承认印度的自治,增强了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但把人民的斗争限制在“非暴力”范围内,因此也影响了民族独立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1919年4月6日举行总罢工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上述两个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
(2)甘地所倡导的非暴力与不合作是怎样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第(1)问考查对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应认真阅读史料内容,把握两个材料中对甘地评价的关键词语并将之提炼概括出来。第(2)问从相辅相成的角度来阐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1)评价:材料一认为甘地在运动中的作用“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材料二认为甘地在“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
差异:材料一对甘地的作用偏向于否定;材料二充分肯定了甘地的作用。
(2)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用不合作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殖民当局作出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容许的范围之内。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材料二 孙中山病逝后,有人发表《东西两国父》一文,倡言孙中山和华盛顿同为革命领袖,孙中山的精神、毅力、功绩,较之华盛顿有过之而无不及,理所当然应尊为“国父”。
(1)材料一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的理解。
(2)孙中山、华盛顿并称为“东西两国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分析中国、印度两国运动的结果,从中得到什么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印、美三个国家“国父”级的代表人物。要回答好本题,关键在于深刻理解他们怎样促进了各自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自主,理解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分析他们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答案】 (1)甘地是印度的民族英雄。组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把一生献给了印度的民族解放事业。
(2)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都缔造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3)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推动了本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都没有能够实现斗争的最终目标。
一、选择题
1.有人说:“凯末尔革命开创了现代民族解放运动,是这一类型的先声。”这里所说的“这一类型”是指( )
A.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B.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族民主革命
C.在十月革命影响下的民族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
【解析】 凯末尔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典型,是当时取得成功的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
【答案】 A
2.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
①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坚决抵抗外来侵略
②反封建斗争较为彻底,废除了苏丹制度,结束了帝制
③凯末尔的正确领导及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④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凯末尔革命在政治方面实行政教分离,故④错误。
【答案】 B
3.一战后,使土耳其获得新生的文件是( )
A.《凡尔赛和约》 B.《色佛尔条约》
C.《洛桑和约》 D.《九国公约》
【解析】 1923年,协约国被迫与土耳其签订《洛桑和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答案】 C
4.凯末尔就任总统以后说:“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他所说的“真正的工作”是指( )
A.废除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B.彻底收回被列强窃取的国家权益
C.为国家建设赢得稳定的环境
D.采取措施将国家引入现代化轨道
【解析】 外国干涉军被驱逐出国境后,新生的土耳其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全方位的社会改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答案】 D
5.高二历史探究课上,同学们对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凯末尔政府的改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议论纷纷。其中正确的是( )
①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道路
②代表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③国家主义经济体制完全符合土耳其国情
④中心内容是反帝反封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解析】 土耳其实行的国家主义经济体制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凯末尔改革的目的是将土耳其社会从封建和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走具有西方色彩的现代化道路,中心内容并非反帝反封建,排除③④即可。
【答案】 C
6.1933年,土耳其有13名妇女当上了法官。1934年,在土耳其大城市中的电车上,为妇女专设的头两排座椅不见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土耳其妇女的不断斗争
B.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男女平等观念的广泛传播
D.凯末尔改革的效果
【解析】 凯末尔改革规定妇女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提高了妇女的地位。题干现象体现了凯末尔改革的影响。
【答案】 D
7.以下关于凯末尔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是在维持原有社会、宗教格局的前提下进行的
B.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诸方面
C.改革建立了现代的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D.改革使土耳其一举成为世界上工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解析】 改革是在对原有社会、宗教格局根本变革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不正确。
【答案】 A
8.凯末尔革命后,土耳其的社会性质变化是( )
A.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B.由殖民地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C.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D.由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解析】 土耳其独立之前是英、法、德等国的半殖民地,独立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凯末尔逝世后,土耳其人民从全国各地赶来,悼念他们的国父;世界许多国家也派出了代表团。伊朗宣布随后的1个月为哀悼月,许多伊斯兰国家的民众聚集在清真寺中,为凯末尔祈祷。
凯末尔的葬礼按最高规格的军事葬礼进行,由12位将军把他的灵柩抬上炮车,从伊斯坦布尔运往安卡拉。在安卡拉,他的灵柩被暂放在人类学博物馆的一个临时墓地,直到15年后的1953年,才被移入永久性的国父陵园安葬。
材料二 尽管时光流逝,但凯末尔并没有被人们忘记。1981年是凯末尔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年定为“阿塔图尔克(意为土耳其之父)年”,让后人缅怀和追思这位伟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凯末尔的历史地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地位的成因。
【解析】 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凯末尔在土耳其历史上及世界历史上的地位。第(2)问,一方面要说明他对土耳其作出的历史贡献,另一方面要说明他在土耳其的活动所产生的世界影响。
【答案】 (1)是受土耳其人尊崇的国父;是受世界人民尊敬的伟人。
(2)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他领导土耳其人民缔造了新型的土耳其国家,为土耳其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10.(2013·蚌埠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2年初,土耳其一位美女被选为欧洲小姐。
1933年,土耳其有13名妇女当上法官。
1934年,在土耳其大城市中的电车上,为妇女专设的头两排座椅不见了。
1935年,有17名妇女当选为议员。
材料二 在历史的长河中,土耳其曾有过辉煌和强盛,也曾沦为西方列强任意肢解和欺凌的“西亚病夫”。历经盛衰而获得独立的土耳其,倍加重视用自身的历史教育来激励人民。被誉为“国父”的凯末尔曾有一句名言:“铭记历史才能爱国!”因此,他始终倡导“以史为镜”,记住强盛!也记住屈辱!更记住忧患!
材料三 1938年11月10日,凯末尔因病去世,消息传出后,举国悲伤。政府的公报写到:“共和国失去了它的缔造者,土耳其民族失去了它的非凡的领袖,人类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凯末尔改革取得哪几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凯末尔。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应从政治、经济、文教和社会生活方面回答其成就。第(2)问评价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即可。
【答案】 (1)①政治方面:土耳其由一个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②经济方面:凯末尔的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③文化教育方面:教育与宗教实现了分离,一批高等院校和技术学校建立起来。④社会生活方面: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2)①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反抗外国侵略,捍卫了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取得了政权;在共和国建立后又实行一系列民主化改革,促进了本国的发展。②凯末尔为土耳其的民族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土耳其人尊为“国父”。
一、选择题
1.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了( )
A.革新中国政治的主张
B.推翻清朝统治的主张
C.同列强保持友好的主张
D.推翻列强在华势力的主张
【解析】 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革新政治的主张。
【答案】 A
2.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萌生( )
A.民权主义思想 B.民族革命思想
C.社会革命思想 D.发展实业计划
【解析】 在英国期间,孙中山亲眼看到了西方工业革命的发达和民主共和的文明,同时也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现象和不可克服的弊端。他的社会经济观点——民生主义,就是这时开始形成的。本题选C项。
【答案】 C
3.孙中山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材料中的“起事”“以互相联络为要”意指革命必须有统一的革命组织领导,所以选A项。
【答案】 A
4.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 )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解析】 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民权主义解决了民族资产阶级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而民权主义指的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答案】 C
5.孙中山曾说:“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不能够马上推翻。”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B.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良资本主义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主要思想。A项说法错误,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孙中山的新、旧三民主义体现了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也没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排除B、D两项,因此选C项。
【答案】 C
6.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这宣告了( )
A.辛亥革命已经胜利
B.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C.清朝统治已被推翻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国内形势。要求学生回忆书本所学知识,并从逻辑的角度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推断出正确的历史结论。A项是1911年,C项是1912年2月,D项是1912年3月。
【答案】 B
7.(2013·南京高二检测)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得知消息后,惊喜交加,即刻启程回国,有新闻记者问他是否带回巨款,他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在这种情况下他却以高票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他( )
A.是武昌起义的主要策划者
B.是中国同盟会的最高领袖
C.得到了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D.长期领导中国革命而享有崇高威望
【解析】 孙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民主革命,使他享有崇高威望。
【答案】 D
8.之所以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 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指辛亥革命,它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项不符合要求,因为共和很快被袁世凯践踏;C、D两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
(2)材料二的这部宪法是谁主持制定的, 其性质如何?
(3)材料二“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4)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
(5)材料二中哪些规定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解析】 本题着重考查对不同历史时期两部不同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新的、进步的法律内容的理解,通过对照比较、分析综合找出差异,得出结论。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解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答案】 (1)君权神授。
(2)孙中山;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3)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原则。三权分立的思想。
(4)材料一本质上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材料二要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5)临时大总统公布法律,国务员须副署之,限10个月内召集国会。
10.(2013·泉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以倡导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说,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1912年)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物,皆归国有。
——《孙中山全集》第2卷
材料三 1919年孙博士已经系统地制定了他的发展中国经济计划的包罗万象的大纲。这个大纲要求:铁路十万英里和碎石路一百万英里;修峻现有运河和开挖新的运河;一个规模巨大的治河工程;开辟商港……具备公用设施的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美]韦慕庭《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
材料四 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二、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民国十三年四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生主义”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新主张。材料三中他认为建设的重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方面与材料一相比,有何新发展?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你对孙中山的历史活动有何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此题不难作答。
【答案】 (1)平均地权(或核定地价)。
(2)新主张:大力发展实业;国家控制有关国计民生的资源和产业。重点:交通运输。 原因: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或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3)新发展:将民生问题放在国家建设的首位;以发展经济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或以发展经济解决好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原因: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认识到工农是革命的坚定力量。
(4)认识:孙中山始终关注民生,并与时俱进;改善民生会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