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 2023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模拟卷(一)
(满分:50 分 时间:60 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备选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 2分,共 24分)
1.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
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
可知百家争鸣
A.推动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C.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秦始皇废除自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采取主父偃
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还建立刺史制度。秦始皇和汉武帝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D.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3.495 年,孝文帝下诏任命蒋少游主持制定朝中冠冕制度,他所设计的汉式姿衣博带服饰迅
速得到推广,并流传至南朝。这说明
A.汉服服装样式长久流行 B.孝文帝加强中央集权
C.蒋少游因其才学受重用 D.民族文化交融与传播
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另有民间谚语又云:“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
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的赋税重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江南粮食产量极高 D.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5.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
史。”站在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 B.公车上书在这里进行,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D.这里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
6.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
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
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
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7.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 3500多万人。按 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
接经济损失 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多亿美元。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A.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8.1993年,私营企业迅速走出低谷,超过 1988年的水平,达 23.7万家。1994年,增至 43.2万
家。至于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在 1989 年和 1990 年间几乎没有增加,但从 1992 年到 1995
年,增长了约 20倍,达到 2400多亿元。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公元前 5世纪,伯里克利曾经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
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这句话说明雅典之所以成为全希腊的榜样,是因
为它
A.成文的法律体系 B.高度的民主政治
C.辉煌灿烂的文化 D.强大的军事力量
10.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 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
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
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这一变化
A.源自《独立宣言》的发表 B.说明法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C.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源于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1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B. 俄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俄国临时政府主动要求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俄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D. 苏维埃政府颁布《和平法令》 俄国工、农业均得到迅速的发展
12.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
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
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段材料说明当今世界
A.两极格局形成 B.出现多极化趋势
C.出现全球化趋势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共 26分)
13.(10 分)土地问题是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20 世纪中国三大伟人孙中山、
毛泽东、邓小平都有他们的土地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
民财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土地梦”为什么没有实现 (2分)
材料二 1950年和 1954年人口、土地比重分析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使人口比重和土地占有比重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 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包”的理解。(2分)此后,中央在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2分)
(4)综上所述,土地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2分)
1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
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
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
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017年 10月 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仔细阅读以上材料,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篇短文,谈一谈你对“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
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的理解,并阐明原因。(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语言流畅,篇幅不
少于 200字,不得抄袭材料)(6分)
15.(10分)人类社会从分散逐步走向整体,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 500年来,近现代世界历史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 15
世纪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 19 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崛起……目前我们正
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 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1919 年初,大大小小国家的政治家们云集巴黎,磋商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
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列入《 条约》加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到 1923年仍为悬案。……
在 1921—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
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因此,20 世纪 20 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
定。
——[美]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材料二中条约名称不完整,请补充完整。(2 分)写出 20 世纪 20 年代初的国际体系名称。
(2分)
材料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
《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
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中国在 21 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2 分)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该如何
应对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解析:秦始皇和汉武帝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
权,巩固统治。故选 A 项。
3.D
4.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材料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苏湖熟,天下足”均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故选 D 项。
5.B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北京”,在题目所给的四个事件中,只有 B 项公车上书发生
在北京。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署于南京;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我国最早
开放的一批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6.D 解析:材料中把“变革人心”放在首位,这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其次
是“改变政令”,对应的是辛亥革命;最后是“有形的物质”,对应的是洋务运动,故应选 D 项。
7.D
8.B 解析:由所学可知,1992 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年中共十
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推进了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所以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B 项正确。
9.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在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伯里克利宣称“我们不
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B 项正确。
10.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
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应选 C 项。
11.C 解析:1917 年 3 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建立了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A 项对应错误。1917 年 11 月(俄国旧历十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
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在十月革命后,列宁与德国签订了和约,于
1918 年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 项对应错误,C 项对应正确。11 月 7 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
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开始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与俄国工、农业得到迅速发
展无关。D 项对应错误。
12.B
二、非选择题
13.(1)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2)土地改革。(3)对“包”的理解:包产
到户,自负盈亏。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否调动农民生产
积极性。
14.理解: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世界和平稳定,共同发
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共同发展。原因: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倡导的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爱好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壮大了;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
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构建世界持久和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
向发展。(此答案仅为示例,言之有理即可)
15.(1)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2)凡尔赛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世界贸易组织。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眉山市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模拟卷(一)
(满分:5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备选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24分)
1.著名学者弘亿指出:“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为后世两千年打下了两个生存基础——思想基础与制度基础。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主要思想皆从这里发源,主要制度皆由此时奠定。”据此可知百家争鸣
A.推动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B.反映了中国处于大变革时期
C.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秦始皇废除自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还建立刺史制度。秦始皇和汉武帝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C.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D.杜绝官员贪污腐败
3.495年,孝文帝下诏任命蒋少游主持制定朝中冠冕制度,他所设计的汉式姿衣博带服饰迅速得到推广,并流传至南朝。这说明
A.汉服服装样式长久流行 B.孝文帝加强中央集权
C.蒋少游因其才学受重用 D.民族文化交融与传播
4.《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另有民间谚语又云:“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的赋税重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江南粮食产量极高 D.南方经济地位重要
5.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这里签订 B.公车上书在这里进行,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 D.这里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
6.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7.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
A.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C.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基础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8.1993年,私营企业迅速走出低谷,超过1988年的水平,达23.7万家。1994年,增至43.2万家。至于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在1989年和1990年间几乎没有增加,但从1992年到1995年,增长了约20倍,达到2400多亿元。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
C.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曾经自豪地宣称:“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这句话说明雅典之所以成为全希腊的榜样,是因为它
A.成文的法律体系 B.高度的民主政治
C.辉煌灿烂的文化 D.强大的军事力量
10.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这一变化
A.源自《独立宣言》的发表 B.说明法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C.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D.源于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
1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沙皇专制统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B. 俄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俄国临时政府主动要求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C. 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俄国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D. 苏维埃政府颁布《和平法令》 俄国工、农业均得到迅速的发展
12.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段材料说明当今世界
A.两极格局形成 B.出现多极化趋势
C.出现全球化趋势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分)
13.(10分)土地问题是千百年来劳苦大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20世纪中国三大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有他们的土地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办法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涨价归公,不使少数人垄断国民财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土地梦”为什么没有实现 (2分)
材料二 1950年和1954年人口、土地比重分析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使人口比重和土地占有比重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三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包”的理解。(2分)此后,中央在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 (2分)
(4)综上所述,土地制度和政策的制定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2分)
14.(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仔细阅读以上材料,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写一篇短文,谈一谈你对“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的理解,并阐明原因。(要求:题目自拟,史论结合,语言流畅,篇幅不少于200字,不得抄袭材料)(6分)
15.(10分)人类社会从分散逐步走向整体,全球化已成为世界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500年来,近现代世界历史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转变始于15世纪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中后期美国的崛起……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 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推动“欧洲崛起”的两个历史事件。(2分)
材料二 1919年初,大大小小国家的政治家们云集巴黎,磋商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列入《 条约》加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到1923年仍为悬案。……在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因此,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定。
——[美]保罗 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材料二中条约名称不完整,请补充完整。(2分)写出20世纪20年代初的国际体系名称。(2分)
材料三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2分)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该如何应对 (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解析:秦始皇和汉武帝这样做的共同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故选A项。
3.D
4.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材料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均说明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故选D项。
5.B 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北京”,在题目所给的四个事件中,只有B项公车上书发生在北京。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署于南京;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我国最早开放的一批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6.D 解析:材料中把“变革人心”放在首位,这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对应的是新文化运动;其次是“改变政令”,对应的是辛亥革命;最后是“有形的物质”,对应的是洋务运动,故应选D项。
7.D
8.B 解析:由所学可知,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所以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B项正确。
9.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雅典在伯里克利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伯里克利宣称“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B项正确。
10.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权力进行明确的制约,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故应选C项。
11.C 解析: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A项对应错误。1917年11月(俄国旧历十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在十月革命后,列宁与德国签订了和约,于1918年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项对应错误,C项对应正确。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交战国立即停战或开始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与俄国工、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无关。D项对应错误。
12.B
二、非选择题
13.(1)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没有废除土地私有制。(2)土地改革。(3)对“包”的理解: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14.理解: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是世界和平稳定,共同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共同发展。原因:20世纪50年代,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爱好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壮大了;世界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构建世界持久和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此答案仅为示例,言之有理即可)
15.(1)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2)凡尔赛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世界贸易组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