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禹城市龙泽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9 06: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
密 封 线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九年级)(生物科目)考试时间:70 分值:100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选对的得2分)
1.如图是米勒模拟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C得到样品中测得有蛋白质等物质
B. 装置中的氧气、氢气、氨气、甲烷等气体模拟了原始大气
C. B烧瓶中的沸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
D. 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2.如图所示,在两个不同地层中,发现了A、B两种生物的化石,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
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 B的进化与遗传和变异无关
D. 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3.科考队在某地山洞发掘人类祖先活动遗迹化石时,发现存在大量使用火的痕迹,能使用更先进的工具,专家推测,化石群对应的人类祖先至少进化到了(  )阶段。
A. 南方古猿 B. 能人 C. 直立人 D. 智人
4.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
B. 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
D.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细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知道生物进化的历程
B. 同源器官的存在,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 越是晚期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
D. 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6.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大气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氧气、氢气、氨气、甲烷等
B. 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有机小分子形成有机大分子是可能的
C. 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D. 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陆生到水生
7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雄性角马,往往用尖锐的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的观点,现代角马的角发达的原因是(  )
A. 角马代代使用的结果
B. 发生了定向变异的结果
C. 为在斗争中取得胜利而发生了有利变异
D. 角发达的雄角马有机会繁衍后代使该变异积累
8.人类学家已经发现,类人猿中的黑猩猩不论是在血型、骨骼以及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相似,由此可以说明(  )
A. 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B. 人类是类人猿的祖先
C. 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D. 人类和类人猿没有什么亲缘关系
9.如图是长颈鹿的进化示意图。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这是(  )
A. 新陈代谢的结果 B. 过度繁殖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人类进化历程中,最关键的阶段是直立人
B. 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C. 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
D. 能否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11.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B. 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C.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 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12.生物圈中的每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陶渊明的诗句“草盛豆苗稀”描绘的自然现象,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  )
A. 竞争关系 B. 捕食关系 C. 合作关系 D. 共生关系
1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 雷鸟的羽毛冬季为白色,夏季为灰色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
D. 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绿色植物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4.如图依次表示4个不同生态系统的有关数据或关系。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量,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③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④表示能量金字塔。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中若甲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乙的数量也会增多
B. 图②中食物链为:丙→乙→甲→丁
C. 图③中若没有了甲则整个生态系统会崩溃
D. 若丁体重为10千克,则至少需要100千克的甲
1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三种生物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A→B→C可表示一条食物链
B. ②③④可表示呼吸作用,⑤⑥可表示捕食关系
C. A表示生产者,它能够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D. C是消费者,它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
16.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实现的
B. 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获取的能量越多
C. 能量流动的特点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 物质循环始终伴随着能量流动
17.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落叶”化作“春泥”过程中起作用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非生物成分
18.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概念图,甲、乙表示结构,①②表示功能,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8题图
A.甲表示线粒体
B.①表示支持和保护
C.乙表示细胞核
D.②表示能控制物质进出
19.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一块完整的骨骼肌属于(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0.“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它是一个熊猫的形象,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下列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第10题图
A.它们具有不同的组织
B.竹子的叶和熊猫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C.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1.下列动、植物体的组织与功能相匹配的是(   )
A.输导组织——保护、分泌
B.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
C.神经组织——分裂、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D.结缔组织——收缩和舒张
22.“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徐俯《春游湖》]。与“柳”相比,图中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如图是动物体的构成模型,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字母表示结构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通过1和2形成b,相同的b结合在一起构成c
B.d由不同的c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
C.青霉的孢子与c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D.油菜的种子与d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24.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完成个体发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但不能无限地长大
B.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再均等分配给子细胞
C.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种类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多细胞生物体内既存在细胞分裂,同时又存在细胞分化
25.小树能够长成参天大树,小鱼可以长成大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树的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均分
B.树和鱼是多细胞生物,其结构层次相同
C.鱼的细胞分裂时,没有细胞膜凹陷现象的发生
D.小树和小鱼由小长大,只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7分)如图为生物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支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树根A代表______,它形成于______中。
(2)[A]由于______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
(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直接的证据是 ______ ,例如,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的[ ] ______ 进化来的。 [C]所表示的生物类群是______。
(4)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较晚近的地层中。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______。
27(7分)如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火甲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
(1)用达东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
①甲虫具有很强的______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杀虫剂1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______。
③当喷施杀虫剂1时,抗药性弱的甲虫逐渐被淘法,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______,甲虫抗药性越来越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
④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后的第六年,甲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1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______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甲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______重新适应环境。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遗传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类型。
28.(8分) 如图图一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1)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分、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 ______ 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蛇与鹰之间的关系是 ______ 的关系。
(2)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 ______ 和 ______ 。兔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______ 。
(3)若图一所示草原生态系统受到某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图二中的丙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 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 ______ 能力。
(4)图三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 ______ 。
29.(7分) 【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制作米酒和酸奶的有关问题:
(一)我国农村每逢节日每家每户都有制作米酒的习俗,家庭制作米酒的主要步骤:①蒸熟饭并冷却(30℃)→②加酒曲→③保温发酵。请回答
(1)该酒曲中含的主要微生物是 ______ 。
(2)步骤③中保温的目的是为菌种的生活提供 ______ 。
(二)某兴趣小组尝试制作酸奶,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奶粉和糖加水混合→②热处理(煮沸)→③冷却(42℃-43℃)→④加入一些品牌酸奶→⑤发酵→⑥保存食用。请回答:
(3)步骤④的目的是 ______ 。
(4)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其生殖方式是 ______ 。
(5)在酸酒的过程中,需将器皿加盖密封,是为了给酵母菌提供 ______ 环境,有利于酵母菌产生 ______ ,同时防止其他杂菌进入引起原料变质。
(6)酸好的米酒表面会有一层泡沫,原因是酵母菌将糯米中的部分糖分解,产生了 ______ 气体。
30.(7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区建有一个人工湿地,为公园增添了充满野趣的美丽景观,同时也改善了公园中的水质。生物小组同学调查了这里的生物种类,结果如下。
类别 植物 昆虫 两栖动物 鸟类
常见物种 芦苇、菖蒲 丝带凤蝶、蝗虫 林蛙 苍鹭、黑水鸡
( 1)在湿地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芦苇、菖蒲等植物属于______,他们通过______作用合成有机物,是动物的食物来源。
芦苇的根不仅能直接吸收水和______,还为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______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以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人工湿地中铺着碎石等基质,碎石间留有空隙,透气性较好,这有利于根部细胞的______作用。
(3)为维持、保障人工湿地长期稳定地正常运行,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______。
a.人工湿地可净化污水,但还需控制污水排放,以免超出其净化能力
b.蝗虫对湿地水生植物危害较大,可采取喷洒杀虫剂的方式避免蝗灾
c.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要保护湿地中动植物
d.可在湿地附近立标语,向公众宣传湿地的作用,倡导保护生态环境
(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原因是 。
31.(7分) 继“大师兄”“猴”被克隆以来,“二师兄”“猪”也成功地被克隆出来。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在东北农业大学的种猪场自然分娩产出,这标志着我国在转基因克隆猪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下图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荧光猪”的诞生主要利用了 ______ 技术和 技术。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猪能发出绿色荧光说明 ______ 。
(2)如果A猪毛色为黑,B猪毛色为白,C猪毛色为黑,则荧光猪的毛色为 ______ ,说明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中。
(3)与普通猪相比,绿色荧光猪能发出荧光,这是一种 ______ (填“可遗传的”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4)如果两头黑色的猪生出的小猪中有黑色也有白色的,将显性基因用B表示,请写出两头亲代黑色猪的基因组成 ______ 。
32.(7分)生物体每个结构层次都有具体的结构与功能,各层次之间的协调活动则表现出生命现象。图A与图B是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B到F是人体结构层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23题图
(1)图中______(填序号)为植物细胞结构图,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
(2)图中⑥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和__________________。
(3)在B到F的构建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图B中的________(填序号)。
(4)图B细胞要成为图F个体,离不开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图中最能体现分化的是__________(填“B→C”“C→D”“D→E”或“E→F”)过程。
(5)从图A细胞构建成个体与从图B细胞构建成个体相比较,在结构层次上缺少的是________。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九年级)(生物科目)考试时间:70 分值:100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选对的得2分)
1--5 CBCBD
6--10 CDACC
11--15 BACBC
16--20 BCACC
21--25 BDBB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50分)
26.(1) 原始生命 原始海洋
(2) 营养方式
(3)化石 B 爬行类 裸子植物
由低等到高等
(1)①繁殖
②变异
③遗传 定向
④自然选择 变异
有利
28(1)环境;捕食和竞争;
(2)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太阳能;
(3)鹰;自我调节(或自动调节)
(4)生产者。
29.(1)酵母菌;
(2)适宜的温度;
(3)接种乳酸菌;
(4)分裂生殖;
(5)无氧;酒精
(6)二氧化碳。
30(1)生产者 光合
无机盐 有机物 呼吸
b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1)转基因 克隆 基因控制性状
(2)黑色;细胞核
(3)可遗传;
(4)Bb和Bb
32.(1)A ④⑤⑥⑦ ①②③
(2)控制物质的进出
(3)⑦ (4)B→C (5)系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