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人民历史选修一课时作业专题一梭伦改革(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人民历史选修一课时作业专题一梭伦改革(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8-01 22:01:56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一)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文中的“他们”是指(  )
A.贵族           B.平民
C.外邦人 D.奴隶
【解析】 材料反映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即执行“中立”政策。从材料中的“不给他们太多”可判断“他们”应指平民。
【答案】 B
2.公元前594年,希腊雅典城邦的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除旧布新的改革。他力图解决的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奴隶主与平民的矛盾
D.统治者内部之间的矛盾
【解析】 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答案】 A
3.古代雅典各阶层解决贵族制下社会危机的尝试中,对于雅典走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但又不能化解社会矛盾的尝试是(  )
A.建立僭主政治 B.编订成文法
C.武装暴动 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解析】 面对平民的激烈反抗,雅典统治者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把当时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然而,法律仍然维护贵族既得利益,这样的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但对于雅典走向民主却有着重要意义。
【答案】 B
4.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萨拉米危机
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解析】 A项是主要原因,C项是梭伦为夺回萨拉米岛的一次行动,D项指梭伦获得了改革的权力,从而开始改革。B项激化了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成为梭伦改革的直接原因。
【答案】 B
5.“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的政治革命,而且是以侵犯所有制来揭开的。”在梭伦改革的措施中,明显“侵犯所有制”的是(  )
A.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建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发展工商业
【解析】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梭伦通过立法,规定了土地的最高限额,使贵族的土地兼并受到制约,这是用行政手段“侵犯所有制”的重要举措。
【答案】 A
6.(2013·西安高二检测)《解负令》及其相关法令颁布的结果与影响不包括
(  )
A.贵族对土地的兼并未受到制约,继续保持优越的经济地位
B.解除了债务奴隶对平民的威胁
C.平民与贵族一样成为有人身自由和公民权的公民
D.非债务奴隶越来越成为被奴役的对象
【解析】 《解负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据此可知A错误。
【答案】 A
7.梭伦改革中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  )
A.颁布《解负令》
B.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设立民众法庭
【解析】 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多少而不是血缘门第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在新的社会分级的基础上,创立四百人会议,从而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答案】 C
8.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公民权利的重大举措是(  )
A.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B.按财产多少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C.废除平民的公私债务,土地归还平民
D.建立四百人会议
【解析】 分析梭伦改革的措施,四个选项中,打破贵族对政治权利垄断的措施是B项。
【答案】 B
9.梭伦改革带有历史局限性,主要是因为(  )
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梭伦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不足
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
D.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在改革中梭伦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使得许多改革措施带有“折中”色彩,“折中”的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
【答案】 D
10.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哲学家叔本华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解析】 D项中的“雅典居民”不准确,应该是雅典公民;A、B两项不全面,C项最全面。故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2分,第12题18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其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 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普通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待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待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5分)
【解析】 第(1)问旨在考查梭伦改革的社会背景及相关措施,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梭伦改革前,平民生活处境悲惨,许多人无力还债,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与这一现状相关的改革措施显然是颁布《解负令》,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第(2)问主要考查梭伦改革的基本特征:折中、中庸、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解负令》的颁布、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四百人会议的设立均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第(3)问重在突出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答案】 (1)状况:平民因债务奴隶制而处境悲惨。措施:颁布《解负令》。影响:解除了平民最沉重的负担,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限制土地兼并;巩固了城邦体制,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特权。
(3)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为西方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12.(2012·上海高考)梭伦的大盾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定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
(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5分)
(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5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8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的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1)、(2)问从材料中找出相关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第(3)问根据材料做全面总结,注意不要遗漏得分点。本题难度不大,依据材料解答即可,注意解答要全面。
【答案】 (1)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
因为梭伦认为他留下的法律制度是根本的保障,他个人的去留无关紧要。
因为梭伦认为法律至上,个别政治人物的作为改变不了法律制度。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就事论事。
梭伦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
梭伦对自己制定的法律高度自信。
梭伦不愿意变更法律。
其他答案:没有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梭伦离开是为了经商和游览。
(2)水平1:能根据材料做出合理解释。
因为平民和贵族都有各自的利益,梭伦要保持已制定法律的公正、严肃性。
水平2:仅罗列了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梭伦认为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
梭伦不愿意偏袒任何一方而成为僭主。
其他答案:不合理的解释。
(3)水平1:能根据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炼总结。
贵族与平民利益之间的博弈;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公民守法精神;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水平2:能对材料做出部分的提炼总结。
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
1.在雅典国家形成的过程中,雅典社会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下列对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平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平民占雅典人口的大多数
B.平民无法真正参与国家政权
C.平民都不享有雅典公民权
D.平民受到封建专制的威胁
【解析】 在雅典国家形成的初期,平民与贵族逐渐形成对立的局面。贵族在政治上把持国家政权,包揽官职,制定法律,压迫平民,在经济上占有大量财富,肆意剥削平民。平民在经济上处于贫困的境地,他们为生活所迫而忙于生计。因此平民虽然在政治上享有公民权,实际上却无法真正参与国家政权。
【答案】 C
2.公元前8世纪前后,雅典建立了城邦国家的雏形,其标志是(  )
A.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建立
C.元老院成为最高决策机关
D.债务奴隶制被彻底废除
【解析】 国家形成的标志是国家机器的出现,按照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B项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 B
3.(2013·威海高二检测)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社会“六一汉”制度盛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六一汉”的可以保留收获物的5/6
B.“六一汉”丧失了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
C.“六一汉”制度可以避免下层平民沦为债务奴隶
D.“六一汉”制度是贵族剥削平民的真实反映
【解析】 “六一汉”是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他们必须将土地收入的六分之一交给富人,他们面临着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
【答案】 C
4.下列关于公元前631年雅典武装暴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的结果
B.遭到平民和贵族共同抵制
C.起义曾一度占领了雅典卫城
D.暴动成功地推翻了贵族政治
【解析】 公元前631年雅典武装暴动,虽然一度占领雅典卫城,但很快被镇压,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5.(2013·东营高二检测)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参照《德拉古法典》审理案件
B.看到儿时的伙伴已成为债务奴隶
C.在比雷埃夫斯港,指挥奴隶搬卸货物
D.进入元老院,与贵族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解析】 梭伦改革前,工商业奴隶主没有政治地位,不可能审理案件,参与国家政权,排除A、D两项;萨拉米岛已失守,不可能出现C项情景。故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6.公元前7世纪时雅典的司法官员,在依照《德拉古法典》审理案件时,下列情形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有(  )
①不能还债的欠债人及其家属 ②犯各种罪责的人
③盗窃蔬菜水果的人 ④犯懒惰罪的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德拉古法典》内容的识记,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德拉古法典》的显著特点就是严刑峻法。法典规定允许债权人把不能还债的欠债人及其家属罚没为奴或出卖为奴,而不是判处死刑。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C
7.“起来,到萨拉米岛去,为了这美丽可爱的岛屿,为了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战斗吧!”诗句中提到的“美丽可爱的岛屿”在公元前7世纪晚期被哪一城邦占领(  )
A.斯巴达 B.麦加拉
C.马其顿王国 D.波斯帝国
【解析】 公元前7世纪晚期,麦加拉占领了萨拉米岛,造成了萨拉米危机。
【答案】 B
8.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原因是(  )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
【解析】 贵族政治上的专权和经济上的掠夺,使其成为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共同反对的目标,双方矛盾激化,雅典的贵族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改革也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说梭伦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2013·临沂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
材料二 公元前7世纪,雅典氏族贵族利用自己垄断的政权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农民的处境日益恶化,他们或将土地抵押给贵族沦为“六一汉”(因为他们为富人耕田,按此比率纳租),或变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这种情况使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极度尖锐,社会动荡不安。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但因未得到平民支持而遭挫败,基伦被杀。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用刑严苛,允许债务奴役,反而使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更趋激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高压力量”在材料二中是如何体现的?
(2)两则材料反映了雅典哪种矛盾的尖锐状况?有何具体表现?为此,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策?效果如何?
【解析】 本题实际是考查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尖锐的表现及影响。回答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然后再对问题进行回答。
【答案】 (1)公元前631年,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利用平民对贵族的不满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
(2)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贵族残酷地剥削、压迫平民,贫富差距日益严重;平民处境恶化,有的沦为“六一汉”,或沦为债务奴隶,或流亡国外。对策及效果:公元前621年,司法执政官德拉古编定成文法,虽对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由于该法旨在加强贵族统治,没有保护平民的利益,反而使贵族与平民的斗争更加激烈。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雪和冰雹的威力来自阴云,雷鸣产生于耀眼的闪电,城邦毁于豪强,而人民受专制奴役则因愚昧。出海太远就不容易靠岸,这一切应好生想想看。
——《梭伦诗选》
材料二 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辩论的情景。
请回答:
(1)诗中“豪强”、“人民”分别指当时雅典社会的哪一阶级?
(2)其中,哪一个阶级曾经不公平地占有优势?分别指出梭伦改革前夕,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处境。
(3)材料二中,贵族辩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梭伦改革历史背景的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指的是雅典社会的两个阶级——贵族和平民。第(2)问考查两个阶级的现状及处境。第(3)问联系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思考。
【答案】 (1)贵族阶级和平民阶级。
(2)贵族阶级。贵族阶级政治上把持了国家政权,经济上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平民实际上分为下层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两个阶层。下层平民处境不断恶化,往往因为从贵族那里借贷无力偿还而沦为“六一汉”,甚至是债务奴隶;工商业奴隶主则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日益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3)下层平民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贵族政治出现危机。

一、选择题
1.萨拉米岛丢失后,在几次收复无果后,雅典统治者下令不准人们提收回萨拉米岛,否则格杀勿论。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梭伦曾装扮成疯癫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疯诗人事件”最能表明(  )
A.梭伦具有振兴城邦的爱国热情
B.梭伦是雅典改革的最佳人选
C.雅典的阶级矛盾已激化到极点
D.雅典的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
【解析】 关键信息: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这说明“疯诗人事件”最能表明梭伦具有振兴城邦的爱国热情。
【答案】 A
2.(2013·聊城综合测试)《解负令》的颁布(  )
A.实际上承认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贵族的既得利益
B.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
C.实际上减轻了平民的经济负担,保护了其基本利益
D.实际上取消了所有公民的债务,保护了其基本利益
【解析】 《解负令》实际上取消了债务奴隶,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
【答案】 B
3.梭伦在改革中提倡公民后代学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邦技术人员迁居雅典,其主要目的是(  )
A.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B.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C.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D.解决人多地少,就业不足的问题
【解析】 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梭伦提倡学习手工业技艺,鼓励外邦手工业者移居雅典,迁入者被赐予公民权。
【答案】 A
4.梭伦改革措施中,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的是(  )
①颁布《解负令》 ②发展工商业 ③按财产多寡划分等级 ④设民众法庭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 ①②分别保证和壮大了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③④是两者权利的制度保障。
【答案】 C
5.为了确立他所谓的公平,限制贵族的权利,梭伦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
【解析】 “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但贵族特权仍受到保护;平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政治权利,但第四等级公民不能享有政治权利,体现题干中的“公平”政策。
【答案】 A
6.梭伦改革后,民众法庭的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  )
A.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
B.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
D.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
【解析】 A、C、D三项都不是梭伦改革后民众法庭陪审员产生的方式,其正确方式是“从各个等级的公民中抽签产生”。
【答案】 B
7.在西方,有人称他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这里的“他”是指(  )
A.梭伦 B.柏拉图
C.伯里克利 D.亚历山大
【解析】 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因此梭伦被称为“雅典的乔治·华盛顿”。
【答案】 A
8.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手持盾牌站稳,为双方挥舞,不容任何一方非法战胜。”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解析】 梭伦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出任最高执政官,其改革具有很强的折中色彩,因此选B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9.(2013·泰安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梭伦的立法,年收入达500麦斗以上为第一等级,年收入达300麦斗为第二等级,年收入达200麦斗则为第三等级,年收入200麦斗以下的全归为第四等级。当时,前两个等级约1 000人,后两个等级约为30 000人。
材料二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由此,“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遭到了新的失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恩格斯所说的“政治革命”是指什么?恩格斯得出这一结论的论据是什么?
(2)梭伦改革使“氏族制遭到了新的失败”的政治举措还有哪些具体表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第(1)问“‘政治革命’是指什么”可根据材料作答,“论据”即实行财产等级制度的意义。第(2)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作答。
【答案】 (1)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划分等级的措施扩大了享有政治权力者的范围,使工商业奴隶主和富有阶层享有了政治权力,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2)提高公民大会的地位,创设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这些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和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制度保证。
10.(2013·枣庄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根据这一制度,富人(不是世袭贵族)成了统治阶层的主角:最富有的雅典人最为重要,他们可以单独执政。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即允许穷人(妇女、在当地居住的外邦人和奴隶除外)在公民大会上行使一定的否定权。
——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定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曾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其中的“富人”和“贫困者”分别指哪些人?
(2)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3)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问,要根据材料回答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并指出“富人”和“贫困者”的含义。第(2)问,谈看法时要注意用辩证的观点,切忌片面化。第(3)问,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
【答案】 (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富人”指工商业奴隶主;“贫困者”指沦为债务奴隶的平民。
(2)看法:①梭伦改革体现了梭伦高超的政治智慧。梭伦改革的基本路线是取消贵族特权但不消灭贵族,让工商业奴隶主掌握政权,大力发展工商业;照顾平民大众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②梭伦改革并不是完全公正的。由于实行财产等级制,下层公民不能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改革以后,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两者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
(3)特点:注重法律的延续性;强调中庸、平等的原则;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观点一:同意。理由:法律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贵族才能担任高级官职,平民权利受到较大限制。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平民获得参与政权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逐步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