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检测(二)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读表,回答1~2题。
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
植被覆盖率(%)
降水量(mm/30分钟)
径流量(mm/30分钟)
入渗量(mm/30分钟)
产沙总量(g)
减流效益(%)
减沙效益(%)
100
60
9.77
50.23
0.85
80.78
99.30
85
60
20.46
39.54
1.52
59.75
98.77
70
60
27.31
32.69
4.34
46.27
96.48
60
60
38.24
21.76
24.11
24.77
80.41
40
60
41.91
18.09
57.29
17.53
53.45
20
60
42.44
17.56
88.75
16.51
27.89
0
60
50.83
9.17
123.07
0
0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
C.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D.径流量随入渗量减小而增大
2.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的条件下,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最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围是( )
A.20%~40% B.40%~60%
C.60%~70% D.70%~85%
【解析】 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径流量随入渗量的减少而增大,故选D。第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由60%~70%时,减流效益可以增加21.5%,减沙效益可以增加16.07%,这一变化幅度是最大的。
【答案】 1.D 2.C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据此回答3~5题。
3.与田纳西河流域气候类型相似的是( )
A.珠江流域的气候 B.泰晤士河流域的气候
C.印度河流域的气候 D.黄河流域的气候
4.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开发方案
B.田纳西河流域只开发了水电
C.田纳西河流域利用丰富廉价的电力吸收了耗电量大的纺织、服装工业
D.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由于未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5.该流域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
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解析】 第3题,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与珠江流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相似。第4题,田纳西河流域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在内的综合开发方案。田纳西河流域丰富的水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20世纪30年代就吸引了大量的高耗能工业,如化工、冶金等,此后,火电、核电也相继发展。在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过程中,当地政府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第5题,河流指整个流域,应综合开发;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应就整个流域而言;河口不一定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答案】 3.A 4.A 5.A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6~7题。
6.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7.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解析】 第6题,A项是东北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草原地区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种植业。C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施。D项是东北山区的发展方向。第7题,此耦合发展模式可发挥不同区域的优势,相互协作,发展专业化生产,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密切协作的关系;牲畜易地育肥,减轻了对西部草场的压力,有利于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答案】 6.B 7.A
读某国示意图,完成8~9题。
8.下列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靠近消费市场 D.铁矿石储量丰富
9.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
A.煤炭资源耗尽
B.军事订单减少
C.新技术革命的兴起,新兴工业部门涌现
D.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解析】 第8题,鲁尔区铁矿不丰富,依赖区外运入。第9题,采用排除法解答:该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预计可开采400多年;军事订货主要是美国“硅谷”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一个国家对国土的开发和整治往往会使国家或地区趋向良性发展。
【答案】 8.D 9.C
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如果一年内城市化率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把GDP拉动1~2个百分点。结合下表,回答10~11题。
近十年我国城乡收入比较表
年份
GDP(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恩格尔系数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1990
/
1 510.2
686.3
54.2%
58.8%
2001
95 933亿
6 859.6
2 366.4
37.9%
47.7%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物开支占总开支的比例
10.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上升 B.城市人口比重提高
C.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D.各级城市总数增多
11.关于城镇化水平与恩格尔系数相互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
A.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与恩格尔系数成负相关关系
B.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与恩格尔系数成正相关关系
C.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越高,则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越少
D.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越低,则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比例越少
【解析】 第10题,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第11题,认真分析上表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城镇化水平与恩格尔系数成负相关。
【答案】 10.B 11.A
12.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
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解析】 江苏省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和海外投资是珠江三角洲的优势条件。江苏省由于有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一 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下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 578米。
材料二 近年来,怒江流域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怒江海拔1 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 500米到2 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1)怒江地区是我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丰富的资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简要评价怒江水电能源基地开发的条件。
(3)有人说:“怒江人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怒江地区的自然灾害几乎年年发生而且愈演愈烈,其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迅速 B.植被破坏严重
C.水土流失严重 D.陡坡耕作严重
(4)怒江人种出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5)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怒江地区农业生产中可以( )
A.陡坡开垦耕地
B.山间盆地种植春小麦
C.南部地区的水电厂附近发展温室蔬菜
D.林产品的综合利用
【解析】 怒江水量丰富,落差大,水能丰富;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热资源丰富,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少数民族分布多,旅游资源丰富。由于地形复杂、坡度大,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态脆弱。人口增长导致的发展需求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生态破坏。
【答案】 (1)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 地热资源
(2)有利:怒江自然落差大,水量大,水能丰富且集中;多峡谷,利于建坝。不利: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远离能源消费市场,输电困难;经济欠发达,资金不足。
(3)A
(4)主要灾难有: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滑坡、泥石流等。
(5)D
14.对比表中有关三江平原与太湖平原两大商品粮基地的材料,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
太湖平原
总人口(万)
256
1 196
农业人口(万)
238
1 062
耕地(万 hm2)
113
90.5
粮食总产量(万 t)
769
7 405
粮食耕地(万 hm2)
182
630
人均粮食(kg)
688
529
粮食产量(kg/hm2)
2 385
8 445
农业人口耕地占有量(hm2/人)
0.33
0.09
稳产高产农田比重(%)
3
68
积温(℃)
200~2 500
5 000
无霜期(日)
125
225
年降水量(mm)
450
1 650
(1)两大商品粮基地中,水热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____,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2)三江平原人均粮食数量比太湖平原大,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3)太湖平原耕地面积比三江平原小,但粮食总产量是三江平原的近十倍,为什么?
(4)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解析】 太湖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主要种植水稻,一年两熟,单产比较高;三江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位置高,水热条件比较差,主要种植春小麦等,人少地多,耕地面积广,但农作物单产低。
【答案】 (1)太湖平原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稻
(2)耕地面积比太湖平原大,总人口不到太湖平原的1/4。
(3)太湖平原水热条件好,稳产高产农田比重高,一年可以耕种两次。
(4)主要问题是稳产高产农田比重低,水热条件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