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第3章 第3+4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三:第3章 第3+4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1 07:52:43

文档简介

课件62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课标解读
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理解并识记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流程。
2.识记并理解地理信息系统解决的四类问题及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了解数字地球的定义;识记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
4.识记数字地球的基础、特征与依据、信息源,了解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演示结束 地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 收集 分析 应用 空间数据 电子地图 空间规律 发展趋势 数据库 空间分析 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地点 状况 时间 发展趋势 空间 模型 结果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 查询 现状 路况 沿线环境 查询 实时跟踪 分析 评价 模拟 应急 恢复 规划 决策 预测 数字地球 数字化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 信息 信息网络 高速宽带网络 分开 卫星影像 数字地球的应用前景 人类活动 可持续发展 参考数据 城市管理 网上 远程 交互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问题导思】 
1.RS、GPS、GIS有何区别与联系?
【提示】 三者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2.是否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课题都可以用GIS进行研究?
【提示】 地理信息系统与一般信息系统的区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和动态变化规律的,因此,不反映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有关课题,一般不用GIS进行研究。(1)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分布
(2)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深埋垃圾场的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思路点拨】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各项数据结合,构成某一主题的“图层”,如地貌图层、土壤图层、人口分布图层、商业网点图层等。根据不同的需求,将不同的“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关于某一研究区域的若干图层就组成了GIS的数据库。【解析】 第(1)题,把水系、土地利用、居民点、地形和土壤的图层叠加后,可以对这一地区耕地进行分类分析,同时对其水源、地形、土壤及劳动力等进行评价。第(2)题,深埋垃圾场会影响地下水源,因此要增加水文地质图,深埋垃圾有产生沼气爆炸的危险,区域规划时应避开该地,所以应增加区域规划图。
【答案】 (1)A (2)D数字地球 【问题导思】 
1.数字地球仅仅是3S技术的综合吗?
【提示】 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再认识,是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3S技术仅仅是数字地球的部分支撑技术。2.数字地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提示】 数字地球以图像、图形、图表、文字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局部或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知识方面的服务,其中提供信息服务是数字地球最主要的任务。(2)数字地球最基本的任务
数字地球最基本的任务是全面、及时地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这就需要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协作和共同努力。材料二 这是某公司的一项信息化服务演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位独居的老太太突发心脏病,在倒地的一瞬间,她手臂上的手表式GPS发出急救信号。医护人员从“医疗急救 GIS”中的地图上迅速找到了她的住址,立即调度装有车载定位系统的救护车按照电子地图上的提示路径,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老人住所,为她量血压、测心跳、输氧气……(1)“数字地球”的技术支撑包括
①遥感技术 ②全球定位系统 ③地理信息系统 ④虚拟技术 ⑤网络技术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案例应用了“数字地球”的哪些技术?
【思路点拨】 解答此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①数字地球的含义②数字地球的支撑技术③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④结合题目提取有效信息。【解析】 第(1)题,数字地球是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第(2)题,“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使百姓便捷地了解地球信息。 第(3)题,从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1)D (2)其核心思想包括两点:①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②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并使百姓通过一定的方式便捷地获得他们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信息。(3)GPS(全球定位系统)、G1S(地理信息系统)和车载定位系统、电子地图等数字地球技术。教材P96思考
【答案】 GIS围绕它能解决的问题在许多领域都有所应用。比如大型商场的建设,需要考虑其他商场的分布,待建区周围居民区的分布和人数。商场销售的品种和市场定位都必须与待建区的人口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文化水平)、消费水平等相符,GIS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库功能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教材P101思考
【答案】 数字地球能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提供依据。例如,可以通过GIS分析犯罪模式和犯罪频率,合理分配警力资源。数字地球实现后,科学家可方便地获得地形、土壤类型、气候、植被、土地利用变化、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应用空间分析与虚拟现实技术,模拟人类活动对生产和环境的影响,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因此该系统只由计算机软、硬件构成
B.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处理地理空间数据
C.地理信息系统专门化程度高,所以应用的领域十分狭窄
D.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地图是一样的【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构成,主要功能是处理地理空间数据,其不但能随时制作电子地图,还有详细的属性资料可供查询,并能进行多种空间分析,以此来模拟区域内的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答案】 B2.世界某著名零售业公司在对福州市区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布点选择时,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进行综合分析,需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
A.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B.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交通图层和人口图层
【解析】 大型购物中心布点选择时,一般要考虑人口密集、交通便捷的地方,所以主要参考图层是交通和人口图层。
【答案】 D3.地理信息系统(GIS)与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差别是,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下列课题中,不能用GIS进行研究的有(  )
A.近50年来,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B.近10年来,上海市区人口分布变化特征与城市建设相关性分析
C.浙江省西部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农业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D.上海市浦东新区内环线主要道路交叉点交通流量状况通报及优化公交线网、站点分布的方案设计【解析】  题目要求注意“GIS所采集的信息是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来反映地理实体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而A项中“世界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变化”不是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因此不能应用GIS进行研究。
【答案】 A5.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  )
A.了解股票行情
B.了解华北平原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C.进行时装设计
D.监测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解析】 简单地说,数字地球是指实现地球各种地理信息数字化或信息化的技术系统。它融合了信息高速公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空间信息技术、大容量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和3S技术。利用电脑进行时装设计使用普通的计算机程序即可。
【答案】 4.A 5.C(1)该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
(2)该处的森林覆盖率为____________。
(3)耕地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平方米,其海拔高度为____________米。
(4)从地形看,此住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容易遭受____________灾害。【解析】 第(1)题,将两图叠加进行分析,在图中沿字母r描出河流,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结合图中河流海拔高度即可得出河流的流向。第(2)题,图中共100格,s所表示的林木占18格,即比例为18%。第(3)题,每个小方格长宽各10米,面积是100平方米,耕地占18格,共1 800平方米。由图可知,耕地海拔为76米。第(4)题,住房处海拔为75米,与周围相比地势较低,易遭受洪涝灾害。
【答案】 (1)自东北向西南 (2)18% (3)1 800 76 (4)洪涝课时作业(十二)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C.GPS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D.GIS技术可分析、处理R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解析】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遥感(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GIS)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可分析、处理R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RS技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GPS技术可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答案】 B
2.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四类基本问题,以下属于解决模拟问题的是(  )
A.查询一所学校的位置
B.分析10年内某市人口增长趋势和分布情况
C.通过对一个地方的地物分布及组合的分析,从而找出各种地物间的空间关系
D.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如果极地冰川全部融化将会使海平面增长多少,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解析】 A项是与分布位置有关的问题,B项是趋势分析问题,C项是模式问题,D项是模拟问题。
【答案】 D
地理信息系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工作。GIS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层”中。将不同的“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4.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的趋势
【解析】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缩写。它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商业活动与交通区位和人口分布关系十分密切,故交通图层与人口图层叠加可以为商业网点选址提供依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能够反映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
【答案】 3.A 4.C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5~6题。
5.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
A.GPS—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6.“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  )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
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解析】 第5题,农民利用RS技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利用该系统把影像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为GPS,最后利用该系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第6题,“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因此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用于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答案】 5.D 6.D
如图所示,上图为一幅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地图,下图是根据上图而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式。据此回答7~9题。
具有林木、河流和住房的景观图
根据上图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
7.图中的r表示(  )
A.林木    B.河流
C.房屋    D.农田
8.图中区域的森林覆盖率约为(  )
A.30%    B.22%
C.11%    D.5%
9.关于图中地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由南向北流
B.房屋在河流西岸
C.三种地物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林地
D.河流由北向南流
【解析】 从图中河流的位置可看出r表示河流;图中网格共有100格,表示林木的s共有11格,所以森林覆盖率应该是11%;根据指向标可以判定,河流流向应该是南北方向,虽不能明确界定是往南流还是往北流,但可判断出房屋在河流西岸。
【答案】 7.B 8.C 9.B
10.有关数字地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自然信息按地理坐标整合
B.将自然信息从区域到全球整合
C.数字地球能立体、动态地显示
D.人文信息无法按坐标整合
【解析】 数字地球具有强大的功能,它可以将自然信息按地理坐标整合,也可以从区域到全球整合,能立体、动态地显示,人文信息经过处理也可以按坐标整合。
【答案】 D
去食堂就餐用餐卡,去图书馆借书用借书卡,进电子阅览室还需再办一张卡……如今的大学生手里的卡可真不少,使用起来自然也极不方便,山东电信推出的“翼机通”系统已经在全省60多所高校亮相,学生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校园内就餐、借书、上网“畅通无阻”。据此回答11~12题。
11.“数字校园”是指(  )
A.对校园内所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B.远程教育和网上学校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建设虚拟学校
12.有关“数字校园”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
B.建设校园网络需要用网络、通信技术
C.数字校园只局限于校园内使用,无法面向社会
D.利用校园网络,教师可以在家中进行电子备课
【解析】 首先全面、准确地把握“数字校园”的内涵,然后据此确定其外延。“数字校园”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通过整理加工,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把学校建设成既面向校园内,又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学校,使更多的人能够共享教育资源。
【答案】 11.A 12.C
二、综合题
13.现在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我国大量地在各大中城市合理布局了许多110指挥中心。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出事地点。为了提高出警效率,许多城市在配备巡逻车的同时大量地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一辆巡逻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逻车离出事地点最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出事地点的道路是否通畅,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描述在接到报警电话后指挥警车前往出事地点的工作程序。
【解析】 本题通过实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的综合应用,从中了解到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广泛,以及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实际上是有地理信息技术和一些其他技术的应用在其中。
【答案】 (1)全球定位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
(3)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如果存在严重的交通堵塞,需要另外找较近的且有条件较快赶到出事地点的巡逻车(需要综合运用上述技术)。
(4)接警→确认出事地点位置→在显示各巡逻车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中了解其周围巡逻车的位置→分析确定最近的(或能最快到达的)巡逻车→通知该巡逻车。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3月,国家测绘局展示威海三维城市导航图,在这个三维图中大到威海市的山山水水和所有建筑物,小到这座城市的每一株植物、每一盏路灯都得到了原貌重现。“鼠标轻轻一划,电脑就可以自动显示这个城市任意一条街道的长和宽,把人口信息叠加进三维图中,电脑还可以自动分析出城市哪里是人口居住密集区,哪里的医院应该有多少张床位,哪里的商场、幼儿园应该有多大规模,这对城市规划大有好处。”
材料二 近几年“数字中国”不仅仅初具规模,而且正在从二维走向三维,变得越来越生动。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关于“数字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方便查阅我国某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我国高山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监测
C.可以直接治理和防止各项污染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利用“数字地球”的相关技术?
【解析】 第(1)题,“数字中国”可以为各项污染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但不能直接治理和防止污染,治理污染还需要相关部门具体实施操作。第(2)题,要弄清“数字地球”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就要先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改革对我国农业的影响;要了解“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对这些影响因素所能产生的良性影响,消除不良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可以运用“数字地球”相关技术解决好多问题。如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矿产监测;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
【答案】 (1)ABD
(2)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业资源利用状况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气候变化,提高抗灾能力;预测农产品的分布与产量,制定农业生产计划,确定对外贸易战略;监测和预报农业环境污染状况,提出解决措施等。
(3)全球性问题监测,如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酸雨分布及影响程度;地形遥感;地震分布带;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生产结构监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