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 第2章 第3节 中国的海洋灾害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 第2章 第3节 中国的海洋灾害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1 08:01:49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解读
1.了解我国海洋灾害的类型、分布和成因。
2.了解风暴潮的类型,结合台风和温带气旋的时空分布,分析我国风暴潮的时空分布。
3.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风暴潮、灾害性海浪与台风的关系。
4.结合实例,了解赤潮的发生条件和危害。演示结束中国海洋灾害的类型和风暴潮 风暴潮 赤潮 风暴潮 台风 温带气旋 8~9月 春秋 粤 琼 闽 渤海 所有台风都会形成风暴潮吗?
【提示】 并不是所有台风都会带来风暴潮,全球每年大约有80个台风,其中约1/3形成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和海啸 台风 我国的海洋灾害 【问题导思】 
1.中国有哪些类型的海洋灾害?
【提示】 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和海啸等。2.为何风暴潮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造成的破坏巨大?
【提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处台风和温带气旋多发区,风力强,风暴潮势力强;东部海岸地区分布着众多的港口、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盐业、捕捞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是一条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对全国发展有极为重要价值的地带,因而风暴潮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更大。3.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的大江大河河口处多台风风暴潮?
【提示】 (1)我国台风多在东部沿海登陆,我国东部地区的大江大河的河口多位于台风登陆区。 (2)台风登陆的季节正值河流汛期,河水与潮水相互顶托,加剧了潮势。1.我国台风风暴潮与温带风暴潮的区别2.我国沿海地区发生海啸可能性较小的原因
(1)我国海区以浅海大陆架为主,海底平坦宽阔,海水一般较浅、海底摩擦力较大、不易发生海啸。
(2)我国海区外围有成串的岛屿、暗礁环绕,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3)中国海区一般没有现今活跃的板块俯冲带和海沟构造,近代垂直差异运动表现不强烈。综合来看渤海、黄海一般不产生地震海啸,东海、南海,特别是台湾岛东部海域具备产生海啸的条件,但总体影响不会太大。(3)危害
①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
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黏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其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③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尸骸的分解过程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材料二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风暴潮根据风暴的性质,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两大类。下图中的海湾是风暴潮的易发区。(1)简析图中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
(1)试分析材料一中风暴潮势力强大的主要原因。
【思路点拨】 解答问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答题,如图中表示的为渤海湾,“受天文大潮和大风巨浪双重影响”等。
【解析】 渤海湾发生的风暴潮为温带气旋风暴潮,冬季风和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灾害。
【答案】 (1)温带气旋风暴潮,春秋季节。
(2)南下的冷空气势力强大;天文大潮加强了风暴潮强度。 [图表展示]
教材P42图2-3-1 “森拉克”台风路径及风暴潮影响范围[解图精要]
该图展示了“森拉克”台风路径及引发的风暴潮影响范围,应掌握台风发生路径与风暴潮影响地区的关系。阅读该图,还应明确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暴潮的影响为何更为深远。虽然我国风暴潮从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都有发生,但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风暴潮频繁。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人员、财产等直接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接损失,例如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浸泡精密高级仪器的经济损失等。因此,我国东南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影响更为深远。[图表应用]
1. 我国东部海岸地带受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是(  )
①有众多港口 ②有众多开放城市和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沿岸为泥质沙滩 ④人口密集 ⑤盐业、渔业、海洋养殖业发达 ⑥海防林密集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解析】 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的人口和城市群。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人员、财产等直接损失,还有更加严重的间接损失。
【答案】 D2.试分析本次风暴潮可能产生哪些危害?
【解析】 风暴潮往往夹狂风恶浪而至,逆江河洪水而上,则常常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答案】 对水利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会造成直接破坏和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对海产养殖破坏严重等。教材第41页思考
【答案】 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等地区。遭受台风风暴潮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我国的温带气旋风暴潮主要受灾地区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
风暴潮影响范围大,会摧毁沿岸设施,使沿岸居民房屋倒塌,船只被摧毁,还会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发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因而风暴潮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更大。教材第42页思考
【答案】 由于此次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所以风暴潮发生地区与台风路径有直接关系。以台风登陆点为中心,周围很大范围的沿海地区是风暴潮的严重影响地区,再往两侧为一般影响地区。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人民网2010年5月4日电:从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福建省福州市长乐至平潭附近海域5月1日起发生赤潮,面积约380平方千米,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据此回答1~2题。
1.赤潮的危害包括(  )
①危害水产养殖业和捕捞业 ②损害海洋环境 ③危害人体健康 ④影响海洋旅游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
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
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
D.空气中CO2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的发生【解析】 第1题,从赤潮的危害不难得出结果。第2题,赤潮发生是海水富营养化的结果。其发生除赤潮本身生物学因素之外,还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又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排入近海的大量污染物(如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和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等人为原因是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故选C。
【答案】 1.D 2.C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解析】 第(1)题,由材料结合题目设问可知大风天气引发风暴潮,且是迎岸风。我国南方的热带气旋,北方的温带气旋都可能形成迎岸风,且风力大。第(2)题,海南岛东南部是热带气旋的登陆地点。
【答案】 (1)热带气旋、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4.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值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
(3)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赤潮的形成、影响,综合性比较强。第(1)题,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海水中营养物质大大增多,才能形成富营养化。第(2)题,需要用到化学的有关知识,海水pH值增加,即海水酸性减弱,其原因是水中CO2含量减少。第(3)题,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主要有:赤潮生物覆盖,降低海水透光率;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水体缺氧及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等。【答案】 (1)营养物质(N、P等营养元素)。
(2)暴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值上升。
(3)①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②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③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课时作业(八)
一、选择题
(2013·双十中学高二测试)2012年2月24日下午,天津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发布消息受冷空气与西南倒槽共同影响,自夜间开始,渤海湾将出现2.0~2.5米的中到大浪,渤海湾出现0.6~1.2米的增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这次预警防范的海洋灾害最有可能是(  )
①风暴潮 ②赤潮 ③海啸 ④灾害性海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预警中的海洋灾害,在我国发生频率最小的季节是(  )
A.春 B.夏
C.秋 D.冬
3.从引发因素上看,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很少出现预警中的海洋灾害的是
( )
A.辽宁 B.山东
C.江苏 D.广东
4.在这次海洋灾害中,下列海域灾害强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1题,2月我国渤海海域盛行偏北风,其引发的海洋灾害不可能是赤潮和海啸。第2题,预警中的风暴潮属于温带气旋风暴潮,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可能发生。第3题,广东省位于东海南部,发生温带气旋风暴潮的可能性很小。第4题,引发这次海洋灾害的风是偏北风,位于海湾中的海域④增水最明显。
【答案】 1.C 2.D 3.D 4.D
受2011年第19号台风“尼格”(10月05日)影响,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根据《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水灾害应急预案》,发布Ⅳ级警报(蓝色)、Ⅲ级警报(黄色)。读图,完成5~7题。
5.浙江这次发布的是________灾害预警(  )
①风暴潮 ②灾害性海浪 ③海啸 ④海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从成因上看,这次预警中的海洋灾害很少出现在________季节(  )
①春  ②夏  ③秋  ④冬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7.在这次灾害中,M遭受的损失很大,主要原因是(  )
①位于长江口 ②位于杭州湾顶部 ③经济发达
④人口稠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第5题,这次预警是因台风而发布的,受其带来的强风影响,沿海地区会遭受风暴潮或灾害性海浪的侵袭。第6题,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第7题,M海域位于钱塘江口,而不是长江口。
【答案】 5.A 6.C 7.A
阅读博客“情也如歌”中的两段文字,完成8~9题。
地球感冒了,打了一个喷嚏,他是朝着东南方向打的,那猛烈的气流卷起高楼一样的万米巨浪,那强烈的震荡让海底裂开一道缝隙。于是东南亚各国美丽的海滨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多少美丽的建筑顷刻消失。也许是地球累了,打了一个哈欠。幸亏他没有伸一下懒腰。他在努力忍着呢,只这轻轻的一小股气息,就让人类许多的苦心经营化作乌有。
8.博客中描述的海洋自然灾害是(  )
①风暴潮 ②台风 ③海啸 ④海底地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博客中描述的第一种灾害具有________的特点(  )
①风暴雨骤 ②起始快 ③来势猛 ④突发性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8题,“海底裂开一道缝隙”是题眼,说明这种海洋自然灾害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哈欠”是关键词,它形象地描述了由海底地震引起的第二种自然灾害的成因是海啸。第9题,风暴雨骤是气象事件,不是海洋灾害。
【答案】 8.B 9.D
下图示意某地区的地貌类型。读图,完成下题。
10.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解析】 甲处的冲积、海积平原地势较低,故易受海潮侵袭;从图中看不出该区域受地震、暴雨影响的信息;甲处为平原,地形平坦,没有滑坡现象。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山东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出现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灾害发生早,而且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覆盖了大片区域。根据2012年2月16日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辽东湾浮冰范围98海里;渤海湾浮冰范围15海里;莱州湾浮冰范围8海里;黄海北部浮冰范围20海里。辽东湾浮冰范围超过警报标准,有关部门发布了海冰警报。
材料二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冰预报示意图。
(1)简要分析辽东湾海冰范围广、冰层厚的主要原因。
(2)说明我国沿海海冰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解析】 第(1)题,可从海水流动性和深度两个角度归纳。第(2)题,危害主要从沿海建筑、海运、养殖等方面归纳;预防措施主要从预警和渔船管理两个角度归纳。
【答案】 (1)纬度高;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较差);海水较浅。(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阻碍航运,威胁船只和海上建筑物的安全;影响渔业、养殖业及其他海上活动。做好对海冰发展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海冰信息;加强渔船管理,严禁船只在恶劣天气出海作业。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氮、磷等营养盐是水生植物的营养物,营养物增加使各种藻类大量繁生,会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们将此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往往出现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的现象,称为“赤潮”。
材料二 下图是某近海海域中浮游生物与鱼类的发展过程(t1→t2→t3)示意图(阴影区代表浮游生物,黑点代表鱼类)。
(1)该海域出现赤潮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2)该地区有利于赤潮形成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赤潮对人类经济活动有哪些影响?
【解析】 第(1)题,材料一已经指出水体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直接原因,这些营养物质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并任意排放造成的。第(2)题,流动的海水可将排入海域的营养物质带到其他海域,从而使当地的海水得到净化;短时间内大量藻类繁生才是“赤潮”。第(3)题,死亡的赤潮生物腐烂分解,可使大面积海域缺氧甚至无氧,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藻毒素。
【答案】 (1)大量含有营养盐的污水排入海洋,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阳光强烈,温度较高,风力较弱,海水交换受阻,潮流缓慢,海域封闭。
(3)给海洋渔业生产和旅游业带来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