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教学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教学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9 08: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2)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大气的受热过程
1.理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2.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结合实例,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和相关资料,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初冬季节,农民常采用烟熏的方法来防止农作物冻害,你能解释其原理吗?
大气的受热过程
50%
7%
43%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能量最强的部分波长越短
太阳表面温度
约5500°C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通过实验可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
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度约5500°C
地球固体表面平均温度约22°C
近地面大气平均温度约22°C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辐射的波长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
大气的受热过程
0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
占太阳辐射总量47%
大气反射
太阳辐射100%
O3、 O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散射(蓝光最容易被散射)
宇宙空间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上界
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光线 作用特点
吸收
反射
散射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碳(对流层)
紫外线
红外线
吸收强烈,
有选择性
云层、尘埃
各种波长同样被反射
无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较大颗粒的尘埃等
有选择性可见光中
波长较短的蓝紫光
无选择性各种
波长的太阳辐射
阴天的天空
呈灰白色
晴朗的天空
呈蔚蓝色
云层越厚
反射能力越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为什么它们是长波辐射而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2、为什么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3、什么是大气逆辐射?它有什么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则是形成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能量源泉。
大气的受热过程
0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上界
地 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温室效应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被CO2 H2O气体吸收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反射、散射等削弱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微信公众号
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嫦娥奔月,嫦娥到月球之后她能够愉快的生活下去吗?
案例分析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升温快,气温很高。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案例分析
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1830C。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大得多?请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
没有大气的月球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大气
上界
(地球上有大气而月球上没有,这说明大气既能削弱太阳辐射,又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案例分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活动:请尝试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全球变暖的原因。我们还能为延缓全球变暖做些什么?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
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 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案例分析
“不时不食”,讲的是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然而,到了如今,冬天吃西瓜、夏天吃萝卜,反季节蔬菜大行其道,这又是为何呢?试用解释温室大棚的保温原理?
太阳辐射




白天塑料薄膜、玻璃等材料能够透过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地面产生长波辐射,而透明覆盖材料能够阻挡长波辐射,从而通过土壤、墙体蓄积更多的热量;
到了夜间,由于透明覆盖材料的保温作用,使得室内环境温度不至于过低。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案例分析
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大气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蓝色。
学以致用
请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早穿皮袄午穿纱,围者火炉吃西瓜”现象
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至清晨近地面气温达到最低,故有“早穿皮袄”的现象。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霜冻。
案例拓展
1、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大气逆辐射
3.为什么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的地区?
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缘故
4.为什么在月球上白天看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圆盘,而四周背景却是黑暗的?
没有大气的散射作用
案例拓展
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 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结构
大气的
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吸收
反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散射
课堂检测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被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B
2.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
C
读右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 B.③—④—①
C.①—④—② D.②—③—④
C
4.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多
C.地面吸收③辐射多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A
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燃煤污染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改善空气质量,2018年北京在450个村庄实施了“煤改电”工程。右图为“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C
6.北京煤改电后,将导致
A.甲减弱 B.乙增强
C.丙无变化 D.丁减弱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