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 第3章 第1节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 第3章 第1节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1 08:03:47

文档简介

课件63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解读
1.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特点。
2.结合实例,列举我国在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3.举例说明我防灾减灾取得的重大成就。
4.了解中国防灾减灾的有关管理系统及重大项目及其重要性。演示结束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 先期性 卫星与航空遥感 中期 防避 救灾物资 储备地点 天津 沈阳 郑州 长沙 成都 修建工程设施 水利防洪 队伍组织 医疗 治安 恢复生产 民间救济 以防为主 防抗救结合 法律法规 减灾项目 1.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安排的理由是什么?
【提示】 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防灾减灾的对策 中央 军队 地方政府 地方 中央 国家减灾中心 自然灾害综合监测 减灾系统 减灾分区 环境建设 减灾法制 国际合作 2.怎样理解“防灾比抢灾、救灾更人道,也更经济”?
【提示】 自然灾害防御投资是对已有资源和已创造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减少灾害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说防灾投入的产出是一种特殊的增值。减灾效益有“十分之一法则”的说法,就是说在灾前拿出一分投资用于防灾,可以得到十分甚至更多的经济效益。 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与成就 【问题导思】 
1.灾害监测是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准备,主要有哪些监测手段?
【提示】 卫星与航空遥感监测、地面网监测、水面和水下监测等。2.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河流进入汛期,针对可能出现的险情,首先应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提示】 季风区河流进入汛期,可能会出现暴雨,并诱发洪水灾害,应当利用气象监测网、水文监测网等加强汛期内气象、水文等的监测与预报。
3.在抗灾中,可运用修建工程设施等多种手段来抵抗自然灾害,试列举一些抗灾的工程措施。
【提示】 修建水利工程——抵抗洪涝和干旱灾害;修建三北防护林工程——抵抗荒漠化等灾害; 修建护坡、坡体加固工程——抵抗滑坡、泥石流等灾害。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2.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1)下列关于此次灾害救援与救助的说法,你认为是否可信,并说明理由。
(2)你认为救援队员在救灾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思路点拨】 本题结合具体自然灾害灾情,考查灾害救援与救助中可行的措施及可能遇到的问题。①储备基地的选择是否符合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全国主要的灾区;②由图中可知灾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1月份气温很低。
【解析】 第(1)题,①由图中可知西安物资储备基地离灾区更近且交通更为便利。②由图中可知灾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1月份气温很低。③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重要救灾任务。④抢修生命线工程(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能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第(2)题,救灾的困难主要体现在灾区居民居住分散、低温、交通不畅及次生灾害等。【答案】 (1)①—不可信 应从西安调运救灾物资。
②—可信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地区,1月份气温低,需要棉被。
③—可信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承担重要救灾任务 ④—可信 发生灾害时,保护生命线工程,确保救灾通道和通讯等的畅通,是灾中应急的一个重要方面。
(2)地广人稀,居民居住分散;气温低,积雪严重,交通不畅;雪崩、积雪性融水等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防灾减灾的对策 【问题导思】 
1. 我国已建立了怎样的应急管理体制?
【提示】 大灾由中央直接指挥、统一部署,各部门分工负责,军队积极参与; 一般灾害由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以地方为主、中央为辅的模式管理。2.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为什么不仅要建立单类灾害监测预报系统,更要建立多因子、多灾种的综合预测预报系统?
【提示】 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群发性和链发性特征,必须把所有的自然灾害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来构建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多因子、多灾种的综合预测预报系统。
3.减轻自然灾害为什么要加强国际合作?
【提示】 许多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危害都具有广阔的区域环境或全球背景,因此有效减灾必须加强国际与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1.减灾分区管理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与工程性防御措施(1)“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什么?
(2)1952年6月20日胜利竣工的荆江分洪工程,符合我国应对灾害的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荆江河段还采取了哪些防洪措施?
【思路点拨】 本题以荆江分洪工程图为背景,综合考查了长江洪水的成因、防治措施。答题时从图中荆江河段的水系特征出发,结合地形进行分析原因和治理措施。【解析】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荆江河段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淤积严重,导致洪水多发。第(2)题,荆江分洪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兴修的第一个大型防洪工程,1952年6月20 日胜利竣工;我国减灾防灾的基本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对荆江河段的治理措施,主要有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兴修分洪区、退田还湖等。
【答案】 (1)荆江有“九曲回肠”之称,弯道多;荆江位于由山地进入平原的地段,流速变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易发生洪涝灾害。
(2)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3)裁弯取直;加固荆江大堤;兴修分洪区;退田还湖。 [图表展示]
教材P58图3-1-5 中国主要的防灾抗灾工程[解图精要]
1.防护林工程:这些防护林工程属于“改变地表环境”的一类,主要有分布在海岸带的沿海防护林,北方风沙带及山地水土流失区的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河流沿岸的护岸林等。
2.大库容水库、抗震系数较高的城市建筑及防止地面沉降等工程,这属于工程性防御措施中的改变财物特性,提高抗灾性能的一类。
3.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防风暴潮和台风袭击的防潮大堤及分布在西南滑坡、泥石流频发区的格栅坝工程,这类工程属于“阻隔或控制灾害与人口、财产等直接相遇”的一类。[图表应用]
1.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有何生态作用,对防止哪些类型的自然灾害起作用?
【答案】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可防御水土流失、洪灾等。
2.地面沉降治理城市主要分布在哪个地区?简析地面沉降的原因。
【答案】 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三角洲为疏松沉积物沉积而成;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密集,过量开采地下水;高楼大厦林立,地表重量增加。 教材第56页思考
【答案】 1.这些主题涉及了洪涝、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热岛效应等灾害,易受损失的机构是学校和医院,易受损失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因为病人、妇女和儿童是弱势群体,在灾害中避灾和抗灾能力弱。
2.略。教材第59页思考
【答案】 我国的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有灾害监测、灾害预报、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
教材第63页思考
【答案】 (2013·万宁检测)防灾减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既需要政府领导下的全社会行动,也需要广大社会公众的个人参与;既需要高深的灾害科学研究,也需要减灾科学知识的普及。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不包括(  )
A.灾害监测、灾害预报
B.防灾、抗灾、救灾、灾后重建
C.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
D.召开联合国大会2.下列关于我国防灾减灾主要手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是防灾
B.灾害预报是减灾准备和各项减灾活动的科学依据
C.灾害监测是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
D.我国已能对自然灾害作出准确预报【解析】 第1题,我国防灾减灾的手段主要有灾害监测、灾害预报、防灾、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手段,同时防灾减灾又是一项社会行动,需要提高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来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第2题,防灾减灾工程的先期性措施是灾害监测;防灾是灾前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采取的防避措施;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还不能对一些自然灾害作出准确预报。
【答案】 1.D 2.B3.(2011·福建高考)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 mm。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解析】 第(1)题,应把冰雹发生条件与3、4月天气联系起来,由图形可看出冰雹发生最多的月份在3、4月,为春季。冰雹的形成条件是气流的强烈升降。在春季导致气流强烈升降的原因可能有冷锋附近的暖气流强烈抬升及气温迅速回升,空气对流强烈等。第(2)题,冰雹为固体降水,对地面的破坏极大,不仅会击毁农作物,还可击伤人畜及房屋等建筑物。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答案】 (1)春季。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造成巨大的危害。另外,5月13日地震灾区有中到大雨。材料二 四川盆地西部地质构造分布图材料三 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1)本次地震的救援工作的难度很大,试分析其不利的地理条件。
(2)有一批抗震救灾物资,拟从淄博通过铁路运输的方式运往灾区,写出依次经过的铁路干线的名称。
(3)地震灾后的重建工作中对今后防灾减灾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 第(1)题,不利的地理条件主要是地震的救援工作有特殊的时间限制,而由于复杂的地形和频繁的余震,使救援人员进入灾区受阻,不能有效开展救援工作。第(2)题,可结合中国铁路分布图分析回答。第(3)题,为开放性题目,看法应围绕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防震避震,有利于环境改善等角度展开。【答案】 (1)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大;发生多次余震;本次地震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高山峡谷,地形崎岖。
(2)胶济线—京沪线—陇海线—宝成线。
(3)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各级政府的支持;适当的进行人口的迁移;集中安排居民点并注意避开断裂带;山区应最大限度的进行绿化,保持较高的植被覆盖率;对一些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新建建筑物应提高抗震能力。 课时作业(十一)
一、选择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9.0级特大地震,强烈地震引发太平洋地区各地发出海啸预警并采取相应监测与防范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在防灾减灾工程中,预警属于________手段(  )
A.灾害监测       B.灾害预报
C.防灾 D.抗灾
2.为减少海啸带来的损失,海啸易发区为提高应急能力,可建设(  )
A.灾害监测系统
B.灾情预报系统
C.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D.沿海防护工程
3.我国也是地震多发区,为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应贯彻________防抗灾工作方针(  )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B.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
C.国家救济和扶持
D.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相结合
【解析】 第1题,预警属于灾害预报。第2题,“提高应急能力”是关键信息,即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将救灾物资送到灾区,这就需要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第3题,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答案】 1.B 2.C 3.A
救灾物质的储备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不同地区灾种有差异,所以救灾物资的储备应因时、因地、因灾种而异。据此完成4~5题。
4.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  )
A.武汉 B.成都
C.西安 D.昆明
5.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起重设备等多用于以下哪种储备(  )
A.地质灾害 B.海洋灾害
C.生物灾害 D.气象灾害
【解析】 第4题,节水设施、救生器具、净水剂比重大,说明该区域可能水文灾害较频繁,武汉多洪灾。第5题,顶升设备、破拆工具多见于建筑物倒塌的救助清理,导致建筑物倒塌的主要是地质灾害。
【答案】 4.A 5.A
(2013·韶关模拟)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A.a     B.b    
C.c     D.d
7.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解析】 第6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粤北段高速公路离长沙最近。第7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答案】 6.B 7.A
结合“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8~10题。
8.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
D.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9.图中①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护农田
B.“三北”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左右
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全国的40%以上
D.“三北”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解析】 第8题,①是“三北”防护林,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②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洪涝等;③是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止海风、海浪和暴雨对沿海地区的侵袭。第9题,“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三北”防护林工程就是减轻上述自然灾害。第10题,“三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因此“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三北”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为干旱,因此大规模植树造林是不易存活的,即森林覆盖率不可能提高到50%左右;应实行乔、灌、草相结合,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三北”防护林具有生态效益,同时也能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答案】 8.C 9.B 10.C
二、综合题
11.(2013·浙江高考)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
(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区域出现暴雨,山区易引发泥石流、滑坡、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当你遭遇泥石流时,应采取的避险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3)为减轻滑坡带来的危害,你认为甲城市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是什么?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高风险区在图示区域的西部山区,并且有断层分布,说明地形和地质条件是造成地质灾害风险高的主要原因。第(2)题,山区暴雨除了容易引发泥石流、滑坡外,还可能出现山洪、崩塌等灾害。泥石流总是沿着谷底向低处流动,因此躲避泥石流的正确方法是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第(3)题,甲城市位于山区,且离断层近,因此要加强监测,采取工程措施,预防地质灾害。
【答案】 (1)断层坡度
(2)崩塌 洪灾 沿垂直于泥石流运动方向,迅速向高处转移
(3)在易发地段加强监测,尽量避免工程项目在该地段选址和施工;建设护坡、排水工程等。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5.5级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密切关注灾害损失情况,紧急启动相关机制。3月4日,民政部向云南洱源地震灾区紧急组织调运5 000顶救灾帐篷、1万床棉被和1万件棉大衣等救灾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工作。
(1)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让你确定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你将按怎样的条件确定基地的地点?
(3)如果让你管理某救灾储备基地,你将选购并储备哪几类救灾物资?
(4)你认为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址应遵循哪些原则?
【解析】 第(1)题,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一种有效的防避灾措施,也是为了灾害发生后减少救灾物资筹备的时间。第(2)题,“国家级”是题眼,应从覆盖全国范围的角度归纳。第(3)题,可从满足灾民生活、搜救受灾人员、抢救伤员、御寒取暖四个角度归纳。第(4)题,可从存和调两个角度归纳。
【答案】 (1)有效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应急能力。
(2)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交通运输便利(宜邻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市政条件较好(通讯/通信、供水、供电等)。
(3)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4)储存安全、调运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