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 第3章 第3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 第3章 第3节 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1 08:06:03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要求
1.依据海洋灾害监测系统实例,说明RS、GIS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的特点和应用环节。
2.依据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遥感图片资料,描述受灾区的损失状况,能正确判断火灾的分布地点 。
3.通过分析案例研究,说明RS、GIS、GPS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4.通过救援案例,学生学会从文字、图片等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会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讨论,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演示结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预警 跟踪 评估 气象 地震 海洋环境 运用高科技防灾减灾 获取速度快 动态性强 台风 沙尘暴 存储 模拟空间现象 成因与规律分析 全天候 三维位置 速度和时间 跟踪 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气象卫星在台风监测中能起到哪些作用?
【提示】 气象卫星提供的云图资料能及时发现台风中心的位置,预测台风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强风暴出现的地区。 运用高科技防灾减灾 【问题导思】 
1.遥感在台风减灾中有何作用?
【提示】 实时提供台风的数据和信息,通过云图等资料能及时发现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移动速度和方向,以及强风暴出现的地区。2.地理信息系统(GIS)有哪些主要功能,在防灾减灾中有哪些作用?
【提示】 功能:进行空间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同时拥有动态分析和模拟空间现象的功能。
应用:对灾害的预警预报、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调查和灾情评估,为制订减灾预案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3.全球定位系统(GPS)有哪些主要功能,在防灾减灾中有哪些作用?
【提示】 功能: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及速度和时间数据。
应用:灾情发生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灾情跟踪、监测,为救灾人员导航和通信联络,灾害发生地的准确测报等。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防、灾害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如下表:(1)中央电视台每天新闻节目中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技术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2)通过对西北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的监测,分析多幅卫星的云层图片,可以获得(  )
①台风中心位置
②台风的强度和速度
③台风所造成的降水范围
④台风的移动方向
⑤台风的登陆地区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思路点拨】 这两个题目主要考查遥感等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遥感能对自然灾害进行同步监测,及时获取信息。
【解析】 第(1)题,卫星云图制作的过程是先利用卫星在高空获取大气中云层的分布状况图,然后将其作为信息源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将来24小时或48小时云系的移动和发展作出预测,最后根据其影响的地区作出天气预报。第(2)题,从气象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什么地方在下雨,什么地方是晴天,台风在什么位置以及它的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等。
【答案】 (1)A (2)D 教材第73页思考
【答案】 1.所谓“十一法则”就是投资“一分”用于防灾,那么在减灾中就会有“十分”的效益,这也说明防灾的重要性。加大灾害监测系统,会更大限度地减少在自然灾害中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浙江省苍南县位于东南沿海,每年汛期易受风暴潮和台风灾害威胁。近几年地方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设苍南县防汛指挥中心及其配套硬件设施和开发软件。由于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水文数据的精确度和气象预报的准确率。据不完全统计,在2001年“8·4”特大暴雨、19号台风“利奇玛”和2002年16号台风“森拉克”中,由于信息化系统的运用,减少灾害损失达3.8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教材第74页思考
【答案】 举例如表: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防灾减灾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位于墨西哥湾的一座海上钻井平台起火爆炸后沉没,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当地时间2010年5月19日,欧洲航天局称,卫星图像显示油污带已进入海洋环流。读图,回答1~2题。1.卫星图像的获得主要运用了________技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雷达系统
2.要对污染范围、污染物的扩散方向进行准确分析,为清污方案制订提供依据,可运用________技术(  )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雷达系统【解析】 第1题,遥感利用航空器或航天器携带传感器,对地面事物进行远距离的感知,卫星图像的获得主要运用了RS技术。第2题,GIS能根据RS等提供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应用,为减灾和重建提供依据。
【答案】 1.A 2.C3.读下面一组案例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用于防灾减灾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技术是自然灾害空间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2)灾害预测预报方面的技术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等,当这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后,能够引导着人类从趋利避害到________发展。
(3)“3S”中防洪的技术基础是什么?其具有哪些作用?
【解析】 本题以地理信息技术在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及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考查高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解题时应注意掌握“3S”技术的应用领域。【答案】 (1)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PS) 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
(2)空间技术 信息技术 化害为利
(3)GPS。全球定位系统能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及速度和时间数据,因而在防洪、预报台风、抗震、扑灭林火等防灾减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央气象台2011年9月27日18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今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预计将以每小时20~25千米的速度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逐渐向广东西部到海南东部一带沿海靠近,强度将有所加强,巴士海峡南部、南海中北部海域将有9~11级大风,“纳沙”中心经过的附近洋面的风力将达12~14级。(1)左图是台风“纳沙”的气象云图,主要是利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获得的?
(2)右图是台风“纳沙”9月30日~10月1日路径概率预报图,主要是利用哪种地理信息技术获得的?
【解析】 第(1)题,台风气象云图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实时获得的。第(2)题,路径预报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对获得的台风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后获得的。
【答案】 (1)遥感(RS)。
(2)地理信息系统(GIS)。 课时作业(十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都已相当完善
B.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利用的手段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
C.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灾前预警、实时跟踪和灾后评估
D. 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气象监测网、水文监测网、地震监测网以及海洋环境监测网等组成
【解析】 世界各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日趋完善,但还不够,故A错;地理信息系统只是地理信息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故B错;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可以实现灾前预警、实时跟踪和灾后评估以及提出减灾决策建议,故C错。
【答案】 D
2.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  )
①世界级监测机构 ②国家级监测机构 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 ④多种自然灾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④
【解析】 自然灾害是监测的对象,而非监测的主体。
【答案】 A
3.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作用的连续性表现在(  )
①灾前预警 ②灾中跟踪 ③灾后评估 ④提出减灾决策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
C.③ D.④
【解析】 四项都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作用,连续性表现在①②③。
【答案】 A
4.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GIS技术是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B.RS技术主要用于交通导航、地震监测等方面
C.运用GIS技术,可以建立一种功能强大、快速高效的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D.运用GPS技术,可以进行洪水预报、淹没分析等
【解析】 RS是监测系统,GPS是定位系统,GIS是分析系统。
【答案】 C
今年第1号热带风暴“清松”于2013年1月3日20时在菲律宾苏禄海海面上生成,4日凌晨移入我国南海南部偏东海域,4日05时其中心位于北纬8.9度,东经116.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 002百帕。据此回答5~6题。
5.获取“清松”的图像信息主要利用的地理技术系统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
6.预测台风的移动方向,主要应用的地理技术系统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信息高速公路
【解析】 监测台风利用的是RS,预测台风移动方向主要利用是GIS。
【答案】 5.A 6.B
(2013·江苏高考)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回答7~8题。
7.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
①提供灾区的影像
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
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
④提供短文联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芦山地震与2008年汶川8.0级地震震中央位置同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但芦山地震造成的损失较小,主要原因有(  )
①震级较低 ②提前预报 ③防震意识强 ④救援及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7题,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定位导航系统,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根据题目叙述: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第8题,芦山地震的震级为7.0级,低于汶川地震的震级8.0级;经过2008年汶川地震后,防震意识增强;另外本次救援工作及时,也使地震造成的损失减小。目前地震灾害还不能有效的进行预报。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答案】 7.D 8.B
9.(2011·山东高考)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灾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的重要措施。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 本题考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知识的识记和应有能力。遥感(RS)是用来观测事物的,由于下垫面的反射率不同,通过分析拍出的照片就可以获悉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即时性较强。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用来定位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用来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方面的系统。数字地球就是以3S(GPS、RS、GIS)为基础的一种综合的系统,其可为人类工作、学习、生活娱乐服务。由题干“实时监测和预报”可知答案。
【答案】 B
10.(2011·上海高考)当化工厂出现有害气体泄漏后,有关部门需要迅速确定有害气体可能影响的范围及消防和救援人员赶往现场的最短路径,并拟定救灾方案,预估灾害损失。能够实现这一综合目标的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B.卫星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D.雷达预警技术
【解析】 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查询检索、输出各种地理信息。
【答案】 A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自然灾害带来的灾害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与该自然灾害有关的有(双选)(  )。
A.城市用电、用气量减少
B.交通事故频发
C.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D.病虫害增多,不利于来年农作物生长
【解析】 大幅度的降温是寒潮。受寒潮影响的地区出现大风、降温、暴雪等天气,容易引发感冒和交通事故,气温大幅度降低,采暖会导致用电、用气量增加,但会冻死大量害虫和虫卵,使来年病虫害减少。
【答案】 (1)大风、降温、暴雪等 (2)BC
12.阅读下图,分析回答问题。
我国局部地区干旱频次分布图
(1)若要实时获取我国旱灾分布范围的信息,应选用________。
A.GIS技术 B.GPS技术
C.RS技术 D.数字地球
(2)据图描述我国干旱频次的分布特征。
(3)结合该干旱频次图,分析华北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要实时获取我国旱灾分布范围的信息,应选用遥感技术。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值线进行分析即可。第(3)题,可持续发展应该从调整产业结构、节水等方面分析。
【答案】 (1)C
(2)干旱频次大的地区主要位于长江下游及黄河下游地区,越往河流下游干旱频次越大。
(3)发展立体农业,建立高效农林复合型农业体系;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管理,增强节水意识;进行跨流域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