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 课件 章末归纳提升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五 课件 章末归纳提升 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8-01 08:2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备选答案 
①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②防灾减灾的对策 ③地震灾害的防避 ④台风灾害的防避 ⑤地理信息技术与防灾减灾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的防御 (2)在灾害救援中,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是________。
(3)为了减轻寒潮、暴风雪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如果你是我国北方的牧民,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北方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当气温降低较多时,造成的危害较大;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当遇低温时,造成的危害较大。第(2)题,交通应急能力是救灾中最关键的一环,涉及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能否及时顺利到达。第(3)题,当寒潮、暴风雪发生时,应从防守保暖防止圈舍倒塌,保证草料、燃料供给角度去分析。【答案】 (1)北方冬季时农作物停止生长或生长进入休眠期(北方冬季农闲),故造成的危害较小;春秋季节农作物仍处于生长期,故造成的危害较大。南方冬季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活动,故冷冻灾害危害较大,春秋季节气温相对较高,且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气温下降幅度较小。
(2)交通通行能力恢复
(3)①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加固圈舍栏舍和养殖大棚,防止倒塌造成牲畜伤亡;②保证饲草料和燃料的供给;加强宣传,提高农牧民防灾意识。(1)指出中国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
(2)简述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
【解析】 第(1)题,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变化特点从洪涝灾害持续时间和洪涝灾害平均持续时间趋势两个角度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社会经济原因从人口的增多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分析。第(2)题,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加固堤防、修建分洪、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等。【答案】 (1)特点:严重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持续天数呈波动增长的趋势。
原因:人口压力大,乱砍滥伐,陡坡开垦,水土流失导致河湖蓄洪、泄洪能力下降;人类大量进入洪涝灾害高风险区生产、生活,使灾情加重。(2)加固堤防;修建分洪和蓄洪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解析】 由图可知,此为台风灾害,主要应用遥感跟踪监测,台风登陆时伴随强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在山区可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 (1)气象卫星(遥感)、雷达等。
(2)滑坡、泥石流。防治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律体系;保护植被,建设护坡工程;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1)描述图中降温幅度大于14℃的区域。
(2)图中所反映的主要自然灾害是________。
【解析】 第(1)题,通过读图可知,降温幅度在12~14℃的区域主要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辽宁两省东部、山东半岛等地。第(2)题,大幅度的降温是寒潮。
【答案】 (1)内蒙古中东部、吉林辽宁两省东部、山东半岛等地。
(2)寒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