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土壤的形成因素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教学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4 土壤的形成因素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精品教学课件(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20 06:5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第四节 分析土壤的形成原因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分析土壤的形成原因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土壤标本,学会观察土壤的基本方法,说出不同土壤层次的差异。
2.结合具体案例,掌握和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和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结合实例,认识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树立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土壤发展
农业生产的人地协调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新课导入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为了保持水土,当地人通过修建梯田的方式,留住了当地的水土,并且在此地种植了大面积的农作物。
通过修建梯田保持水土,类似于土壤的改良,你还知道哪些土壤改良的案例吗?
认识土壤
随堂练习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目录
01
认识土壤
认识土壤
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
认识土壤
粒径小
粒径大
石砾
砂砾
粉粒
黏粒
土壤质地
认识土壤
土壤矿物质颗粒
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砾、粉粒、黏粒等。
砂土
黏土
壤土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土壤质地
认识土壤
认识土壤
沙土
以沙粒占优势疏松,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能强,保水,蓄水性高。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土壤质地
壤土
所含的沙粒、粉粒、黏粒的比重适中,兼有沙土和壤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理想的土壤质地。
认识土壤
黏土
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分解缓慢,保肥性能好。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土壤质地
认识土壤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土壤剖面构造
土层通常可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成土母质层和基岩。
认识土壤
土壤剖面构造
腐殖质层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表层,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腐殖质是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的胶体物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特点:
①黑褐色;②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特别是氮; ③疏松,透水性能好;④矿物质颗粒团聚成团粒状或粒状结构; ⑤能改善土壤,增强肥力,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认识土壤
土壤剖面构造
淋溶层: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质地较松,酸性,肥力较低,颜色较浅。
特点:
①土色变浅; ②质地变粗;
③酸度加大; ④肥力较低。
认识土壤
土壤剖面构造
淀积层特点: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特点:
①粘重紧实;
②色暗:在森林土壤的淀积层多是红色至棕红色,呈核状结构;草原土的淀积层常有钙盐和钠盐的淀积,如钙积层、盐积层、石膏淀积层等。
认识土壤
土壤剖面构造
成土母质层特点:
疏松风化碎屑物,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被矿物养分元素(除氮外)的最初来源。
上为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下为母岩层(坚硬的岩石)。
特点:
①产生孔隙,具有通气透水性;
②化学风化使部分营养元素成为简单易溶盐状态供植物吸收;
③母质中细小黏粒也具有一定保蓄养分和水分的性能。
认识土壤
耕作土壤剖面构造
耕作层
犁底层
自然土层
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了耕作土壤。
耕作土壤剖面
耕作层
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犁底层
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
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认识土壤
土壤发育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
思考:土壤剖面可以反映什么?
1、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
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
土层薄、层次少或分层不明显,表明土层发育程度低。
2、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认识土壤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
空气:土壤的空气来源于大气,但其性质与大气明显不同,它不连续,各处成分不同,且湿度大。它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空隙中,它的含量取决于水分的增减。
矿物质:指天然元素或经无机过程形成并具结晶结构的化合物。
土壤中的矿物质(无机盐)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包括岩石碎屑、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认识土壤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
水分:大气降水渗入土壤内部,充填土壤中的空隙,形成土壤中的水分。
有机质:指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来源于动植物的遗体、动物排泄物及其部分分解的有机质和腐殖质,以植物组织为主。
认识土壤
理想土壤组成物质的体积百分比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
【探究活动】
1.土壤中的有机物质来源于何处?
2.有机物质的多少与土壤肥力高低有何关系?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
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虽然它在土壤中含量较少,但是通常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越丰富,土壤的肥力就越高。
02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成土母质
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母质,它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矿物颗粒
水分
空气
降水
生物因素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
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气候因素
气候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
例如:湿热地区的土壤比干冷地区形成速度快。
湿热地区的红壤
干旱地区的荒漠土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气候因素
湿热环境:土壤形成速度快,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冷湿环境:有机质积累多,土壤肥沃。如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气候因素
干冷环境:土壤形成速度较慢。
干热环境: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土壤肥力低。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地貌因素
山地坡向、水热组合等导致土壤发育不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地貌因素
山顶和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土壤发育不同。
山顶到低洼地,由于成土母质颗粒存在由粗到细的规律,依次分布砂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时间因素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的形成过程示意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时间因素
土壤的形成与发育比较缓慢,在坚硬岩石形成的成土母质上,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形成土壤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人类活动
人类长期耕作,使自然土壤变成耕作土壤。
微信公众号:爱上新课标地理课
人类的耕作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的生产力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人类活动
03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土壤功能和养护
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立足的条件
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土壤功能
土壤功能和养护
可以种植农作物,获得食物
为人类饲养动物提供植物饲料
土壤功能
土壤功能和养护
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
土壤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土壤功能
【探究活动】土壤有什么功能?怎样去养护土壤?
1.土壤的功能
(1)土壤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
(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3)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4)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
(5)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
土壤功能和养护
04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回答1~2题。
1.组成土壤的四种物质分别是 ( C )
A.岩石、有机质、水分、空气 B.砾石、矿物质、水分、空气
C.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D.岩石、砾石、有机质、水分
2.下列土壤以颜色命名的是 ( B )
A.黑土、水稻土 B.黑土、黄壤
C.水稻土、红壤 D.荒漠土、黄壤
3.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土壤即陆地表面疏松的表层
B.岩石经外力风化而产生土壤
C.土壤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属于无机物质
D.土壤必须是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 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随堂练习
4.关于土壤肥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这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B.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C.壤肥力 高低纯粹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的多少
D.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肥力影响很大
随堂练习
2019年10月3日,某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据此完成5~6题。
5.返校实验后,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红壤的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导致这一结果的基本因素是( A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生物 D.成土时间
随堂练习
2019年10月3日,某高一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国庆假期,到郊区进行了红壤的野外观测调研。同学们成功地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中不同土层的土样标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据此完成5~6题。
6.红壤的肥力、疏松程度和酸碱度不利于农作物高产,为了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民可采取的改良措施有( B )
①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②大量施用化肥 ③增施熟石灰 ④掺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