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遗传和变异-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必备精品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5 遗传和变异-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必备精品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4 11:4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首页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复习目标
序号 内容 目标要求
了解 知道 掌握 理解
1 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
2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
3 基因组决定性状 √
4 可遗传变异、有利变异、变异的类型 √
5 生男生女的机会一致 √
复习目标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知识框架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细胞核
染色体
DNA
基因
性状
控制
遗传
变异
相对性状
中考要点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考点1.概念类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1.遗传和变异
遗传
变异
亲子间的相似性
亲子间、子代间的差异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龙生九子各不同
2.形状
生物体在形态结构、生理、行为上表现出来的特征
毛发的卷曲
皮肤的颜色
3.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在同一性状上的不同表现形式
平舌和卷舌
白皮肤和黑皮肤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考点2.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1.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细胞
细胞核
细胞膜
细胞质
染色体
核膜
核仁
NDA
蛋白质
基因
一个
多条,且成对
一条,螺旋形
许多片段






D
N
A
基因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考点2.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2.基因的传递过程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受精卵
体细胞
子代
精子
卵细胞
形成生殖细胞时,细胞核中的每一个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进入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结合时,对应的染色体组合成一对
子代的细胞核中染色体与亲代染色体一样都是成对,且数量不变
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考点3.人类的性别遗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1.人的染色体
人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第23对染色体控制人的性别,叫性染色体
男性
女性
XY
XX
2.人的性别遗传
XY
XX
X
Y
X
X
XX
XY
XX
XY
亲代
生殖细胞
子代




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都是50%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考点4.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未表现的形状
表现出的形状
1.性状的显隐性与基因的显隐性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用大写字母表示
用小写字母表示


2.基因组与性状的表现
AA
Aa
aa
纯显
杂合
纯隐
显性性状
隐形性状
表现为显性性状,基因组必有一个显性基因;
基因组如有一个显性基因,必表现为显性性状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考点4.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3.孟德尔豌豆实验
豌豆的高茎
豌豆的矮茎
亲代
AA
aa
A
a
子一代
A
a
Aa
Aa
子二代
A
a
A
a
Aa
子一代自交
AA
Aa
Aa
aa





高矮比:3:1
全高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考点4.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4.常见遗传图谱
(1).
Rr
Rr
r
R
r
R
RR
Rr
Rr
rr
无中生有,有为隐






亲代中没有矮,子代中有矮,矮就是隐形,且亲代都是杂合
(2).
RR
rr
R
R
r
r
Rr
Rr
Rr
Rr






有中生无,有为显
亲代中有高,有矮,子代中没有矮,高就是显形,且亲代都是纯合
中考要点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考点5.变异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1.变异的方式
选择繁育
杂交
辐射诱变
2.变异的类型
可遗传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
发生基因改变引起
环境物理因素引起
有利变异
不利变异
典型题例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例题1.如图是与生物遗传相关的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③依次是染色体、基因、DNA
B.生物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C.在生物的细胞中,①②③都是成对存在的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例题2.某小鼠群体中黄毛与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且有一种基因组成的个体不能存活。遗传研究者任选黄毛鼠与黄毛鼠交配,经过大量的重复实验,子代总是黄毛:黑毛=2: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小鼠的黄毛为显性性状,黑毛为隐性性状
B.该小鼠群体中黄毛个体的基因组成均为Aa
C.若将黄毛鼠与黑毛鼠交配,子代一定全是黄毛
D.若将黑毛鼠与黑毛鼠交配,子代一定全是黑毛
C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例题3.下列有关人的性别遗传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儿子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不可能来自于父亲
B.女儿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于母亲
C.只有卵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
D.男性体细胞中不含X染色体
A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例题4.如图一是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绵羊的毛色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正常情况下,绵羊的体细胞中[1]的数目是恒定的,而且是 存在的,[ ] .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绵羊毛色这一性状是由[ ] 控制的。
(2)绵羊的黑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根据图二信息可以判断 色是隐性性状。
(3)亲代都为白色绵羊,子代中却出现了黑色绵羊,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4)若控制绵羊毛色的基因用D、d表示,I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为 ;III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为 Dd 的概率是 。
成对
2 DNA
3 基因
相对性状
变异
黑色
Dd
三分之二
典型题例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例题5.母亲的生育不容易,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更不容易,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铭记的。正是由于生殖和遗传,我们的生命才得以延续。理解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以及基因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对于我们认识自身、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请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不同,这是男女身体结构上的最大差异。图中①是男性的生殖细胞,它的产生器官是 。
(2)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图中②有 条染色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
(3)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图中①在 处(填结构名称)与②相遇形成③,此过程叫做 。
(4)图中由③到新生儿表示人体发育的不同阶段,这一过程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其中④的名称是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 。
(5)为了描述方便,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如:图中夫妇均能卷舌,但他们的孩子不能卷舌,则不能卷舌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6)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若图中新生儿是女孩,则她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假如图中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还是女孩的概率为 。
23
DNA
睾丸
输卵管
受精
胚泡
分娩
隐性
XX
50%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1.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1条染色体上通常只有1个DNA分子
C.1个DNA分子上通常只有1个基因
D.基因是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2.已知能卷舌(R)和不能卷舌(r)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父亲的基因组成是RR,母亲的基因组成是rr。那么,他们子女的基因组成是( )
A. Rr
B. RR或Rr
C. Rr或rr
D. RR或rr
A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3.如图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全部为23对
B. DNA是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
C.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D.人的性别决定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基因无关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4.关于现代生物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应用了转基因技术
B.“巨型小鼠”(超级鼠)的培育应用了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不能改变生物的性状
D.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属于有性繁殖
A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5.农田种植的玉米中,偶尔会出现一定数量的白化苗,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最终死亡。这种变异( )
A.是由生活环境引起的
B.属于有利变异
C.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D.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6.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我国人口结构,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允许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某对夫妇已生育2个男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极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B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7.下面有关生物遗传与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属于一种变异现象
B.人体内的肝脏细胞和神经细胞都有23对染色体
C.某人肤色正常,则他的体细胞内一定没有白化病的致病基因
D.豌豆杂交子一代只有高茎,控制矮茎的基因也传递给了子代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8.下图是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结合所学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染色体主要是由 构成的(填图中的序号)。
(2)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人的精细胞和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条。
(3)生物体的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同时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将韭菜放在黑暗中培养后变为黄色,属于 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不可遗传
②③
23,46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9.人的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用d表示)。已知乐乐的父亲、母亲都有酒窝,乐乐无酒窝,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乐乐无酒窝,与父亲、母亲的性状表现不同,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乐乐家庭成员有无酒窝情况分析,显性性状是 ,乐乐的基因组成是 。
(3)如果乐乐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有酒窝的可能性是 。
(4)乐乐是一个女孩,他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成是 。
变异
有酒窝
dd
75%
XX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10.小军同学对自己的家人是否有耳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一对 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如图2所示,DNA和蛋白质构成[③] 。
(2)若有耳垂由显性基因(D)控制,无耳垂由隐性基因(d)控制,则小军的基因组成是 ,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
(3)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大举措。若小军父母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有耳垂的概率是 。
(4)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小军弟弟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是 。
相对
染色体
dd
Dd
75%
XY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11.研究发现豌豆的每一条4号染色体都含有控制开花的位置、豆荚的形状和茎的高度的基因(示意图如图甲)。研究人员用豆荚饱满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豌豆植株的体细胞中都含有两条4号染色体,这两条染色体分别来自该植株的 。据图甲,染色体的DNA分子上存在不同的片段,它们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这些片段就是基因。所以说,基因是 。
(2)图乙实验中,理论上子代植株①~④中豆荚饱满的概率是 ,基因组成与亲代相同的是 . (填①~④)。
父本和母本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5%
②③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复习目标
知识框架
中考要点
典型题例
下一页
返回
课堂练习
第15课 遗传和变异
17.研究发现豌豆的每一条4号染色体都含有控制开花的位置、豆荚的形状和茎的高度的基因(示意图如图甲)。研究人员用豆荚饱满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3)为了进一步研究基因的传递规律,他们以基因组成为Dd的高茎豌豆为父本与基因组成为dd的矮茎豌豆为母本进行杂交,预计理论上后代中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简述出现这样比例的原因: 。
Dd产生了D. d两种配子的比例相等, D. d两种配子与dd产生的d配子随机结合的机会均等
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