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配套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7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化学必修1人教版配套课件: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7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4-08-01 13:00:26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1课时 二氧化硅和硅酸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了解SiO2的结构;掌握Si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SiO2的用途。
2.掌握H2SiO3的制备和性质;了解硅胶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1 二氧化硅1.存在: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________,其存在形态有________形和________形两大类,统称________。
2.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的固体, SiO2晶体中Si与O按 ______的个数比组成___________结构。12%结晶无定硅石硬度大 栏目链接熔点高难1∶2立体网状Na2SiO3+H2OCaSiO3SiF4↑+2H2O 栏目链接光导纤维1.既然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什么还可以用玻璃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
2.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应 用
思 考提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硅反应非常缓慢,且玻璃瓶内部光滑,接触面积小,更不易反应。提示:不能用磨口的,带玻璃瓶塞的玻璃瓶盛放碱液,由于磨口增大了其表面积,促进了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导致最后由于黏结而打不开。 栏目链接一、CO2和SiO2的比较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要点2 硅酸1.物理性质。
硅酸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易聚合形成硅酸凝胶,硅酸凝胶干燥脱水后得到多孔的硅酸干凝胶,又称为________,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________,也可用作________的载体。
2.化学性质。很小硅胶干燥剂 栏目链接催化剂H2CO3Na2SiO3+2H2OSiO2+ H2OH2SiO3↓+2NaClH2SiO3↓+Na2CO3 栏目链接3.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多数可制得相应含氯酸,硅酸的制备能否也由硅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得呢?应 用
思 考提示:SiO2不会与水反应,故不能由硅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制备硅酸。 栏目链接二、H2CO3和H2SiO3的比较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SiO2和CO2结构和性质的区别例1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二、HCl、H2CO3、H2SiO3的酸性强弱的比较例2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不必选其他酸性物质)。请据此回答: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课件32张PPT。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2课时 硅酸盐和硅单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掌握单质硅、SiO2的主要性质。
2.了解硅酸盐工业。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1 硅酸盐 1.硅酸盐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一般不溶于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
2.最简单的硅酸盐是__________(________),是一种________晶体,熔点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________,呈________性。硅氧金属水很稳定硅酸钠Na2SiO3高白色能水玻璃碱 栏目链接玻璃纯碱石灰石石英水泥石灰石黏土黏土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 栏目链接CaO·3MgO·4SiO2Al2O3·2SiO2·2H2O金刚石硬度砂纸砂轮 栏目链接盛放Na2SiO3的试剂瓶为什么要密封?应 用
思 考提示:Na2SiO3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就会变质,而生成H2SiO3和Na2CO3。 栏目链接一、Na2SiO3的化学性质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要点2 硅单质单质硅有______和______硅两种,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______,硅呈灰黑色,有____光泽,熔点高,硬度____,有脆性,化学性质______,是重要的______材料。晶体硅无定形金刚石金属 大不活泼半导体 栏目链接二、硅的制备和化学性质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纯碱 B.陶瓷
C.玻璃 D.水玻璃尝 试
应 用解析:陶瓷、玻璃都是混合物;水玻璃为Na2SiO3水溶液,也为混合物;纯碱是钠盐,为纯净物。
答案:A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硅的结构、性质、用途例1 下列有关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硅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跟氢气起化合反应,单质硅有多种不同的结构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也是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二、硅酸盐的表示法例2 三硅酸镁晶体被用来治疗胃溃疡病患者的胃酸过多症,是因为该物质不溶于水,服用后能中和胃酸,作用持久。三硅酸镁晶体化学式为Mg2Si3O8·nH2O。
(1)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三硅酸镁的化学式。
(2)写出该药物中和胃酸的化学方程式。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三、含硅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例3 右图中A、B、C、D分别代表有关反应的一种化合物,其中物质A是一种高熔点化合物,不溶于硫酸、硝酸,却溶于氢氟酸。
请填写以下空白: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件37张PPT。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掌握Cl2的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气及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1 氯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________色,有________气味,比空气密度________的______气体。易溶于________,能溶于___________(常温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______体积氯气)。
2.化学性质。
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容易________电子,是一种________的非金属单质,具有________性。黄绿刺激性大有毒有机溶剂水得 栏目链接很活泼2强氧化(1)与金属反应。2NaCl黄大量白CuCl2棕黄色蓝2FeCl3棕褐色黄最高 栏目链接2HCl 安静苍白色白雾盐酸很剧烈爆炸HCl + HClO 栏目链接NaCl + NaClO + H2O漂白液CaCl2 + Ca(ClO)2 + 2H2O漂白粉CaCO3↓+2HClO2NaCl+ Br22KCl+I22FeCl3 栏目链接1.既然氯气有毒,那么在实验室中应该怎样闻Cl2的气味?
2.氯水的成分有 、 、 、 、 、 、 。
3.久置氯水为何酸性增强,漂白性减弱?应 用
思 考提示:闻未知气体气味的方法是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答案:H2O Cl2 HClO H+ Cl- ClO- OH- 栏目链接一、次氯酸的性质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要点2 Cl-的检验先将待检液用______酸化,再加入________溶液,若有________生成,则证明原溶液中有Cl-存在。HNO3AgNO3白色沉淀 栏目链接4.检验Cl-时为什么加入稀硝酸?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三、新制氯水、久置氯水的区别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2.下列关于液氯和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液氯和氯水都是混合物
B.液氯无酸性,氯水有酸性
C.液氯较氯水的漂白作用更强
D.液氯无色,氯水呈黄绿色尝 试
应 用解析:液氯的成分就是氯分子,故液氯无酸性,也无漂白性;氯水中存在Cl2、HClO、H+等多种成分,故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答案:B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氯气的化学性质例1 当不慎有大量Cl2扩散到周围空间时,处在该环境中的人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种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以防中毒,该物质最适宜采用的是(  )
A.NaOH B.NaCl
C.NaHCO3 D.NH3·H2O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二、氯水的性质及组成微粒例2 (双选题)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
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
D.氯水放置数天后pH将变小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三、Cl-的检验及注意事项例3 下列检验Cl-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某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Cl-
B.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C.在某溶液中先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有Cl-
D.把某溶液先用稀HNO3酸化,再滴入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Cl-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课件34张PPT。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1课时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白原理。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1 S、SO2和SO3硫磺淡黄色SO2SO2FeS 栏目链接无刺激性有大易1∶40易H2SO3NaHSO3Na2SO3+H2O 栏目链接3S↓+2H2O2SO3褪色变红色Hg+S===HgS 栏目链接1.SO2和Cl2皆有漂白性,将SO2 和Cl2一起通入水中是强强联合还是两败俱伤?应 用
思 考提示:等物质的量Cl2和SO2同时通入水中,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HCl、H2SO4没有漂白性质。 栏目链接3.三氧化硫。
是一种____性氧化物,常温下是液体,标况下是固体,加热后是气体。
(1)与水反应生成硫酸:SO3+H2O===________。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SO3+CaO===________。
(3)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3+Ca(OH)2===_______+______。酸H2SO4CaSO4CaSO4H2O 栏目链接 2.SO2、SO3分别通入BaCl2溶液中,是否均有沉淀产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提示:SO2通入B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而SO3通入BaCl2溶液中会产生沉淀,有关化学方程式:SO2+H2O??H2SO3,SO3+H2O===H2SO4,H2SO4+ BaCl2===BaSO4↓+2HCl。一、SO2和CO2的性质比较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特别提示:鉴别CO2、SO2的方法:
(1)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没有味道的是CO2;
(2)将两种气体通入到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褪色的是CO2;
(3)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水,能使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褪色的是CO2;
(4)通入硫化氢水溶液,产生浑浊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注意:①少量的CO2 和SO2通入澄清石灰水都会产生白色浑浊,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
②当混有CO2时,不会影响SO2的鉴别;当混有SO2时会干扰CO2的鉴别,应先除去SO2,再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气体。
③除去CO2中的SO2,常用方法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的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吸收SO2),再通过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二、各种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比较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 3.SO2 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它与品红褪色的原理一样吗?应 用
思 考答案:能。反应原理不一样,使品红溶液褪色是SO2的漂白性;使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等褪色,是因为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等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SO2的性质:酸性氧化物通性和还原性例1现有酚酞试液、溴水、氨水、硫化钠、盐酸、硝酸等溶液。
(1)若要证明SO2有氧化性,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要证明SO2有还原性,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若要证明SO2是酸性氧化物,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操作方法是_______;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CD变 式
应 用解析: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加热,催化剂”作用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答案:A 栏目链接二、氯水的性质及组成微粒例2 已知盐酸加到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的红色加深。试推测:
(1)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SO2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后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品红溶液中通入过量Cl2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C课件25张PPT。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2课时 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酸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了解NO、NO2的主要性质。
2.了解NO、NO2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了解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1 NO2和NO无难无无不有红棕刺激溶有大 栏目链接2HNO3 + NO2NO2 栏目链接1.写出“雷雨发庄稼”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并解释之。
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2.能用什么方法收集NO2和NO?为什么?应 用
思 考提示:NO2用向上排空气法,NO用排水法;因为NO2的密度比空气大,但溶于水(3NO2+H2O === 2HNO3+NO),不能用排水法; NO不溶于水,但不能用排空气法,因为NO会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2(2NO+O2===2NO2),且NO的密度与空气相近(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 栏目链接一、N的氧化物及其化合价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2.有关NO、NO2、O2混合气体与H2O反应后剩余气体问题,因NO2与H2O反应,NO与O2反应,所以剩余的气体只可能为NO或O2中的一种。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综 合
拓 展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BD要点2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煤石油含硫或硫化物SO2NO2CO25.6小于酸化腐蚀 栏目链接(2)防治:①减少SO2的产生源;②对尾气进行净化处理或回收利用。
3.汽车尾气中除含有氮氧化物外,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严重污染大气。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颗粒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 栏目链接 3.为什么正常的雨水pH值小于7?应 用
思 考提示:空气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产生碳酸,碳酸在水中电离而显酸性。 栏目链接二、酸雨的形成过程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大气的污染例1 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D课件40张PPT。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1课时 氨和铵盐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了解铵盐的性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1 氨无有刺激
性气味易极易易蓝色不===NH4Cl 栏目链接NH3·H2O 栏目链接O2碱石灰浓H2SO4CaCl2向下排空气法排水变蓝浓盐酸1.氨水和液氨中含有哪些粒子?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2.1 L 1 mol/L的氨水中含NH3·H2O为1 mol吗?应 用
思 考 栏目链接一、氨气的喷泉实验综 合
拓 展喷泉形成的原理:气体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较大量的气体溶于较小量的水中,形成较大压强差。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C要点2 铵盐晶体易分解NH3↑+H2O+CO2↑NH3↑+HCl↑碱NH3↑+H2O+NaNO3碱液红色石
蕊试纸 栏目链接3.是否所有的铵盐与碱共热都可以用来制取氨气?应 用
思 考提示:不能,制取氨气时不能用碳酸氢铵、碳酸铵、硝酸铵,消石灰也不宜用KOH、NaOH代替。 栏目链接三、氨气、液氨、氨水和铵盐的区别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氨的溶解性与喷泉实验
例1 某化学学习小组,模拟喷泉实验原理并探究NH3的有关性质,实验过程如下:如右图,在干燥的圆底
烧瓶里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
里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
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预先在水里滴入
少量酚酞溶液)。轻轻挤压滴管,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试回答下列问题: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答案:(1)关闭止水夹b,同时打开止水夹a和c B 氨气分子的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的质量,氨气分子首先到达B瓶中,在此二者发生反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2)关闭止水夹a、b和c,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出来后,打开止水夹a和b 栏目链接二、铵盐的性质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例1根据实验室制取NH3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加热NH4Cl和Ca(OH)2制取NH3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1)反应原理设计实验室制氨气装置图(可用简笔画表示)。
(3)下列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________,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是________。
a.NH3    b.NO    c.NO2 栏目链接(4)为何不用加热NH4Cl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
(5)如何检验氨气已收集满试管?
(6)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气体尾气吸收装置的是________。 栏目链接解析:(1)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然后NH3·H2O受热分解。注意加热符号(△)。
(2)制取O2是加热固体,制取NH3也是加热固体,故可采用制O2装置制取NH3。但收集方法不同,NH3易溶于水,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由于NH3有毒,故还要采取尾气处理装置——用湿棉团,或蘸有稀硫酸的棉团即可。
(3)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H3和NO2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栏目链接(4)由于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二者冷却时又重新生成固体氯化铵,得不到氨气,故不用加热NH4Cl的方法制取氨气。
(5)检验氨气是利用氨气的性质溶于水显碱性或与酸反应生成盐。
(6)A、D装置中倒置的漏斗和干燥管均有较大的体积,可防止倒吸;B中NH3不溶于CCl4,也可防止倒吸;C中NH3直接通入水中,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易引起倒吸。 栏目链接答案:(1)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如下图: 栏目链接(3)b ac
(4)因为NH4Cl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二者冷却时又重新生成固体氯化铵,得不到氨气。
(5)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
(6)C 栏目链接名师点睛:判断实验装置图是否正确的方法:
(1)看发生装置是否正确。包括:①实验是否需要加热;②酒精灯加热的部位及先后顺序是否正确;③仪器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等。
(2)看试剂是否符合反应原理。包括反应物、干燥剂、除杂试剂、尾气吸收剂等。
(3)看收集方法是否正确。包括排液法选用的液体试剂,排空气法导气管伸入的位置等。
(4)看是否缺少尾气吸收装置。包括吸收装置中选用的吸收剂是否合适。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课件42张PPT。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
第2课时 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了解H2SO4的性质及应用,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2.掌握HNO3的性质及用途。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要点1 浓硫酸的特性无油高难大浓H2SO4任意比水搅拌CuSO4+SO2↑+2H2OCO2↑+2SO2↑+2H2O钝化 栏目链接水蒸气结晶水干燥H2O2酸性NH3H2S2∶1 栏目链接1.稀硫酸和浓硫酸表现氧化性时得电子的元素相同吗?
2.浓H2SO4和稀H2SO4与锌反应的还原产物有何不同?应 用
思 考提示:稀硫酸的氧化性是和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是H+得电子;浓硫酸的氧化性是和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反应,+6价的硫得电子。提示:浓H2SO4的还原产物是SO2,稀H2SO4的还原产物是H2。 栏目链接一、浓、稀硫酸的鉴别综 合
拓 展1.用玻璃棒蘸取其中一种溶液滴在白纸(小木棍)上,如纸(小木棍)立刻变色最后变黑,则是浓硫酸,另一瓶是稀硫酸。
2.常温下分别加入铁片或铝片,没明显现象的是浓硫酸,有大量气泡冒出的是稀硫酸。
3.用玻璃棒蘸取其中一种溶液滴在胆矾上,胆矾由蓝变白的是浓硫酸,没变化的是稀硫酸。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4.往水中滴加溶液,放出大量热的是浓硫酸,没明显变化的是稀硫酸。
5.加入铜片后加热,反应的是浓硫酸,没反应的是稀硫酸。 栏目链接吸水性是物理性质,脱水性是化学性质。脱水性指的是把有机物当中的氢和氧按2∶1的比例脱出来,物质当中没有现成的水;而吸水性指把物质当中本来就有的水吸收过来。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区别就是看有没有现成的水。
二、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区别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D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D要点2 硝酸无刺激性易易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NO3)2+2NO↑+4H2O4NO2↑+CO2↑+2H2O钝化 栏目链接3.金属与硝酸反应既生成了盐又生成了含氮化合物,这说明硝酸都表现了什么性质?
4.浓硝酸为何有时显黄色?怎样去除黄色?应 用
思 考提示:硝酸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溶解于硝酸中,可通入O2或空气来除去:4NO2+O2+2H2O===4HNO3。 栏目链接四、金属与HNO3反应的产物综 合
拓 展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综 合
拓 展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尝 试
应 用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浓硫酸的特性及其本质与应用例1 下列对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不能用铁、铝容器盛放浓硫酸,因为铁、铝是活泼金属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使蔗糖炭化
C.浓硫酸和Na2SO3反应制取SO2时,浓硫酸表现出强氧化性
D.浓硫酸和铜片加热反应,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1.硫酸的性质有:A.高沸点;B.强酸性;C.吸水性;D.脱水性;E.强氧化性;F.酸性。在下列的用途或化学反应中,可能表现上述的一个或者多个性质,试用字母填空:
(1)实验室用稀硫酸制取氢气;(  )
(2)实验室用浓硫酸干燥氢气;(  )
(3)不能用浓干燥HI和H2S等气体;(  )
(4)浓硫酸在烧杯中敞口放置时,质量增加;(  )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5)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滴在纸上时,纸发黑;(  )
(6)浓硫酸使蓝色胆矾晶体(CuSO4·5H2O)变白色;(  )
(7)实际生产中,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  )
(8)浓硫酸与金属铜的反应;(  )
(9)浓硫酸能和生石灰反应;(  )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10)碳粉与热的浓硫酸反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11)NaOH与稀H2SO4反应,可生成Na2SO4;(  )
(12)用NaCl固体和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制氯化氢气体;(  )
(13)浓H2SO4加到浓盐酸中产生白雾。(  )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答案:(1)F (2)C (3)E (4)C (5)D (6)C (7)E (8)BE (9)F (10)E (11)F (12)A (13)C二、硝酸的强氧化性例2 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
A.颜色变浅        B.逐渐变为红色
C.没有改变 D.变为棕黄色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三、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例3 将2.56 g Cu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随着Cu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浅,当Cu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 L(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
A.0.05 mol B.1 mol
C.1.05 mol D.0.13 mol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变 式
应 用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