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材料2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辛丑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近代史上外交有何特点?
不平等、不独立、不自主
现代史上,我国的外交有何变化和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建国初的外交状况(国内外背景):
(1)国际: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政策、封锁和禁运 。
(2)国内: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 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为恢复经济创造了 ,打开了外交局面。
苏联
和平的外部环境
外交孤立
面对不利的国际形势, 中国怎样做
它的签订使新中国外交气象一新,不再孤立,还有更好的政治条件对付帝国主义。 ——周恩来
“它”指什么?签订有何意义?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 代表团时提出。
(1)首次提出:
(2)内容:
(3)发展:
互相尊重
主权和领土 完整
平等互利
互不干涉
内政
互不侵犯
和平共处
印度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此后,逐渐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
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
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
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前外长唐家璇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
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对中国
①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②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作用(地位):
③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对世界
1.日内瓦会议
1954年4-7月,周恩来参加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经过周恩来积极的外交努力,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安全。
初露锋芒 舌战群雄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周恩来
(作用: )
时间、地点
参与国
中国参会的目的
特点(性质)
中国的贡献
意义
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2.万隆会议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同”? “异”?
同:历史遭遇: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现实问题:如何发展国家经济,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为“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A
对万隆会议,印尼开国元勋苏加诺有过一段十分著名的论述:如果中国的龙同菲律宾的水牛、越南的多头蛇、缅甸的孔雀、泰国的白象、印度的神牛、埃及的人面狮身、印度尼西亚的野牛合作的话,那么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必将全部消灭。
亚非人民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万隆精神: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1955)
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
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1949-1950)
小结:建国初(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建国初,毛泽东提出)
1.“另起炉灶”:不承认旧中国与外国建立的屈辱外交关系,在平等的原则下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2.“打扫千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在此基础上与愿意遵守和平、平等等原则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一边倒”:新中国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质上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的三大外交方针:
伊拉克代表
泰国代表
共产主义是“独裁”,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中国没有宗教自由
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台湾应当在我们中间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锡兰代表
菲律宾代表
情境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