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1、学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2、体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外交方面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这一现实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3、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
周恩来
尼克松
蒋介石
20世纪70年代,敌视了二十余年的中美两国,终于冰释前嫌,走上破冰之旅。从而也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导入新课:
“乔的笑”
“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中国是创始国会员国之一,也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国民政府占据。
1.联合国于何时成立?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2.为什么要用“恢复”而不用“加入”?
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请结合课本P85、86页的内容回答问题
(一)联合国与中国政府的关系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新中国的努力与成果
1967—1971年历届联合国大会对“驱蒋纳我”提案的投票表决情况
支持新中国的票数是怎样变化的?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乔的笑”“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中国首次进行核试验取得成功,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国家衷心祝贺核爆炸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七亿人口变成了一个无可比拟的政治上的巨大力量”
——《荷兰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反应》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国际地位提高
(三)能恢复的原因
1959年毛泽东与亚非朋友在一起
1971年10月25日,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
(2)亚非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和支持。
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1971年,美国的霸权地位处于衰落之中,而中国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世界的尊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政府经过长期的努力争取,并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之下,最终重返联合国。
材料二: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赢得世界的尊重(3)亚非发展中国家力量日益增强及支持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中美关系缓和
(四)意义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正如尼克松后来在回忆录中所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军事上包围
外交上孤立
经济上封锁禁运
20世纪70年代前后
中美关系的变化
敌 对
正常化
二、中美建交
美国
苏联
争霸
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
转攻为守
转守为攻
中国
恶化
缓和
苏联在我们边境陈兵百万、耀武扬威,来者不善呀!
苏联这北极熊很凶猛,咄咄逼人,我们很被动呀!
给中国这小弟施加军事压力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丘吉尔
国家处理外交事务的根本出发点是
国家利益
“小球推动大球转”指的是中美外交更上的一段佳话——乒乓外交。1971年3月,中国和美国同时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比赛期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一天,美国球员科恩慌乱中上了中国运动员的专车,在即将到达比赛场馆时,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将一块杭州织锦送给他,并与他热情握手。比赛的最后一天,中方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1971 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全体成员,由此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1年4月
周恩来总理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1971年4月)
1971年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1971年7月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未建交
邓小平与卡特
中美建交历程
“乒乓外交”
周恩来总理会见
基辛格博士
小球:指乒乓球
大球:指的是中美关系
“小球”推动“大球”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目的:为尼克松访华打前站。
性质:中美关系改善的重要环节。
细节:基辛格装病,秘密飞北京。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
“当我走到扶梯最后一节,迈步向他走去时,特意伸出手去。我们双手一接触,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中美对抗的时代
中美关系
正常化
的时代
中方声明:
美方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从《联合公报》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吗?
台湾问题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不同时期中国新增建交国统计
意义:
年份 美国从中国进口额 美国对华出口额 双边
贸易总额
1971 4.7 0 4.7
1972 32.2 60.2 92.2
1979 592.3 1 724.0 2 316.2
美国官方统计相应年份中美贸易情况(单位:100万美元)
中美关系 建交国家数量
和解前 (1971年之前) 64国
和解后 (1972年) 新增18国(日本、英国、联邦德国、澳大利亚等)
建交后 (1979年) 119个国家
②促进中美双方的合作。
①促进了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
中美关系改善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一 1971年7月,尼克松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的三分之一时间里,这五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材料二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经过时。”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材料四 越南战争是美国人的滑铁卢,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和失利,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陷入困境,军费负担不断加重,美国经济又调头向下,1970年美国经济增长则完全陷于停顿。 ——《环球时报》2002年10月21日
美国深陷侵越战争。
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探究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中美正式建交
1949年后,对华封锁禁运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美关系演变
70年代中国外交“梅开三度”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
3、1972年中日建交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综合国力影响国际关系。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国家 与中国建交时间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此后,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中国建交的高潮
建交高潮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1972年9月29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中日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周恩来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会谈。
推动
1972年9月27日,接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中日联合声明》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三、中日建交
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四、全方位外交
②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作为这一多边机制的坚定捍卫者,中国为提升联合国的权威性和凝聚力,贡献了从思想到行动、从理念到方案的一系列中国智慧,受到广泛赞誉
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3.意义: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截至2018年6月,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77个
2017年6月中国与
巴拿马建交
2018年5月中国建交的多米尼加
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
亚洲开发银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国际原子能机构
上海合作组织
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政府间国际组织是根据多边国际条约,即创设性文件建立的组织。它规定自己的宗旨、原则及活动章程,有一套常设的组织机构。其宗旨、原则和活动必须符合公认的国际法准则。
合作探究
综合国力
国际形势
国家利益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国家实力:
外交政策:
国际环境: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国力强大才是根本原因!
出发点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
1971年10月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71.4 乒乓外交
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 中美建交
1972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
全方位外交
1.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认为:“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表现在(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2.邓小平曾说:“1974年4月,我去出席联大第六届特别会议,代表我国政府发表讲话,受到热烈欢迎,讲完以后,许多国家的代表前来热情握手。”这反映了(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
C.“文化大革命”推动我国外交发展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B
检测提升
3.1972年2月21日晚上,周恩来举行了欢迎尼克松的宴会,尼克松在祝酒词中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尼克松所说的“巨大的分歧”和“鸿沟”主要是指( )
A.经济发展的差异 B.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
C.种族、语言的差异 D.社会制度的差异
D
4.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其他国家在不同时期建交情况示意图,图中20世纪
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关键原因是( )
A.“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推动
C.中美关系的缓和
D.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
C
5.新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由下表可知,中美《联合公报》和中美《建交公报》的共同意义在于( )
A.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
B.促进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C.消除了两国的外交分歧
D.明晰了台湾的法理地位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B
6.近年来,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中国梦的实现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B
D
7.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体表现在( )
A.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C. 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
1.1971年10月《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链接中考
2.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美日关系
B.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C.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D.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推动远东和平态势
D
3.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这主要是因为( )
A.美国忙于世界大战 B.美国对中国的敌视
C.美国实行贸易保护 D.中国推行闭关政策
4.美国认为“一个强大而巩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联华抗苏的战略考虑”,周恩来也指出“不可否认,这是中美两国都能获益的事情,如果中美两国友好起来”。据此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是( )
A.中美两国民众的友谊 B.美国对抗苏联的战略
C.中美国家利益的需求 D.中国独立自主的需要
B
C
6.1972年尼克松访华,下飞机后主动伸手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尼克松事后写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句话意味着( )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中美关系由敌对到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B
7.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