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7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1.对照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及相关时代背景。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
1 导入:以“世外桃源”成语导入。
明确:世外桃源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争、没有剥削,和平安宁的理想之地,它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2 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出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没落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后人称“靖节先生”。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务农生活、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21教育网
本文选自《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诗人的社会理想。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 21cnjy.com
3 诵读课文:
1.听读,注意字音、断句及节奏;2.跟读;3.朗读,读准字音,掌握节奏;4.选部分学生在全班读,大家评。
二、 自主学习,收集、归纳、整理问题交流。
1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照书下注解,小组合作翻译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三、布置作业:
1.尝试背诵课文。
2.整理文中词类活用现象。
3.归纳源自本文的成语。
板书:
1.古今词义
芳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交通运输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来此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2.一词多义
舍:舍弃 便舍船 房子 屋舍俨然
寻:寻找 寻向所志 不久 寻病终
向:以前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相向
志:做标记 处处志之 标记 寻向所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导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请个别学生复述文章主要内容,其他学生补充
二、解析文章思想内容
1 桃花源有哪些特点?从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明确:景色优美,与世隔绝,环境宁静。
2 桃花源的村民是些什么样的人?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生活幸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与世隔绝、与世无争。
3 综上所述,你认为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存在吗?从文中哪些地方已经透露出了这些信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确: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飘渺的理想社会。不存在。
这些描写表面上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实际上,则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种理想的境界。
4 作者为什么要为我们描述这样一个地方?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在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东晋末年。生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爱自然、飘逸洒脱的陶渊明,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过着安贫乐道的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正是作者的社会理想。它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桃花源在哪里?
明确:不在人世间,在世外,所以才会说是“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桃源”。它在陶渊明心里,是陶渊明社会理想的寄托,也许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
6背诵课文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①设想你是渔人,写你进入桃花源后的见闻,不与课文雷同。②400字左右。
板书: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花源的特点:景色优美,与世隔绝,环境宁静
桃源人的生性:生活幸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与世无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