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9 10:0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哗啦(la) 天晴啦(la) B.吧嗒(ba) 快去吧(ba)
C.耳塞(sāi) 闭塞(sè) D.弹琴(dàn) 手榴弹(d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终止学业) B.曰:“欲作针。”(欲望)
C.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肃敬勤勉)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方正)
3.《铁杵成针》一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A.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满招损,谦受益。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4.下面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 B.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C.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 D.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
5.下列加点部分比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像蝴蝶一样跳着轻快的舞蹈。
B.那个小偷像一只老鼠一样远远地盯着柜台里的珠宝。
C.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D.他饿狼般的眼睛紧盯着对方选手,随时准备反击。
二、填空题
6.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姐姐正认真地看着《lú huā( )鞋》这篇课文,弟弟chèn( )她毫无fánɡ bèi( ) 。重重地拍了一下她的ɡē bo( ) ,还做了ɡuǐ liǎn( ) ,姐姐生气极了,弟弟huānɡ mánɡ( ) 逃跑。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反义词。
(1)雨来从外面进来,光着身子,浑身被太阳晒得黝黑。( )
(2)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
(3)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 )
(4)雨来最喜欢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 )
8.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 )( )夜读 悬梁( )( ) 凿壁( )( )
铁杵( )( ) 程门( )( ) 手不( )( )
(1)这些成语都与古人_______的故事有关。
(2)当我读到成语_______的时候,我想到了_______(填人物)。
(3)我会选择成语填空。
①我的姐姐很爱读书,常常_______,夜以继日地学习。
②你要拿出_______的精神来,虚心向师傅求教。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相看两不厌,_________________。
(2)胤恭勤不倦,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了本单元,我们认识了几位个性鲜明的人物:___________的车胤;___________的小英雄雨来、___________的小小“男子汉”;___________的青铜。
(4)《我们家的男子汉》全文共三个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窗口边的旅客不约而同地伸手去抱他。(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灵的雨来最喜欢在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里游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奶奶菜地里,长了黄瓜、番茄、西瓜等蔬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铁杵成针》,完成练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日:“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1.写出下列词语的含义。
感其意:________。 卒业:_________。
12.文中的“李太白”,是____代(朝代)著名诗人______(姓名),他被人们称为______(美称),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
13.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是( )
A.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B.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C.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D.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14.判断句子中“之”的意思,对的打“√”,错的打“×”。
(1)“问之,日:‘欲作针。””句中“之”指的是李太白。( )
(2)“学而时习之”一句中“之”指的是以前学过的知识。( )
15.“太白感其意”,他当时会想:________________
16.说说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名言与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相符的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小英雄雨来》(节选),做题。
①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②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③“我们是中国人,
④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⑤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18.选文内容可概括为: 敌人___________,雨来___________
19.请用“ ”画出选文第①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充分说明了敌人的特点,这样写的用意是反衬
20.我想用一句俗语赞美雨来,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自古英雄出少年 B.有志不在年高 C.英雄莫问出处
读短文《中国结》,做题。
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巧夺天工的工艺品。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它或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
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
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绕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一部分。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因此,中国结又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21.“曲折”一词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弯曲;②(事情发展、故事情节)复杂,变化多。在本文第3自然段中,“曲折”一词应选第( )种解释。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是____________。
22.读短文第1自然段,概括出中国结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句中的“头”在文中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下面提供的要点,用关联词语“不但……而且……将问题回答完整。
①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绕而成,很神奇。
②中国结色彩鲜艳,传递着样和与喜庆。
③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
因为中国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5.习作。
从牙牙学语到少先队员,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写第一个字……现在,你又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更多的本领。请以“我学会了 ”为题目,写一篇习作,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哗啦(la)—— lā
B.吧嗒(ba)——bā
D.弹琴(dàn)——tán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意思。
A.错误。“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意思是:李白被感动了,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卒:完成了。
B.错误。这句意思是:老婆婆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欲:想要。
C.正确。这句话意思是: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D.错误。这句意思是:(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方:正在。
3.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下去便能获得成功。还告诉人们只要勤奋、认真地对待所做的事,就一定能做好这件事情。
故选D。
4.D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
D.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像”等。
分析句子,没有喻体,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D选项中“饿狼般的眼睛”比喻不恰当,感彩错误,可以改成“老鹰般的眼睛”。
故选D。
6. 芦花 趁 防备 胳膊 鬼脸 慌忙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芦、趁、胳、膊、鬼、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7. 洁白 严寒 认真 讨厌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词性的理解。
(1)黝黑:漆黑;没有光亮。反义词:白皙、雪白、洁白等。
(2)暖和:气候、环境等不冷也不太热。反义词:寒冷、严寒、凉快、冰凉等。
(3)潦草:(字迹)乱,不工整。反义词:认真、庄重、端正等。
(4)喜欢:愉快、高兴。反义词:憎恶、讨厌、厌恶等。
8. 囊 萤 刺 股 偷 光 成 针 立 雪 释 卷 读书求学 悬梁刺股 孙敬和苏秦 手不释卷 程门立雪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四字词语的积累。
囊萤夜读: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然后将萤火虫装入袋中,借用萤火虫的微光来照着书本,然后夜以继日地学习。
悬梁刺股:形容勤学苦读。
凿壁偷光:形容勤学苦读。
铁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
手不释卷:形容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
(1)根据阅读分析,这些成语都与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有关。
(2)当我读到成语凿壁偷光的时候,我想到了匡衡。
(3)①我的姐姐很爱读书,常常读书勤奋,用功好学或读书入迷,夜以继日地学习。故填入“手不释卷”。
②你要拿出尊师重道的精神来,虚心向师傅求教。故填入“程门立雪”。
9. 只有敬亭山 博学多通 勤奋好学 勇敢机智 纯真可爱 聪明懂事 他对食物的兴趣 他对独立的要求 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
【详解】考查学生对诗句、文言文的识记与课文的理解能力。
(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原文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自唐代晋书·车胤传的《囊萤夜读》,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3)结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从《文言文二则》中的《囊萤夜读》,认识了勤奋苦学的车胤;从《小英雄雨来》中认识了勇敢机智的雨来;从《我们家的男子汉》中认识了纯真可爱的小小“男子汉”;从《芦花鞋》中认识了聪明懂事的青铜。
(4)《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的作者是王安忆,文章主体部分分为“他对食物的兴趣”、“他对独立的要求”、“他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三个部分,表现了男子汉的特点。据此整理作答。
10. 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喜欢游泳。 )奶奶菜地里,长了黄瓜、番茄等蔬菜。
【详解】(1)考查学生用加点词造句能力。
“不约而同”意思是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据此运用词语造一个句子。
示例:新老师刚走进教室,同学们便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2)考查学生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能力。
去掉“说”后面的冒号和双引号,把第一人称“我”改为“他”。
即:雨来摇摇头,说他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3)考查学生缩句能力。
去掉句子多余的修饰“机灵的”“最”、“在这条紧靠着村边的还乡河里”即可。
即:雨来喜欢游泳。
(4)考查学生修改病句能力。
病句搭配不当,“西瓜”不属于蔬菜,删去“、西瓜”即可。
即:奶奶菜地里,长了黄瓜、番茄等蔬菜。
11. 被她的意志感动。 完成了学业。 12. 唐 李白 诗仙 李杜 13.C 14. × √ 15.这位老妇人都有将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决心,我怎么能够在学习上半途而废呢? 16.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囊萤夜读 17.D
【解析】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字词含义的能力。
学生需要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和语境来进行分析,尤其是需要注意字词可能会有特殊用法。“感”在这里是被动用法翻译成“被……感动”;“卒”翻译成“完成”。
12.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积累。
本题中“李太白”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被人们成为“诗仙”,与杜甫并成为“李杜”。
13.本题考查的是朗读节奏的划分。
完成时注意分析每句话的含义,要结合译文去进行节奏的划分即可。“过是溪,逢老娼方磨铁杵。”的意思是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所以断句应该是“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故选C。
1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解释。
(1)联系上文“过是溪,逢老娼方磨铁。问之……”可知“之”在句子中作代词,代指谁。翻译:李白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由此可知,“之”代指老媪。本题错误。
(2)“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是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它”在句中指的就是以前学过的知识。本题正确。
15. 这道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本题需要学生认真揣摩人物心理,并结合文章语境来写出句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不是唯一。
示例:那么粗的铁棒,这位老妇人都有决心把它磨成针,我怎么可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呢?
1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主旨。
文言文主要讲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得到的启示结合主旨回答即可。
示例: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17.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意思: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古代诗人佚名的《警世贤文·勤奋篇》。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自《荀子·劝学》,用于告诫人学习贵在坚持。如果不能坚持,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要坚持不停,就算是玉石也可以雕刻。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意思:想要把事情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
《铁杵成针》的主旨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人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做成。意思与D不一致,故选D。
【点睛】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18. 暴打雨来 始终不屈服 19.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 扁鼻子军官的手 鹰的爪子 雨来的勇敢 20.C
【解析】18.考查了短文内容的概括。
从“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可知,写了敌人暴打雨来,雨来始终不屈服。
19.考查了修辞方法的理解。
文章中的比喻句“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把“扁鼻子军官的手”比作“鹰的爪子”,表现了鬼子军官的凶恶,对雨来毫无人性。这样写的用意是反衬雨来的勇敢。
20.考查了对俗语的积累。
结合课文内容的理解可知,“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用来赞美雨来较合适。“英雄莫问出处”意思:不要问他的来历。用来赞美雨来不恰当。
故选C。
21. ① 笔直 22.①造型别致,巧夺天工;②样式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③代表着祥和、幸福,代表着对未来的憧憬。 23.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 24.由一根丝绳缠绕而成,很神奇,不但色彩鲜艳,传递着祥和与喜庆,而且是炎黄于孙心连心的象征。
【解析】21.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
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用部首查字法要先知道这个字的部首,然后知道除部首外还有多少画,选择字义,要结合词语的意思来思考。
曲折:指弯曲、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反义词:笔直。
2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
第一自然段就三句话,所以每句话代表一个特点。
从第一句可概括出:中国结造型别致,巧夺天工;从第二句话可概括出:中国结样式变化无穷,令人叹为观止;从第三句话可概括出:中国结代表着祥和、幸福,代表着对未来的憧憬。
23.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从第③段的句子“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可知答案。
24.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中国结色彩鲜艳,传递着样和与喜庆。”与“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是递进关系,可以用“不但……而且……”相连。
连为:因为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绕而成,很神奇,不但色彩鲜艳,传递着祥和与喜庆,而且是炎黄于孙心连心的象征。
25.范文: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
以前我看见许多人骑自行车,自由自在地游玩,我非常羡慕,我有一辆自行车就好了,后来妈妈买了一辆蓝色的新单车,我喜欢极了。
我开始练习了,首先我把双脚踏上踏板,手握着方向盘,然后踩几下踏板,单车飞快地跑了起来,可还没走几步,单车就不听使,左摇右摆了,像一位喝醉了酒的人,我的身体也跟着摆了,我非常紧张,生怕摔倒,果真我连人带车摔下去了。坐在地上,摸着摔伤的脚,我决定不学了,这时妈妈说:“不要放弃,加油!”听了妈妈的话,我又有了勇气,我摸了一下伤口,勇敢地站起来。我像刚才一样,左脚和右脚一起踏上去,踩了几下,手握住单车方向盘,身体挺直保持平衡,眼睛直视前方,单车就听使,忽然到了一个打弯的地方,我很快把方向盘向左转一点,居然过了,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就学会了骑单车。
我成了为一位骑单车高手,在公园里,许多小朋友都向我投来羡慕的眼光呢!
【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审题“学会”就是掌握了,领悟了,明白了。空白处要填写的内容题干给出了要求,可以从尊重他人、承担责任,更多本领这写角度任选其一,也许有关生活的技能,或者有关人的精神品质。再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选材,最后列出提纲进行写作,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思路一:我学会了尊重他人 通过记事来突出我由不会尊重人到后边尊重人的转变,将事情写清楚。示例:
提纲:开头——开篇介绍我无礼、轻视他人的特点及成因,为下文的冲突做铺垫;
中间——列举具体的事例,引发冲突。要详写,记得运用人物的描写方式。例如:我去捉弄班上的同学,同学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质问了我。
结尾——照应标题,写出我为自己的所做所为感到羞愧,突出我的转变,同时表达我的愧疚之情。
思路二:我学会了承担责任
开头可引用名言写出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中间部分列举详细的事例突出我的“转变”,例如和小伙伴一起玩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物品损坏了,写出当时大家的反应,以及我的活动。重点突出我在恐惧的情绪中,仍旧选择了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后可以总结全文谈一谈感悟之类的。
思路三:我学会了(某项本领),括号里的内容要具体,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题材,把题目补充完整。
开头交代清楚学习这项本领的原因;中间部分交代自己是如何学会的,一定要把学习这项本领经过写清楚,可以合理运用人物描写的五种方式。同时将学习这项本领途中遇到的困难也写出来,这样文章更加有起伏;结尾可以将自己学会这项本领的感受写出来,也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启迪写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