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吆喝(yāo) 祷告(dǎo) 牲畜(xù) 毛毡(zhān)
B.牛犊(dú) 爵士(jué) 凳子(dèng) 精湛(zhàn)
C.黏土(lián) 刀刃(rèn) 膘肥(piāo) 滥用(làn)
D.埃及(āi) 遐想(xiá) 淤泥(yū) 远眺(zhào)
2.“祷”的意思可能与( )有关。
A.寿命 B.衣服 C.祈福 D.兵器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横 停泊 熠熠发光 B.阻挡 疗阔 悠然自得
C.船艄 恢复 手忙脚乱 D.赞许 牛读 仪态端庄
4.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是拟人句。
B.作者在展现威尼斯夜晚独特魅力时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C.“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看又是一片寂静。”这句话采用以静衬动的表现手法。
D.“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
B.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
C.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D.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 )
A.难道荷兰不是欧洲的花园吗?(设问)
B.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C.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比喻)
D.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拟人)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cù yōnɡ ( )在三丘mǎ tóu( )的游客们qí dǎo( )着这场大雨赶快停止。终于,雨停了,大家乘着船在一片huá xiào( )声中驶向鼓浪屿。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感受 ( )的遐想 ( )地穿过 ( )地欣赏
( )地入睡 ( )的晚霞 ( )的骏马 ( )地叫唤
9.根据意思写词语。
(1)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 )
(2)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3)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 )
(4)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 )
(5)用尽目力向远处看。( )
10.读句子,做题。
(1)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句话描写了乘坐小艇时所见的景致,“建筑飞一般地倒退”写出了小艇_________,表现出景物的_________态美。
(2)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这句话通过描写__________的样子,表现出夜晚荷兰牧场的________态美。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2)___________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就建在这条河的西岸。
(3)“乡村四月闲人少 ,__________”出自《________》,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这首诗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_(时节)的景象。
三、语言表达
12.按要求写句子。
(1)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照样子,仿写句子)
柳树长长的枝条垂下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欣赏下面的图片,结合你的观察,写出景物的静态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下面的景物中挑选一种,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它们的色彩之美。
蓝色的大海 金黄的油菜花 绿色的树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外对比阅读。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13.选文主要写了从_______到______时荷兰牧场的景色,表现了荷兰夜晚___________的特点。
14.选文中运用了( )的描写方法。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15.车船的到来和离去反衬出了_________。沉睡的牲畜、_______、_________、远处的灯塔、微弱的光,营造出一种___________的境界。
16.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是_______态描写,运用这种写法将“雨后的公园”这一情景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烟台的海(节选)
①中国的沿海城市,东西或南面临海的居多,北面临海的却很少。烟台恰是北面临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独特的海上景观。
②冬天,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重。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海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的马路中央。每到巨浪拍岸的日子,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观赏这蔚为壮观的景象。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站在岸边,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念,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③春天,海水变得绿莹莹的。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大海也不例外。脱去冬装的渔民们驾船驶过平静的海面,到养殖区去播下希望的种苗,期待着收获的季节。
④夏天,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气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栏、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凉爽和惬意。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
17.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那么春天的海像顽皮的孩子,夏天的海宛如________,冬天的海是____________。
18.文中画线部分一个“_____”字,写出了海浪盛大的气势,通过对海的______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烟台的海_______________。
19.文中对夏天的海主要进行了______态描写,表现了此时烟台的海的__________之美。
20.请你根据文中的描写,为烟台的海设计一句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天地
你游览过辉煌的北京故宫吗?你知道美丽的敦煌莫高窟吗?你对秦始皇兵马俑感兴趣吗?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请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写。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牲畜(xù)——chù;
C.黏土(lián)——nián;膘肥(piāo)——biāo;
D.远眺(zhào)——tiào。
故选B。
2.C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造字法和演变。
“祷”是示字旁,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神或者祭祀有关系。该字意思是:宗教徒或迷信的人求神保佑。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
A.从横——纵横。
B.疗阔——辽阔。
D.牛读——牛犊。
故选C。
4.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C.“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看又是一片寂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故此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虽带有疑问代词,后面的停顿仍用句号。句子改为: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
C.复句内部的并列分句之间,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句子改为: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D.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后面要用逗号。句子改为: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故选A。
6.A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读句子,句子以难道为开头,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修辞手法是反问。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
B.读句子,句子连用三个句式相同的小短句:是什么之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C.读句子,句子把草原比作碧绿的丝绒,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读句子,句子中说威尼斯又入睡了,赋予威尼斯人的动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因此选择A。
7. 簇拥 码头 祈祷 哗笑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簇、码、祈、祷、哗”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幸福 美好 快速 安静 慢慢 美丽 高大 不停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偏正短语中“的”前边是修饰性词语,后边是名词性词语。
“的”用法结构形式一般为:修饰、限制词+的+名词。
“地”结构方式一般为:修饰、限制词+地+动词;
区别:“的”前面的词一般用来修饰和限制的后面的东西,说明的后面的东西怎么样,“地”前面的词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
例如:激动的感受;无限的遐想;缓慢地穿过;认真的欣赏;快速地入睡;迷人的晚霞;健壮的骏马;使劲地叫唤。
9. 操纵自如 手忙脚乱 悠然自得 辽阔无垠 极目远眺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解释。
(1)掌握运用或驾驭得心应手,毫无阻碍。词语有:运用自如,随心所欲。
(2)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词语有:惊慌失措、一筹莫展、手足无措。
(3)指悠闲的样子,内心感到非常满足。词语有:闲情逸致、心满意足。
(4)形容面积很大,空旷,看不到边。词语有:无边无际,浩瀚无垠。
(5)用尽目力向远处看。词语有:极目远望。
10. 灵活迅速地移动 动 动物安静下来 静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
(1)“飞一般”一词可看出小艇行驶的速度非常快,“倒退”一词描写了小艇飞快行驶时的情景,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
(2)“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描写了动物安静下来的样子,牲畜沉睡,写出了牧场之国夜晚的宁静,表现出夜晚荷兰牧场的静态美。
11. 胡夫金字塔 尼罗河 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初夏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
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1)《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主要介绍了胡夫金字塔以及古埃及人创造的其他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史。描写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用简要的语言介绍了古埃及文明,使读者深切感受到金字塔的神秘,对其未解之谜充满了兴趣,也抒发了对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赞叹。
结合文中“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可知其答案。
(2)结合《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中“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可知其答案。
(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出自宋代翁卷的《乡村四月》,全诗: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意思:初夏季节,江南的山间原野,到处绿油油的,满河的流水,映着天光,白茫茫一片。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杜鹃鸟不时地鸣叫着,催促着农事。乡村的四月正是最忙的时候,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2. 女孩子长长的头发。 碧绿的水面像是一面镜子,水面上象鼻山的倒影清晰可见。山青,水绿,洞奇,石异,就像处在一个仙境里。 蓝色的大海,像深邃的宇宙,湛蓝湛蓝的,那深蓝的色彩让人沉醉。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1)观察事物的特点,写一个比喻句即可。如:柳树长长的枝条垂下来,像柔软的丝绸。
(2)观察图片,描写景物的状态,写出它的静态之美即可。如:这是一湾清澈的湖水,湖面水平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切美不胜收,让人仿佛走进画卷之中。
(3)选择一种景物,观察它的色彩场景,描绘它的美景。如金黄的油菜花:金黄的油菜花随着微风翩翩起舞,像是金黄色的波浪在涌动,一望无际。
13. 傍晚 入夜 宁静 14.C 15. 牧场的寂静 无声的低地 漆黑的夜晚 安然与宁静 16. 静 吹来的风温柔地携带着凉意,经过雨水冲洗过的公园大地变得翠绿无比,郁金香的叶子上挂着许多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闪亮闪亮的。
【解析】13.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由“到了傍晚”“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可知选文写了傍晚到入夜时荷兰牧场的景色。由“沉默”“寂静”“没有响声”等词可知表现了荷兰夜晚宁静的特点。
14.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是动态描写,“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是静态描写,选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表现出了荷兰牧场的宁静。故选C。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夜晚的牧场之国只有车船到来、离去,只听得到这些车船的声音,更加反衬出牧场的宁静。“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写夜幕降临,牲畜沉睡,一切都显得无声无息,只有远处的灯塔闪着昏黄暗淡的光,这是多么安然与宁静的境界。
16.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仿写句子。
由画横线的句子“沉睡”“无声”“漆黑”等词可知是静态描写,观察雨后的公园的景象,写出雨后公园的静态美即可。如:雨后清新的空气,弥漫了整个公园。雨水积在路面坑坑洼洼的地方,积起了一个个小水坑。草木变得分外青翠,树叶和花瓣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放眼望去,这就像一幅幅巨大的画卷,那么宁静,那么安逸。
17. 恬静温柔的少女 无谓的勇士 18. 掀 动 气势庞大、力量强 19. 静 宁静 20.烟台的海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道广阔的风景。
【解析】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从第四自然段句子“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可知把夏天的海比作“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从第二自然段句子“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小山似的海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的马路中央。”可知冬天的海是一个气势汹汹,无所畏惧的勇士的形象。
18.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从句子,海浪竟然能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的马路中央”,一个“掀”字,写出了海浪盛大的气势,从句子中,我们可以知道是描写了海浪活动时的样子,因此是对海浪的动态描写。从句中“数百米重”“十几米远”可以体会到海浪的力量大,气势汹汹。
19.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读文章第四自然段,从“清晨,太阳像被水冲洗过的红色气球,飘飘悠悠地浮出水面,海面上拖着长长的倒影,每一次的海边日出都使人如痴如醉。晚上,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上坐满了了游人,他们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可知对夏天的海主要进行了静态描写,从句子“因此,夏日烟台的海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可知写出了夏天的海的恬静、温柔之美。
20.本题考查设计宣传语。
设计宣传语时要抓住所宣传事物的特点,语言要简单凝练,吸引人的眼球。如:五岳归来不看山,烟台归来不看海。
21.例文:
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
在陕西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有一座巨大的陵冢,这就是秦始皇陵。据史书记载,骊山陵墓里面修建了恢宏的地下宫殿,藏有无数奇珍异宝。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陵墓附近进行发掘,发现了巨大的陪葬品,里面有众多的兵马俑。目前,在已发掘的3个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陶俑和陶马共有8000多件,青铜兵器40000多件,木制战车100余乘。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米。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陵园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以封土为核心,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四面设置高大的门阙,形制为三出阙的属天子之礼,是帝国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宏伟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构成地面上秦始皇陵的完整形态,而这种形态,显然模仿的是秦都咸阳的宫殿和都城格局。
秦陵兵马俑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习作。
首先要选择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其次分析此文化遗产的特色,比如环境优美、古色古香,还可以抓住参观感受以及此文化遗产的价值等进行描述。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曲阜孔府孔庙孔林、西藏布达拉宫、武当山古建筑群、丽江古城、平遥古城、苏州园林、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大足石刻……写作时抓住特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属于名胜古迹里的一种,代表着不同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1)要概述它的外观、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2)描写的时候要突出它的文化特点,详略得当。2、移步换景。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下来。3.表达感受。了解了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领略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开头:可以直接介绍你对某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很感兴趣,想要介绍它;
中间:介绍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
结尾:表达自己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