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练习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练习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1 18:1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陈涉世家、桃花源记练习
(一)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与“天下苦秦久矣”中“苦”用法一致的是( B )?????????????
A、失期,法皆斩 B、固以怪之矣
C、皆指目陈胜 D、置人所罾鱼腹中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
3、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什么?
、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1分)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1分)阐述(1分)
4、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扶苏贤明,项燕爱士卒,诈称扶苏,项燕有号召力
5、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你如何评价?

(二)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杀之以应陈涉。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为都尉 B、为坛而盟 而乡邻之生日蹙
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D、且壮士不死即已 可以已大风
2、与“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固以怪之矣 D、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3、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抓住时机(1分);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
4、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 勇敢,反对秦国的暴政
6、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故 、 诈 。
(三)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及至陈胜起兵,沛县县令打算全城响应他,主吏萧何、狱掾曹参说:“您身为秦朝官吏,现在想要背叛朝廷,以此率领沛县的青年,恐怕他们不会听从您的号令。望您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集起来,可得数百人,借此威胁大众,众人便不敢不服从了。”县令于是便命樊哙去召刘邦来见,这时刘邦的部众已有百十来人了。县令事后很懊悔,担心召刘邦等人来会发生什么变故,就下令关闭城门,防守城池,并要诛杀萧何、曹参。萧、曹二人大为惊恐,翻过城去投奔刘邦以求自保。刘邦便在绸绢上草就一书,用箭射到城上,送给沛县的父老,陈说利害关系。父老们便率领年轻一辈一起杀掉了县令,敞开城门迎接刘邦,拥立他为“沛公”。萧何、曹参为刘邦召集沛县青年,得三千人,以此响应诸侯
桃花源记
(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21教育网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1cnjy.com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1·cn·jy·com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2·1·c·n·j·y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 )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行深山巨谷中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更若役,复若赋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伐无道,诛暴秦
E.遂与外人间隔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A )
A. 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 (桃花源中人)问(渔人)今是何世,(桃花源中人)乃不知有汉
D.(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3、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www.21-cn-jy.com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21·世纪*教育网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www-2-1-cnjy-com
陶潜,字元亮,年轻得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曾写作《五柳先生传》说:“看我所住得环境,不能挡风遮阳。穿着简陋,经常没有吃喝,又怎么样呢。”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当有亲朋带着酒菜去找他,他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弦也不调音,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就不用在意音准不准啊!”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