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画山绣水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4课 画山绣水导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1 18:1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画山绣水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等第:
一、【学习目标】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反应时代侧影的热情和努力,引导学生对本文提出合乎理性的评议。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4、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的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三、【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杨朔,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散文。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
杨朔散文的艺术成就
(1)追求意境美。作者曾说:“我喜欢写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杨朔散文既有精细的形象描绘,又有浓烈的感情表达,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美的境界。
(2)深寓哲理。这哲理从形象的描绘中表达出来,从所描述的事或人的整体中表达出来,而非抽象的说理、空洞的说教。
(3)巧施艺术技巧。杨朔在散文中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表现手法。
3、名人眼中的桂林山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
唐朝诗人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是桂林山水的最真实的写照。簪山、带水、幽洞、奇石,被誉为桂林风景的“四绝”,其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景象组合,举世无双。烟雨、光影、植物、动物、田园、村舍、名园、古迹,则被称为桂林风景的“八胜”。
4、给加点字注音
褒贬 最醇 攒聚 恍惚 贮藏 圩子
黑黝黝 瘦骨嶙峋 玲珑剔透 萧萧瑟瑟
5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放声朗读,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四、【合作探究】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
2、理清文章结构。
3、课文以“画山绣水”为题,妙在何处?
4课文开篇引诗的作用是什么?
五、【达标巩固】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自从古人写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诗,多有人把它当做品评山水的论断。殊不知原诗只是出力烘衬桂林山水的妙处,并非要褒贬天下山水。本来天下山水各有各的特殊风致,桂林山水那种清奇峭拔的神态,自然是绝世少有的。 2尤其是从桂林到阳朔,一百六十里漓江水路,满眼画山绣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瞧瞧那漓水,碧绿碧绿的,绿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嶙的,却又那样玲珑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边饮水,有的像天马腾空欲飞,随着你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物件。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3凭着我一枝钝笔,更无法替山水传神,原谅我不在这方面多费笔墨。有点东西却特别触动我的心灵。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从来却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有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只有桂林山水。 4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最好是坐一只竹篷小船,正是顺水,船稳,舱里又眼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恍惚沉进最恬静的梦境里去。 5这种梦境往往要被顽皮的鱼鹰搅破的。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1)作者有生花的妙笔,为何在第3节中称自己为“钝笔”呢? ?
(2)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漓江水的什么特点?
(3)4、5两节用两幅画来表现江上如诗如画的景色。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这两幅命名吗??????????????????????????????????????????????????????? 、

(4)第3段在文中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