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5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共5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23:3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第二十七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新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探索
失败曲折
及时调整
国内
1、经济基础:一化三改(物质保障)
三大改造的完成,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一五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奠定了工业化发展基础。
2、体制条件:制度确立(政治前提)
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3、理论指导:立足国情(独立探索)
《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国际:苏联教训(客观影响)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对斯大林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中共破除对斯大林模式的迷信中国共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建设条件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召开,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全盘否定斯大林执政时的各种理论,指出斯大林主义的错误,还提出“三和”的新理论,对世界形势和社会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内容: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科学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实质
是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性和多样性,是政治民主化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
意义:
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经验教训
“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党和政府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科技、文艺发展的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处理问题。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和正确贯彻“双百”方针,这对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956年4月双百方针的提出
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首次提出“双百”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4月双百方针的提出
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书影
1956年9月中共八大的召开
内容:
①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提出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④提出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意义
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对主要矛盾的准确认识,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
②主要矛盾: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③主要任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意义: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探索。
(1)国际
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
②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和对他的个人崇科,中国共产党借鉴苏联的经验教训,更加注意结合本国建设实际。
③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孤立新中国。
(2)国内
①对斗争的任务基本完成
②人民政权已巩固
③社会经济领成出现根本变化(“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科学论断的依据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提出 1957 年春,毛泽东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提出
内容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 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
毛泽东在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中心思想是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样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人民内部矛盾处于突出的地位;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等等。
1957年2月,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整风运动
范围 全党
性质 进行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
主题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题,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概况 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过3次。1957年4月27日到1958年8月
意义 全党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了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需要。
全党整风运动(1957年4月27日-1958年夏)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其中指出,为了克服近年来党内新滋长的脱离群众和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有必要在全党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整风运动,以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作风,适应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需要。《指示》强调,这次整风运动,应该是一次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应该是一个恰如其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运动。开会只限于人数不多的座谈会和小组会,多进行个别的交谈,而不要开批评大会或斗争大会。放手鼓励批评,坚决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欢迎非党员自愿参加整风运动。
中共中央1981年6月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这一年(指1957年,引者按)在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在整风过程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地发动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对这种进攻进行坚决地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决议》同时指出:“但是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7年6月8日-1958年夏)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7年6月8日-1958年夏)
1957年5月《人民日报》刊载中共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鼓励人们大鸣大放,向党提意见。当时,在党的号召下,许多知识分子和党内知识分子干部勇跃发言,谁知后来提意见的人多了,言词激烈了,这时候,毛泽东感觉情况变化了,……毛泽东决定对这些响应党的号召提批评意见的人开展全面的反击,并给这些人定性为右派。当时,全国共抓了55万名右派分子,并将这些右派分子或开除公职或送农村劳动改造。当年共产党的座上宾,转眼之间成为街下囚,成为“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中的老五,被专政。这55万右派分子中,活着挨到1978年改正时的人数仅剩下10万人,┈55万右派分子后来只剩下6人未被改正,因为这5人有对毛泽东的不敬言词。┈反右运动的最严重的后果,有人说是给数十万家庭带来灾难和痛苦,对个人而言是这样,对国家而言,则是从此以后堵塞了言路,没有人再敢向党向政府提不同意见,没有人敢为了追求真理而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给国家给社会给人民造成的损害是长期的慢性的,因而也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李冀章:文革与历次政治运动的教训是什么
1957年5月19日,在“大鸣”、“大放”氛围下,北京大学贴出第一张大字报,引发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大辩论”。有学生在演讲中说,现在是“封建的社会主义”。局面日趋失控。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7年6月8日-1958年夏)
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亲自起草的《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指出反动分子猖狂进攻。党团员中的动摇分子或者叛变出去,或者动摇思叛。各省市机关、各高等学校和各级党报都要积极准备反击右派分子的进攻。这是一个伟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我国反右派运动开始。
反右派斗争(必要的)
原因 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
概况 1957年7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
问题 在斗争过程中某些人犯了严重的扩大化的错误。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7年6月8日-1958年夏)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左”倾冒进错误。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对国情和经济规律认识不足;骄傲自满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破坏了集体领导。
实质: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违背经济建设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片面变革生产关系。
评价:(大跃进)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农轻重) 比例失调;工农业生产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不利于经济发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超越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妨碍了农业的发展。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表现 局限
总路线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上制定高指标,农业上出现主观臆断的口号。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大跃进】
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内容: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表现:①工业大跃进—全民大办钢铁(以钢为纲),制定出几年内赶超英美的高指标。②农业大跃进—浮夸风(以粮为纲),农业上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农轻重) 比例失调;工农业生产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不利于经济发展。
田家英问毛泽东:“你也不是没当过农民,你应当知道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毛泽东说:这是我看了大科学家钱学森的文章,才相信的。
——李锐《反思大跃进》
①原因:向共产主义过渡、适应大跃进的需要。
②内容: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③特点: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分配上搞“一平二调”:即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和生活集体化。)
④影响: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超越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妨碍了农业的发展。
⑤错误实质: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唯物史观,其实是人性问题。)
三年经济困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农业生产,发展新兴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
国民经济的调整
(1)目的: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 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2)方针和策略:
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但,是在肯定“三面红旗”的大前提下,作为执行正确路线中的缺点错误进行的,1958年以来“左”的指导思想未能根本触动。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
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的召开(1月11日-2月7日)
这是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系统阐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并作了自我批评,强调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会议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认为我们工作中所犯错误除了经验不够的原因外,根本的原因是不少领导同志不够谦虚谨慎,违反了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传统作风,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党内生活、国家生活和群众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会议前后又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同志进行了甄别平反。七千人大会虽然未能彻底克服党内存在的左的指导思想,但是对于纠正“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动员全党坚决贯彻执行以调整为中心的“八字方针”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中央领导在“七千人大会”上
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用“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来说明造成困难的原因。刘少奇激动地说:大跃进错误严重,这次总结经验是第一次,以后每年都要回过头来总结一次。总结一次,修改一次,一直搞它十年,最后做到这个总结符合实际,真正接受经验教训,不再犯大跃进的错误为止。
拓展:曲折的原因和教训
1、曲折原因:
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拓展:曲折的原因和教训
2、教训:
必须始终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旗在首位.
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康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文化大
革命
原因
概况
性质
影响
教训
历史原因
政治上,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不长,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还在探索,中共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研究,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矛盾,导致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
经济上,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小农思想既是产生个人崇拜的土壤,也是产生领导人个人专断的根源。
国内原因
党内“左”倾越来越严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严重,民主法治不健全,林彪、江青一伙野心家别有用心的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国际原因
中美关系敌对,中苏关系恶化,中国政府顶住了来自美苏霸权主义的压力,但同时对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1)发动: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起来,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夺权
①1967 年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
②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的打、砸、抢事件,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1969 年4 月中共九大召开。1971 年9月,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武装政变阴谋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粉碎了这次政变。
(4)全面调整:1972 年和1975 年,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极左思潮,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后来拨乱反正的预演。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整顿①交通运输;②钢铁工业;③国防科技等)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进行全面整顿(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整顿①交通运输;②钢铁工业;③国防科技等)
1969
1971
1975
1976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
经济:破坏正常的社会生产,失去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文化:文化战线“万马齐喑”,“八亿人口八个戏”。
1976年,“四人帮”倒台,一得到这个消息,市场里就出现一幕幽默的小“喜剧“出售螃的小贩把三个公蟹一个母蟹捆成一串,大声吆“三公一母”叫卖,逗得人大笑.很快就卖光,顾客不问价,高高兴兴地掏钱把这“三公一母“买回去,另外买一瓶酒,享受这顿美餐,借出一口积郁多年的闷气.这是小贩们的创作,普通人的幽默。 ——《人民日报 海外版》
(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进一步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神化领袖的做法。
(4)最深刻最基本的教训:在社会主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坚决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特别是“左”的错误(还有其他认识)
成就
原因
伟大的建设成就
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
(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
伟大的成就
工业 从“一五”计划开始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线建设 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科技国防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1970年6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农业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 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教育医卫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外交事业 ①建交国数量: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中日正式建交。 我国外交成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外交活动的舞台
1.概况,从1964年开始,中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
2.背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1)严峻的战略形势与东南沿海脆弱的防务系统(2)美越战争的影响(3)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
3.评价,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又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其规模可与抗战期间的沿海工业内迁相提并论.
(1)三线建设耗费人力与物资巨大但成就十分有限;国家将资源大部分倾斜在三线,间接导致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缓慢;三线建设集中于军工业和重工业,无法改善民生物资匮乏的现状;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2)三线建设有效地缩小了东西差距,改变了很多落后地区的面貌,许多交通不便甚至与世隔绝的地区开始步入工业化时代;对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交流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促进了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为后来的西部大开发打下了一定基础.
伟大的成就
三线建设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伟大的成就
国防科技
领域 年份 成就 影响
国防 1964.6 第一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 增强国防力量,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伟大的成就
国防科技
1.“两弹一星”原因
这一时期,中国优先发展国防科技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国虎视眈眈,对中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重工业基础薄弱,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只有发展重工业和国防科技,才能保证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安全。
2.“两弹一星”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不仅打破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核武器的垄断,而且打破了它们对我国的核威胁;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尤其是国防力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航天科技等尖端科技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相对安定的有利环境。
外交事业 60年代外交的曲折发展
背景:美苏争霸。
美国继续敌视中国,阻挠大陆解放台湾;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安全。
50年代末期,苏联实行霸权主义,企图损害中国的主权;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并爆发局部武装冲突,苏联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奉行相对球自主外交政策。
亚非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增多,不结盟运动冲击两极格局,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
外交政策
“两只拳头打人”既反美又反苏:"一大片”,团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影响
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在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大国对抗,造成孤立,与小国建交增加财政负担。
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 “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苏联控制”。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大力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逐渐打破了 20世纪60年代的外交困局。
伟大的成就
外交事业 70年代的外交突破
伟大的成就
重返联合国
联合国问题的由来①联合国成立时中国是创始国,并且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②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
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③美国政府孤华的政策也逐渐破产。③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④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经过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这就是联合国历史上著名的联大2758号决议,
意义①是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②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利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③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巨变,第三世界作用越来越大;有利于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④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以民促官)。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破冰之旅 尼克松访华。1972 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正式建交 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交事业 70年代的外交突破
伟大的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
原因:中美双方利益需求。
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需要。经济多极化,美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摆脱越战的需要。
中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主因);对付来自苏联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外交事业 70年代的外交突破
伟大的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
对中国
① 使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的对峙 , 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有利台湾问题解决。
② 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出现重大突破的关键环节 它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 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 使许多西方国家也纷纷和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 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高潮
③ 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④ 推动了中国同美国在贸易 、科技 、文化 、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 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对世界
① 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 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
② 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有重大意义。
③有利于实现各国共同繁荣 , 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外交事业 70年代的外交突破
伟大的成就
中美关系正常化 影响
原因
①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 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标志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设大使馆,互派大使,
意义
①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对国家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1)国家间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一切外交活动都围绕国家利益展开。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相悖是国家间摩擦的根源。
(2)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还受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形势的影响。
(3)国家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敌对和战争,也有各种形式的友好往来。
(4)国家间关系的演变还受制于各国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各国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
外交事业 70年代的外交突破
伟大的成就
中日关系正常化
1973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袁隆平小档案
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74年,育成南优2号
1991年,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
2000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世界粮食奖”
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2019年,共和国勋章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沂蒙山区的“识字班”
消灭血吸虫病
1965年,中国终于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人工牛胰岛素的合成,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