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多收了三五斗(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从而掌握通过个性鲜明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2.梳理故事情节,讨论作者设计的这些情节是如何鲜明地体现主旨的,从而领悟作者谋篇的匠心所在。
3.让学生透彻地了解“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从而掌握通过个性鲜明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透彻地了解“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风调雨顺,农民们辛勤耕耘,最终是获得了一亩地多收了三五斗的大丰收,请你换位思考:你会是怎样的心情,你会做些什么呢?
(学生思考片刻,举手发言,发言人数控制在3-4位)
好,同学们似乎真的已品尝到了丰收给你带来的喜悦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们,他们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简介作者: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苏州人,文中所写的 “万盛米行”就是苏州甪直古镇南市梢上的一家老字号店铺。
教学新课
快速阅读课文,根据小说内容,请同学们具体说说旧毡帽
2.农民丰收后做了些什么,心情怎样?(要求:阅读时适当作圈点勾划)
3.学生发言。
4.归纳学生发言内容:(投影)
事情:满怀希望,运米进城;讨价还价,低价卖出;
街上购物,一减再减;船上议论,杂乱无果。
心情:希望 哀怨 愤激沮丧
5.同学们,为什么课文中所写的农民朋友“多收了三五斗”以后的情形会与你的想象截然不同呢?(引导学生看书思考)
6.讨论归纳:
“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田主方面的租是要缴的”“我们同行公议”——地主、资本家的剥削、压迫
“这里到范墓要过两个局子,知道他们捐我们多少钱”——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
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到,在旧中国农民们的凄惨命运,以及造成他们这种命运的种种原因,相信大家在为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叹息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从而懂得应好好珍惜。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