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 岳阳楼记 教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 岳阳楼记 教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1 21:4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岳阳楼记教案
教学难点:体味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了解古代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
一、导入
由检查上一节课内容导入。
二、梳理课文思路
本文被称作名篇,有很多原因,首先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说出各部分大致意思,明确课文思路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生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讨论小结: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楼写景,由景写情,由情写论”的结构思路,并能理解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二、深入研读课文,思考:
1.作者眼中岳阳楼上的景色如何
作者笔下天下著名的岳阳楼可谓是气象宏伟。
2.你认为哪些词语体现出了这一特点?试举例说明,在课文中作标记,并写下批注。
学生交流:
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
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
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
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
“横无际涯”的“横”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
“朝晖夕阴”的“晖”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
3、清代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也。”迁客骚人各自的境遇不同,汇聚在岳阳楼观赏洞庭景色,心情当然也各有不同,观赏自然景物的感触自然也不同了。课文写了几种人面对“谪迁”的几种表现 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
要点:
滕子京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以物喜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迁客骚人
以己悲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古仁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者本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者先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然后与“古仁人”即作者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政治家的悲喜观对照,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作者肯定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是否定、批评了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作者对迁客骚人的批评,也是对好友子京的含蓄的规劝。进而作者又以古仁人的名义从正面引出了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这句话既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又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慰勉之情。
三、拓展思考
1.“与民同乐”的思想来自于孟子的“乐民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民本思想,请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较,谈谈你对他这种忧乐观的看法。
要点: 范仲淹的“忧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强调心系
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今天人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2.我们想啊,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例如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南宋陆游的《示儿》说“但悲不见九州同”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唐朝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还有屈原,屈原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爱国爱民的篇章……
3.举了这么多例子,我们也应从中受到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下面是老师给大家搜集的这方面的格言,请大家读一读,品一品(出示小黑板)
儒家学说: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 天下为公
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