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小说家谈小说》教案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1 21:5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家谈小说
【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 整体感知小说《百合花》情节及人物形象,把握其思想内容。
2. 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3. 结合作者观点和自己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见解感受。
二、具体目标:
1.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2.通过指认《百合花》中细节描写,说出它的巧妙之处。
3.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
4.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5.能比较出自己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之间的区别。
在具体目标中,1、2、3是针对所有学生确定的,4是对中等生的要求,5是对优秀生提出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1. 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2. 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小说的思想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
3.收集并阅读与教材相关、相似、相近的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课内探究
第 一 课 时
一、学
1. 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小说的一般常识和课文的初步感受;展示收集并阅读的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以及读书笔记。
(3)创设情境,引入对小说《百合花》的学习。
抬头,白鹭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那悠然站在小树绝顶的形象,那优美的低飞,宛如在我们面前。我们玩味,我们欣赏。低头,赫然发现旷野上那开满的百合花,何等的清新,何等的俊逸!同样让我们陶醉!让我们共同欣赏小说《百合花》那传神的细节描写,感人的人物形象吧!
2. 明确任务,圈点批注。
(1)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①整体感知,掌握小说的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②探究文章是如何使用细节描写的?
③细读课文,理解本文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
④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⑤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出示幻灯片】
(2)圈点批注,自主合作。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气、语意及作者的感情。
②教者选出几位学生,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最喜欢的部分。
③用圈点批注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④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3.小组交流,班内探究。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第 二 课 时
二、导
1.精讲点拨,突出规律。
(1)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点拨方法: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参考答案:“我”在被分配工作时,结识了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实、害羞的通讯员,在为部队借被子时,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却没有借到,“我”得知后来帮他,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红底上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他还把衣服挂破了。“我”找了几个妇女帮忙擦洗伤兵,其中就有那个新媳妇。后来,送来一个通讯员,看见那个挂破的衣服,“我”知道是他,很担心,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他是为了保护医护队才受中伤的。他牺牲了,那个新媳妇却在专心致志的为他缝衣服,最后,新媳妇把自己的嫁妆——百合花棉被盖在他身上以表对他的敬重。
参考答案: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2)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等)
小说《百合花》中哪些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使你难以忘怀?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点拨方法:细节描写是指对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情的描写,它能生动、具体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
参考答案:读完《百合花》这篇小说,通讯员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却仿佛历历在目,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独特的人物性格,还得益于许多典型细节描写,尤其是前后呼应的细节刻画,在全篇中就有这么几处: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等细节描写。①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第三次“我”看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新媳妇缝那个破洞。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②馒头这一细节,出现两次;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③另外,百合花被子,新媳妇的五次笑,步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等也是本文典型的细节。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3)人物描写(小通讯员、新媳妇)
点拨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①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②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③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①小通讯员的形象。人物性格随着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节的展开而越来越鲜明。开始,从“我”去前沿包扎所而引出通讯员.,当初,“我”对通讯员并没什么好感,甚至因通讯员一下“把我撂下几丈远”而对他“生起气来”,进而,对通讯员“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感到好奇,并且对他“发生了兴趣”;当我与通讯员通过艰难而有趣的对话,便对他“越加亲热起来”;当通讯员和“我”一起把被子借来之后,“我”已“从心底上爱上这位傻呼呼的小同乡”;战斗打响,不断有伤员被送到包扎所的时候,“我”挂念着通讯员的安危,待通讯员身负重伤被送到包扎所时,“我强忍着泪水”,“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
  随着这些情节的步步发展,“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着变化,通讯员的性格也在不断的展示,从他总和“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看出他细心地关怀同志;从他的腼腆羞涩,看出他的朴实、纯洁;从他借被子而又想送回去的举动,看出他勇于改正错误的精神;从他掩护群众和伤员,看出他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正像茅盾在评这篇小说时谈到,这篇小说“人物的形象是由谈而浓,好比一个人迎面而来,愈近愈看的清他的外形,也看到了他的内心”。
②新媳妇的形象。另一个人物是俊俏的新媳妇,过门才三天,浑身上下洋溢着喜气。她竟咬着嘴唇笑,好像忍了一肚子笑料没笑完。这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善良纯朴,对“同志弟”有着朴素天然的骨肉情深,一旦理解了战争的意义,理解了小通讯员生命的价值,她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唯一的最心爱的嫁妆敬献出来。小说主要写了她在两件事情上态度的前后变化。
  第一件事:对那作为新娘子唯一嫁妆的新被子,开头出于舍不得而不愿借给伤员盖,后来却主动用它来给烈士收殓遗体。
  第二件事:在包扎所护理伤员时,开始又羞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怕,放不开手,后来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解衣拭身子,通讯员牺牲后,她以极为深切的哀悼之情,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的破洞,并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
  新媳妇的性格变化,我们也是逐步认识的。开始作者让我们着眼的是新媳妇的娴静、美丽、忸怩、羞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了解了她的内心,她对解放军的热爱。
  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深入一步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随着情节的发展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越来越鲜明,越来越有光彩。
  (温馨指津: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合情合理,耐人寻味。)
(4)景物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情、刻画小说主题)
点拨方法:小说中的环境包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参考答案:《百合花》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物描写,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5)写作上的特色(对比手法富有诗意)
点拨方法:人分宾主,物有主次,红花虽好,还需绿叶陪衬。在对比中,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鲜明生动。
参考答案: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是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第二处对比是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与医生、“我”的态度之不同。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后,默默起身说:“不用打针了。”他是从职业技术的角度来作出这一决定的;对于通讯员衣服上的破洞,“我”劝道:“不用缝了。”这是从理智出发而言;而新媳妇却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此时,她一定想起了通讯员借被子时的腼腆与局促,临走时的狼狈模样宛在眼前,舍身救人的英勇无畏宛在眼前……也许她又什么也没想,只是这样一针一线地缝着,只求内心一片安宁。这是情感与理智的鲜明对比,是情感对死亡的战胜。
第三处对比发生在小说结尾。在把通讯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尸体放进棺材前,卫生员要揭掉他身上的被子,新媳妇却“劈手夺过被子”,将这条洒满“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白色百合花的被子盖在通讯员身上,似乎在她眼里,通讯员只是睡着了。在这样的对比中,通讯员、新媳妇的形象更加完美,文章也划上了诗意的句号。
第 三 课 时
2.二度合作,深度探究。
合作探究:茅盾的《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一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评论这篇小说的?
(1)先四人小组探究,后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并对各小组的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参考答案:六个方面:第一段先概括情节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概括作品“清新、俊逸”的风格。第二段明确评论的重点:怎样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的。第三段说明作品通过发展的细节,描写人物的精神风貌和精神世界。第四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五段说明作品通过细节描写使情节一气贯通。第六段概括写阅读作品的感受,并概括作品的特点。)
(2)读完《百合花》,你一定会被小说的结尾深深打动。小说的结尾为什么会这样感人?请你试着运用茅盾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思考,来分析这个问题。
  点拨方法:文章之所以感人,原因无非是情节出人意料或情感上打动人心。分析时可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参考答案:小说的结尾,描写新媳 ( http: / / www.21cnjy.com )妇为牺牲的战士细细密密地缝着衣服上的破洞,并盖上她唯一的嫁妆——全新的百合花被子,这让我们自然回忆起前文的有关细节:新媳妇起初舍不得借被子,小战士刮破了衣服却死活不让新媳妇缝补,战士给我两个馒头开饭,新媳妇在包扎所的忸怩羞涩……借助这些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我们不难读出少妇平静的外表下内心翻腾的情感波澜:对起初不借被子的懊恼,对先前忸怩的惭愧,对小战士献身精神的崇敬……这个极富艺术张力的细节描写折射出少妇纯洁又美好的心灵,这种人性美对读者的心灵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引起了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温馨指津:写文章讲究“风头、猪肚、豹尾”,结尾就要有力,能打动读者。)
(3) 把你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比较一下,然后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
(参考答案:写好小说评论应该注意:①有高度集中的论题。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②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③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3.涵咏积累,有效巩固。
(1)复习巩固小说的一般常识及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2)抄写并诵读文中优美词句。
(3)教者小结本课的学习。
通过对这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不仅感叹于茹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鹃笔下的《百合花》风格的清新俊逸,《百合花》中细节的精妙传神,百合花般人物形象的感人肺腑,也同样感叹于茅盾先生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相信所有这些都会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
三、练
1.学生完成课堂重点检测。
2.学习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
课后提升
1.完成作业:补充《作业本》中相关练习。
2.同步阅读: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三毛《高原的百合花》、丹云《荆棘中的百合花》、孙爱雪《春天里的百合花》。
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