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 3.7压强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右侧是2022年2月5日武大靖在赛场上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武大靖左脚离开冰面,与他左脚离开冰面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力变大 B.压强变大 C.压力变小 D.压强变小
2.如图是压强计的结构图。压强计是由一侧开口的金属盒、橡皮管和U形管组成,金属盒的开口侧面蒙有橡皮膜,U形管内装有一定量的红墨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通过该压强计的刻度值可以直接测出橡皮膜所受的压强大小
B.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实验过程中,不能更换压强计测量数据
C.其他条件不变,若将U形管内的红墨水换成水银,液面高度差增大
D.实验前用拇指按压橡皮膜,若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则装置不漏气
3.2022 年教育部发布的工作要点中,“双减”仍是“重中之重”。自双减以来,同学们减少了不少作业。如图所示,小科课桌上长期叠放的书从十几本减少到了六本,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书没有运动是由于受到静摩擦力
B.F书所受压力和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从十几本减少到六本,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均减小
D.C书对D书的压力,和D书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4.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穿着有较大底面积的滑雪板,可有效( )
A.增大自身的重力 B.增大对雪地压力
C.减小对雪地压强 D.减小雪地摩擦力
5.如图所示的四种措施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切蛋器装有很细的细丝
B.铁轨铺在枕木上
C.书包带做的较宽
D.卡车装有很多的轮子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其中甲容器内只有水;乙容器内有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丙容器内有一个装有铅块的平底塑料盒漂浮在水面上,塑料盒底始终与容器底平行,且塑料盒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的一半;丁容器中用细线悬吊着一个实心的铅球浸没在水中。已知四个容器中的水面一样高,ρ木=0.6×103kg/m3,ρ酒精=0.8×103kg/m3,ρ铝=2.7×103kg/m3,对于这一情景,有如下一些说法:
21cnjy.com
①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同;
②向乙容器中倒入酒精后,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将增大;
③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放到水平桌面上,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高度的数值;
④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丁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底面积不等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已知两液面相平,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相等,则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 F乙,若分别在两容器中浸没一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金属球(液体均未溢出),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1教育网
8.如图所示,均匀长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将甲、乙顺时针旋转90°后,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关于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 p乙(填“>”、“<”或“=”,下同),对地面的压强变化Δp甲 Δp乙。
9.近几年道路上多了很多监控设备,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发现,竖直的立杆上面细下面粗,特别是基部,两杆组成“7”字的形状。
21·世纪*教育网
(1)两杆组成“7”字的形状,水平横杆没有在中间获得支撑,它是否受力平衡? (填“是”或“否”)。 【来源:21cnj*y.co*m】
(2)竖直的立杆的基部较为宽大为了减小 。
三、实验探究题
10.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实验中。
(1)用手指轻压金属盒橡皮膜,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是否有明显变化,是为了检查压强计的 ;【出处:21教育名师】
(2)通过比较D、E两图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的 越大,压强越大;
(3)通过比较B图与 图可知三峡大坝设计成上窄下宽的原因。
四、综合说理题
11.有人研发出一种吸盘式手套 (如图) ,把吸盘紧压在墙上,开动抽气机抽气,可以使人静止在墙上或者能在竖直墙面上攀爬。请解释让抽气机抽出较多空气,.能让人静止在墙上的
原因。
12.“睡钉床、砸石板”是传统“硬气功”的保留节目,如图所示:一个人躺在若干钉子做成的“床”上,身上放一块平整的石板,旁边一个人用大锤去砸石板结果石板被砸烂了,而人安然无恙。(注意:该表演有危险,不能模仿!)
www.21-cn-jy.com
老师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发现,要表演成功该节目,一般需要满足如下一些条件:
①钉床上钉子要多要密,太少或排列太宽不行;
②石板要尽量平整,有尖角或凹凸明显的不行:
③石板质量要大,不能太轻巧:
④不能用其他较软的木板或塑料板。
请你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该节目表演成功需要以上条件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B
根据F=G分析压力的变化,根据分析对冰面压强的变化。
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始终等于自身重力,即压力保持不变。左脚离开冰面时接触面积减小,根据可知,他对冰面的压强增大,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www-2-1-cnjy-com
2.B
根据对液体压强计的认识,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分析判断。
A.通过该压强计的刻度值可以直接得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从而判断压强的大小变化,但是不能得到具体的压强值,故A错误;
B.在“探究液体压强特点”实验过程中,换用不同的压强计会增大测量误差,故B正确;
C.其他条件不变,若将U形管内的红墨水换成水银,由于液体密度增大,根据p=ρ液体gh可知,液面的高度差会减小,故C错误;
D.实验前用拇指按压橡皮膜,若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则说明装置漏气,故D错误。
故选B。2-1-c-n-j-y
3.C
(1)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判断;
(2)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和同一物体上;
(3)根据F=G分析压力的变化,根据公式分析压强的变化;
(4)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和同一直线上。
A.A书和B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二者之间没有静摩擦力,故A错误;
B.F书受到的压力等于上面5本书的重力和,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等于上面6本书的重力和,二者大小不同,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书从十几本减少到六本,则书的重力减小,根据F=G总可知,对桌面的压力减小。根据公式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减小,故C正确;
D.C书对D书的压力等于A、B、C三本书的重力,而D书受到的支持力等于A、B、C、D四本书的重力,二者不相等,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21*cnjy*com
4.C
根据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判断。
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穿着有较大底面积的滑雪板,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对雪地的压强,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版权所有:21教育】
5.A
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A.切蛋器装有很细的细丝,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式增大压强,故A符合题意;
B.铁轨铺在枕木上,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故B不合题意;
C.书包带做的较宽,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卡车装有很多的轮子,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故选A。21·cn·jy·com
6.D
(1)乙、丙两个容器的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都等于物体重,丁容器中用细线悬吊着一个实心的铝球,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的水重等于物体重,由此可知每个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
(2)乙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使水的密度减小,但木块还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压力压强的变化;
(3)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放到水平桌面上,塑料盒受到的浮力减小,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根据V=Sh求出水面下降高度。由于塑料盒受到的浮力减小,塑料盒上浮,则根据浮力的减小量和容器的底面积可知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
(4)细线剪断前,容器对桌面增大的压力等于容器中水的重力和铝球排开水的重力。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铝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铝球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进一步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①因为木块在水中漂浮,
所以木块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水V排g可知,木块受到的重力等于排开的水重,
因为甲、乙容器水面等高,
所以乙容器的总重等于甲容器的总重,
根据F=G总可知,甲乙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同理可以得出,丙容器的重力与甲容器的总重力相同,
则甲丙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丁容器中水重力的增加的量等于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
因液面与甲容器的相平,所以甲丁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因四个容器底面积相同,
由可知它们的压强相同,故①正确;
②乙容器中再倒入酒精后,使水的密度减小,但木块还是漂浮,受到的浮力相等,
此时木块上表面无水,则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
根据F浮=F向上-F向下可知,
此时F浮=F向上=pS木块底,
木块的底面积不变,所以木块底部受到的压强不变,故②错误;
③铝块在塑料盒内处于漂浮,则F浮=G盒+G铝,
将塑料盒内的铝块取出后,F浮′=G盒,
因此浮力的减小量△F浮=F浮-F浮′=G盒+G铝-G盒=G铝,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V=V排-V排′=,
∴根据V=Sh可知水面下降高度为:,
由于塑料盒受到的浮力减小,塑料盒上浮,
则根据△F浮=△pS得:△F浮=△pS=pS盒-p′S盒=ρ水ghS盒-ρ水gh′S盒=△hρ水gS盒,
∴,
∵容器的水面下降,
∴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为:;
∵塑料盒的底面积等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的一半。
即△h″=△h,
即塑料盒底距容器底的距离的增大值等于水面下降高度的数值,故③正确;
④细线剪断前,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与水的重力、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之和,
将悬吊铝球的细线剪断后,桌面受到的压力等于容器与水的重力、铝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和,
而铝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铝球的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铝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小球排开液体的重力,
所以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力的增大值等于铝球所受重力减去受到的浮力,
故④错误;
故选D。2·1·c·n·j·y
7.>;<
(1)根据F=pS比较容器底部受到压力的变化;
(2)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
(1)根据图片可知,容器的底面积S甲>S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根据公式F=pS可知,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2)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且液体深度h甲=h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密度ρ甲=ρ乙。同一个金属球完全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V=Sh可知,液面升高的距离△h甲<△h乙。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而原来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因此现在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
8.<;<
(1)甲、乙的压强相等,知道甲、乙的受力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以判断甲、乙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关系,知道受力面积的变化,结合可以判断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大小关系。
(2)根据表示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从而得出Δp甲、Δp乙的大小关系。(1)旋转前,甲、乙的底面积分别为S、S'(S<S'),且甲、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根据 F=pS可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当甲顺时针旋转90°后,甲的底面积为S',此时地面的受力面积增大,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
由可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小;
当乙顺时针旋转90°后,乙的底面积为S,此时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不变,
则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大,
由于旋转前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所以旋转后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即p甲<p乙;
(2)由可得:,
由于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小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所以甲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小于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
即Δp甲<Δp乙。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9.(1)是
(2)对地面的压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就处于平衡状态;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1*cnjy*com
(1)根据图片可知,水平横杆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处于平衡状态,即它受力平衡。
(2)竖直的立杆的基部较为宽大为了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式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10.(1)气密性
(2)密度
(3)D
(1)用手指轻压金属盒橡皮膜,则U形管上方气压增大.如果压强计的气密性良好,则两侧液面高度差会发生明显变化。
(2)根据图片分析D、E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三峡大坝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1)用手指轻压金属盒橡皮膜,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是否有明显变化,是为了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
(2)根据图片可知,D、E中金属盒所在的深度相同,只有液体的密度不同,那么得到结论: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三峡大坝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只改变深度,故选实验B和D。
11.让抽气机抽出吸盘内越多空气,吸盘内的空气较少,气压较小,内外的气压差较大,吸盘的面积S不变,据 可知,吸盘外部和内部的气体压力差越大,所以吸盘对墙壁压力变大,从而能够产生越大的摩擦力。当人静止在墙上时,人处于平衡状态,当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相等时二力平衡,人静止
(1)根据F=pS分析吸盘抽气后能够吸附在竖直墙面上的原因;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压力;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力平衡。
让抽气机抽出吸盘内越多空气,吸盘内的空气较少,气压较小,内外的气压差较大,吸盘的面积S不变,据 可知,吸盘外部和内部的气体压力差越大,所以吸盘对墙壁压力变大,从而能够产生越大的摩擦力。当人静止在墙上时,人处于平衡状态,当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相等时二力平衡,人静止在墙面上。
12.接触面积大,压强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不会给人体很大的冲击。石板受力不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均匀,压强大小一致
①②根据减小压强的方法分析;
③根据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分析;
④根据是否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分析。
①②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③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
④石板受力不容易发生弹性形变,均匀,压强大小一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