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朱自清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课前学案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 年 11 月 22 日),卒于 1948 年 8 月 12 日。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有著作 27 种,共约 190 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二)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1、生字词
⑴(jù) 在 ⑵(bó) 阴 ⑶几(liǔ)
⑷(qióng) 门 ⑸(léng) 角 ⑹尘(zǐ)
⑺皱(xié) ⑻(shí chà) 海 ⑼(yì) 你为眼
⑽(jū) 你入口 ⑾明(móu) 善(lài)
2、本文写了那几个观察点?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题眼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学案
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学过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见过那饱含深情的父亲的背影;也曾学
过他的写景散文《春》,领略到那五彩斑斓的美丽的春光。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朱自清的另一篇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好,让我们再次走近朱自清。
二、 检查预习情况
三、 分析课文
1、第二段写梅雨潭,主要立足哪两个观察点,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第一观察点:( )
观察到:( )
第二观察点:( )
观察到:( )
2、为什么作者在第二段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却写梅雨瀑和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作者主要立足于哪个观察点,看到了哪些景致?
第三观察点:( )
观察到:( )
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词语?
绿的感受:( )( )
运用了什么手法,
首先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 ),有那些?
其次运用对比 有那些?
最后运用联想
这些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结尾比开头多“不禁”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四、品读课文精彩片段(任选)
五、全体同学配乐朗读课文,体味作者对绿的热爱之情。
课后学案
(一). 按拼音写出汉字组词:
⑴(jù) 在 ⑵(bó) 阴 ⑶几(liǔ)
⑷(qióng) 门 ⑸(léng) 角 ⑹尘(zǐ)
⑺皱(xié) ⑻(shí chà) 海 ⑼(yì) 你为眼
⑽(jū) 你入口 ⑾明(móu) 善(lài)
(二). 选择恰当的答案:
⑴使用“√”为句子选择恰当的短语
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何等阴沉。假如有位海的女神,她一定是(A冷若冰霜,艳如桃李;B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⑵下面这段话的语序已被打乱,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纱似的翅膀,两根黑色的须向前伸展着,两点黑漆似的眼睛,几只像丝一样的腿。
②可是,这纤细的小生灵,飞出来是为了寻觅什么呢?
③我呵着气,送给它一丝温暖,蝴蝶渐渐苏醒过来。
④不过,它确实太纤细了。
⑤它是给刚才那强暴的风雨吓懵了吧?
⑥在这阴晴不定的天气里,它表现出寻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气。
A. ①③⑤④②⑥ B. ⑥⑤①②④③
C. ③⑤④①②⑥ D. ③①②⑥⑤④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尽管百花百色,绿才是春色。天公一支笔,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大地上涂抹,涂一次绿一分,直到初夏绿得透不过气来为止。中国的山水画不是清绿,就是赭,施法的是自然。树林越来越密,树阴越来越浓,树上的裘越厚,人身上的衣服越薄,树枝露出的地方越少,人身上露出的地方越多。早有人打赤膊了,走上高冈俯看,但见绿成一片,也分出几等深浅,有带黄的浅翠,有带黑的浓绿。附近的树上还有夹了深绛、浅紫、灰白等等的杂色,深浅相间,织成奇锦。
春天有味道,你可以闻到,不用说芬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群花了,就是青草也有朴实的香味,可以嗅个够。瞎子也知道春在哪里,春天可以接触到。脚下是软软的草。风吹在身上再也不刺痛肌肉,恰像温柔的手抚过,你只要出了门或者打开窗户,就知道季候。寻春最容易,处处都是。
谁都知道春天的音乐最中听。天不亮枝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的鸟已经像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烦了。这些小音乐家组成乐队,一齐和鸣。也有独自高歌的,旁若无人。这些免费娱人的歌手闷了一冬,现在要痛痛快快施展一下本领,给春送来降临的口信。你要早起,要到树林时,要细心听。城市中人不免错过了听鸟,也错过了赏春——城里只有雪才是最显著的季节变化,因为灰色的水泥掩盖了一切。 (节选自思果《春至》)
1. 朱自清的《绿》从不同侧面表现'绿'的可爱,本文则是从不同侧面来表现春的可爱。它是从哪些侧面表现春的可爱的?
答: 、 、 这三个侧面。
2. 朱自清描写的是'定格'的绿,本文首节写的是变化的绿。这主要是因为本文的写作
重点是 。
3. 本文写“绿”观察点有变化,交代变化的语句是:
① ②
4. 文中已有一句表达'寻春最容易'的意思,这一句是:
5. “鸟已经像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烦了”一句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修辞方法有 ,它要表达的意思是 。(可用文中语句略加组织作答)
【试题答案】
一. ⑴踞 ⑵薄 ⑶绺 ⑷穹 ⑸棱 ⑹滓 ⑺缬
⑻什刹 ⑼挹 ⑽掬 ⑾ 眸 睐
二. ⑴B ⑵A
三. 1. 从春天的颜色、春天的味道、春天的声音(或音乐)
2. 描写春天
3. ①走上高冈俯看 ②要到树林时
4. 只要出了门或者打开窗户,就知道季候。
5. 比喻拟人,小鸟也是早早的歌唱的报春者。
囚绿记
陆蠡
一、学习目标:
二、课前学案
1、回顾与'绿'有关的诗句。
2、谈谈你对'绿'的认识。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陆 蠡 ,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原名陆圣泉,浙江天白人,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有《海星》、《竹刀》、《囚绿记》三本散文集,因文笔清丽,质朴清新,幽静如一潭凝碧,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写在'异族的欺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的时候,作者那时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热情的抗日书籍,字里行间洋溢着'寂寞'和'激怒'的感情,表达了要挣脱黑暗的幽囚,追求自由与光明的思想。
4、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陆蠡( ) 涸( )辙( ) 淅( )沥( ) 猗( )郁 瞥见( ) 揠( )苗助长 急不暇( )择 蕈( )菌 孔隙( ) 移徙( )
5、预习课文,思考:
(1)文章题为'囚绿','囚'字的含义是什么?
(2)“我”“囚绿”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间,装饰过于抑郁的心情。
(3)作者为什么喜欢绿?
①绿色是宝贵的,它是希望,它是安慰,它是快乐
②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
③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但我并不感到孤独,因为那绿能陪伴着我
④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4)“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
它渐渐失去了清仓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5)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
①因为我对那绿的喜爱和牵挂
②怀念从前和绿一起的时光
(6)、理清情节,感悟作者情感
本文以对'( )'的情感为线索,
情节:(恋)绿——(囚)绿——(释)绿——(思 )绿
情感:
2、写作平台
春夏秋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年四季,大自然的景色是丰富多彩的,风箱雨雪,自然景观,又极易让人引发感慨,请以此为内容,写一个片断,或状物或绘景,题目自拟,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3)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4)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珍重”词语的深刻含义。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6).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1.:“绿影”指太阳照过常春藤的枝叶形成的影子;“绿友”指“我”囚禁的常春藤的两枝柔条;“绿囚”指不屈服于黑暗的顽强抗争的人。
2.作者想让绿色和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拿绿色来装饰简陋的房间,装饰过于抑郁的心情,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抑郁的年华。
3.“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囚放了。
4.表现了作者对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的敬畏。
5.当时正处于抗战爆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期,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全国人民需要紧密地团结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本文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