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上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A.2HNO3+H2S=S↓+2NO2↑+2H2O
B.2HNO3+CuO=Cu(NO3)2+H2O
C.4HNO34NO2↑+O2↑+2H2O
D.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2.硫化氢的转化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回收S,其转化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中,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
B.过程②中,Fe3+作氧化剂
C.过程③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改变
D.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
3.工业上制取的化学反应(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中被还原 B.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C.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D.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4.工业上制取ClO2的化学反应: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在反应中被氧化
B.Na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C.H2SO4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D.每生成1个ClO2,转移2个电子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
B.
C.
D.
6.氢化钙可用作生氢剂,原理如下:CaH2+2H2O=Ca(OH)2+2H2↑,其中水的作用是
A.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B.是氧化剂
C.是还原剂 D.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7.下列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8.下列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化合物作还原剂的是
A.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在高温下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单质铜
C.用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取氢气
D.用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和氯化钠
9.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海水中可以获得,电解溶液可制备金属钠
B.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中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C.海水中含有镁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镁单质
D.目前工业上可直接从海水中提取
10.赤铜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u2O),辉铜矿的主要成分是硫化亚铜(Cu2S),将赤铜矿与辉铜矿混合加热有如下反应:Cu2S+2Cu2O=6Cu+SO2↑,下列对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C.Cu2S在反应中只做还原剂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1∶6
11.碘在地壳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淀粉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时淀粉试纸会变蓝
B.足量能使湿润的、已变蓝的淀粉试纸褪色的原因可能是:
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D.途径II中若生成1,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
1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的是
A. B.
C. D.
13.具有还原性,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等质量的碘,途径I和途径II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2∶5
B.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
C.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加碘(遇淀粉呈蓝色)
D.途径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二、多选题
14.下列化学反应中,可以用来设计原电池的是
A.CaCO3+2HCl=CaCl2+H2O+CO2↑
B.Zn+CuSO4=Cu+ZnSO4
C.2H2+O2=2H2O
D.2NaOH+CuSO4=Cu(OH)2↓+Na2SO4
15.铊(Tl)盐与氰化钾(KCN)被列为A级危险品。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①T13++2Ag=Tl++2Ag+②Ag++Fe2+=Ag+Fe3+③Fe+2Fe3+=3Fe2+。下列离子氧化性比较顺序正确的是
A.T13+>Fe3+>Ag+ B.Fe3+>Ag+>T13+
C.T13+>Ag+>Fe2+ D.T13+>Ag+>Fe3+
三、实验题
16.高氯酸铵(NH4ClO4)为白色晶体,具有不稳定性,在400°C时开始分解产生多种气体,常用于生产火箭推进剂。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NH4ClO4的分解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内药品均足量,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
(1)在实验过程中发现_______, 说明产物中有氧气生成。
(2)实验完毕后,取D中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物质于试管中,滴加蒸馏水,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仪器E中装有碱石灰的目的是______。
(4)某同学认为产物中还应有H2O和Cl2,该同学从理论上分析认为有Cl2存在的理由是__________。
(5)为了证明H2O和Cl2的存在,选择上述部分装置和下图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
①按气流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实验过程中H中的现象为_______。
②写出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6)实验结论: NH4ClO4分解时产生了上述几种物质,则高氯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7)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拟通过称量D中镁粉质量的变化,计算高氯酸铵的分解率,会造成计算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
17.KI淀粉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现有以下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温度/℃ 30 40 50 60 70
显色时间/s 160 80 40 20 1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实验试剂除了1KI溶液、0.1H2SO4溶液外,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
(4)实验操作中除了需要上述条件外,还必须控制___________(填字母)不变。
A.温度B.试剂的用量(体积)C.试剂添加的顺序
(5)由上述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6)若要进行溶液酸性强弱对反应速率影响的探究实验,你会采取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
18.为探究H2O2、SO2、Br2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溴水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
ii.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iii.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室中常常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式:___________。
(2)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
②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
(3)iii中滴入少量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1:H2O2的量少不能氧化Br—
观点2:B中有未反应H2SO3
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
四、原理综合题
19.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已知:淀粉遇I2变蓝色)
(1)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氧化产物是____
(2)用双线桥标出上述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与数目:______
2NaNO2+4HI=2NO↑+I2+2NaI+2H2O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实验可选用的物质有:
①水 ②淀粉碘化钾试纸 ③淀粉 ④白酒 ⑤食醋,下列合适的组合是_____ (填字母)。
A.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②③⑤
(4)①某厂废切削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采用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
②取200.00mL该厂废切削液,加入适量H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0.12mol Na2S2O3,计算所取废切削液中含NaNO2的质量。
(已知:,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两位小数)
20.有下列三个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2FeCl3+2KI=2FeCl2+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
③K2Cr2O7+14HCl=2KCl+2CrCl3+7H2O+3Cl2↑
请根据上述反应分析推断后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___________。
(2)Cr2O、I-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
(3)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I-,则Cr2O、Fe3+、Fe2+、Cl-中能与I-大量共存的离子是___________。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酸性废液中的Cr2O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反应中HNO3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全部降低,被还原,故只表现出氧化性,选项A不合题意;
B.反应中HNO3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全部不变,只表现出酸性,选项B不合题意;
C.反应中HNO3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全部降低被还原,但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故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还原性,选项C不合题意;
D.反应中HNO3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部分降低,被还原,还有一部分不变,表现酸性,故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选项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2.C
【详解】A.过程①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uS的反应为H2S+Cu2+=CuS↓+2H+,A正确;
B.过程②中,发生的反应为:CuS+2Fe3+=S+Cu2++2Fe2+,Fe3+作氧化剂,B正确;
C.过程③中,氧气是氧化剂,Fe2+是还原剂,O和Fe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错误;
D.根据转化关系图可判断回收S的总反应为2H2S+O2=2H2O+2S↓,D正确;
故选C。
3.D
【详解】A.在反应中中S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至+6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故A错误;
B.中Cl元素化合价由+5价降为中的+4价,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在反应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故C错误;
D.由可知,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故D正确;
答案选D。
4.A
【详解】A.反应时,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NaCl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H2SO4在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C错误;
D.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反应中Cl从+5价降低为+4价,生成1个ClO2,转移1个电子,故D错误;
选A。
5.A
【详解】A.反应中N、O元素化合价有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属于阴影部分的反应,故选A;
B.是化合反应,不属于属于阴影部分的反应,故不选B;
C.是分解反应,不属于属于阴影部分的反应,故不选C;
D.是置换反应,不属于属于阴影部分的反应,故不选D;
选A。
6.B
【详解】CaH2中H的化合价为-1价,失去1个电子化合价升为0价,H2O中H的化合价为+1价,得到1个电子化合价降为0价,CaH2为还原剂,H2O为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均为H2;
故选B。
7.B
【详解】A.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A错误;
B.原子化合价升高,是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得电子,B正确;
C.变成,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数应为,C错误;
D.单质变成,化合价升高,失电子,生成,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所以单线桥的箭头从指向,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Zn作还原剂,硫酸作氧化剂,故A不选;
B.高温下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单质铜的反应中,CuO中的Cu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B不选;
C.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水中的H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故C不选;
D.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和氯化钠,其中溴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D选;
故选D。
9.B
【详解】A.海水晒盐得到NaCl,Na为活泼金属,则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Na同时产生氯气,A错误;
B.从海水中提取溴的过程中溴离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溴单质,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B正确;
C.海水中镁以离子形成存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氯化镁,然后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冶炼Mg,一定发生化学变化,C错误;
D.虽然海水中碘的总含量很大,但是海水中碘的浓度很低,不能直接由海水提取碘,D错误;
故选B。
10.D
【分析】Cu2S+2Cu2O=6Cu+SO2↑ 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的氧化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氧化剂对应的产物的还原产物,还原剂对应的产物是氧化产物,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详解】A.反应中,Cu2S和Cu2O中的+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2S和Cu2O都是氧化剂,故A错误;
B.反应中,+1价Cu元素得电子生成0价的Cu,所以Cu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
C.硫化铜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C错误;
D.根据Cu2S+2Cu2O=6Cu+SO2↑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1∶6,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A.加碘盐中含有KIO3,+5I +6H+=3I2+3H2O,I2使淀粉变蓝,所以用KI 淀粉试纸和食醋可以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故A正确;
B.根据图示转化Ⅲ可知氧化性Cl2>,已变蓝的淀粉 KI试纸褪色的原因可能是氯气将碘氧化为HIO3,反应方程式为5Cl2+I2+6H2O=2HIO3+10HCl,故B正确;
C.由途径I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2NaIO3,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故C错误;
D.根据转化关系2~I2~10e 可知,生成1mol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故D正确。
故选C。
12.A
【详解】A.反应符合反应事实,遵循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A正确;
B.在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是2个,故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B错误;
C.电子转移方向及数目均不合理。反应过程中KClO3的Cl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Cl2,HCl失去电子被氧化变为Cl2,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数目是5个,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C错误;
D.电子得失方向弄反。CuO变为Cu单质,Cu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2×2e-,C变为CO2,失去电子数目是4e-,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3.A
【详解】A.途径Ⅱ转化关系2~I2~10e-,途径Ⅰ中2I-~I2~2e-,生产等量的碘,途径Ⅰ和途径Ⅱ转移电子数目之比为1:5,故A错误;
B.由途径I可知氧化性Cl2>I2,由途径Ⅱ可知氧化性I2<NaIO3,由途径Ⅲ可知氧化性Cl2>NaIO3,故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故B正确;
C.I-和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则可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故C正确;
D.径Ⅲ反应是通入足量氯气,碘离子被氧化为碘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l2+I-+3H2O═6Cl-++6H+,故D正确;
故选:A。
14.BC
【详解】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没有电子转移,无法设计成原电池,A错误;
B.该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且为放热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设计成原电池,B正确;
C.该反应中存在电子转移,且为放热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设计成原电池,C正确;
D.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没有电子转移,无法设计成原电池,D错误;
故答案选BC。
15.CD
【详解】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知,氧化性①中Ti3+>Ag+,②中Ag+>Fe3+,③中Fe3+>Fe2+,综上所述,氧化性是TI3+>Ag+>Fe3+>Fe2+,答案选CD。
16.(1)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
(2)Mg3N2+6H2O=3Mg(OH)2↓+2NH3↑
(3)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应存在还原产物,从而判断出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能生成氯气
(5) H→G→F 从白色变蓝色
(6)2NH4C1O4=N2↑+4H2O+Cl2↑+2O2↑
(7)偏大
【分析】NH4C1O4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经碱石灰干燥除氯气后,用铜粉检验氧气的存在,用镁粉检验氮气的存在。
(1)
NH4C1O4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经碱石灰干燥后,能使铜粉由红色变为黑色,说明生成了CuO,所以分解产物中含有O2。
(2)
NH4C1O4受热分解产物中有N2生成,N2与镁粉生成Mg3N2,产生的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为氨气,发生反应为:Mg3N2+6H2O=3Mg(OH)2↓+2NH3↑。
(3)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与镁粉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仪器E中的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4)
根据分析可知,NH4C1O4分解产物中含有O2和N2, O2和N2都是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还应存在还原产物,从而判断出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可能生成氯气。
(5)
①检验水蒸气和氯气,应该先用H中的无水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再用溴化钾检验氯气现象是水溶液变为橙黄色;为了防止多余的氯气污染环境,还需要使用尾气吸收装置,所以按气流从左至右,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H→G→F;无水硫酸铜粉末遇到水从白色变蓝色。
②F中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实验结论: NH4ClO4分解时产生了氮气、氧气、氯气和水,高氯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1O4=N2↑+4H2O+Cl2↑+2O2↑。
(7)
通过称量D中镁粉质量的变化,计算高氯酸铵的分解率,镁粉与装置中的氧气、氮气反应,造成产物质量增大,会造成计算结果偏大。
17.(1)4H++4I-+O2=2I2+2H2O
(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淀粉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BC
(5)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约2倍
(6)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详解】(1)在酸性条件下KI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水和I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4I-+O2=2I2+2H2O;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是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该反应产生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因此实验试剂除了1 mol/L KI溶液、0.1 mol/L H2SO4溶液外,还需要加入的显色试剂是淀粉溶液;实验现象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上述实验操作中除了需要(3)的条件外,还必须控制不变的是试剂的用量(体积)、试剂添加的顺序,因此选项是BC;
(5)由上述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约2倍;
(6)若要进行溶液酸性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则需要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采用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18. Na2SO3 + H2SO4 = Na2SO4 + SO2↑ + H2O 2OH- + SO2 = SO+ H2O 打开弹簧夹,通入氮气,排净装置空气,关闭弹簧夹 取少量滴加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H2O2>Br>SO2
【详解】(1) 在A中浓硫酸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S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 + H2SO4 = Na2SO4 + SO2↑ + H2O;实验室中常常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式:2OH- + SO2 = SO+ H2O;
(2)①由于在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和SO2在溶液中也会发生反应将其氧化,所以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N2,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
(3)由于H2SO3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产生有漂白性的SO2,所以为验证观点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滴加H2O2溶液前的B中溶液于试管中,加热,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4)物质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的可以把氧化性弱的制取出来,所以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2>Br2>SO2。
19.(1) HI NO
(2)
(3)C
(4) NH4Cl N2 N2 8.28g
【分析】(1)
根据2NaNO2+4HI=2NO↑+I2+2NaI+2H2O可知,N的化合价降低NaNO2被还原为氧化剂,NO为氧化产物,I的化合价升高HI被还原为氧化剂,I2为还原产物;
(2)
N的化合价降低,得到1个电子,I得化合价升高失去一个电子,;
(3)
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为蓝色,则氯化钠无现象,选择鉴别得试剂为:水、淀粉碘化钾试纸、白醋,故选C;
(4)
①NH4Cl能使NaNO2转化为不引起二次污染的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NO2+NH4Cl=NaCl+ N2↑+2H2O;N的化合价降低NaNO2被还原为氧化剂,N2为还原产物,N的化合价升高NH4Cl被氧化为还原剂,N2为氧化产物;②取200.00mL该厂废切削液,加入适量HI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一定浓度的Na2S2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0.12mol Na2S2O3,可知消耗碘单质为0.06mol,根据2NaNO2+4HI=2NO↑+I2+2NaI+2H2O可知,消耗NaNO20.12mol,所取废切削液中NaNO2质量=0.12mol×69g/mol=8.28g;,
20.(1)K2Cr2O7>Cl2>FeCl3>I2
(2) 不能 Cr2O会氧化I-
(3)Fe2+、Cl-
(4)Cr2O+3HSO+5H+=2Cr3++3SO+4H2O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结合离子共存分析解答。
【详解】(1)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①2FeCl3+2KI=2FeCl2+2KCl+I2,氧化性:FeCl3>I2;②2FeCl2+Cl2=2FeCl3,氧化性:Cl2>FeCl3;③K2Cr2O7+14HCl=2KCl+2CrCl3+7H2O+3Cl2↑,氧化性:K2Cr2O7>Cl2;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K2Cr2O7>Cl2>FeCl3>I2,故答案为:K2Cr2O7>Cl2>FeCl3>I2;
(2)氧化性:K2Cr2O7>I2,Cr2O、I-在强酸性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答案为:不能;Cr2O会氧化I-;
(3)FeCl3、I2、Cl2、K2Cr2O7的氧化性由强到弱依次是K2Cr2O7>Cl2>FeCl3>I2,则Cr2O、Fe3+在酸性溶液中均能将I-氧化,不能大量共存,Fe2+、Cl-能够与I-大量共存,故答案为:Fe2+、Cl-;
(4)+6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NaHSO3将酸性废液中的Cr2O还原成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3HSO+5H+=2Cr3++3SO+4H2O,故答案为:Cr2O+3HSO+5H+=2Cr3++3SO+4H2O。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