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差半车麦秸》达标题 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差半车麦秸》达标题 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1 22: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差半车麦秸》达标题
A卷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擤(??)????瘪(??)????舐(??)??谩(??)骂? ??谄媚(??)??霹雳(????)?【来源:21cnj*y.co*m】
2.体会下面一段话中动词的运用。? ??"有时候他一个人离开屋子,慢吞吞地走到村子边,蹲在一棵小树下面,皱着眉头,眼睛茫然的望着原野,噙着他的小烟袋,过很长的时间,把两片嘴唇心不在焉地吧嗒一咂,随即,有两屡灰色的轻烟从他的鼻孔里呼了出来。"? ??3.王哑巴到游击队后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变化。? 4.分析王哑巴这一人物形象,并说明其代表的意义。????【出处:21教育名师】

B卷

一、下面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喃(nán)喃 蹿(cuàn)出 擤(xǐng)鼻涕 喷嚏(tì)
B、谩(màn)骂 谄媚(xiàn) 霹雳(pī lì) 舐(shì)
C、冷峻(jùn ) 噎(yē)气 忌讳(huì) 哽咽(yē )
D、捻(niǎn)碎 噙(qín)着 坷垃(kē lā) 瘫痪(huàn ) 21·cn·jy·com
二、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麦秸 膨胀 绰号 漫骂
B、噙着 忌讳 谄媚 糟蹋
C、抱怨 分泌 饱嗝 战栗
D、颤抖 瘫痪 冷竣 济事
三、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他的脖子后面插着一把旧镰刀,腰里插着一根小烟袋,头上戴着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 )
2、“大家都这样叫我。”“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
( )
3、吃毕饭,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打了一个饱嗝,用右手食指往牙上一刮,刮下来
一片葱叶子,又一弹,葱叶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
4、他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母指和食指把坷垃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品滋味。(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卷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差半车麦秸》是———代著名作家————于193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他的著名的长篇小说————————,详尽描绘了明末农民起义波澜壮阔,曲折完整的历程。
2、《差半车麦秸》运用——————的记叙顺序,追述了差半车麦秸从被当作汉奸到参加游击队,最后受伤被送往后方医院的过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寒冷的黄昏,忽然全队的弟兄兴奋发狂一般呐喊着跳到天井里,把一个新捕到的汉奸同队长密密地围了起来。汉奸两只手背绑着,脸黄得没有一丝血色,两条腿颤抖得几乎战立不住。他的脖子后面插着一把镰刀,腰里插着一根小烟袋。头上戴着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队长手里拿着一面从汉奸身上搜出来的太阳旗,冷静地像一尊铁人。同志们疯狂地叫着:21教育网
“他妈的打扮得多像庄稼人!”:
“枪毙他,枪毙汉奸呀!“
不知谁猛地照汉奸的屁股上踢了一脚,汉奸打了个前栽,像患瘫痪似的顺势跪倒在队长面前。这意外的结果使同志们很觉失望,开始平静下来。有人低声讥讽道:21cnjy.com
“嘻,原来是一泡鸭子屎!”
队长还是像一尊铁人似的立着不动,浓黑的眉毛下有一道冷峻可怕的眼光在汉奸身上掘发着一切秘密。2·1·c·n·j·y
“老爷,俺是好人哪!”汉奸颤抖着替自己辩护,“我叫王哑,哑巴,人都知道的。”
“是小名字吗?”队长左额上的几根黑眉毛动了动。
……
“有绰号没有?”
“差,差,‘半车麦秸’。”
“恩?”队长的黑眉毛又动了动,“差什么?”
“‘差半车麦秸’。老爷。”
“谁差你半车麦秸?”
“大家都这样叫我。”“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他一口咬死我不够数儿……”www.21-cn-jy.com
“嗡!”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
队长又详详细细地盘问一忽儿,渐渐松开了脸皮,不再像一尊铁人了。其时我早就想对队长说:“得了,这家伙是个有趣的大好人,还有什么可怀疑呢?再盘问下去,连同志们也不耐烦了。”队长终于吩咐我们把“差半车麦秸”手上的绳子解开。一解开绳子,“差半车麦秸”就擤了一把鼻涕,一弯腰抹在鞋尖上。这时我才发现他穿着一双半新的黑布鞋,鞋尖和鞋后跟涂抹着厚厚的一层已干的和未干的鼻涕,干的地方微微发亮。21·世纪*教育网
阅读短文,看看队长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队长的表情和其他同志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这一部分塑造“差半车麦秸”的形象时,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举例说明。
通过阅读,概括一下你对“差半车麦秸”这个人物的印象。
?A卷参考答案:
1略?
2文中的动词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王哑巴当时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形象、生动、逼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种典型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王哑巴从一名普通百姓成长为一名游击队员,离不开全体游击队员对他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当时激烈和艰苦的斗争条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www-2-1-cnjy-com
?4.?参加游击队前,他憨厚、质朴、善良,但愚昧落后,懵懂无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观念和习气;他参加游击队后,在集体斗争生活中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王哑吧这个形象的塑造,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历史内涵。这个形象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中华儿女身上的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力量,说明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他们能够也一定能够同祖国一起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开当时激烈和艰苦的斗争条件,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1-c-n-j-y
B卷参考答案:
一、C
二、B
三、1、肖像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动作描写
C卷参考答案:
一.
1. 现代 姚雪垠 李自成 2.倒叙
二.
1.随着审问过程的发展,队长的脸色由很严肃到慢慢缓和,这通过眼光.眉毛和脸颊上的几根黑眉毛等细节描写以及同志们的神情.态度上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21*cnjy*com
2.队长的表现不象同志们那么随意.这说明了这支革命队伍领导有力.纪律严明.
3.主要通过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在对话中塑造人物形象.例子 略
4."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是一个憨厚质朴善良的农民,但他愚昧落后,懵懂无知,身上有很多陋习,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他不理解反抗侵略斗争的意义,缺少反抗意识.参加游击队后,集体斗争生活教育和锻炼了他,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逐渐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