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吴汉何尝杀妻》教案 语文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吴汉何尝杀妻》教案 语文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8-01 22:15:40

文档简介

第10课《吴汉何尝杀妻》第1课时教案
课 题
第1课时




知识与技能
引用典籍一一否定敌论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理清思路,学习演绎论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悟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 学 重、难 点
培养驳论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名人名言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2、关于作者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福建福州人,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历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他的杂文收集在《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
二、字词积累
篡位(cuàn)燕蓟(yānjì)自刎(wěn) 诬害(wū) 校(jiào)正 给事(ji)
奉诏(zhào)王莽(mǎng) 祠堂(cí)无稽(jī) 潼关(tóng) 典籍(jí)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
2、理解题意:题目是什么句式?改为陈述句。
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3、是立论还是驳论?作者驳什么?提出了哪些论据?哪个论据最有说服力?
驳论,批驳了“吴汉杀妻”一说。批驳《斩经堂》这出戏说吴汉杀了王莽的女儿,即自己的妻子,扶助刘秀恢复汉室江山。
引用史料
⑴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⑵《后汉书?吴汉传》记载:“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吴汉生平)
⑶“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家庭关系)
⑷《东观记》载“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⑸“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吴汉为人)
1、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
2、作者批驳了什么?提出了那些论据?那个论据是说服力最强的?
引用的四则史料,证明了吴汉不是王莽的女婿;吴汉的家庭关系正常,吴汉的夫人的名位正常,不会有杀妻的变故。但这些并不是最有说服力的。最有说服力的是对史料的总体把握“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而另四则⑵⑶⑷⑸具体的史料只是对总体把握的佐证,有一定的支持度。
历史考证“说有容易说无难”。例如研究《红楼梦》的语言,说有某个词,能找出一两个例子就可以了,然而要说《红楼梦》没有某个词,就必须把《红楼梦》从头到尾查一遍。
课文采用演绎论证(由一般到个别):
如果吴汉杀妻,那么《后汉书》一定有记载,
《后汉书》没有记载,
所以吴汉没有杀妻。
4、理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 1 ):提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戏当成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
第二部分( 2 ):介绍《吴汉杀妻》情节。
第三部分(3-8):以汉代的历史典籍为证据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
第四部分( 9 ):提出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造历史剧的观点。
3、课文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4、理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10、吴汉何尝杀妻
引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距离很大
杀妻《后汉书》必记
本论: 《后汉书》没有记载 演绎论证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结论: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课 题
第10课《吴汉何尝杀妻》第2课时教案
第2课时




知识与技能
理清文章的逻辑思路
过程与方法
理解“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弄清吴汉杀妻的故事究竟是高抬了吴汉的身价还是诬陷了吴汉
教 学 重、难 点
读懂本文的文化内涵
名人名言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一、复旧入新
翻译文中四则史料:
1、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人。家里贫穷,在县里供职做亭长。王莽末年,因为宾客触犯了法律,就逃命到了渔阳。(因)因资财缺乏,(于是)靠贩卖马匹为业。往来于燕蓟之间,所到之处都与豪杰之士结交。
2、吴汉曾经出征,妻子在后方置买了田地。昊汉回来(后),责怪她说:“军队在外打仗,将士的给养都不够,你在后方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田宅呢?”于是(把田宅)都分给了兄弟亲戚家。
3、吴汉只修筑里宅,不建大宅子。夫人先死,简单地埋在小坟里,不修筑祠堂。
4、(吴汉)为人朴实厚道不善言辞,匆忙时就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思考讨论
1、作者引经据典证明“吴汉杀妻”是无稽之谈,他的写作目的是什?
明确: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要为吴汉平反,而是借对它的澄清来指导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认识,为现实生活服务。他想说明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是有距离的,谁要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另一方面,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不必要照搬史实,但也不能无中生有,捏造情节。
2、你认为旧戏所编的“吴汉杀妻”这一情节是抬高了吴汉身价还是诬害吴汉?
明确:剧作者以为能抬高吴汉,在今天看来这是一种愚忠和株连的封建观点,是诬害吴汉。
3、作者的观点: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
告诫人们: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历史的真实:客观的历史事实。
舞台艺术的真实:合乎情理的情节、人物、环境。与客观真实没有联系。
1、翻译文中四则史料
2、作者引经据典证明“吴汉杀妻”是无稽之谈,他的写作目的是什?
3、你认为旧戏所编的“吴汉杀妻”这一情节是抬高了吴汉身价还是诬害吴汉?
4、不是本文文化内涵价值的一项(B ):
A、提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告诫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B、对具体史事的澄清。
C、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D、抨击剧作者愚忠和株连的封建观点
三、写作方法
1、以丰富的史料,批驳“吴汉杀妻”的说法。
2.用简洁的语言引述剧情。《吴汉杀妻》一出戏剧本有上万字,然而作者只用二三百字就叙述清楚了。这样写符合议论文中记叙的特点。议论文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其语言特点是简洁,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和形象生动的描写。
四、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批驳了“吴汉杀妻”的说法,有力论证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从而说明了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不可胡编乱造。
4、归纳主旨




10、吴汉何尝杀妻
引论: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距离很大
杀妻《后汉书》必记
本论: 《后汉书》没有记载 演绎论证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结论: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