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世上没有傻问题》讲学稿2
学习目标与要求:
积累生字词 ,把握文章的观点,理清文章的逻辑思路。
学习叙议结合,层层深入的写法。
培养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学会对自己或别人的一些问题重新思考。
模块一:温故知新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小组听写《大小猫洞》字词。
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知识链接:卡尔 萨根博士是美国康耐尔大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天文学教授,同时又是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他对科学的精辟见解使他成为“唯一能够用简单扼要的语言说明科学是什么”的科学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他是宇宙生物学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萨根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天文学和其他科学事业。他热爱科学,崇尚理性,而理性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作用是他的科学观的核心所在。他在进行天文学研究时,深刻地感受到科学与大自然相遇时,作为一个科学家所产生的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学法指导 学习内容 摘记
1、看:学习目标及知识链接2、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完成学习内容1、2、3。预时30分钟)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疏( )忽 瞥( ) 贬( )低 脆( ) 弱 深奥( ) 呵( )护 灌( )输 倾( )向解释下列词语,然后任选两个词写一段话(30-50字)滔滔不绝: 。 疏忽: 。乏味: 。贬低: 嘲弄: 。 3、,默读课文,思考:从全文看,哪些问题往往被人们视作傻问题?
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研讨内容 摘记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作者针对什么现象来谈论“世上没有傻问题”的?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人会花时间去想傻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哪些人人又羞于提问题?对待问题,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对于这两种态度,作者提出了怎样的希望?通过前面两题,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4、结合课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傻瓜式问题的理解与看法。
模块四:精讲梳理
精讲内容 摘记
1、很多科学成就的获取是从“傻问题”开始的。请列举一些两个事例加以说明。2、生活中你有哪些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3、关于质疑与思考。
模块五: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疑虑(lǜ) 乏味(fá) 深奥(ào) B.脆弱(cuì) 脚趾(zhǐ) 尽管(jìn)
C.贬低(biǎn) 惹恼(rě) 几乎(jǐ) D.猜测(cè) 即使(jí) 愚蠢(cǔn)
2.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他们很好奇,爱动脑筋,引起思考的、有洞查力的问题涛涛不绝。( )
(2)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喝护和鼓力。但是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鼓力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关健的进行思考的工具。( )
(3)我敢到实在难以理解。成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翠弱吗?( )
3、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把“首台”移到“可去除”前)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删除“通过”)
4、阅读下面问题,完成后面的问题。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
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
综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就拿洗澡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旋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旋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旋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也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旋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旋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旋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
无独有偶。在60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孙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了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岸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
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儿子,儿子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
洗澡水的旋涡、蚯蚓的分布、睡觉时眼珠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
(1).请你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
(3).本文谈到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① ② ③
(4).第三段中粗体字“发现者”与“创立者”的位置不能互换,原因是什么?
1. A B中“尽”应读“jǐn”; C中“几”应读“jī”;D中“虬”应读“chǔn”。
(2)呵 励 键
3、C
(1).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例证法。(或事例论证;或摆事实,讲道理)
(3).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③有敢于探究真理的勇气。
(4).“发现”与上文的“定理、定律”相对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立”与上文的“学说”相对应,如调换了,搭配就不恰当了。(如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