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雀东南飞并序》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乙)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对作者在(甲)中着力描写的目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极力表现太守的荣华富贵,侧面表现刘兰芝的受欢迎。
B.用太守家的热闹情景反衬刘兰芝和焦仲卿内心的痛苦。
C.反衬刘兰芝的不慕富贵、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高洁品质。
D.突出太守对刘兰芝的重视和喜爱,反衬了焦母的暴戾专横。
2.对诗歌的结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交映,鸳鸯在其中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诉。
B.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
C.《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D.最后两句提醒以后的人不要忘记这家长制度所造成的悲剧,不仅表现了作者的观点,也反映了人民的感情、期望和意愿。
3.(乙)中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应如何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4.对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排比和比喻 B.夸张和渲染 C.排比和铺陈 D.比喻和起兴
5.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相同一项是( )
A.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丁宁 B.逆以煎我怀 足以荣汝身
C.始适还家门 处分适兄意 D.渠会永无缘 问渠那得清如许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我有亲父兄 B.处分适兄意 C.否泰如天地 D.叶叶相交通
二、情景默写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刘兰芝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表现出刘兰芝辞别婆婆前内心杂乱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用对比兼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诉说自己忠于爱情、绝不背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 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所写婚俗与《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所写的做法相似。
(5)《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_______,________”等诗句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三、选择题
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阁”,尚书省的别称,东汉以尚书直接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乃有此称。
B.“城郭”,古代“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城叫“城”,外城叫“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再”,第二次;“拜”,见面时的礼节。
D.“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人定”,夜深人静的时候,指21点至23点。
9.下列有关《孔雀东南飞(并序)》一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B.“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
C.“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见识狭隘、浅薄,没出息”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
D.“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俜萦苦辛 伶俜:孤单的样子。
B.感君区区怀 区区:情意真挚。
C.叶叶相交通 交通:交接,触连。
D.多谢后世人 多谢:多多致谢。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徒留无所施(用) 大人故嫌迟(起得晚)
B.何意致(招来)不厚 卿但(只是)暂还家
C.红罗复(又,加上)斗帐 事事四五通(遍)
D.却(但是)与小姑别 逆(预想)以煎我怀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称。
B.《孔雀东南飞》中有诗句“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指农历的每月二十九,在汉代,每月的这一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C.《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中的“公姥”在古代指公公和婆婆,句中专指“婆婆”;古代的“舅姑”也是指公婆。
D.“乐府”本指古代音乐机关,汉武帝时设立,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官署,除将文人诗章制成乐曲演唱外,兼采集民间诗歌乐曲。后来把乐府官署的诗(包括民间采集的和文人创作的)称为“乐府”,于是它又演变为一种诗体名称。
13.下列对《孔雀东南飞》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贱妾,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辞,文中是刘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是古代表示亲热的称呼,文中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
B.古人成婚有许多习俗,如新婚当夜,男左女右共髻束发,称为结发。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顺序排,应为“黄昏”“夜半”“人定”“鸡鸣”。
D.初七及下九,指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B.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C.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C.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D.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名为鸳鸯
A.孔雀东南飞 B.头上玳瑁光 C.手巾掩口啼 D.卿当日胜贵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多谢后世人 B.叶叶相交通 C.二情同依依 D.可怜体无比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
首先,他们为爱情而献身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追求爱情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但真正为追求爱情而献出生命的人却________,特别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渴望爱情,但往往面对困难和阻碍就会_____。而刘兰芝和焦仲卿却用他们的生命、热血和义无反顾的执着,谱写了一曲爱情壮歌。
其次,主人公反抗礼教的巨大勇气和行为极具意义。虽然他们夫妻恩爱,但是焦母偏要以一己之好恶拆散二人,礼教的荒谬性、片面性可见一斑。夫妇二人一开始并没有萌生反抗之念,而是试图________妥协。但礼教并不体恤他们,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其兄长逼迫她另嫁他人。二人的爱情无处可托,最终他们走向了死亡。他们用生命进行的反抗实现了对爱情的生死不渝,令礼教的荒谬性、残酷性、非人性得以________。
再次,《孔雀东南飞》所揭示的生存世界的深度,不亚于哲学对人类的存在的沉思。它形象地描绘了焦、刘殉情的悲剧,而悲剧的成因并非简单地指向某些人的人性之恶,而是直指人背后的历史文化弊病,展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噬人的本质。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B.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C.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D.《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曲有关爱情、婚姻、生存的悲歌。
B.他们的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
C.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
D.后人因为他们的勇敢反抗而赞叹不已,并深受鼓舞。
20.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寥寥无几 束手束脚 谋求 流露
B.微乎其微 束手束脚 追求 流露
C.微乎其微 畏葸不前 追求 暴露
D.寥寥无几 畏葸不前 谋求 暴露
五、语言表达
21.请你根据《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有关内容,为下面对联配出下联。
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同学们把它改编成了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其中兰芝“举身赴清池”和仲卿“自挂东南枝”的情节以及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结尾,因舞台的限制,学生不能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而这部分又是戏剧冲突的高潮部分。于是由一位同学在二胡演奏《化蝶》的背景音乐中用低缓、沉抑的语调来朗诵这一部分,另外两位同学采用虚拟的表演来象征刘、焦二人的殉情。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朗诵结束后,接着出现画外音。
(1)请你以“五字句”拟写一个对刘、焦爱情美好祝愿的画外音结束剧情。
(2)请点评以上对课本剧结尾的处理方法。
六、小阅读-课内
23.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③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24.对下面几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体现了起初焦仲卿对刘兰芝的误会。
B.“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是刘兰芝对封建家长制的无言挑战。
C.“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这句诗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
D.“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表明刘兰芝忠于爱情,义无反顾。
七、选择类
2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D.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2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妾不堪驱使 不堪吏人妇
B.何乃太区区 感君区区怀
C.始适还家门 适得府君书
D.便言多令才 便可速遣之
27.下列句中“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好自相扶将 B.仰头相向鸣
C.嬉戏莫相忘 D.还必相迎取
28.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汝岂得自由 B.槌床便大怒
C.哽咽不能语 D.可怜体无比
29.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箱帘六七十 B.蒲苇纫如丝
C.摧藏马悲哀 D.留待作遗施
3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人伤之 伤:哀悼
B.供养卒大恩 卒:完成,尽
C.事事四五通 通:遍,次
D.多谢后世人 谢:致谢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7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D 2.C 3.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同时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D.“反衬了焦母的暴戾专横”理解错误,文段中的描写是在极力表现太守的荣华富贵和热闹情景,以此反衬刘兰芝的不慕富贵、忠于爱情。这段文字与“焦母”没有多大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 “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表述错误。乐府诗歌是现实主义的,《孔雀东南飞》浪漫主义的结尾并没有改变全诗的现实主义风格。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乙)中对刘兰芝“举身赴清池”和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同时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4.D 5.C 6.C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文表达技巧的能力。
具体分析,划线句子“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几句是写刘兰芝离开时的装束打扮,属于正面描写,渲染了她“精妙世无双”的美好形象;“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运用比喻的修辞;夸张“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运用铺陈排比;不含有“兴”的手法,“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文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君既若见录”中“见”,用于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府吏见丁宁”中“见”用于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相当于“我”。
B.“逆以煎我怀”中的“以”,表示原因或方式的语助词,是“用”之意;“足以荣汝身”中的“以”,表示原因或方式的语助词,是“用”之意。
C.“始适还家门”中的“适”,出嫁;“处分适兄意”中的“适”,按照。
D.“渠会永无缘”中的“渠”是代词;“问渠那得清如许”中的“渠”是代词。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
A.“父兄”古今异义,此处是偏义复词,在文中指兄;今义是父亲和兄长。
B.“处分”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在诗中是“安排、处理”的意思;今义是“对违反法律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处罚”;
C.“否泰”古今同义,指世道盛衰,人世通塞或运气好坏;
D.“交通”是古今异义的词语,诗中是交错相连的意思;今义是各种运输与邮电通信的总称。
故选C。
7.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 便利此月内 六合正相应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词语有:(1)削、朱丹(2)著、夹、通(3)磐、蒲苇、纫(4)便利(5)流纨、著、珰。
8.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黄昏,傍晚时分,一般指18点左右”解释不准确。“黄昏”,应为日落以后至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间,一般指19点至21点,也就是戌时。
故选D。
9.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化常识以及实词用法的能力。
A.“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错误,《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故选A。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多多致谢”错误,应该译为多多告诉。句意:多多劝告以后的人们。
故选D。
1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起得晚”错误,应该译为慢。
C.“又,加上”错误,应该译为双层。
D.“但是”错误,应该译为退出来。
故选B。
1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下九’指农历的每月二十九” 错,“下九”应指“农历的每月十九”。
故选B。
1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若按顺序排,应为‘黄昏’‘夜半’‘人定’‘鸡鸣’”错误,正确的排序应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
故选C。
14.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把腰间带子的光彩比作水流晃动的光彩,把耳朵上戴的珍珠耳坠比作皎洁的明月。是比喻句。
B.把寿命比作“南山石”。是比喻句。
C.把眼泪比作成串的珠子。是比喻句。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意思是“接着举手告别,惆怅不止,两人的感情同样的恋恋不舍”。不是比喻句。
故选D。
1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共事:古义,在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古义,处理、处置;今义,对违法乱纪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
B.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C.徘徊:古今意义相同,都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络绎:古今意义也相同,都指“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D.交通:古义,交叉勾连,这里指挨在一起;今义,原是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现仅指运输事业。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故选C。
1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自名为鸳鸯”中“名”是名词作动词,命名。
B.“光”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发光。
A.“东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南方向。
C.“手巾”,名词作状语,用手巾。
D.“日”,名词作状语,一天比一天。
故选B。
17.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C.“依依”古今义都是形容留恋,不忍分离。
A.“多谢”,古义,多多告诉。今义,客套话,表示感谢。
B.“交通”,古义,交相通达。今义,运输事业。
D.“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故选C。
18.C 19.B 20.D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作为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语序不当,应将“最长的”放到“叙事诗”之前;二是“讲述了焦仲卿……”成分残缺,可在“讲述”前加“《孔雀东南飞》”。
A.没有改正第一处语病;
B.没有改正第二处语病;
D.“《孔雀东南飞》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结构混乱,前一句还没有表述完,后一句就另起话头。
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首先看语境,前面概述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由后文“首先”“其次”“再次”后面的内容可知,这三部分主要讲的是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反抗行为的现实意义。括号里的句子应该起到过渡作用,由二人的故事过渡到二人行为的现实意义。
然后分析四个选项。
A.“这是一曲有关爱情、婚姻、生存的悲歌”仅是对前面故事的概括,与下文的现实意义不衔接。
C.“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也是对前面的概括,与后文不衔接。
D.“后人……”和上文二人的内容不衔接。
B.“他们的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这一表述更能承上启下。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寥寥无几”,形容为数很少,没有几个。“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这里说的是为爱情献出生命的人很少,应选“寥寥无几”。
第二处,“束手束脚”,形容做事顾虑多,不敢放手去干。“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这里说的是人们不敢追求爱情,应选“畏葸不前”。
第三处,“谋求”,设法寻求。“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也特指向异性求爱。这里说的是想方设法妥协,应用“谋求”。
第四处,“流露”,(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暴露”,(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根据语境“令礼教的荒谬性、残酷性、非人性”得以显露出来,应选“暴露”。
故选D。
21.示例1:坚似磐石,情仲卿殉情挂南枝
示例2:坚若磐石,痴仲卿违母缢庭树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对联的能力。
首先要回顾对联的有关知识。如字数相等,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要对称;意义相关,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有机整体;节奏相合,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然后分析上联的内容和结构。“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这是对《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行为的评价,前一句“纫如蒲苇”是形容刘兰芝对爱情的态度像蒲苇一样柔韧结实,是主谓宾结构模式;后一句“勇兰芝抗婚赴清池”是对刘兰芝的行为的概括,“勇兰芝”是偏正结构,“抗婚”“赴清池”都是动宾结构。
接着分析对对联内容的要求。如“根据《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有关内容”,下联的内容应该与《孔雀东南飞》相关,上联是对刘兰芝行为的概述和评价,那么下联应该是对焦仲卿行为的概述和评价,如果说刘兰芝对待爱情是“纫如蒲苇”,那么焦仲卿对待爱情是“坚如磐石”,刘兰芝是“勇”的,焦仲卿就是“痴”的,刘兰芝是“抗婚赴清池”,焦仲卿则是“殉情挂南枝”。
22.(1)孔雀东南飞,一去不复回,诚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2)①用《化蝶》乐曲来移花接木,使这首诗很难在舞台上表现的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结尾得到了很好的处理。②放慢节奏,配乐朗诵如泣如诉,自然地将剧情推向高潮,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音乐里,忘情于故事中,达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艺术效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生动的能力。
答题必须紧扣题干要求。
回答第一问时,应先明确什么是画外音。“画外音”是影视等指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思考时注意题干中“对刘、焦爱情美好祝愿的画外音”和“五字句”这两点要求。
回答第二问时,要抓住关键词“二胡演奏”“化蝶”“虚拟的表演”,二胡演奏本身就具有哀婉的特点,契合诗歌的情感基调;《化蝶》的情境与《孔雀东南飞》类似﹔虚拟的表演让抽象的情感直观化。
2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这一选择要求。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这句话是焦仲卿听到变故后的表现。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中“叹”字不能体现“敢于反抗”。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这句话主要说的是时间,和反抗精神无关。
排除①④⑤句。
故选B。
2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诗句内涵的能力。
C.“暴露了焦仲卿的软弱性”错误,应是体现了焦仲卿的善良、孝顺。
故选C。
25.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偏义复词的理解能力。
A.“否泰”是好运气和坏运气,“否”,坏运气,“泰”,好运气。
B.“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是偏义复词,意义偏“作”,专指工作。
C.“父兄”原意是父亲和兄长,这里是偏义复词,偏指“兄”,“兄长”。
D.“公姥”本义是公婆,这里偏指婆婆,是偏义复词。
故选A。
2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堪”,均为“胜任”。
B.“区区”:愚拙/情意深挚。
C.“适”:出嫁/刚才。
D.“便”:言辞敏捷/就。
故选A。
2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好好地扶助他们精心奉养。“相”,偏指一方。
B.句意:它们抬起头来相对鸣叫。“相”为“互相”。
C.句意:玩耍时千万不要把我忘。“相”,偏指一方。
D.句意:回来之后一定会去迎接你。“相”,偏指一方。
故选B。
28.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B.“床”:古义,古代坐具;今义,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
C.“哽咽”:古义、今义都是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D.“可怜”: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怜悯,或(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故选C。
29.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A.“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B.“纫”同“韧”,坚韧。
C.“藏”同“脏”,脏腑。
故选D。
3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句意:我要郑重地告诉后来的人。谢:告诉,告知。
故选D。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