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蜀相》同步练习(含解析)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9 10: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蜀相》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蜀相》,完成下面小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名。“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频烦”犹频繁,多次。“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的计策。“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济”是扶助。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民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2.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并简要分析。
二、情景默写
3.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
三、选择题
4.从题材上看,《蜀相》属于( )
A.写景诗 B.怀古诗 C.哲理诗 D.闲适诗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三顾频烦天下计 频烦:频繁
6.下列对《蜀相》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
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真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号古木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C.雄飞雌从绕林间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8.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B.“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爱好音乐。
C.“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多次登门拜访的事。“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
D.“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英雄”,这里是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四、语言表达
9.请根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扩写。
要求:①语言生动;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并写在文字前面;③100字以上。
五、小阅读-课内
10.对这首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蜀相》是一首咏史诗,“蜀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自春色”、“空好音”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 “空”可以解释为“自”。
C.“天下计”即《隆中对》中所说天下大计,“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及辅佐刘禅守业治国。
D.“长使英雄泪满襟”,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
11.对《蜀相》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前四句写丞相祠堂,后四句写丞相本人,但对祠堂的描写已暗含丞相本人。
B.“何处寻”的“寻”字,饱含着诗人对诸葛亮无限追慕的心情。心思其人,才要寻其庙。
C.“三顾频烦天下计”,写刘备对经常依赖诸葛亮的计策来谋取天下感到很内疚。
D.《蜀相》写于公元760年,杜甫写此诗与当时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有关。
12.这首诗共有几个字押韵( )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13.下列对《蜀相》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史诗,“丞相”即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自春色”“空好音”中的“自”与“空”可以互训,即“自”可以解释为“空”,“空”可以解释为“自”。
C.“频烦”即“频繁”。“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14.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倾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鸟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老臣心”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寄托了诗人济世无人的哀伤。
15.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 B.沉郁顿挫 C.恬淡自然 D.刚劲凝练
16.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律诗 B.绝句 C.古体诗 D.曲子词
六、非选择类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危乎高哉 危:________________
②所守或匪亲 匪:________________
③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________________
④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________________
⑤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________________
⑥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________________
⑦隔叶黄鹂空好音 空:________________
⑧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________________
⑨三顾频烦天下计 顾: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4页,共4页
试卷第3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自”“空”两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自”“空”两字修饰,则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婉转动听,可有谁听呢?借此突出了诸葛武侯祠的寂寞、荒凉、凄清,由此自然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两朝’指东汉和蜀汉”错误,“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婉转动听,可有谁听呢?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借此突出了诸葛武侯祠的寂寞、荒凉、凄清,由此自然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点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3.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映阶、鹂、频烦、济。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文体知识的能力。
B.《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所以为怀古诗。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
C.“以手抚膺坐长叹”意思是“用手抚摸着胸口徒然地长长叹息”,“坐”的意思是“徒然,空”。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赏析能力。
D.“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错误,应是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故选D。
7.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把握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特点,然后分析所给选项,选出答案。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以及被动句,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
D项,“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宾语前置句,“胡为”应为“为胡”。
其余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加省略句。
A项,“号古木”应为“(于)古木号”。
B项,“具告以事”应为“以事具告(之)”。
C项,“绕林间”应为“(于)林间绕”。
故选D。
8.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好音”指优美动听的鸟鸣,而不是“爱好音乐”。这里的“好”是形容词,美妙的、悦耳的意思,不是动词。
故选B。
9.春天来了,武侯祠内一片寂静,茂盛的草努力释放出它的绿来辉映祠内的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枝叶掩映下,黄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不时传来婉转清脆的鸣唱声,鸣声圆润嘹亮。自然界的春天来了,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如此浓郁,可是祖国中兴的希望却如此之渺茫。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扩展语句的能力。
本题描写时,抓住春天的季节特点和武侯祠这一地点,明白诗人是悼念诸葛亮的。然后重点描写祠内的青草色和黄丽够的鸣叫声来表现祠内是春天的景象又寂静的景象,这两处写景可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最后,表达情感时要抓住诗中诗人的心境和情感来进行。比如,可以这样写:春天来了,武侯祠内一片寂静,空寂无人,茂盛的草努力释放出它的绿来辉映祠内的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枝叶掩映下,不时传来黄鹂婉转清脆的鸣唱声,鸣声圆润嘹亮,黄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自然界的春天来了,那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如此浓郁,可是祖国中兴的希望却如此之渺茫。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指作者杜甫常常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垂泪”错,应当是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故选D。
1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 “写刘备对经常依赖诸葛亮的计策来谋取天下感到很内疚”错误,“三顾频烦天下计”是说“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应是展现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故选C。
1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七言律诗的押韵的规律:七言律诗每首为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通过阅读《蜀相》全诗可知,此为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其中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韵。押韵字为“寻”“森”“音”“心”“襟”,所以共有五个字押韵。
故选C。
13.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内容的能力。
C.“‘两朝’指东汉和蜀汉”错误,“两朝”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支撑困难局面,并非“东汉”与“蜀汉”。
故选C。
1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由远及近”错,应是“由近及远”,写草绿鸟啼的美景,又有谁来观瞻和欣赏呢?此句主旨是写诗人的感叹。
故选B。
1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B.《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结构起承转合、层次波澜,又有炼字琢句、音调和谐的语言魅力,属于“沉郁顿挫”的风格。
故选B。
16.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知识的掌握能力。
从诗歌体裁上分:诗歌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律诗,每首限定八句,根据每句的字数不同,区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每首限定四句,根据每句的字数不同,区分为五绝和七绝。
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曲子词,曲子词是词的早期名称之一。在隋、唐至五代时期,汉族民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曲调,被称作曲子。这种曲子可以填词歌唱,所填的歌词就被称作曲子词。开始时曲子词取材宽泛、格律随意。经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的引用和规范,到宋朝初期,曲子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律,演变为宋词。
本题中,《蜀相》一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属于律诗中的七律。
故选A。
17. 高 同“非”,不是 正对着 越过 胸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白白地 扶助 拜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为:真是太高了。危:高。
(2)句意为:如果在这里把守关隘的人不是朝廷的亲臣忠士。匪:同“非”,不是。
(3)句意为:往西去有座太白山,唯有飞鸟可以飞过此山。 当:正对着。
(4)句意为:可以越过蜀国的直到峨眉之巅。 绝:越过。
(5)句意为:只得抚着胸口空长吁短叹。 膺:胸口。
(6)句意为:使听到的人都发愁得老了许多。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凋谢。
(7)句意为: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空:白白地。
(8)句意为: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济:扶助。
(9)句意为: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 顾:拜访。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