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阳楼记 》
设计人: 审核人 : 课型 : 授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作者以简法凝练的语言,描述洞庭湖的大观胜景,在记山水景中,寓含作者政治主张,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致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翻译全文。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查阅资料,了解范仲淹的生平、思想、了解《岳阳楼记》的创作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
难点: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达到自己能独立翻译全文。
四、教法与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
五、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
由“江南三大名楼导入”
注字音
滕子京 岸芷汀兰
谪守 郁郁青青
巴陵郡 心旷神怡
浩浩汤汤 嗟夫
淫雨霏霏 百废具兴
日星隐曜 属予作文以记之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呈现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致背诵全文。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翻译全文。
【整体感知】
(自主、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点拨、反馈)
内容理解
1、回顾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3、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4.“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5、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研读赏析:
结合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学习1—3段
解释下列词语
谪( )守 ( )越明年( )
具( )制( )属( )
胜状( )浩浩汤汤( )晖( )
横无际涯( )大观( )备( )
然则( )极( )迁客( )
骚人( )若夫( )淫雨( )
霏霏( )开( )排空( )
曜( )薄( )忧谗畏讥( )
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⑵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全都兴起。
⑶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作文来记叙这件事。
⑷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5)前人之述备矣。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到自然景物所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伤到了极点而悲痛呀。
2.合作交流,背诵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岳阳楼记》,感悟范仲淹忧乐观。
【研读赏析】
学习4—6段
1、结合重点字词,翻译课文。
景( )惊( )万顷( )翔集
( )锦鳞( )芷( )
郁郁( )或( )一( )璧( )
浮光跃金( ) 何极( )把( )求( )
宠( )偕( )古仁人( )以( )
庙堂( )是( )先( )后( )
微( )归( )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沙滩上的海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有心旷神怡,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真是喜洋洋啊。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担心他的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主。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7)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2、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⑵岳阳楼的景色是怎样的?第二段中哪句话引起下文的抒情?
(3)课文三四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那两幅画面?
第三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副阴冷的画面,第三段描绘了洞庭湖一副晴朗的画面。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主旨。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情。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的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拓展达标】
联系课文理解,对对联:
居庙堂当忧其民,处江湖当忧其君。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书写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作文:范仲淹的人生给我的启示。
【相关链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课件34张PPT。黄鹤楼(武汉)滕王阁(南昌)岳阳楼(岳阳)江南三大名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范仲淹
岳阳楼
在湖南岳阳,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方三大名楼。是岳阳城的西门楼,紧靠洞庭湖,可以饱览“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岳阳楼始建于唐代,主楼三层,高19.72米。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方,便成了历代著名的游览胜地。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岳
阳
楼
的
景
色
欣
赏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 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任陕 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作者简介 《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与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作 。宋庆历五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邓州,庆历四年春,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岳阳,滕子京颇有政绩。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记》。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贬岳州后一直很有感伤情绪,所以趁作记之机,借题发挥,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一面也含有对滕子京劝慰和他共勉的意思。
时 代 背 景学习目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
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疏通文意.学习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熟读并背诵课文.滕子京 岸芷汀兰
谪守 郁郁青青
巴陵郡 心旷神怡
浩浩汤汤 嗟夫
淫雨霏霏 百废具兴
日星隐曜 属予作文以记之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téngzhéjùnshāngyín fēiyàoqiáng jíbó míngzhǐ tīngyùyíjiē同“俱” 都、全同“嘱”嘱咐、嘱托朗读要求:
1. 注意节奏美,变化美.
2. 注意情感的整体把握及语气的轻重缓急.
3. 读得通顺流畅,铿锵悦耳,声情并茂.参照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划出难理解的句子,同桌讨论解决.你一定能做得很好1.古今异义。制增其旧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备前人之述备矣古义,详尽;今义,准备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古义,没有;今义 ,微小“谪守巴陵郡” (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意思是嘱托)
2.解释下列红体字“衔远山,吞长江” (含、连接;吞吐)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薄暮冥冥” (迫近)
“去国怀乡” (离开) “感极而悲者矣” (感伤到极点)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归依)(没有)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太阳和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它连接着远方的山峡,吞吐着长江之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就为人民而忧虑;处在偏远的江湖间,远离朝政,就替君王担忧。4.噫!微斯人, 吾谁与归?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抢答:
第一段写了什么?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简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段写了什么?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概述登楼所见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1.“迁客骚人”览物而产生的两种感情有何不同?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描绘了哪两种自然景色? 阴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悲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喜写景抒情晴古仁人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1.“迁客骚人”对外物和自己的得失的态度是什么?2.“古仁人”的态度与“迁客骚人”因览物而产生的悲喜感情有何不同?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以物喜,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古仁人具有怎样的思想品格?旷达博大的胸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2.作者的思想感情?1.作者的感情倾向通过那句话表现出来的?微斯人,吾谁与归?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了而乐”?
“先忧后乐”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了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
问题探究对对联联系课文内容居庙堂当忧其民处江湖应思其君范仲淹书写岳阳楼岳阳天下楼要学仁人志士莫做迁客骚人为国为民 作文:《范仲淹的人生给我的启示》
作业布置再 见!品读鉴赏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滕子京
迁客骚人
古仁人
范仲淹览物之情以物喜
以己悲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异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作记——景观——胸襟——抱负感染——规劝——自勉立意美“岳阳楼之大观”此“大观”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课文内容鉴赏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
赏析文章的语言 美。
美在骈散兼用 美在炼字
美在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品读鉴赏作记缘由岳阳楼记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记叙巴陵胜状
览物情异洞庭湖全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过渡)迁客骚人
览物之情阴——悲
晴——喜描写
抒情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先……忧,后……乐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