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应该出自《诗经》中的( )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解析】 通过解读诗意可知,这首诗反映了古人恋爱的情景,属于民间歌谣。
【答案】 A
2.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21教育网
A.唐诗和宋词 B.国风和《离骚》
C.楚辞和汉赋 D.国风和汉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诗中“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离骚》的合称。
【答案】 B
3.(2012·浙江学业水平考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T25)“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2·1·c·n·j·y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解析】 从材料中的诗歌句式自由灵活和“兮”字可判断这首诗歌是楚辞体。
【答案】 B
4.“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文化气度”的文体是( )
A.楚辞 B.汉赋
C.宋词 D.元曲
【解析】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是汉赋的特点,体现了汉代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气度。
【答案】 B
5.1955年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都不是
【解析】 从郭老的对联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判断出他称颂的诗人是杜甫。
【答案】 B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都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 )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解析】 这是杜甫的诗,前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反映的是唐朝开元年间国家繁荣的景象,后两句反映的是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情景,两者对比,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21cnjy.com
【答案】 A
7.“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21·cn·jy·com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蕴涵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解析】 柳永的词迎合、满足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 本题选D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D
8.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哪类艺术风格( )21·世纪*教育网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
D.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解析】 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的特点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同时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www-2-1-cnjy-com
【答案】 A
9.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解析】 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也是宋代文学的特色。A是屈原的诗句,B、C是唐诗。
【答案】 D
10.(原创题)明清小说中记述了“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的社会风尚,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商业有了新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理解与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读能力。材料“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说明人们长期以来的抑商、歧视商人观念改变。A、B两项表述错误,C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2-1-c-n-j-y
【答案】 D
11.“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能力。这首诗的前两句强调了读这本书的心态和环境,后两句强调了这本书的特点,从“坟”“鬼”等字眼可判断出该书应是《聊斋志异》,故D项正确。 21*cnjy*com
【答案】 D
12.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逐渐贵族化 B.逐渐平民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难道我还害怕什么灾祸吗?我担心的是祖国遭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材料二 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340~前278)
为了纪念世界各国对人类文化作出过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贡献的历史人物,世界和平理事会从1952年开始,每年都推出几位文化巨人作为世界名人加以纪念。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何塞·马蒂、哥白尼、拉伯雷列入当年的纪念名单。“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说法由此得来。【来源:21cnj*y.co*m】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选诗句主要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怀?
(2)许多人都喜欢用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来激励自己?这又表达了屈原怎样的精神?
(3)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念屈原的习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你认为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 解答本题应抓住屈原的诗所反映的爱国主义这一关键,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学上的贡献,使屈原受到人们的纪念。www.21-cn-jy.com
【答案】 (1)热爱祖国和人民,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关心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生活的艰难。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表达了屈原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也可以引用屈原的其他诗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21*cnjy*com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材料三 下图是明清时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材料一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属于宋词的哪一流派?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依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解析】 第(1)问要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第(2)问考查宋词的流派和时代背景。第(3)问考查明清小说出现的原因。第(4)问注意运用唯物史观解题,即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答案】 (1)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流派:豪放派。时代特征:天下分裂,阶级矛盾尖锐。
(3)小说。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要求文学作品进一步平民化。
(4)文学作品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戏曲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
A.政治因素 B.宗教巫术
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创作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戏曲的源头“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认识能力。先民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被后人称为“傩”。因此“傩”的产生应与宗教巫术有关。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 B
2.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21*cnjy*com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解析】 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文人的贫穷……词人一时林立”。
【答案】 C
3.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解析】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宋元时期话本、杂剧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答案】 B
4.一位古董商要出售以下文物:有铭文的青铜器、楷书书写的《道德经》、行书书写的《窦娥冤》、隶书刻写的竹简。他最可能是何时何地的商人(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末的长安
C.北宋的开封 D.明初的南京
【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文物中,出现时间最晚的是元朝关汉卿的《窦娥冤》,故此人只能是元代以后的人,故选D。2-1-c-n-j-y
【答案】 D
5.下图为昆曲《牡丹亭》电影截图,下面有关昆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剧目
B.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C.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为关汉卿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D.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昆曲流行于明中叶到清中期,而关汉卿是元代的剧作家,所以不正确。21教育网
【答案】 C
6.(2012·天津学业水平考试·T27)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在中国众多戏曲剧种中被称为“国粹”的是( )www-2-1-cnjy-com
A.徽剧 B.越剧
C.京剧 D.昆曲
【解析】 被称为“国粹”的戏曲艺术形式是京剧。
【答案】 C
7.右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从中国古代艺术的角度看,其创意主要取自( )
A.篆刻 B.书法
C.山水画 D.戏剧脸谱
【解析】 通过突破的性状看,其创意取决于戏剧脸谱。
【答案】 D
8.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解析】 元杂剧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答案】 C
9.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满足市民要求
【解析】 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庆寿体现的是政治因素。
【答案】 A
10.戏剧表演十分讲究“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甩发功戏曲表演中经常使用。多为男性角色甩动头顶扎束的一绺长发,表现惊慌失措、悲愤交加、疼痛欲绝以及仓皇逃命、垂死挣扎等激烈异常的情绪和情境的一种表演特技。这说明中国戏剧的什么特征
( )
A.虚拟性 B.程式化
C.舞蹈性 D.声情并茂
【解析】 中国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程式化,即用固定的格式进行表演。
【答案】 B
11.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21cnjy.com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京剧取各种戏 ( http: / / www.21cnjy.com )剧之长而成,不是“戏曲之祖”,排除B项。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故选A项。www.21-cn-jy.com
【答案】 A
12.徽调 、汉戏、昆曲、秦腔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六十年的互相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解析】 从京剧形成的过程可知它是在兼采众长,杂糅百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京剧的传统剧目有:《野猪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冲夜奔》、《武松打虎》、《挑帘裁衣》、《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水帘洞》、《安天会》、《十八罗汉斗悟空》、《沙桥饯别》、《五百年后孙悟空盘丝洞》、《十八罗汉收大鹏》、《无底洞》、《金钱豹定军山》、《阳平关》、《五截山》、《水淹七军》、《走麦城》、《受禅台》、《伐东吴》、《连营寨》、《白帝城》、《别宫祭江》等。2·1·c·n·j·y
材料二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三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达的社会,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冲击着祖国传统文化,“国粹”京剧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京剧。21·cn·jy·com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京剧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
(2)阅读材料二,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前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国粹”京剧的现状的?
【解析】 此题应紧扣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充分挖掘有效信息。第(1)问从材料一京剧的传统剧目可看出都是一些小说的片段。第(2)问从材料中“为乾隆帝所宠爱”“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等字句可得出答案。第(3)问此题可以就多个方面的观点进行阐述,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答案】 (1)京剧的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
(2)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步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 21*cnjy*com
(3)下面提供三个观点予以参考。①京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经难以反映当今社会高节奏的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日渐衰落是正常现象。②京剧是祖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能让它消亡。国家应该花大力气抢救性地进行原样保护。③京剧无疑是祖国的国粹,应当加以珍惜与保护,但是它自身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就能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现实,并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这样,它不但不会衰亡,而且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加发扬光大,作出新的贡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4.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唱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班。【来源:21cnj*y.co*m】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闾(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出处:21教育名师】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舍”,它指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21·世纪*教育网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 解答第(1)问关键从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抓住有效信息,如“瓦中多有货药……饮食、剃剪、令曲”等,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瓦子是文化娱乐场所。第(2)问回答主要原因应该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戏曲听众来组织答案。第(3)问从材料中直接归纳总结,材料三是说戏曲的娱乐功能,材料四是说戏曲的教化功能,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分析出来。第(4)问结合史学研究的范围分析,古代史学研究主要在上层社会,新史学理念下,研究的范围扩大。【版权所有:21教育】
【答案】 (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在考古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批甲骨文出现以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如舞阳刻符、半坡陶文、大汶口文字等。对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国家形成的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它们被统称为“金文”
【解析】 A项错误,这些刻符或早期文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的时间早于国家形成的时间;C项与史实不符;D项不正确,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故正确答案为B。21cnjy.com
【答案】 B
2.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该是( )
A.小篆 B.隶书
C.金文 D.楷书
【解析】 秦统一后,“书同文”将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字体,因此可以断定,此文字是小篆。
【答案】 A
3.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C.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
D.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出现于商朝,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之后出现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最后是楷书。21教育网
【答案】 A
4.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变化来看,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图画到符号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大到小
【解析】 我国古代文字演化总体呈现由繁到简的趋势。
【答案】 B
5.(原创题)《书法教程》中说:草书的特点是“缩减笔画、多加萦带、笔断意连,自然天成。”下列书法作品具备这一特点的是( )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结合题干中草书的特点,对应四幅作品,可以判断D项是草书。A项是楷书,B项是篆书,C项是行书。www.21-cn-jy.com
【答案】 D
6.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内在原因是( )
A.士人阶层的壮大
B.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便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C.社会发展的需求
D.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解析】 内在原因应该从汉字本身去寻找。其他选项都是外因。
【答案】 B
7.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浙江绍兴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一年一度的“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解析】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的书法家,《兰亭序》是其著名作品。
【答案】 A
8.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楷书,怀素擅长草书。2-1-c-n-j-y
【答案】 D
9.(2012·江苏学业水平测试·T4)右图是某博物馆珍藏的文物拓片。作为一则反映时代印记的史料,这件文物可以直接说明( )【来源:21cnj*y.co*m】
A.秦汉书法和篆刻的艺术共融
B.魏晋草书与行书的衍生创新
C.隋唐草书的抒情写意
D.宋元行书的勾连放纵
【解析】 从图片字体特点首先判断该字体为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更关键是图片中“张旭书”指出作者为唐代草书大家——张旭,故选C项。
【答案】 C
10.关于宋代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书法艺术呈现多样性
B.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D.宋代书法注重法度,忽视个性
【解析】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书法艺术极大发展,A、B、C三项是其原因和具体表现,D项是唐朝书法的特点。www-2-1-cnjy-com
【答案】 D
11.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B.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世俗化、平民化的含义,是指书法艺术的普及与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使书法艺术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答案】 A
12.歌曲《龙文》描绘了一种传统艺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这种艺术形式是( )2·1·c·n·j·y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解析】 本题中“弹”“挥”等词都形容了书法艺术的特点,本题选 D 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7 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21*cnjy*com
材料二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2)汉字书法的艺术特征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3)根据材料二,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解析】 此题关键要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再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问文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过程。第(2)问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回答。第(3)问从图片可以看出其包含汉字、书法艺术、篆刻艺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1)A.甲骨文,B.小篆,C.草书,D.行书。
(2)以汉字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书写为形式;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等。
(3)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 ( http: / / www.21cnjy.com )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极致,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二 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象、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书法的楷模。【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三 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主张书法“入神”,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当时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书法的特点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书法有何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问应紧扣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概括魏晋时期书法特点。第(2)问隋唐书法特点应结合封建王朝的鼎盛分析。第(3)问要求依据材料概括宋代书法特点。21·cn·jy·com
【答案】 (1)东晋书法虚玄灵动。形成原因:①社会危机严重。②士人群体形成。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隋唐楷书讲究法度与规范。形成原因:封建王朝鼎盛,社会需要法度与规范。
(3)宋朝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形成原因:统治者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对比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以帛画为主要特征
B.色彩都比较鲜艳
C.都用毛笔绘画
D.都有质朴、浪漫的特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石器时代和战国两汉时期的绘画特点。A、B、C三项只适合于战国两汉,只有D项是共同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 D
2.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是在( )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 魏晋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3.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这幅画应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解析】 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答案】 A
4.下列关于唐朝绘画艺术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是基础
②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
③吴道子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
④手法创新,题材多样,画派众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①③④符合唐朝绘画的时代特征,②文人画出现于魏晋时期。
【答案】 C
5.唐朝一位画家: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后世尊称为“画圣”。这位画家是( )
A.马远 B.顾恺之
C.吴道子 D.张择端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取有效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朝”、“吴带当风”和“画圣”。“吴带当风”是吴道子画的特点,“画圣”就是指吴道子,题干中的四个选项,B是东晋画家,A、D是宋代画家,所以只有C项符合题干这三个条件。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C
6.有关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
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
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
D.作者的绘画风格被誉为“吴带当风”
【解析】 唐代绘画讲究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反映上层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趣。
【答案】 C
7.下图主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
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
A.山河破碎,战乱频仍
B.盛世经济的繁荣
C.“三教合一”的出现
D.市民阶层兴起
【解析】 南宋时期文人山水画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夏圭人称“夏半边”, 他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画作被称为“残山剩水”。这反映了南宋偏安江南、国家不统一的社会状况。21cnjy.com
【答案】 A
8.北宋时期之所以以山水花鸟为主流的文人画以外,出现大量描绘市井风情的作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21·cn·jy·com
A.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各民族融合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
C.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的发展
D.“重文轻武”是朝廷的基本国策
【解析】 A、D是文人画成为主流的原因;宋代以来大量风俗画的出现就是当时商业经济兴盛和城市发展的反映。2·1·c·n·j·y
【答案】 C
9.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史学家关注,主要是它反映了
( )
A.当时绘画艺术题材的广泛
B.画家技巧、风格的日趋成熟、完善
C.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繁荣
D.人们对风俗画的喜爱程度高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审题和辨析能力。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史学家关注”。A、B、D三项是从艺术和社会的角度阐述的,不符合题干要求,而C项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的,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C
10.某地举行画展,讲解员对下面三幅作品进行了介绍,你认为他的介绍错误的有( )
西汉马王堆帛画 柳青年画《五子夺莲》 朱耷《松鹰图》
A.三幅作品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B.第一幅作品体现了西汉儒学独尊,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日益体现在文学作品中
C.第二幅作品出现在明清时期,是风俗画的一种形式
D.第三幅作品的绘画特点是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品的识别能力。第一幅是西汉马王堆汉墓帛画,第二幅是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第三幅是明清八大山人朱耷的《松鹰图》,联系所学知识可知D项表述错误。www.21-cn-jy.com
【答案】 D
11.(原创题)某中学高二文科兴趣小组对中国古代书画艺术进行了一些研究,发现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征。下列研究结论有误的是( )
A. 隋唐书法艺术在风格上呈现多样化
B. “宋四家”的书法作品注重意境
C. 两宋时期风俗画是画坛的一大亮点
D. 明清绘画注重法度和规范
【解析】 明清绘画风格奇特、不拘成法,不是注重法度。
【答案】 D
12.郑燮的《墨竹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属于( )www-2-1-cnjy-com
A.原始岩画 B.中国文人画
C.汉代帛画 D.民间绘画
【解析】 题干中“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文人画的典型特点。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顾恺之在建康瓦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寺画维摩诘像,围观者为其点睛传神之笔所倾倒,纷纷向寺院施舍,“俄而得百万钱”。他为裴楷画像,紧紧捕捉人物特征,颊上加三笔毛,“觉神明殊胜”;为谢鲲画像,注意背景环境对人物的烘托,说:“此子宜置岩壑中。”2-1-c-n-j-y
材料二 画僧八大山人为明宗室,本名朱 ( http: / / www.21cnjy.com )耷。明亡之后,曾装聋作哑,又常常着破帽大袍,拖着露脚跟的鞋,在街上东游西逛。其大写意手法画的花卉、鸟兽,形象洗练,造型夸张,奇特险怪。在他的笔下,鱼、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神情桀骜不驯。【来源:21cnj*y.co*m】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顾恺之的什么绘画理论?顾恺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朱耷的绘画有什么特点?
(3)上述两则材料反映出中国画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解析】 第(1)问应结合材料概括顾恺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的绘画理论,抓住“以形写神”;第(2)问要求概括朱耷的绘画特点,应从不拘成法方面分析;第(3)问要概括自己的见解,围绕“文人意趣”作答。21教育网
【答案】 (1)“以形写神”。《女史箴图》。
(2)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3)中国画家注重写意,不求形似,主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借物抒情,体现文人意趣,以自娱、解脱为绘画目的,以表现自我为创作原则,力图挣脱现实的束缚。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绘画书法作品
材料二
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
(1)统一繁荣开放的社会环境推动了盛唐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盛唐绘画书艺的风格特点。 21*cnjy*com
(2)绘画艺术往往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的绘画特征与其反映的时代特点分别是什么?【出处:21教育名师】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1)绘画: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景象;书艺:书法风格多样,草书狂放不羁,楷书注重法度。【版权所有:21教育】
(2)绘画特征:构图不对称,“残山剩水”。时代特点:南宋偏安江南,国家分裂。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综合检测(二)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某地发掘一座古墓,出土有一枚距今约5 000年的玉面人,一尊内壁刻有小篆的扁足青铜方鼎。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周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商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估计是秦朝人
【解析】 从小篆字体可以得出是秦朝,秦统一文字为小篆。
【答案】 D
2.(2013·江阴高二检测)“构成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大篆 B.小篆
C.甲骨文 D.隶书
【解析】 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答案】 C
3.(改编题)《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态智慧: ( http: / / www.21cnjy.com )走进书画艺术的境界》一文认为,由于艺术创造主体的痴狂风格,就决定了艺术形式的痴狂性质。……达不到这个境界,那就沦为匠人、匠气。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体现痴狂风格的是( )
A.楷书 B.草书
C.山水画 D.风俗画
【解析】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材料中“痴狂性质”的含义,即请示法度而强调个性发挥和主观内心情感的表达。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符合这一特点。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B
4.时代变迁会影响书法风格的变化。下图书法反映的最突出的社会特征是
( )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
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
C.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D.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
【解析】 此书法为颜真卿的作品,其书法特点是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符合当时盛唐开拓奔放的社会风貌。www-2-1-cnjy-com
【答案】 A
5.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此人是( )2-1-c-n-j-y
A.王羲之 B.吴道子
C.顾恺之 D.王夫之
【解析】 由材料可知此画家的绘画特点是“以形写神”,故可判断出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 C
6.王冕的《墨梅》,画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 21*cnjy*com
A.原始岩画 B.山水画
C.文人画 D.风俗画
【解析】 绘画特点注重意境和抒发个人情感,这是文人画的突出特点。
【答案】 C
7.有人评价王国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中“画中有诗”是诸多中国杰作的共同风格。这说明文人画( )【来源:21cnj*y.co*m】
A.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B.讲究布局构图
C.拘泥于客观景物的逼真摹写
D.是诗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B、C两项明显与题干不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不能说明文人画是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D项说法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 A
8.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
A.苏东坡 B.辛弃疾
C.李清照 D.陆游
【解析】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说明是与苏东坡同一流派的,从第二句可以看出是南宋,由此判断是豪放派集大成者辛弃疾。
【答案】 B
9.这是一部为后人“说不尽”的奇书,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到弱的必然命运。这部书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的特征。《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的变故,揭示了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强到弱的必然命运。21·cn·jy·com
【答案】 A
10.“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解析】 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受时空限制的特征。
【答案】 C
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中国的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③《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答案】 B
12.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
A.长安、东京、大都、北京的繁荣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解析】 题干中列举的文学艺术形式都反映了文学艺术的世俗化趋势,这种趋势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相关,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两个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
余秋雨认为:“汉字是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材料二 孔教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三 绘画
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朝代年号。21cnjy.com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字对中国文化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关于“为政”的主张。(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宋代绘画的什么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色的原因。(6分)
(4)谈谈如何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材料四所反映的文化融合现象。(4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如“中华文明长寿”“图腾”;第(2)问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回答,如“德”“礼”;第(3)问回答宋代文人画的特点和时代背景,结合教材回答即可;第(4)问对待文化融合的态度需要用辩证的观点。www.21-cn-jy.com
【答案】 (1)是传承中华文明的载体;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凝聚;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2)实行德政(为政以德);遵守礼制(为国以礼)。
(3)特色:文人画注重意境。
原因:宋代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4)文化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促进共同繁荣。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文化的民族性。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与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社会学家
材料二
《连年有余》
请回答:
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请在绘画、文学方面各举三例说明世俗化趋势的表现,试概括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20分)2·1·c·n·j·y
【解析】 本题一定要抓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俗化趋势”、“绘画、文学”方面等关键词句,绘画方面主要是民间风情画,文学方面主要是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这一趋势的原因应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考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表现:绘画方面:①北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②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③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文学方面:①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②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③“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原因: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②城市经济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兴起;④印刷术的不断提高;⑤社会识字率的提高,文化逐渐普及;⑥传统重商意识逐渐淡化。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